回覆列表
  • 1 # 源稚生

    晉朝是中國古代封建大一統的帝國。晉朝的建立者是晉武帝司馬炎,而事實上,以晉代魏卻經歷了三代。

    從晉宣帝司馬懿跟隨曹操起,司馬懿本不是太得重用,但是由於他在魏文帝曹丕繼位的過程裡起到了作用,在魏文帝時得到重用,到魏明帝去世時,司馬懿已經成為輔政大臣之一了。“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獨攬大權,他去世後,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獨攬大權,魏國皇室有名無實。到了司馬炎接替自己父親的位置時,已有篡位之心。

    公元265年取代曹魏政權而建立新政權,建國號為晉,定都於洛陽,西晉代魏後,期間發生西陵之戰,公元280年滅孫吳,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統一。

    統一後的晉武帝漸漸失去了之前的進取心,開始耽於享樂,同時鑑於魏宗室勢單力薄,於是大封宗室,晉武帝將其祖司馬懿以下宗室子弟均封為王,以郡為國,邑二萬戶為大國,置上、中、下三軍;兵五千人;邑萬戶為次國,置上軍、下軍,兵三千人;五千戶為小國,兵千五百人。司馬炎叔父司馬乾、司馬倫、司馬亮分別封為平原王、琅邪王、扶風王,弟司馬攸封為齊王,均為大國,司馬炎叔祖安平郡王司馬孚則超越制度,食邑戶數多達4萬戶。司馬炎的弟弟、堂兄弟、伯父、叔父、堂伯父、堂叔父同時封王者達27人。這種制度雖然保護了皇室,但是由於沒有對應的剋制方式,最終導致了“八王之亂”,晉朝也在這場變故里日趨衰落,走向滅亡。

    那麼該如何設立制度,限制這種情況出現呢?

    首先,在中國分封制一直以來都是禍亂之源,幾個比較明顯的例子:周朝分封導致諸侯爭霸,互相吞併,周朝也日益衰落;漢朝分封諸侯國,導致了“七國之亂”;晉朝也是,明朝也是。首先要從根源上消除分封制,分封制在大多數情況下不利於統治;

    其次,經濟上也要限制諸侯王的權利,漢朝時“七王之亂”中,楚王和吳王擁有鹽鐵專營以及鑄幣權,這是屬於中央的權利,是不能給地方諸侯王的,諸侯王可給予財帛,俸祿等代替;

    再次,取消諸侯王的軍權,軍權一直都是一個敏感的話題,給了諸侯王軍權,就要擔心他們是否叛亂,不給又不能保證他們的安全,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無論是漢朝,晉朝以及明朝分封,諸侯王都擁有軍權,這就造成了尾大不掉之勢,這是不可取的;

    最後,加強管理,對於犯了錯誤的藩王,要先以書告誡,如若藩王仍然一意孤行,才對其進行懲罰,最後再將其貶為庶民,儘量避免了藩王的仇恨、趁機叛亂,並且還達到了殺一儆百、削藩的目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友誼地久天長》薩克斯用什麼調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