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Vade

    德國閃擊波蘭

    波蘭戰役,也稱為波德戰爭或德波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的起點,也是世界戰爭史中著名的“閃電戰”。波蘭稱為“1939年保衛戰”或“1939年九月戰役”,而德國稱為“波蘭戰役”,作戰代號為《白色方案》。同時,在世界各國中,統稱這一行動為“德軍‘閃擊’波蘭”。

    波蘭戰役是德國、斯洛伐克與蘇聯軍隊在1939年9月入侵波蘭的行動,戰役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在《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簽署了一星期後,德國1939年9月1日展開進攻,而蘇聯9月17日入侵波蘭,10月6日,德蘇兩國佔領波蘭全國領土,波蘭戰役結束。

    擴充套件資料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鼓舞下,亞非拉地區掀起了爭取民族解放鬥爭的高潮。首先,在亞洲的東部,中國、越南、北韓革命的勝利,推動了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50年代中期,民族解放運動擴充套件到中東、北非 。

    50年代中期到 60年代以來,民族解放運動的中心在非洲,到80年代初除南非種族主義政權外,非洲國家幾乎都取得獨立。拉丁美洲戰後民族運動也在深入發展,其中1959年的古巴革命勝利,影響尤為重要。60年代以來, 亞非拉總共有104個民族獨立國家,其中新獨立國家達69個。

    這一系列鬥爭的勝利摧毀了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結束了幾百年的殖民統治,深刻改變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歷史進入了一個新時期。民族獨立國家的普遍出現為發展中國家走上世界舞臺奠定了基礎 。

    戰後世界政治的一個重大變化是民族獨立運動的興起和發展,而第三世界的崛起就是民族獨立運動高漲和發展的集中表現。1955年亞非會議的召開,1961年不結盟運動的誕生及隨後七十七國集團的形成是第三世界崛起的三大標誌。

    其中1959年古巴革命的勝利,60年代印度支那三華人民抗美救國鬥爭,70年代拉美國家發起爭取200海里海洋權的鬥爭,還有發展中國家在聯合國的鬥爭為爭取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鬥爭震動了當時的世界,極大地衝擊了兩極格局,推動著多極化趨勢的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錦瑟用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