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電影為什麼經典,就是因為讓人在觀看的時候帶入劇情裡,同時聯想到現實社會里的自己。
初中時候我寫過一篇日記,描述了我一天的日常生活,結尾是上帝與手下的對話,大致上是說我們設計這個世界觀察冉某的生活真挺有意思的。作為一個隨處可見的故作深沉的初中生,我還在最後加了很裝逼的話例如“我們都是上帝的羔羊”啥的。我記得當時的語文老師很好,看了我這篇日記也沒說什麼,其實當時我已經病態到了認定她看過之後一準會把我敲暈然後帶到上帝那彙報:“老闆,這傢伙已經看穿了。”想想那時的我的確符合妄想症的所有特徵。現在分析一下,也許那時正是因為我的自我意識太強烈,而生活過於模式化,接觸新鮮事物太少,與社會脫節,因此無法產生融入感,以至於想入非非走火入魔。不過這些都是那個時代正常初中生的通病,為啥別的娃雖然也是一副被作業壓得蔫不拉即的鳥樣但其心靈卻如此單純如此Sunny如此燦爛呢?不由得令我懷疑---莫非我有人格缺陷?我是無法接受的如此可怕的事實的,於是我只能用“他們其實都這樣想,只是憋著不說”來安慰自己。後來看了《楚門的世界》,我熱淚盈眶。這不就是我那篇日記的現實版麼!再後來我發現藤子不二雄和手冢治虫都有若干個短篇說的是同樣的主題,於是我溼了,我爽了,我腰不酸了,我腿不疼了,我上樓也有勁了!因為既然這麼多人都為這個想法輾轉反側過,那它最多最多被劃分為“青少年成長階段中的一個常見心理誤區”而不是“晚期偏執型妄想症的常見症狀(備註:想吃點啥就吃點啥吧)”。就像另一種奇異感覺“既視感”一樣,這種20%妄想+10%偏執+40%不真實+30%不信任的感覺也應該有個心理學名詞才對,但我一直沒找到。藤子不二雄的短篇裡確實給這種感覺起了個名字,港版書翻譯的是“疏離感”,我認為這個詞只有七八分準確。話說回來,那個語文老師也許真的是上帝的手下。因為當時我想如果她把我敲暈那就證明我想的是正確的,那麼她也可能在想:這傢伙現在肯定在想我如果把他敲暈就證明他想的是正確的,所以我偏不把他敲暈。於是我想:她知道如果把我敲暈就會證明我是正確的所以才不把我敲暈,所以正是不把我敲暈才證明她心裡有鬼所以我是正確的...其實這就像玩剪刀石頭布之前一人說“我要出錘”於是兩人開始浪費腦細胞到最後兩人都想暈了發現還不如蒙著出一樣,一條無窮無盡的猜疑鏈,沒意義沒結果。所以說呢,事實上在我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我仍然不敢肯定這個世界是否就像我所看到的那樣。
經典電影為什麼經典,就是因為讓人在觀看的時候帶入劇情裡,同時聯想到現實社會里的自己。
初中時候我寫過一篇日記,描述了我一天的日常生活,結尾是上帝與手下的對話,大致上是說我們設計這個世界觀察冉某的生活真挺有意思的。作為一個隨處可見的故作深沉的初中生,我還在最後加了很裝逼的話例如“我們都是上帝的羔羊”啥的。我記得當時的語文老師很好,看了我這篇日記也沒說什麼,其實當時我已經病態到了認定她看過之後一準會把我敲暈然後帶到上帝那彙報:“老闆,這傢伙已經看穿了。”想想那時的我的確符合妄想症的所有特徵。現在分析一下,也許那時正是因為我的自我意識太強烈,而生活過於模式化,接觸新鮮事物太少,與社會脫節,因此無法產生融入感,以至於想入非非走火入魔。不過這些都是那個時代正常初中生的通病,為啥別的娃雖然也是一副被作業壓得蔫不拉即的鳥樣但其心靈卻如此單純如此Sunny如此燦爛呢?不由得令我懷疑---莫非我有人格缺陷?我是無法接受的如此可怕的事實的,於是我只能用“他們其實都這樣想,只是憋著不說”來安慰自己。後來看了《楚門的世界》,我熱淚盈眶。這不就是我那篇日記的現實版麼!再後來我發現藤子不二雄和手冢治虫都有若干個短篇說的是同樣的主題,於是我溼了,我爽了,我腰不酸了,我腿不疼了,我上樓也有勁了!因為既然這麼多人都為這個想法輾轉反側過,那它最多最多被劃分為“青少年成長階段中的一個常見心理誤區”而不是“晚期偏執型妄想症的常見症狀(備註:想吃點啥就吃點啥吧)”。就像另一種奇異感覺“既視感”一樣,這種20%妄想+10%偏執+40%不真實+30%不信任的感覺也應該有個心理學名詞才對,但我一直沒找到。藤子不二雄的短篇裡確實給這種感覺起了個名字,港版書翻譯的是“疏離感”,我認為這個詞只有七八分準確。話說回來,那個語文老師也許真的是上帝的手下。因為當時我想如果她把我敲暈那就證明我想的是正確的,那麼她也可能在想:這傢伙現在肯定在想我如果把他敲暈就證明他想的是正確的,所以我偏不把他敲暈。於是我想:她知道如果把我敲暈就會證明我是正確的所以才不把我敲暈,所以正是不把我敲暈才證明她心裡有鬼所以我是正確的...其實這就像玩剪刀石頭布之前一人說“我要出錘”於是兩人開始浪費腦細胞到最後兩人都想暈了發現還不如蒙著出一樣,一條無窮無盡的猜疑鏈,沒意義沒結果。所以說呢,事實上在我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我仍然不敢肯定這個世界是否就像我所看到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