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棍哥觀史
-
2 # 五彩繽紛006
我認為應該是馬槊,一種槍頭很長槍,但當時戰將都配有寶劍,在騎馬衝鋒時用馬槊,下馬近戰時用劍。馬超有劍術“出手法”流傳後世。馬槊分槊鋒與槊杆兩部分,槊鋒刃長達50-60CM,遠遠長於普通的槍、矛類武器。
馬槊正是為了適應漢末以來越來越強大的重灌騎兵、披甲戰馬。
馬槊鋒具有明顯的破甲稜,上好的槊也會同寶劍一樣,有八個面。普通的魚鱗鎖子甲、鐵圜甲、明光鎧,在破甲的槊之下,一擊而破。槊這種威力強大但造價昂貴的武器,往往只能少數世家子弟裝配,馬超是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馬騰的兒子,馬騰被曹操封為衛尉,他是世家子弟,有錢,馬超經常馬上作戰,所以用槊最有可能。三國演義裡也提了,但是具體是哪個歷史文獻記得也不是太清楚,所以說這個是大概是這個樣子。
前兩天剛答過類似的題,今天把之前的答案再轉過來吧,一目瞭然。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劉備帳下“五虎上將”,個個武藝高強,且都有自己的一把武器,堪稱絕世“神器”,關羽使八十斤青龍偃月刀,張飛使銀光蛇身丈八蛇矛,趙雲使龍膽亮銀槍,背上一把青釭劍削鐵如泥;黃忠使鳳嘴刀,垮下寶雕烈弓;馬超使虎頭湛金槍。可謂是英雄氣十足。也讓讀者看的拍手叫好,演義裡的描繪雖然精彩,但不可信,下面我們瞭解一下漢朝到底都有什麼樣的武器呢?
由於漢朝鍊鐵技術已經十分成熟,百鍊鋼、淬火工藝技術的進步,致使鐵器的發展取代了青銅的地位,軍事裝備上也逐步使用鐵器,加之鍛鋼工藝的進步,兵器的種類和工藝也得到較快發展,現出土的漢代兵器有鈹、戟、矛、刀、劍等,遠射兵器有弩和弓等,防護裝備有鎧甲和盾牌等。
而普遍用於軍隊裝備,大規模生產製造的兵器主要有環首鐵刀、鋼刀,由於此種刀利於近戰劈砍,且不容易磨損斷裂,逐步取代了劍成為軍隊普遍裝備的武器;鉤鑲的裝備是為了配合盾的使用,盾牌兵種並不是像電視裡那樣一手拿著盾,一手拿著刀就衝著打仗的,盾牌兵多用於防禦敵方的弓箭,以及敵方的車馬衝擊,防護自己陣營的作戰兵種在戰場上移動,漢代的盾也多為木製與皮革相結合,少有大型鐵盾,而鉤鑲就是盾牌兵裝備上,以配合使用,敵軍在如己方軍陣後,盾牌兵會用鉤鑲攻擊敵軍;弓、弩是遠端武器,漢朝的弓和弩發展較快,漢弩的射程能達到三百步以外,且剪頭都已經裝備為鐵製稜形,能射穿皮質甲冑;而騎兵多配備戈、矛、戟,漢代基本上不再裝備戈,因為戟的發展,在戰場上更實用,威力也更大。
像小說裡的偃月刀是唐代才有,而漢代的矛就是簡單的矛頭後配上長杆,蛇形矛並未在漢朝出土過。再如演義裡所說重幾十斤的武器,拿到戰場上是很累贅的東西,拿著幾十斤的東西都累,更別說打仗了。所以“五虎上將”正真上戰場用的武器也應該為常規的刀,矛之類,最多是會在配飾上做一些與眾不同的地方,以區別於普通士兵。馬超身為將領,在戰場上也應該是腰跨寶劍,手握長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