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霞光shero520
-
2 # 秋月白小生
很難好像,因為我就是自殺式單身典型人物,平時非常宅,當然我不吃外賣,吃飯還是出去的,但平時沒什麼外出活動了,而且認識的人也不多,要不是我換了幾份工作,估計認識的妹子就更少了,單就現在而言認識的妹子也很少,可以交往的也就幾個,唉╯﹏╰,我也努力改變了,人家組織活動能去的儘量去,不過收益並不大,還是喜歡宅著,人問我週末一般怎麼過,答案是躺著裝死
是不是還能搶救一下?我也在考慮這個問題
-
3 # X能力者
單身的人越來越多,結婚率不斷下降,其實是個社會問題。想要有所改變,需要社會環境的持續最佳化。對此,政府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應該切實的擔當起來。
-
4 # 秋雨梧桐語
第一次聽說“自殺式單身”這種說法,不過這個題目真的很好,很值得探討。
父母時代,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成了大人們的口頭禪。在當時的時代,如果你到適婚年齡而不結婚,周邊的人能把你當怪物看,背後指指點點,甚至用某某不結婚作為反面教材教育自己的子女,覺得不結婚是可恥的,給家庭抹黑的,沒面子的,整個家庭就比人低一等。甚至娶個神經病女人或嫁個神經病男人等都比不嫁娶的待遇好很多。所以那個年代,不結婚的非常少,除非是那種窮到沒飯吃的,頭頂沒片瓦的人。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及社會的包容性越來越好,很多年輕人成了自己的主人,思想行為都比較新潮。雖然大部分人還是遵從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思想,但基本都是兩情相悅的結果。不過還有些是被動單身,有些是主動單身。因為現在生活的便利,可以達到足不出戶的程度。所以很多年輕人只要有個手機或一個電腦,下班回家後都可以不用出門,導致交友圈子非常窄,根本沒人認識異性的機會,更不用說有互動。怎樣讓這類年輕人也就是題主所說的“自殺式單身”的年輕人走出去呢?我認為很難啊,這是一個人的個性所致。不過因為他(她)們也渴望結婚,組成家庭,在父母、親戚、七大姑八大婆等等的口水下,可能被迫走出去,找個人結婚。那些主動單身的,基本都是有能力的人,他們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遵從自己的內心意願,與其將就,不如單身。
不過我倒認為,無論結婚率怎樣下降,都不能對不結婚的人有任何指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追求,只要不是有害社會的,都是可以接受的。想結婚的人,總會想方設法去結識異性,比如現實介紹,相親網站,各類單身群等等,來完成自己的這個“人生大事”。
回覆列表
是一代人父母這代人造成孩子們恐婚,婚姻家庭和事業乃至生命一樣都需要我們經營去保護好,一代人是一代人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