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體把握
本文取材於家庭生活中常見的小事,容易激發學生的感受、聯想和思考;作品內涵豐富,又很適合做多元解讀。對於本文思想內容的理解,要注意“作者未必然,讀者未必不然”——作者自己想表達的思想,可以參考他的“創作談”,但文學閱讀的規律往往是“形象大於思想”,作品一旦問世,就有了相對獨立的生命,應該允許讀者從中讀出多樣的滋味、多角度的理解。比如,可以讀出“親情—關愛” “謙讓—和諧” “孝道—倫理” “中年—責任”“生命—感慨”“選擇—擔當”等。甚至,如有學生認為本文寫得過於“矯情”,也應鼓勵他自圓其說,這是尊重學生獨特感受、培養獨立思考精神的絕好契機,也是對課程標準中“閱讀對話”原則的貫徹。
本文的寫法,有兩個突出特點:
第一,在散文中運用了小說筆法。作者的文學創作本以小說見長,他在這篇散文的寫作中也引入了小說筆法。正如作者所言,本文寫的內容有真實生活的基礎,卻經過了截選、嫁接與改造,更富有曲折性和鏡頭感。即使是敘述“散步”這樣一件簡單的生活小事,也要製造一些波瀾,帶來一點曲折,這使得本文頗有幾分小說的色彩。另外,散文字是一種“向內轉”——專注於自我心靈傾訴的文體,但本文作者卻並未直接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以敘事為載體,用故事本身來說話,這也是小說筆法的體現。
第二,語言樸素親切,卻又精心營構。除了兩處景物描寫,本文沒有多少形容詞和細緻描摹,多用短句,彷彿拉家常;但若干語句簡約而耐人咀嚼。例如第二段: “母親本不願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兒就覺得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這幾個短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態充分顯現出來,母親的老邁、順從,兒子的誠懇、孝敬,躍然紙上。
本文語言的另一特點,表現在多用對稱句與迴環句上。例如, “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這個迴環句,把母子關係倒溯到幾十年前,幼童的柔弱乖順、老人的孤弱依賴、生命的輪迴之感盡在其中,讀來不能不為之動容。本文的語言,還有大詞小用中見幽默的特點。
《散步》入選教材二十年,經過數代教師的鑽研探究,已經有些“新經典”的意味。本文貼近生活,清新雋永,篇幅短小卻精緻優美,很適合中學生閱讀賞析、探究思考。學習本課,應特別注意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反思自我,受到倫理和情感的教育:與家人相處,更加關心理解父母,尊敬愛護老人;家庭事務產生意見分歧時,
一、整體把握
本文取材於家庭生活中常見的小事,容易激發學生的感受、聯想和思考;作品內涵豐富,又很適合做多元解讀。對於本文思想內容的理解,要注意“作者未必然,讀者未必不然”——作者自己想表達的思想,可以參考他的“創作談”,但文學閱讀的規律往往是“形象大於思想”,作品一旦問世,就有了相對獨立的生命,應該允許讀者從中讀出多樣的滋味、多角度的理解。比如,可以讀出“親情—關愛” “謙讓—和諧” “孝道—倫理” “中年—責任”“生命—感慨”“選擇—擔當”等。甚至,如有學生認為本文寫得過於“矯情”,也應鼓勵他自圓其說,這是尊重學生獨特感受、培養獨立思考精神的絕好契機,也是對課程標準中“閱讀對話”原則的貫徹。
本文的寫法,有兩個突出特點:
第一,在散文中運用了小說筆法。作者的文學創作本以小說見長,他在這篇散文的寫作中也引入了小說筆法。正如作者所言,本文寫的內容有真實生活的基礎,卻經過了截選、嫁接與改造,更富有曲折性和鏡頭感。即使是敘述“散步”這樣一件簡單的生活小事,也要製造一些波瀾,帶來一點曲折,這使得本文頗有幾分小說的色彩。另外,散文字是一種“向內轉”——專注於自我心靈傾訴的文體,但本文作者卻並未直接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以敘事為載體,用故事本身來說話,這也是小說筆法的體現。
第二,語言樸素親切,卻又精心營構。除了兩處景物描寫,本文沒有多少形容詞和細緻描摹,多用短句,彷彿拉家常;但若干語句簡約而耐人咀嚼。例如第二段: “母親本不願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兒就覺得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這幾個短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態充分顯現出來,母親的老邁、順從,兒子的誠懇、孝敬,躍然紙上。
本文語言的另一特點,表現在多用對稱句與迴環句上。例如, “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這個迴環句,把母子關係倒溯到幾十年前,幼童的柔弱乖順、老人的孤弱依賴、生命的輪迴之感盡在其中,讀來不能不為之動容。本文的語言,還有大詞小用中見幽默的特點。
《散步》入選教材二十年,經過數代教師的鑽研探究,已經有些“新經典”的意味。本文貼近生活,清新雋永,篇幅短小卻精緻優美,很適合中學生閱讀賞析、探究思考。學習本課,應特別注意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反思自我,受到倫理和情感的教育:與家人相處,更加關心理解父母,尊敬愛護老人;家庭事務產生意見分歧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