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浪跡天涯92619
-
2 # 使用者藍天翱翔
小時候我們村在正月初七的時候就要起龍,很早就要吃晚飯,晚飯過後大人們都撐著龍燈,抬著響轎,打鑼的打鑼,打鼓的打鼓,熱鬧極了。
我們小孩提著父親製作的燈籠,跟在後面,沿著本村的地界繞一圈。在中途要停下來滾龍,放鞭炮,以顯示這裡是本村的土地。
在我的記憶中,到後來就沒了。好像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時候,來了一幫人,把龍燈、響轎之類的東西都毀了,我看見很多老人都哭了。
到我們成年,每年春節都是冷冷靜靜的,一點過春節的味都沒了…………
-
3 # 知世故而世故
小的時候因為生活條件也不好,科技也沒有那麼發達,那時候村裡的外出務工人員全部都從外地趕回來了,大家除了能夠從電話裡聊一下之外就沒有什麼見面的機會,而且想要吃到故鄉里特有的那個味道就只能過年回家吃,返程務工的時候就只能帶那麼一點點回去。所以,就對過年特別特別期待,期待著回家能夠見到自己想要見到的人和自己特別想吃的東西。印象中,買張車票要親自去火車票代售點視窗購買,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去跑。
像現在,科技發達了,經濟也越來越好了,花樣也多了。訂票就透過app預定,想吃的故鄉特產就讓親戚朋友發快遞,聊天也不僅限於電話聊啦,可以影片通話啦。最重要的是,那些務工人員也在城市裡紮根了,過年也把自己父母接過去,一起在城裡過年了。有一些條件更好的,還帶著全家一起過年旅行了。這些都是過年的氣氛啊。
很多時候,不是年味淡了,是過年的花樣變多了。
記得60年代初期跟我母親去外公家拜年,外公說小孩子拜年要跪著給長輩磕頭拜年才算數,我似懂非懂的看著媽媽,媽媽只是笑著點了點頭,我給外公拜了3拜磕了3個響頭之後,外公從口代裡拿出2張5分紙幣給我,把我高興了好幾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