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今生情
-
2 # 耑廬
辛棄疾是愛國的大英雄;是有幹才、有作為的地方官;更是著名的詞人。他是詞人中的英雄,英雄中的詞人。常人有其一面,即可流芳百世,他兼而有之。
一、他是一個胸懷大志的愛國英雄
南宋時期,金主完顏亮帶兵南侵。他生當此時,家鄉山東濟南已是淪陷區。他目睹國破家亡之境,從小即抱有愛國壯志。濟南農民耿京聚眾二十多萬人起義,青年辛棄疾,剛滿二十一歲,也組織義軍兩千,並率眾加入耿京隊伍,協同抗擊金兵。
他奉耿京之命南下與南宋政府商洽抗金事宜。義軍部將張國安叛變,殺害耿京。辛棄疾北返後得知,率領五十人衝入敵營,於五萬人眾中捉獲叛賊,綁縛馬上,又號召起上萬士兵,馬不停蹄,星夜疾馳,投歸南宋。
南下後,南宋政府解除了他的武裝,部眾被遣散。他不顧自身官職低微,先後寫出軍事論文《美芹十論》和《九議》獻給朝廷。前後十九篇軍事論文,嘔心瀝血,遠見卓識,如同泥牛入海。他仍不甘心,又連上奏疏,懇請朝廷充實淮南人口,建立民兵組織,並儘快由臨安遷都建康,以振南人頹靡之心。他的軍事建議雖未被南宋朝廷所採納,但他有全域性性眼光,集將才帥才於一身。其真知灼見和耿耿忠心,蒼天可鑑,日月可明
離鄉南下十年,他備受煎熬!
三十歲時,他在《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詞中寫道:“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吳鉤是一種寶刀的名稱。欄杆拍遍,空看吳鉤,是何等情狀。只能“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了!
二、他是一個愛民如子,有幹才、有作為的地方官
辛棄疾三十二歲時遷滁州太守。這也是歐陽修任過太守的地方。歐陽修的名文《醉翁亭記》,就寫於其滁州太守任上。富庶之地,遭異族踐踏,一片荒涼。辛棄疾到任後,申請朝廷豁免百姓的全部賦稅,又減輕稅額,放寬期限。並在州城內修建客舍,招倈商販,振興商業。經過半年多時光,滁州景象大為改善,荒陋之氣一洗而空。
爾後他仕途通暢,宦遊於江南東西和荊湖南北諸路,擔任過提點刑獄、轉運副使、安撫使等職務。朝廷意在利用他的軍事才能,平息地方小規模起義。
辛棄疾巡迴往復於這些地區,上書皇帝,描述了當時農民的疾苦,指出了不斷爆發武裝暴動的基本原因。儘管他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南宋王朝的統治,但他能大膽揭露當時的社會矛盾,雖說不是絕無僅有,實在也難能可貴。
他在湖南安撫使任上,作為省級最高行政長官兼軍區司令,他下令湖南路各州郡,動用官倉中存糧,大募民工,興修水利。
他還建立了一支二千五百人的飛虎軍,戰馬鐵甲,一應俱全。這支規模有限的鐵軍,後來三十多年令長江以北的金兵聞風喪膽。
按他的設想,幾千人的飛虎軍要在一年內擴充到數萬。
但英雄的計劃終成泡影,皇帝不能讓將軍做大。他調任江西路任安撫使,兼知隆興府。
在江西隆興府,恰遇災年,大戶囤糧,米價暴漲,缺糧戶要搶糧食。他頒佈告示,只有八個字:囤糧者配,搶糧者斬。“配”就是發配、流放。這一簡捷了當的措施,成為救荒史上的佳話。
他又籌集資金,從湖南購糧,平抑糧價,使老百姓安穩度過災荒之年。
他屢遭當權派疑忌打擊,落職閒居江西上饒,幾達二十年。
六十四歲時,他覆被起用為知紹興府兼浙江東路安撫使,到任後即向皇帝奏陳本路害農最甚的六件事,請求明令制止。
在地方官任內,他關心下層人民生活和生產方面的問題,對老百姓貧窮疾苦的根源具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並且也實行了一些有利於農業生產的措施。
三、他是“詞中之龍”,繼承開拓了豪放派詞風,宋詞有蘇軾、辛棄疾,乃可與唐詩相頡頏
我們知道辛棄疾,是因為讀過他的詞作。他是宋詞作家中,創作數量最多的作家,現存詞六百多首。
他是南宋最偉大的愛國詞人,與詩人陸游併為南宋詩詞的中流砥柱。
他有將相之才而未盡其用,將一腔忠憤寄寓於詞。他即是民族鬥爭戰線上的一員戰士,衝鋒陷陣。又用筆寫作歌詞抒發自己對國家和民族存亡的深切憂慮、表達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展示對淪陷區鄉土和人民的緬懷與同情,同時也對南宋政府的腐朽無能進行了無情的指責和諷刺。
他的詞作,在當時就已成為具有愛國思想的文人寫作歌詞時競相摹擬的榜樣。他的朋輩更直接受他的影響,寫出了不少慷慨激昂的篇章。
蘊含在他作品中的那種振聾發瞶、喚醒戰鬥精神的雄偉力量,給予後來者以極大的啟迪和鼓舞。
他繼蘇東坡之後,發展了豪放雄渾的詞風,“於剪紅刻翠之外,別立一宗”(《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詞曲類稼軒詞》條)。蘇辛詞派的確立,是詞學發展史上的大事,詞到辛棄疾才算充分賦予了生命力而放射出異樣的光彩。
他的詞作以豪放為主,又不拘一格,題材廣闊,氣勢縱橫,沉鬱、明快、激越、嫵媚,兼而有之,在蘇軾的基礎上,內容和意境均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和提高。
宋詞之有辛棄疾,有如唐詩之有杜甫,地位似之!
-
3 # 萌大哥的筆耕花園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濟南人。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生於金國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在其後方的漢族人民由於不堪金人嚴苛的壓榨,奮起反抗。二十一歲的辛棄疾也聚集了兩千人,參加了由耿京領導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並擔任掌書記。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後被主和派排擠,退隱山居。1207年病逝,追贈少師,諡號“忠敏”。我覺得之所以被千萬讀者著迷,有以下幾點原因:
1.個人人格魅力。辛棄疾21歲時起義,參加了由耿京領導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並擔任掌書記,從家鄉濟南投奔杭州。他完成使命歸來的途中,聽到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義軍潰散的訊息,便率領五十多人襲擊幾萬人的敵營,把叛徒擒拿帶回建康,交給南宋朝廷處決。
我覺得就這一件事來說,辛棄疾的少年豪邁,家國情懷,忠義秉性讓人欽佩歎服。
2.文武雙全“英雄”的家國理想。辛棄疾一生堅持抗金,一直志在收復山河,可惜一生未遂志。但是他的正氣吶喊之聲響徹雲霄,響徹時代,每到國家危難之際,總是呼喚英雄的時候,人們總是想起這位才華橫溢,文武雙全的“英雄”。
少年就抗金,中年意氣風發,幾起幾落,但他的豪邁倔強的性格和執著北伐的熱情從未減退。六十四歲的辛棄疾被任為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年邁的辛棄疾精神為之一振。1207年秋,朝廷再次起用辛棄疾為樞密都承旨,令他速到臨安(今浙江杭州)府赴任。但詔令到鉛山時,辛棄疾已病重臥床不起,只得上奏請辭。同年九月初十(10月3日),辛棄疾病逝,享年六十八歲。據說他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終其一生壯志未酬。
以上就是個人的一點看法,希望與更多的朋友交流。
-
4 # 大秦帝國6666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多少人是被這首破陣子而迷上辛棄疾的。
辛棄疾自小就受到祖父的影響,立志恢復中原,一雪國恥。在二十剛出頭就拉了上千人的隊伍加入了起義軍。然而義軍之中也有敗類,一個叛徒張安國殺了義軍領導耿京,辛棄疾為了捉拿叛徒竟然只帶了幾十人,闖入幾萬人的金兵大營。這一戰最引以為傲的就是辛棄疾不但殺了叛徒,而且全身而退跑到了南宋,成為了北伐主戰派一員大將。
然而現實是很殘酷的,南宋的皇帝和眾多大臣只為偏安一隅,並沒有給辛棄疾北伐的機會與權利。多數時候辛棄疾只能作為一地方官管管社會治安之類的差事,空有一腔報國之志,奈何沒有地方施展。也就是這後半生的不得志,卻又讓他在詩詞領域發放光芒。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足見其在宋詞領域的地位。
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對於最後這一句的解讀,其實很多人都理解錯了,辛棄疾的性格並不是一個兒女情長的人。在南宋某年正月十五這一天看著滿街的花團錦簇,一片安逸祥和,我們的大詞人辛棄疾只能感嘆,那個曾經滿腔報國之志的熱血青年,早已消失,剩下的只有慢慢老去,心有不甘,他多麼希望驀然回首時,那個金戈鐵馬的自己還不曾遠去。
……
-
5 # 長篙
其實我們最早認識辛棄疾的是因為他的詞,而且從課本中受教並感受。然後再查閱他的個人簡史,百度上都說辛棄疾是豪放派,與蘇軾一樣,合稱。個人認為,並非這樣。
唐詩,宋詞,為中國不朽文化,宋詞在絕律的平仄上作了更新,更加自由,在字數上,排列,就像我們的現代詩一樣,更加自由。
宋詞的創作環境並不適合豪放,倒是蘇軾,"大江東去"更有氣慨。
宋詞的歌賦是誕生在歌妓中,昇華在妓藝中。我們從優秀的宋詞中可以讀到。如蘇軾的《水調歌頭》,柳永(情詩名家)的《雨霖鈴》,李清照的《一剪梅》,李煜的《虞美人》等等。
我對辛棄疾的看法更傾向於婉約派。因為他著名的詞《元夕》裡所講,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儘管後人對該有更深的拓展。
所以,我認為辛棄疾對宋詞的貢獻是把情感上的歌妓戀情中摒棄,開創豪放先河是存疑問的,倒不如承認蘇軾,岳飛的《八千里雲和月》。但辛棄疾的豪放是存在的,可能是後期。。。。
-
6 # 秋野
我認為辛棄疾是中國歷史上劇孟大俠式的人物,其人格魅力和武功修為均冠絕當世,而文彩風流更是千古一人。瞭解了他的一生,然後再去讀他的詞,便一定會驚異於我中華青史竟有這樣光明俊偉的人傑。他會讓我們看到的所有西方大片中的孤膽英雄黯然失色:比得上他的勇猛剽悍比不上他的奇志大勇,比得上他的卓絕功業比不上他的忠義之心,比得上他的風流瀟灑比不上他怒瀾排空的滔滔文才。
青年時,辛棄疾獻身民族救亡,起兵於已經淪陷敵國十多年的齊魯大地。親率五十騎兵,奇襲金營,生擒叛徒,連夜弄馳千里押回建康,譜寫了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傳奇,其“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後在湖南主持軍事,創置“飛虎軍”,“軍成,雄鎮一方,為江上諸軍之冠。”但觀其一生,多遭朝廷誤解,投散置散於鄉里數十年之久,與蕭大俠一樣受盡冤屈。英雄報國無門,橫戈躍馬、恢復中原的豪情壯志鬱積為滿腔忠憤,盡託於如椽大筆而自鑄偉詞,造就了中國詩歌史上罕見的硬派抒情風格。
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中國文人的傳統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辛棄疾在感嘆世事艱難之時,報國無門之際,一生卻有進無退,始終沒有忘記收復故國,復我文邦,真偉丈夫也!
-
7 # 燕子的濤寶
辛棄疾可以說是文武全才,1161年秋天,金完顏亮大舉南侵。北方爆發了以耿京為首的農民起義,辛棄疾加入到起義隊伍中,沒有想到隊伍中張安國殺死耿京向金投降。
辛棄疾率身邊僅有的五十幾人騎馬闖入金營,活捉張國安,並收攏義軍殘部上萬人投歸南宋。那一年辛棄疾才22歲。就這武力值就知道他的魅力有多大。
立馬受到當時皇帝的點名表揚,封官加爵自然不在話下。辛棄疾是中國文學史上以愛國思想為主的豪放詞人。對後世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的一生表現了收復失地與統一祖國的強烈願望。
直到64歲高齡辛棄疾重新回到官場,他依然主戰,然而受到了來自主和勢力的攻擊。他自知報國無望。寫下了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
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
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
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
8 # 武諦
辛棄疾,文能治國安邦,武能征戰沙場。文武全才,在那個金兵南下的動盪年代。絕對是一個非常稀缺的安邦定國的人才。尤其當岳飛在風波亭被害之後,舉國之內,再找不出第二個更優秀的精忠報國的將才,辛棄疾憑藉自己的英勇善戰,神機妙算,成為南宋朝廷真正的擎天博玉柱,架海紫金樑。
上天非常眷戀濟南這座城市,大宋有兩位震爍古今的大詞人就誕生在這裡,一個是辛棄疾,一個是李清照。
他出生於金國,目睹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使他在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洗雪國恥、收復失地的志向。
做過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紹興知府、鎮江知府、樞密都承旨。
不但詞寫得好,著名的軍事著作有《美芹十論》、《九議》。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大宋疆土為自己的志向,他將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在自己的詞作之中,處處散發著燕趙奇士的俠義之氣。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從下面的這些不朽的詞作,就可以看出:他一生所為,成就功名只是為了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bì)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是非成敗,人生豪邁,二十二歲勇冠天下,一戰成名,多地為官卻終被貶,人生如夢一場。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將軍也有似水柔情。
《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
9 # 一葉孤帆行萬舟
讀書的時候對辛棄疾就情有獨鍾,他的一首《破陣子》,讓我們看到了書本上另一個世界,一個鬥志昂揚的沙場武者做夢迴到戰場與沙場魂牽夢繞的場景: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寒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若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辛棄疾的這首詞在佈局方面有一點值得注意。“醉裡挑燈看劍”一句,突然發端,接踵而來的是聞角夢迴、連營分炙、沙場點兵、克敵制勝,有如鷹隼突起,凌空直上。而當翱翔天際之時,陡然下跌,發出了“可憐白髮生”的感嘆,使讀者不能不為作者的壯志難酬灑下惋惜憐憫之淚。這種陡然下落,同時也嘎然而止的寫法,如果運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絃,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這樣的結構不但宋詞中少有,在古代詩文中也很少見。這種藝術手法也正表現了辛詞的豪放風格和他的獨創精神。但是辛棄疾運用這樣的藝術手法,不是故意賣弄技巧、追求新奇,這種表達手法正密切結合他的生活感情、政治遭遇。由於他的恢復大志難以實現,心頭百感噴薄而出,便自然打破了形式上的常規,這絕不是一般只講究文學形式的作家所能做到的,這也是辛棄疾的個人魅力迷倒萬千讀者的原因吧!
-
10 # 小熳老師
這個我必須要回答,辛棄疾是我的男神,我經常幻想如果在古代,我一定要和嫁給他!哪怕只能和他戀愛甚至倒追都行!因為這樣有魅力的男人一定不能錯過!在我眼裡,他的魅力實在多的數不過來!
辛棄疾的武藝非常高強,好像武俠小說裡的那樣,百十來斤的大刀在他手裡可以耍得像繡花針一樣。他還憑藉50個驍勇善戰的騎兵勇闖金軍的百萬大營,並且還能絲毫不受傷害的離開,生擒叛軍張國安!想想那畫面就覺得激動!憑藉自己的軍事才能當上了大將軍!
辛棄疾非常有才華,他不僅馳騁疆場,也能吟詩作畫!他的詞豪放又溫柔,雖然經常身在戰場,可是詞作依然高產,經常一壺酒一匹馬一首詩就出來了!所有素有“南有蘇軾,北有辛棄疾”之稱!想想酷不酷!
魅力三
辛棄疾非常愛國愛民,雖然他生活在被金朝奴役的地方,但是他堅定自己的祖國,21歲起義,報效祖國。而且在他上任的每個地方,他都幹得非常的出色。當地的老百姓都會修建一個屬於他自己的祠堂。
辛棄疾能屈能伸,非常豁達。在他40的時候他被被人陷害剔除了自己的烏紗帽。變成了一個農民。可是,辛棄疾不怕呀,辛棄疾隱居在山林裡面,叫自己稼軒。在隱居的期間,他把閒暇時間都用在了寫詞上。他那雙手,本來應該握的是大刀,但是現在卻用筆寫出了萬千佳句!你說這酷不酷?!
魅力五
辛棄疾雖然非常男人,但是他內心溫柔細膩!真正的鐵漢柔情!看看他的詩就可以看出來,隨便一首來欣賞一下!
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首詞得內心多細膩多柔情的男人才寫的出來!
辛棄疾的魅力實在太多了,今天就到這裡罷
回覆列表
辛棄疾(1140—1207) 南宋大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省濟南市)人。出生於金人佔領區。紹興三十一年(1161)參加了耿京領導的起義軍,任掌書記。次年奉耿京命赴建康與南宋政權聯絡。北返途中聞叛徒張安國殺耿京降金,遂率五十騎突入金營,活捉張安國,率眾歸宋。南渡後歷任建康府通判,江西提點刑獄,湖北轉運副使,湖南、江西、福建安撫使等職。曾多次上疏,力陳北伐大計,因與主和派意見不合而兩次落職,閒居上饒、鉛山近二十年。寧宗嘉泰四年(1204),韓佑胄準備北伐,曾被起用為鎮江知府,不久又被罷免,憂憤成疾而終。辛棄疾是南宋愛國詞派的領袖和旗幟。其詞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而以愛國詞和田園詞最為突出。其愛國詞多抒發報國的壯志,揭露投降派的可恥行徑,表達自己壯志難酬的悲憤,意境深遠,氣勢巨集偉,風格豪放悲壯。辛棄疾一生以英雄自許,以氣節自負,一意以恢復中原自任,始終把洗血國恥,收
復失地作為自己的畢生事業。表現了他對國家和民族的無比熱愛與忠誠,反映了一個英雄之士渴望在歷史大舞臺上自我完成的志向。 然而南宋統治集團的苟且偷安、妥協投降,導致英雄失路,壯志難酬,始終未得重用。當滿腔熱血,力圖恢復中原,為國建功的理想在黑暗的現實中無法實現時,就會產生英雄無用武之地的苦悶和悲憤,這也是稼軒詞常吟詠的內容。
宋詞在蘇軾手中開創出一種豪放闊大、高曠開朗的風格,但一直沒有得到強有力的發展,直到辛詞出現。他不僅沿續了蘇詞的方向,寫出了許多具有雄放闊大氣勢的作品,而且以其蔑視一切陳規的豪傑氣概和豐富 的學養、 過人的才華,在詞的領域中進行了極富個人特色的創造。在推進蘇詞風格的同時也突破了蘇詞的範圍,開拓了詞的更為廣闊的天地。因此,清人王士在《花草蒙拾》中說: “婉約以易安為宗,豪放惟幼安稱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