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314109659155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現在人們普遍理解作為兒女,要為家族續香火,不然就是不孝,完全錯了。這句話出自《孟子.離婁上》,原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是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意思是不孝的事情有很多(有三種之說,但孟子說過有五不孝),以不守後代之責為大。舜沒有告知父母就結婚了,這就是無後,但君子以為,和告知了差不多(因為一舜出家在外,二是堯要把女兒嫁給他,古有以帝王為父母一說,三舜的父親對他很暴力,即使這樣他還是很孝順。所以君子們都認為一樣)。和生孩子續香火沒一毛錢關係。漢代人趙歧在《十三經注疏》中的《孟子註疏》裡給孟子的這句話的註釋是,不孝有三種,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從此誤導了後人兩千年。多講幾句,三不孝中的第一個,阿意屈從,陷親不義,意思是不要盲目聽從父母的話,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陷父母於不義,不孝也。——————————————————事實上孟子說不孝有三,並沒有說其他兩不孝是什麼,趙岐註釋了孟子的話並加上了兩不孝,他和孟子兩人相差近五百年。如果這裡的“三”解釋為多的話,趙歧的解釋就更錯,因為孟子的不孝有五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點論據《孟子》中關於孝有五個方面,一贍養,“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_《孟子.離婁上》二尊重,“信於友有道,事親弗悅,弗信於友矣。悅親有道,反身不誠,不悅親矣。”《離婁上》三遵照,“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離婁上》這個就和趙歧的第一不孝有衝突了。四禮節,“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滕文公上》五,名譽,“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之聞也。”《離婁上》孟子的五不孝,“世俗所謂不孝者五:隋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弈好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離婁下》都沒有提及延親,如果說這裡無後為大解釋為沒有後代最不孝,那這件最重要的事他所有關於孝和不孝的言論都未提及那豈不是本末倒置。但如果按照不守後代之責解釋,就理解順暢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為社群服務者入戶走訪瞭解,要如何取得居民朋友的信任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