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9
回覆列表
  • 1 # 日月星辰8877

    1.翻身活動

    剖宮產後,應儘早翻身幫助排氣。如果身體狀況允許的話,可嘗試下床活動,這也有助於恢復腸蠕動、促進排氣。

    2.按摩腹部

    在剖宮產手術後,輕輕按摩腹部,也能促進排氣,與此同時還有利於子宮、陰道排出殘餘積血。新媽咪平躺在床上,由護士或家人自上腹部向下按摩,每2~3小時按摩一次,每次10~20分鐘。

    3.足底熱敷按摩

    以足底反射區理論為基礎,進行足底熱敷、按摩,刺激相應反射區,使術後肛門排氣提前,促進患者儘早進食,非常又有利於營養的補充和病情的儘早恢復。

    具體方法為:

    用直徑約7釐米的空玻璃瓶(蓋子要有防漏膠圈)兩個,清水沖洗乾淨後,灌滿熱水(水溫約55~65℃, 以病人感覺不燙為宜) ,塞好瓶蓋,外加包布,以防燙傷。病人於手術6小時後就可開始足底按摩。

    病人取仰臥屈膝位,將兩玻璃瓶分別置於病人兩足底足弓部。病人兩腳滾摩水瓶,進行足底按摩,每次10分鐘,每日2次。病人最好能夠主動用力推動玻璃瓶滾動。須要注意的是,麻醉未完全清醒的患者對熱敏感性較差,應特別警惕燙傷。

    4.負壓肛管排氣法

    既往臨床上對腸脹氣採用常規肛管排氣,腸腔內積氣主要靠腸腔氣壓及輔以腹部按摩自行排出,當腸腔氣壓與大氣壓相等時,積氣則不再排出,雖經腹部按摩可增加排氣量,但因腸腔內氣體任意流動,仍不能達到迅速而滿意的排氣效果,往往需要多次排氣。

    具體方法為:

    取普通肛管一根(型號根據患者而定),一次性負壓引流器一個,按常規肛管排氣法操作,先將肛管插入肛門約15~18cm,然後連線一次性負壓引流器(低於肛門位置),當排除空氣後即關閉排氣出口。

    開啟負壓引流器調節閥,減壓器內氣體逐漸膨脹,明顯吸出腸腔內積氣,待氣體脹至極限後,可重複上述操作。並在操作過程中來回推肛管,增加刺激,加速蠕動,直至吸盡腸內積氣,患者感到腹脹緩解為止。操作過程中密切觀察病人的變化,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5.藥物

    在醫生的指導下,可以透過口服促進腸蠕動的藥物改善腹脹情況,必要時可應用栓劑或灌腸。但因為這個對於產後新媽媽而言,是比較辛苦而且可能會影響身體內部環境的,所以如非必要,不建議新媽媽使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活動板房每平米價格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