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悠悠然啡趣

    1、曜變建盞尊貴的地位。

    建盞是黑釉瓷器的代表,在宋代曾經是皇室御用茶具,在在宋徽宗的《大觀茶論》中,也對建盞有描述“盞色貴青黑,玉豪條達者為上”。

    建盞被譽為“宋代第一茶器”。

    2、曜變建盞的稀有性。

    任何一隻建盞都獨一無二,同樣的原料,在不同的窯爐和窯位,不同的天氣和季節,都有可能燒製出截然不同的斑紋,這也是建盞變幻莫測的重要原因。

    要在一次上釉、一次燒成的前提下燒出曜變,對氣氛等因素要求極高,在宋代成品率是十萬中無一的。這從曜變建盞存世的數量即可證明。

    3、曜變建盞極高的藝術造詣。

    使用天然礦釉,一次上釉、一次燒成,這是曜變建盞工藝至關重要的一點。

    兔毫、油滴都是鐵繫結晶釉的傑作,是一次上釉、一次燒成,曜變當然也不例外。

    曜變的斑核並非油滴斑那種均勻分散的狀態,曜變的滴是平的圓形斑核狀,有聚成群落的趨勢,滴外有光圈,有彩曜斑,三五個聚落成群,隨機排列,不融合,不變形,滴形狀越圓越好,滴四周的光圈耀眼,轉動有彩斑的,則為上品。不同的曜變盞,聚落趨勢會有差別。

    在黑釉裡自然浮現著大大小小的斑點,圍繞著這些斑點四周還有紅、綠、天藍等彩色光暈在不同方位的光照下閃耀。而且從器皿的整體來看,也會隨著觀察角度的不同而出現大面積的色彩變幻,就彷彿是一隻變色龍一樣。

    它在藝術風格上,不僅兼具點、線、面的多重幾何美感,更在此基礎上升華出神秘多變的輝彩。

    4、曜變建盞的燒製難度。

    建盞燒製所用的黏土,鐵元素含量比較高。而燒製建盞要在1300℃以上的高溫中形成,在這種條件下,建盞在燒製過程中,非常容易發生變形、起泡等缺陷。

    建盞屬於正燒,外部只施半釉,給高溫下流動的釉留出空間,儘量避免讓其出現底部粘窯的情況。但建盞施釉既不能薄,也不能太厚,前者紋理不顯,後者容易黏窯。而且釉往下流動,口沿處釉會變薄,容易形成幹口。即便只施半釉,這些問題依舊不好解決。

    而燒製曜變建盞難的最關鍵因素是燒製技術的斷代失傳。曜變的技術在宋代是最繁榮的時候,但是到了明代由於明太祖朱元璋廢止抹茶,茶具也就也失去了依託,所以這個曜變技術無用武之地,最後就慢慢消失了,失傳了近800年之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jc對陣qg第五局,縱情拿出橘右京打野,青浪貂蟬16/1強勢carry,你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