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情感經典語錄6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冥冥之中,無不牽扯到錢、病、命的問題。

    因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要物以類聚的與人打交道,為了生存,又要勞其筋骨,累其心智的付出之後,再獲得養家餬口的基本所需。

    由於每個人所處的環境、時代不同,能力也有明顯差異,收入水平,身體健康狀況,命運機遇又有許多不同,甚至有天壤之別。

    人們所處的周圍環境,每時每刻都在彼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攀比心理,可以促使嫉妒羨慕恨情緒油然而生;

    仇視心理,可以誘使積怨頗深者,報復社會,禍害他人;逆反心理,可以使一個人無法融入社會,而將自己變成孤家寡人……

    "沒錢的,羨慕有錢的。有錢的羨慕沒病的。有病的羨慕有命的。"歸根結蒂,身體是自己的,其他都是身外之物。

    想明白了生活中的道理,悟透了人生的真諦,少了各種奢侈慾望,平心靜氣的走完人生的旅程,人過留名 ,雁過留聲,比什麼都重要。

  • 2 # 終亦是起始

    所謂的精緻窮不過是虛榮在作祟!

    當今有這麼兩種說法,一種是說“有的人吃飯是為了活著”,而有的人“是活著為了吃飯”。當然食物是人生存的根本,一碗自來水可以解渴,但是有人偏偏喜歡喝高階餐廳的一杯紅酒。要問那個更好喝,我想這個問題應該設想一下你是一位在沙漠中行走的旅人,你選擇那個呢?這個時候水和紅酒的作用是一樣的,最終不過是為了解渴。

    我所理解的“精緻窮”是在錢財尚不寬裕的情況下去追求一些當前並不是必須的儀式感。這種行為除了可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並無任何益處。人活著總是會有一些意外,在自己力所能及之時,為一些意外情況做好後勤保障才是明智之舉。錢賺的再多如果不懂得節儉總是會花完的,一旦達到入不敷出的境況,還怎麼精緻的起來呢?

    中中國人自古的觀念裡就是攢錢,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超前消費充斥這我們的生活,“精緻窮”更多是出現在了年輕一代,我所反對的“精緻窮”是一種打腫臉充胖子的似得偽裝,如果僅僅是在自己辛苦工作很久後,去買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禮服來打賞自己,那樣的精緻是美麗的,值得的,然後穿著這件自己高價買來的衣服去參加公司的晚宴,去相親,去更進一步的展示自己的美,這樣的“精緻窮”是自由的,快樂的,充滿了追求與對未來嚮往的。

    《奇葩說》欄目裡有一期是對精緻窮的辯論,說出了一部分“精緻窮”的好處,但是個人觀點,在做到“精緻窮”的同時把生活的過的恣意的人並不多,更多的人是在追求一種在他人眼裡的“我過的很好”。真正的“精緻”是不應該和“窮”聯絡的,不會趨於表面的華麗,而是內在的豐富,同時這樣的人又怎麼會窮呢?

  • 3 # 唯美鄉村視覺

    “人,有錢時,省著點花,不要羨慕精緻窮”。這句話說的是有一些人,手上有了錢後就想如何去享受,從住房、車輛、生活等方面過於講究,太豪華浪費。沒有想到有一天,一旦把錢揮霍完了,突然出現急事想用錢的時候拿不出來,一下子就從有錢人變成窮人了。常期過慣了有錢人的生活,再去過窮人的生活會很艱難。因為“有錢人”的名聲在外,有一些事想做臉面放不下,吃的喝的都不如有錢的時候。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生活將會很狼狽。

    我村有一個人,在2000年的時候手上有500萬左右,有錢的時候住的是蓋的洋房,開的是名車,生活上十分講究,家裡餵了一條狗都是每天割肉喂。由於有錢親戚朋友自家人,有事沒事都常在他家,吃他家玩他家,打麻將都不用帶錢,他隨便借給他人幾千元,過後沒有一個人還它。

    最主要的是自己沒主腦,人家說什麼生意賺錢,他就和別人做,沒有一單生意做成,虧了全部是他的,別人從中獲利少。因為有錢人,他也不在意那幾個錢,時間久了和他一起做生意的都發了,他確把錢一筆一筆損失沒有了。另外有錢人大家都知道,生活做風非常亂,也要投資不少資金,反正有錢也不在意。

  • 4 # 汐顏說教育

    【汐顏觀點】“精緻窮”這個形容太到位了。現在不知道有多少人都過著“精緻窮”的日子,在外面光鮮一片,實際自己負債多少,內心有多彷徨,只有自己清楚。

    什麼是精緻窮?

    一種現代的生活狀態,外表光鮮亮麗,穿著打扮要精緻奪目,喜歡的東西絕不猶豫的買下來。生活一定要精緻、有品位,是可以炫的那種。

    其實他的真實經濟情況卻慘不忍睹,沒錢沒存款,花唄、信用卡欠了一大把,說不準還有網貸。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精緻窮?

    我堂妹,找了一個“又高又帥”的老公,兩家家境都一般,本來回到家鄉,都可以找一份穩定的工作,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

    然而只有大專學歷的兩夫妻是心高氣傲,覺得家鄉是個縣城沒有發展前途,於是留在了大城市進行所謂的“打拼”。

    兩家都是多子女家庭,父母把孩子扶養已經很不容易了,也沒有太多的錢支援他們。

    但是兩夫妻的生活看起來還可以,住得好,汽車、名錶、女兒上著貴族學校,假期帶著孩子旅遊……看著還真不錯。

    去年有一天來我家借錢,說是生意週轉,要借10萬,當時我們手頭沒有那麼多現錢,就借了4萬,說得好好的兩週歸還,我們還說不急,年底給孩子交保險時用。

    後來與親朋好友交流後才知,他們把能借的親戚、朋友、同學都借遍了。

    最初是用信用卡,借網貸,以卡養卡,以貸養貸,慢慢利息等原因無法按時歸還,借不出來了,開始借親朋好友的,借了肯定還不了,然後拉黑大家…

    當我瞭解到他們的真實情況後,真是對“精緻窮”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為什麼會這樣呢?

    父母對孩子的過度呵護。

    隨著現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90後、00後基本上從小生活衣食無憂,沒過過苦日子,大手大腳慣了,對於金錢沒有正確的概念 ,想買什麼就買什麼!

    很多90後、00後的家長對孩子的呵護簡直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無論自己吃多少苦都不能讓孩子吃苦。孩子就養成了眼高手低的習慣,錢雖然掙得不多,生活的質量不能低。

    所以這些人的精緻窮和對孩子萬般呵護的父母有分不開的原因。

    扭曲的價值觀、消費觀。

    “千金難買我喜歡,事後吃土我甘願”。這是很多“精緻窮”的人的寫照。

    儘管工資只有四千,也要用信卡分期付款買一個一萬的包包。明明可以坐地鐵去上班,因為朋友都有車,那一定就要買一輛配得上自己的豪車。瘋狂的購買,肆無忌憚的消費,追求著所謂的“精緻”生活。

    可笑的是,那些越滾越大的欠債金額賬單,都在暗自嘲諷著這些人,這一切都是偽精緻。

    總是能為自己的錯誤找到理所當然的藉口 。

    “花明天的錢,過今天的癮”提前消費的觀念已經成為了現在精緻窮的最好託詞,變成了滿足自己虛榮心的最好藉口。

    但是虛榮心的慾望是永遠滿足不了的。一些人,總是能找到自己肆意消費的藉口,“人只能活一次,必須要對自己好一點”,“提前預支了未來的錢,你才有掙錢的慾望”……於是就有了不受控制的借款消費,過著所謂的精緻生活。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從很大程度上來說,精緻窮的一個深層次的原因是虛榮,什麼都不想輸給別人,別人能有精緻的生活我為什麼不能有。

    我的堂妹,平時打交道不是太多,就有一次閒聊,堂妹夫抱怨堂妹,別人家的孩子暑假都去國外旅遊了,而他們的女兒就在國內旅遊了一下。

    當時我還以為他們的收入可以,也就沒多想,今天看來多麼可怕,他們的精緻窮已經有多年了,怎麼一點都不怕呢?

    難道真是蝨子多了不養,債多了不愁?可是這麼多的債都不還,這都可以不考慮,你自己的信用還要不要?還有地方可以借貸嗎?

    我不知道堂妹一家這個疫情期間是怎麼過得,只知道有一個親戚因為疫情收入銳減,想讓他們還錢,兩家大吵了一架,最終也沒要來。

    而且經過今年的疫情,我想大多數人對於存錢有了全新的認識,對於這種“精緻窮”一定要摒棄。我不懂什麼是緊緻的生活,我只知道,無賬一身輕!家有存糧,心中不慌!

    我不會羨慕“精緻窮”的生活,更要教育孩子你學生不能過精緻窮的生活,遠離提前透支。

  • 5 # 一起看世界WITHANN

    嚴重同意這句話。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老人老早就講過這句話。

    年輕時,處於人生上升期,賺錢不是特別吃力的時候,重要的是,年輕的心有著無盡的自信和動力,給一個支點,估計會撐起地球。重要的是,年輕的時候大概只能看到明年後年,以為好日子是十里桃花,總會有春天桃花朵朵開,總會在幸運的春風裡洋洋得意。

    賺錢不就是讓自己過得更好嗎?年輕人相信這一點,也實踐著這一點。化妝、打扮、旅遊、精神消費,哪一點都不值得自己屈就。其實,這無可厚非。

    老人的話,到底要聽一點。不是所有的人生都處於高位,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在低處有重新崛起的核心力量,要給自己儲備,要給自己底氣,要給自己有長遠的打算。比如,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曝光了多少裸遊的人群。

    有個朋友,一人兩房一狗,堅持不結婚,堅持在疫情當下辭職。現在帶著小狗,一人在國內自駕。這不是精緻窮,她有積蓄有房產有技術,隨時可以回到職場,再次風生水起。你看,這就是年輕時的努力給自己掙到的底氣。

    所以年輕人,真正的酷不是你現在擁有一雙限量版球鞋,真正的酷是隨時隨地有讓自己自由選擇的權利。

  • 6 # 三尺陽光

    這個觀點是明確的,也是正確的。人,有錢時,省著點花,不要羨慕精緻窮。

    16年蘋果7Plus剛開始預售,她就興奮地不得了,又可以換手機了。我好奇問了一下預售價,7000+,好傢伙!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對我這個窮慣了的人來說簡直不敢想象。

    當時我的工資也就三四千塊錢,她的工資兩千左右。

    按她的工資來看,買這部手機需要不吃不喝將近四個月。沒過多久,正式開售,她成了中國大區第一批忠誠使用者。我看了那手機,確實好,可惜不是我能用的起的。

    她怎麼買的呢?一個月那點工資,吃吃花花根本剩不下什麼。

    聊天才知道,她給同學借了一部分,還有一部分是信用卡。

    我笑笑,是啊,手機真好看。低頭看看我的手機,小米2s。

    你的錢,要用到刀刃上

    自己掙得錢,一定要馬上花掉嗎?

    我認識的一位朋友,上了幾年班,存了有十幾萬,立馬買了一輛本田品牌的車。他說,因為每週要回家,有輛車方便。

    賣了車,又回到了幾個月前的狀態上,坐長途車回家。

    錢不多的時候,把錢花在刀刃上,比隨大流、跟風來的更實在。

    無論多少錢,都需要精打細算

    人無百日好,花無百日紅。這句話聽起來有點過於絕對,但還是能給我們提個醒。

    有錢有有錢的過法,沒錢有沒錢的活法。沒錢的時候,不用考慮太多,盡力去掙錢,改善生活,也就不存在省錢不省錢,因為沒錢可省。

    財富自由的時候,自己的選擇性也更多,可以買房買車,可以投資做生意。這些都是正常的,整天枕著一堆錢睡覺,那才顯得不正常。

    選擇性多,不代表任性,想到什麼就去做,漫無目的,任意揮霍。

    孩子上學,老人養老,經濟形勢不佳,投資失敗等等,當有一項意外來臨時,能有備用的資金供自己支配,會顯得尤為重要。

    留有餘地,方能從容。上來就梭哈的人,容易遍體鱗傷。

    資金充足的時候,應該怎麼做

    當我們手裡有餘錢的時候,除了正常開支,剩下的應該怎麼利用起來呢?

    理財。理財界有句話: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理財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餘額寶,京東金融,銀行理財,黃金,基金,股票等。

    選擇自己擅長的,適合自己的,做好分配,能使你的財富更上一層樓。

    想有穩定收益,銀行公司推出的各種理財產品適合你;

    想隨取隨用,餘額寶,京東金融這樣的適合你,雖然利息不多,但貴在取用方便;

    想要高收益,就要承受高風險,股票之類的你可以嘗試。

  • 7 # 劉半煙

    “精緻窮”會懵人,也會害人。省著點花,永遠都不會錯!

    什麼是“精緻窮”

    精緻窮,網路流行語,形容一種普遍發生在年輕人群體中的生活方式。

    雖然賺的不多,但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追求精緻,為了自己所向往的生活和喜歡的東西變窮,窮的明明白白,也活得開心閃亮。

    “精緻窮”的現實表現

    2000元的包,因為流行,買!

    1500元的運動鞋,因為有範,買!

    1000元的香水,因為別緻,買!

    500元的口紅,因為靚麗,買!

    結果,房租還要交,水電費還要付,人情往來還要維繫......

    而口袋,已經空空如也!

    如何對待“精緻窮”

    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讓自己活得精緻一點可以,也無可厚非。

    但是,超出自己能力範圍,那種“打腫臉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付出,用超負荷的代價來維持假精緻,則萬萬不可取。

    那些網路上所謂的精緻的氣質的少男少女,一旦回到現實,就被打回原形。

    很多時候,他們所追求的精緻,成了一種假象,一種作秀。

    千萬不要被迷惑了!

    《朱子家訓》裡說:常講有時思無日,莫把無時當有時。生活好的時候,要常常想想生活貧困的時候;條件不好的時候,不要像條件優越時那樣鋪張浪費。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真正的精緻人生,應該是在自己快樂的基礎上,儘量做到收支平衡,量力而行,合理消費!

  • 8 # 後後V主

    我羨慕別人的精緻窮,因為我根本做不到,我多花一分錢就會跟要抽根筋一樣的心痛。

    我羨慕那些捨得為自己花錢,真正把生活過得精緻的人,尤其是那些收入平平,但生活依舊很精緻的人,那是一種骨子裡的高貴,更是一種高超的生活能力。資金富足有餘時把生活過的漂亮,那是一種本能;但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仍然把生活過得精緻,那才是一種本事。我是個連擦桌布和破紙箱都捨不得扔的人,我深刻感受到這種性格已成為我生活的一種累贅,所以我特別不喜歡自己身上這股窮酸味。

    過度節儉和自身性格有一定的關係,但環境影響也很重要。我結婚以前在孃家生活時,媽媽的理念是“錢是掙得不是省的”,所以她是動腦筋如何賺錢,而從不在吃喝穿上摳搜,也從未在孩子面前說過任何我們家裡沒錢,那個東西我們買不起之類的話。她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小天地,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染著我們積極努力,使勁賺錢再輕鬆花錢。這不正是生活的意義嘛?

  • 9 # 一直低頭的麥穗

    我非常贊同這句話,人在有錢時要養成存錢的好習慣,要細水長流,生活中,誰也不知道將來會發生什麼事情?比如自然災害,生老病死。我們只能未雨綢繆。

    有的人,有了錢就想到如何享受,把生活過得如何精緻。老人們說過:從奢容易,從簡難。一旦把錢揮霍得差不多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萬一哪天,有急需用錢的時候拿不出來,一下子就從有錢人變成窮人了。過慣了有錢人的生活,再去過窮人的生活,就會很艱難,因為窮人做的事你不會做,富人做的事你又沒有本錢做。吃的喝的都不如有錢的時候,甚至連吃飯都成問題。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生活將會很狼狽。

    所以,我們不能羨慕所謂的精緻窮,要想把生活過得精緻,應該更加努力,積攢更多的財富,讓以後無論發生什麼事,都從容淡定。處理事情,能用錢辦到的事就能變得比較容易。人,要居安思危,不能今日有酒今日醉。勤儉節約,是我們老一輩留下來的光榮傳統,我們應當繼續發揚下去。做到細水長流,讓生活過得越來越好。

    所以,我非常贊同題主的觀點,人,有錢時,省著點花,不要羨慕精緻窮。

  • 10 # 東北的湘妹子

    非常贊同,因為我就曾經被洗腦,一度精緻窮還窮的理直氣壯

    1,先說:精緻窮:剛進社會時,脫離父母管束,自己能獨立支配工資,感覺好自由~~~然後,女生嘛,單位內就是攀比外貌,衣服,化妝品,然後工作外就是各種廣告洗腦:就是女人必須對自己好,做精緻女人投資自己,以前只是做做頭髮,買買衣服,現在人的慾望更強了,又是各種整形,各種貸款來維持所謂的精緻!

    (其實,我覺得女人肯定是越精緻越好,誰不愛美人,前提是你能有存款,你能有穩定的工作,你能有把你父母安頓好的能力,很多精緻的女孩,是一分存款沒有,工資3000,各種花唄,借唄,自己的父母也有可能還在農村幹著辛苦的農活…)

    2,然後說:省著點其實上面說的彷彿有點像以前的自己,(雖然沒有那麼嚴重,但是確實以前目光很短淺,工資都花了,存款也非常少),後來結婚後,才發現,有種忽視的東西:責任,

    除了精緻,更重要的是責任:父母養老,生病住院,接到市裡居住買房,孩子讀書,是否學習特長,接送孩子需要買車………,(題外話:所以我覺得為什麼有時婚姻讓人覺得不自由,不快樂,是可能有了更多的責任的緣故,,如果我不結婚,我估計這些我一直都體會不到,還是傻傻的只顧自己瀟灑),所以對於中年的我,尤其經歷過精緻窮的我而言,主題的內容我是非常認同的。

    3,最後來說:有錢時

    對我來說,在賺不到錢時就只能節儉開支,少買別的非生活必須用品,至少讓自己不負債(負債的感覺很有壓力,也覺得醜),所以這裡就別談精緻而言了,先保證正常生活,讓自己體面點,沒有人會嘲笑努力積極的人,哪怕現在遇到困境!

    賺到一定錢時:這時就是省著點花,因為這是錢省了就存下來,稍微提高生活檔次,其實就花在你看不見的地方了,

    就是人們說的:我賺2000也是存不到,現在賺2萬依舊存不到錢的原因,(因為2千時,你吃10元外賣,穿100元T恤,但2萬時,你吃200元必勝客,穿500元T恤,其實就是消費了,除了一堆無法換成金錢的物品,你依舊錢包空空~但是你收穫了:精緻),

    這是你就省點(我也是這麼做的):在家吃,衣服普通品牌,基本不買裝飾品,不買大牌奢飾品,就是基本的衣食住行,偶爾出去放鬆消遣都在本市,所以我把旅遊,買大牌,買裝飾品首飾的錢省下來,這個錢(可以積少成多,賺利息,付首付,買車買房,可以用來創業,總之存下來的錢以後能保值或者再換成)

    對於非常有錢的人來說就可能不會有我這種省的概念了,畢竟人家有錢,任性祝大家都發發發發財~~~

  • 11 # 蘇寧金融研究院

    618來了,818在不遠處,之後還有雙11。

    你爭分奪秒地搶優惠券、準時下單,結束戰鬥的瞬間,你長鬆一口氣,又隨即陷入空虛,心裡有個聲音警示你:當心消費主義!

    一方面,追求更好的消費品,是人性使然,收入水平的提升,自然帶來消費標準提升;另一方面,大眾文化對享樂主義依舊心存警惕,批判一切過度消費的苗頭。正是這種相反的張力,給很多消費者帶來認知失調:一邊藉助消費彰顯自我,瘋狂買買買;一邊又自稱“剁手族”,愧於將消費記錄示人。

    購買時有多狂熱,下單後就有多心虛。

    精緻窮

    消費超過基本需要,必然與享受有關。很多人對享樂主義心存警惕,對消費文化也就心存疑慮,甚至口誅筆伐。

    這背後,並非食古不化,根本在於市場經濟內部的失調:

    生產領域,強調競爭與效率,要求自律、勤奮、奮鬥、理智,鼓勵醉心於事業和成功;消費市場,追求更大的銷量,強調的則是時尚、自我滿足、及時行樂,鼓勵攀比心理。

    然而,生產者脫下工裝就是消費者,工作中一套文化,生活中另一套文化,消費心態怎能不彆扭呢?

    此外,工作場所強調滿負荷投入,恨不得把所有時間耗盡;而消費生活又要求足夠的休閒,無論餐飲娛樂、美容旅遊還是體驗經濟,都是殺時間的專案。

    這也導致一種尷尬:能賺錢的沒時間,有時間的可能沒錢。生活性服務業要麼發展不起來,要麼靠低收入人群支撐,後者靠借錢撐得一時。

    社會上,有一群自稱“精緻窮”的男孩女孩,賺得不多、對精緻的追求不減,寧願花光工資裝點門面,甚至不惜背上高額債務。

    正是這類現象的日益增多,引發大眾對消費主義的反思。很多人更是質疑,消費主義扭曲了年輕人的價值觀。

    在網際網路語境下,我們都活在他人的關注裡,個人的價值需要通過他人的認可得以實現。隨著整體收入水平的提升,人們的消費需求也越來越關乎能夠標示地位的潮品、奢侈品等。

    很多年輕人,恰好處於尋找社會認同的心理髮展階段,誤以為可以用特定的消費標準來界定自身的地位和品味,從而跨越經濟能力追逐高消費,被經濟壓力反噬。

    這類現象頻發,的確值得反思,文化日趨多元化,不同的消費文化都有其存在的土壤,不同的個體卻未必能選擇適合自己的消費方式。一旦選擇錯誤,就會導致經濟基礎與消費認知的失調,諸如“精緻窮”等也就不可避免成為一種社會現象。

    金錢壓力

    經濟學家凡勃侖指出,“在任何現代工業社會中,引起生活方式重新調整的力量主要是經濟力量;或者更具體地說,這些力量以金錢壓力的形式體現。”

    文化現象的背後是經濟土壤。消費主義的崛起,是因為到了該崛起的時候。

    早在19世紀後半葉,德國統計學家裡斯琴 恩格爾就發現,消費選擇與收入密切相關。收入水平較低時,人們會把收入更多地用於購買食物,解決溫飽需求。只有收入水平持續提升時,耐用消費品(住房、汽車)、奢侈品、娛樂消費等改善型、享樂型消費才會相繼提上日程。

    食品位於消費階梯的底部,食品支出佔消費總支出的比重就成為衡量生活水平的標尺,被稱作恩格爾係數,比例越低,人們越不需要為食物發愁,生活水平越高。1979年以來,中國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持續降低,食物在消費總支出中佔比已不足30%。

    在這個過程中,主流文化對於消費的理解和認知也在逐漸改變。

    社會學大師丹尼爾·貝爾將人類社會分解為三個層面:技術-經濟層面,文化層面,政治層面。經濟層面的中軸是資源分配,追求效率,謀求最佳效果;文化層面的中軸是實現並提高自我的願望。

    經濟層面,追求效率始終強調奮鬥與自律;文化層面,自我實現並非總是強調勤儉與節約。到了一定階段,二者就會產生相反的張力。

    經濟發展初期,自我實現追求的是溫飽和安全,這個階段,自我滿足源於攢下一筆錢,勤儉節約是主流文化訴求;經濟發展處於中高階階段時,自我實現更多地側重享受生活、要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勤儉節約不再是唯一的聲音。

    由於經濟層面對效率的追求始終不變,當文化層面的自我實現從勤儉轉向享樂時,就會出現一定的相斥性——效率與享樂的衝突。

    這個時候,在文化層面,“節儉VS享樂”成為一種顯著的社會現象。如美國社會學家歐內斯特 迪希特於1956年所說:

    “我們不再真正相信辛苦工作努力存錢是生活的唯一理想;但是潛意識裡,辛苦工作努力存錢仍然是我們的道德標準。”

    享受生活,是道德的

    勤儉VS享樂,是當前消費文化的核心爭論點之一。

    經過40多年的高增長,越來越多的人爬上了“消費階梯”較高的位置——追求個性化、時尚,青睞奢侈品,此時,消費主義作為一種新的文化傾向崛起,意在解除“勤儉文化對一部分群體的認知桎梏”,宣揚“享樂也是道德的”。

    但同時,也還有很多人仍處在耐用消費品階段,在為房子和車子攢錢,他們要捍衛的,是對“勤儉節約”的道德認知。

    很多人習慣進行代際比較,80後勤儉、90後享樂等等。其實,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一個人認可什麼樣的消費理念,與其自身經濟條件密切相關。

    按照代際貼標籤的做法,簡單粗暴,惹來諸多非議。在B站《後浪》視訊刷屏後,快手推出了《看見》,講的都是年輕人,卻是不同的畫面。

    經濟基礎不同,爭論消費理念無疑雞同鴨講。這個時候,我們需要保持開放心態。

    勤儉節約與享受生活,並不是“正確”與“錯誤”的對抗,是“正確”與“正確”的對抗,兩者都沒有錯,適用不同的發展階段。

    只要與經濟狀況契合,消費也罷、存錢也罷,沒有對錯之分。勤儉節約,是道德的;享受生活,也是道德的。

    美日經驗

    我們當前經歷的,美國和日本都經歷過。

    美國的消費主義大潮,始於1970年代。經過戰後二十多年的高增長,美國步入消費主義的狂歡,1970年起,儲蓄佔個人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持續下降,從1971年的13.5%降至2005年的3.2%。

    面對消費的狂歡,當時的美國社會並未欣然接納,很多社會學者撰文,痛斥消費主義對人的物化,批評 “把某一種生活標準等同於生活方式和特定身份(中產階級)的標誌”,並指責廣告的推波助瀾作用。

    然而,文化大潮一旦轉向,不把能量耗盡是不會回頭的。美國消費文化的形成,是經濟、技術、社會發展綜合作用的產物。

    戰後美國經濟步入黃金期,經濟的持續增長削弱了大蕭條下的不安全感,人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以信用卡為代表的負債型購物工具出現,大額消費時再也不必擔心資金不足,貸款促消費有了基礎;電影電視等視覺傳媒的崛起,在塑造品位、造就偶像上遠勝流行小說,為消費文化興起立下汗馬功勞;1960年代,美國年輕一代追求個性解放,蔑視意義和傳統價值觀,在文化上為消費主義奠定基礎。

    社會做好了準備,文化轉向,勢在必行。

    我們的鄰居日本,也是如此。

    2012年,日本社會學家三浦展教授發表《第四消費時代》一書,從消費角度把日本社會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消費時代(1912~1941年),只發生在東京、大阪等大都市,是少數中產階級享受特權的消費時代;第二消費時代(1945~1974年),乘著經濟高速發展的春風,以家庭為中心的消費勢如破竹,迎來大眾化的消費高潮;第三消費時代(1975~2004年),從家庭向個體轉變,消費的個人化趨勢風生水起;第四消費時代(2005~2034年),購物使人幸福的時代結束了,人們消費慾望降低,從“買買買”到“斷舍離”,開始追求自然、舒適、寧靜的生活方式。

    對比三浦展的階段劃分,我們正處於第二消費時代向第三消費時代的轉變期。消費大潮,剛剛拉開序幕!

    購物後,能不心虛嗎?

    丹尼爾·貝爾說過,人類最深刻的衝動力之一是將社會體制和信仰神聖化,從而獲得生命的意義並抵制死亡的虛無。但貝爾也坦承,自我中心主義的興起,在很大程度上割裂了社會的約束及與他人的分享,使得後工業時代缺乏一個能深入人心的道德體系。

    經濟的高速發展,催生了多元的消費文化,“勤儉節約”已不足以對所有的消費做出道德評價。如歷史學家呂思勉所說,“人的見解,常較時勢為落後。人心雖以為允洽,而事勢已不容許,總是不能維持的。”

    社會文化層面,需要更多包容。

    回到個體視角來,對普通消費者來說,更有價值的是如何解決“剁手購物後心虛”的認知失調——我們既認為自己有資格享受更好的生活,潛意識裡又認為節儉才是美德。

    只有一句話,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社會意識不停在變遷,我們又何必畫地為牢?

    “一如古埃及精英分子,現在大多數人一生汲汲營營,也都是想蓋起某種金字塔,只不過這些金字塔在不同文化裡會有不同的名字、形體和規模罷了。舉例來說,可能是一棟近郊的獨棟透天別墅,有游泳池和大庭院,也可能是一個閃閃發光的高樓公寓,有著令人屏息的美景。但很少人會真的去問,究竟為什麼我們會開始想建這些金字塔?”

  • 12 # 貝媽208

    人,有錢時,省著點花,不要羨慕精緻窮”,你怎麼看?

    查了查字典裡關於“精緻”一詞的解釋如下:

    精巧,細緻,【出處】宋 李清照《 <金石靈>後序》: “紙札精緻,字畫完整,冠諸收書家。”紙張精巧細緻,字畫儲存完整,超過了許多收藏家。近義詞:細緻,雅緻,考究,講究...”現今多泛指“生活形態”,在很多方面追求完美或接近達到完美,或是形容人的面容姣好,身材勻稱,形象與氣質俱佳,指一個人的完美與標誌。而“窮”在字典裡的解釋為【缺乏財物,處境惡劣】。

    如果硬性的將兩者綁在一起,即:精緻+貧窮——字面意思就是指一個人生活上追求完美但財力上又處境困難,缺乏衣食錢財。這本身就是一件不可能的矛盾事情,但就是這種不可能的“完美+窮”卻硬生生的變成了當代不少年輕人推崇的新晉標籤,這著實讓阿姨,大叔輩們訝異。

    有人認為“精緻窮”其實就是”窮講究”,因為兩者都帶“窮”,都是指一個人過著超出現實標準的高標準要求在生活。雖然兩者都帶貶義,但“窮講究”在心理學家看來卻是褒義詞,指一個人過著高質量的生活,這種高質量的生活未必要花大量的金錢,而是指這個人有情趣,會生活,對生活認真不應付。我有一個親戚是全職主婦,老公是一名貨櫃司機,生活上並不富裕,但她總是把家收拾得乾乾淨淨,一家人穿著雖不是什麼名牌服裝,但勝在乾淨,大方得體,而且她還有個愛好就是時常去花市買束鮮花擺放在家裡,雖然老公埋怨她亂花錢,但她卻說人生總該有點情趣吧!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夫妻雙方中有一方帶點“窮講究”的夫妻往往更恩愛,因為”窮講究”可以提高夫妻間的生活質量。

    說到”精緻窮”我覺得同地域也有很大關係(這裡沒地域岐視的意思),你比如南方人生活上更注重實際,而北方人更好面子。記得當年在北方上大學時見有年輕女孩穿著名貴的貂皮大衣很是吸睛,但有人卻不屑的說:“死要面子活受罪,你怎麼知道她是不是天天在家啃土豆?”作為一名南方人來講這種穿貂皮大衣卻天天啃土豆的過法是完全無法理解的,只是當年還沒人發明”精緻窮“和”偽精緻”這種專用名詞。

    現在時代不同了,物質太過豐富,而交通,購物又是如此的便捷,年輕一代的消費觀念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有不少年輕人在踐行著真正的”精緻窮”生活。有的女孩月薪不過三四千,卻用信用卡分期付款買了幾萬款的包包,而口紅永遠不嫌多,一看直播又開始瘋狂囤貨。衣櫃裡堆滿了衣服,卻仍然覺得沒有衣服穿,在各大購物節瘋狂購物,我們公司有位同事就是這種”精緻窮“的典型代表。”

    她喜歡包包,各種奢侈品牌門清,還認識不少大牌代購,每天上班都穿著光鮮的衣服,臉上化著精緻的妝,一副白富美的姿態。但與她相處久了就會發現她的生活方式純粹是虛榮和物慾在作祟。明明工資不高,無力承擔昂貴的消費,為了滿足購物慾和所謂的精緻感,不僅成了月光族,還信用卡,花唄欠了不少錢,有時拆東牆補西牆,生活困窘不說,連生病的“權利”都沒有,因為真的窮得生不起病!

    有的年輕人居然為自己的這種”精緻窮”找了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哪怕一個月只有800塊的工資,也會花700塊去買條裙子,因為覺得那條裙子適合她,能激發她的上進心,擁有了它就等於擁有了全世界。我想很多年輕人也是這麼想的,在買那些明顯超過自己購買力東西的時候,都會安慰自己,覺得只有更貴更好的才與自己相配,卻不知這些超前消費讓自己生活陷入一個怪圈:不敢休息,不敢生病,對未來迷茫不確定,精神上緊張,窘迫,害怕自己一旦停下來所擁有的一切都會迅速消失,表面上過著自己喜歡的光鮮亮麗的生活,實際卻是每天常常在焦慮不安中醒來。

    但也有人說:“年輕時可以精緻窮,但不要一致精緻窮”。因為年輕的時候,誰沒窮過一陣呢?年輕人才剛踏入社會,經濟上差一點只是暫時的,只要你懂得合理規劃未來,投資未來,你就會在不久的將來擁有更多更好的資源和機會。為了有更好的將來,你目前這樣“精緻窮”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所以最後奉勸年輕人:有錢時,省著點花,將它投資在未來,不要去羨慕“精緻窮”,因為現在忙著“精緻窮”,將來就會成為真正的窮人!

  • 13 # 快樂的嘟嘟媽媽

    這次疫情就很好的說明了這個問題,不要認為活在當下,及時行樂,很瀟灑。要未雨綢繆,誰都不知道風險和明天哪個先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常犯困怎麼回事,怎麼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