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鄧大仙

    答案如下:

    1、征戰吐魯番有高原反應

    2、薛仁貴遇到了“剋星”

    3、兵力懸殊差異太大

    4、作戰意圖被發現

  • 2 # 等待呀

    百戰百勝的薛仁貴之所以在大非川戰敗,主要因為:

    其一,國雖大,好戰必亡。從公元656年到670年,唐朝軍隊在十餘年間頻繁征戰,很少有休養生息、養精蓄銳的機會,這種想讓馬狂跑卻不讓馬保養休息的窮兵黷武之舉,嚴重消耗了唐朝的精銳部隊,唐軍的身體素質和強悍戰鬥力,在連年的外戰中消耗得如強弩之末一樣不能穿魯縞,這,是唐軍戰敗於大非川的一個重要原因;

    其二,要想讓馬跑好,就得讓馬吃飽。唐朝的均田制瓦解後,依附均田制的府兵制也跟著崩壞,這直接導致唐朝府兵的參軍待遇和作戰賞賜程度直線下降。於是,在頻繁的對外戰爭中屢屢受傷、頻頻戰死的唐軍,在糟糕參軍待遇和微薄作戰賞賜的雙重打擊下,便如無草之馬般被統治者逼迫著無奈狂跑,這怎能不馬失前蹄?薛仁貴的大非川之敗,就是唐軍馬失前蹄的具體表現;

    其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團結就是力量。雖然吐蕃吞併了吐谷渾,與吐谷渾結下亡國之仇,但是,與唐軍處處得罪吐谷渾軍民相比,吐蕃權臣噶爾東贊很懂得先打一棒槌再給一甜棗地挑撥拉攏吐谷渾各部,透過這種胡蘿蔔加大棒的恩威並施之策,後繼的吐蕃權臣噶爾欽陵得以有效團結吐蕃和吐谷渾的兩國軍民,確保數十萬兩族聯軍面對唐軍時呈泰山壓頂之勢,如此本來就兵少的薛仁貴軍就算再能打能殺,也難以扭轉眾寡懸殊的敗局已定之勢;

    其四,將帥相鬥於內,必力弱於外。唐軍主帥薛仁貴是地道貧民出身,只懂奮勇拼殺且毫無文采,而副將郭待封,則是名將郭孝恪之子,屬於達官貴人出身,此人喜歡自作聰明地使用謀略且文采過人。這種貧富出身、強弱文采的巨大差距和高低軍職的強烈落差,對比鮮明地刺激著郭待封,並驅使自命不凡的他對薛仁貴極其不服。這種戰前的將帥不和相鬥於內,在戰中表現為薛仁貴率主力在前線奮勇拼殺,而郭待封卻不聽號令私自率領輜重軍輕上戰場,結果,在強於運輸弱於作戰的輜重軍毫無懸念地被吐蕃大軍消滅後,受高原反應困擾、後勤乏力、力弱於外的薛仁貴軍雖頑強苦戰但仍難以久持,最終,力不從心的唐軍只能無奈敗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8年高中畢業的人買什麼手機比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