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鴻雁志高

    中國是人口大國,第五次人口普查,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8811萬人,佔總人口6.96%,60歲以上人口達1.3億人,佔總人口10.2%,以上比例按國際標準衡量,均已進入了老年型社會。養老產業要健康發展,首先要以人為本。養老產業的經營者需要本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信念來經營。其次,政府的監督也是不可或缺的,鼓勵誠信經營,建立信用評價機制,對出現問題的企業要加大力度懲罰,才能使這個產業良性健康發展。

  • 2 # 楓樹下的薔薇

    隨著中國老齡化程度逐步加快,中國養老問題慢慢展現出來,比如老齡結構失衡,地區老齡化不平衡。如何能夠解決這種問題呢?

    我認為全面拓展智慧養老是關鍵,智慧養老多層次多元化的服務模式讓更多的老人老有所依, 老有所養,老有所醫。集醫藥、護理、康復、養老為一體的康養產業是最近養老機構發展的新方向,也是未來養老產業的縮影。在大資料和網際網路的推動下智慧養老逐漸普及,最大限度地發揮養老政策和服務優勢。

    我認為,健康養老產業對於所有投身於智慧養老的投資者來說,這既是一場機遇,又是一場挑戰。新的養老模式和養老方式出現的最終出發點在於讓中國老人老有所養,智慧養老時代下,健康養老產業如何發展,我想首先是順從國家養老政策的方向標,投身於智慧養老的隊伍當中去。

  • 3 # 家貓Belinda

    大家都知道,隨著華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未來養老產業擁有巨大商機。剛剛釋出的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上有提出:2019年,中國要大力發展養老特別是社群養老服務業,對在社群提供日間照料、康復護理、助餐助行等服務的機構給予稅費減免、資金支援、水電氣熱價格優惠等扶持,新建居住區應配套建設社群養老服務設施,改革完善醫養結合政策,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

    這裡面有三個點,一是社群養老,二是醫養結合,三是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也可以看出未來的養老產業政策方向:1)支援優質社會資本舉辦高階、個性化社群型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並推廣養老機構與醫院、居住社群、智慧養老相結合的模式。2)需給予養老機構資質、稅收、優惠政策;3)將適量的醫保及商業保險資金引向醫養結合領域,為醫養結合能持續發展提供經濟保障。

    簡而言之,就是政府自己出資建設基本的醫養結合養老院,同時大力鼓勵社會資本興辦社群養老產業,這個社群最好配備醫療資源,實現醫養結合,這裡說一下,社群養老服務配套在一線城市已經率先施行,比如在北京進行土地出讓時,就會以“配建養老設施”作為出讓條件。此外,鼓勵商業保險補充養老保險,作為養老財務後盾。

    養老產業規模未來可超10萬億,目前還在初級發展階段,各類商業模式還有待實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能做到遇事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