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落下m

    騎兵箭囊作為裝載箭只的重要工具,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裝入的箭只掉落的問題。所以在騎兵作戰時,一般情況下,裝入箭囊中的箭只時不會掉落的。從中國古代歷史上的騎兵用箭囊發展的樣式來看,主要有兩種型別的箭囊使用的比較多。

    唐 彩繪木胡祿,1972年新疆阿斯塔那188號墓出土

    1、倒扣型箭囊

    這種形式的箭囊出現的時間比較早,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以前,當時主要是被在遊牧民族使用,後來逐漸被帶入唐朝,所以後來的人們都稱呼這種箭囊叫“胡祿”。

    “胡祿”的形狀特點主要是箭囊接近橢圓,其上下都有蓋子,可以開啟、閉合,箭囊的兩頭教粗,中間有一個明顯的束腰,這樣可以起到固定箭只的作用。在裝箭時,箭從箭囊底部插入直至塞滿,然後合上底蓋,然後翻轉過來開啟上面的蓋子,一壺箭就裝好了。

    唐朝懿德太子墓壁畫區域性

    這種形制的箭囊裝填的箭只特點是箭羽在下、箭頭朝上,優點是一個箭壺可以裝填較多數量的箭只,在騎射的時候,可以有效保障較長的持續作戰能力。

    元 佚名 馭馬圖 區域性

    當然了這種箭囊也有一定的缺點的,主要的缺點就是由於箭只絕大部分都被裝在箭壺內部,因此在抽取箭只的時候,手的移動幅度較大,抽取的速度較慢,不太適合激烈、快速的對射,而且底部因為是活動的,所以如果扣不緊,戰馬在激烈的奔跑時,就很容易將顛開底蓋,導致箭只掉落。所以這種箭囊從宋、元以後,基本上就漸漸的被擠壓式箭囊所取代。

    2、擠壓式箭囊

    這種箭囊出現的時間相對較晚,大概在12世紀在西亞開始出現,然後逐漸向中、東亞普及,自擠壓式箭囊出現後,亞洲地區變基本上都換裝了擠壓式箭囊。

    擠壓式箭囊主要都是採用皮革製成,其從外形上看,它的體型要遠短於箭只的長度,這在一定程度上比“胡祿”更有利於箭只的拔取使用,其內部結構是在箭囊的內部縫入幾片樹立的革製品,或棉製品,這樣在箭只插入時,可以有效的將箭只固定住。

    北京十三陵出土的明萬曆皇帝陪葬箭、囊

    這種固定程度是相當緊的,哪怕箭囊倒過來箭只都不會掉落,因此在騎兵作戰時,哪怕在戰馬上激烈的顛簸,也可以保證箭只不會輕易的掉落。

    清 紫光閣功臣像 區域性

    這種箭囊的特點是箭只在拔取時,手的移動距離較短,而且箭只一般呈雀尾狀展開,拿去取方便。同時由於箭囊內部分成不同的層次,這樣在裝入箭只時,可以根據需要在不同的層次安插不同型別的箭只,比如輕箭、破甲重箭、報警用響箭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麗絲夢遊仙境國王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