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東澄

    空海——融王羲之與顏真卿於一體,古今第一人

    日本的《高野物語》中曾載:唐朝皇宮曾經有王羲之的墨跡,可惜因牆壁損壞,墨跡不全。當時因空海精於二王書法,便請他補寫。其補寫部分與原字天衣無縫,幾可亂真。

    後來空海幸運成為第十七批潛唐使中的一員,無奈他所乘的船隻在海上遭遇暴風雨,國書等證明檔案又不在他們這艘船上,一度遭到了當時福建赤岸(今霞浦)地區長官的質疑。這時,精擅漢文的空海向福建的主官致書《為大使與福州觀察使書一首》表明原委,正因為其精湛的書藝和出色的文辭才打消了主官的疑慮。

    可見,其在入唐前就已精通漢文化,並長期投入到書法的練習中。

    ▲ 空海所書《聾瞽指歸》,寫於公元797年,時年24歲,他於公元804年入唐。此時的他已具二王筆法之神髓,與唐摹本的《蘭亭序》有相似之處,絞轉用筆運用純熟。只是神韻還略顯呆滯,不似魏晉時人的率意暢達。

    書法歷史上的第二座高峰便是顏真卿,廟堂之氣巍巍然巋然不動,外拓的筆法象徵著大唐國土強大的氣勢。空海入唐後,自然心慕手追,在紮實的二王功底之下,又融入的顏真卿的氣魄,其39歲時的墨跡《風信帖》則是其典型代表作。

    ▲ 空海39歲所書《風信帖》,寬博而俊逸,融二王及顏真卿於一體,觀古今書家惟此人達至,其書法的巔峰代表作。

    從晚年所書中我們可以發現,其更偏向於顏真卿的廟堂一路書風,可能與其本身的性格相合,忠義果敢,有容乃大,這一時期的代表作為《灌頂記》,極似顏真卿的《祭侄文稿》。

    ▲ 《灌頂記》,空海晚年之作,“灌頂”乃佛教儀式,此記為灌頂僧人的名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竹筍挖了根留下還會再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