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悲傷的話題,因為李善長為首的淮西集團和劉伯溫為首的浙東集團,他們之間的關係,其實一直不對付。
比如劉伯溫實際上就是被淮西集團的胡惟庸暗算致死的,雖然很難說背後有沒有朱元璋的關係。
一
言歸正傳,李善長和劉伯溫,誰的功勞更大些呢?當然是朱元璋自己。當然這是個廢話,但是明朝建立的最大的功臣的確是朱元璋自己,因為朱元璋是歷史為數不多能征善戰的帝王。這一點跟劉邦截然不同。
所以李善長和劉伯溫只能說是低配版的蕭何和張良,尤其是劉伯溫的確曾經被朱元璋稱之為“吾之子房”。
不過李善長跟蕭何一樣,就跟朱元璋創業了,而且提出了“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其實對於李善長,朱元璋也曾經說過:“朕起自草莽間,提三尺劍,率眾數千,在群雄的夾縫中奮鬥,此時善長來謁軍門,傾心協謀,一齊渡過大江,定居南京。一二年間,練兵數十萬,東征西伐,善長留守國中,轉運糧儲,供給器械,從未缺乏。又治理後方,和睦軍民,使上下相安。這是上天將此人授朕。他的功勞,朕獨知之, 其他人未必盡知。當年蕭何有饋晌之功,千載之下,人人傳頌,與善長相比,蕭何未必過也。”
二
很多人肯定以為劉伯溫的功勞比李善長的大,可是李善長其實是朱元璋欽定的丞相,封賞實際上比劉伯溫高。在1370年大封功臣的名單中原來根本就沒有劉伯溫的名字,而是直到封賞完畢後的二十天,才勉強的給劉伯溫封了個伯爵。
當然這麼做可能是為了平衡淮西集團和浙東集團的關係。畢竟彼時,淮西集團一直深受朱元璋的信任。
而這種信任一直也是相對的,因為在除掉浙東集團,劉伯溫去世不久後,淮西集團的李善長、胡惟庸也徹底覆滅了。
至少,對於劉伯溫而言,還留個美名,對於李善長、胡惟庸可就沒那麼好運氣了。所以不管誰的功勞大,最終他們都是朱元璋利用的棋子。
這是個悲傷的話題,因為李善長為首的淮西集團和劉伯溫為首的浙東集團,他們之間的關係,其實一直不對付。
比如劉伯溫實際上就是被淮西集團的胡惟庸暗算致死的,雖然很難說背後有沒有朱元璋的關係。
一
言歸正傳,李善長和劉伯溫,誰的功勞更大些呢?當然是朱元璋自己。當然這是個廢話,但是明朝建立的最大的功臣的確是朱元璋自己,因為朱元璋是歷史為數不多能征善戰的帝王。這一點跟劉邦截然不同。
所以李善長和劉伯溫只能說是低配版的蕭何和張良,尤其是劉伯溫的確曾經被朱元璋稱之為“吾之子房”。
不過李善長跟蕭何一樣,就跟朱元璋創業了,而且提出了“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其實對於李善長,朱元璋也曾經說過:“朕起自草莽間,提三尺劍,率眾數千,在群雄的夾縫中奮鬥,此時善長來謁軍門,傾心協謀,一齊渡過大江,定居南京。一二年間,練兵數十萬,東征西伐,善長留守國中,轉運糧儲,供給器械,從未缺乏。又治理後方,和睦軍民,使上下相安。這是上天將此人授朕。他的功勞,朕獨知之, 其他人未必盡知。當年蕭何有饋晌之功,千載之下,人人傳頌,與善長相比,蕭何未必過也。”
二
很多人肯定以為劉伯溫的功勞比李善長的大,可是李善長其實是朱元璋欽定的丞相,封賞實際上比劉伯溫高。在1370年大封功臣的名單中原來根本就沒有劉伯溫的名字,而是直到封賞完畢後的二十天,才勉強的給劉伯溫封了個伯爵。
當然這麼做可能是為了平衡淮西集團和浙東集團的關係。畢竟彼時,淮西集團一直深受朱元璋的信任。
而這種信任一直也是相對的,因為在除掉浙東集團,劉伯溫去世不久後,淮西集團的李善長、胡惟庸也徹底覆滅了。
至少,對於劉伯溫而言,還留個美名,對於李善長、胡惟庸可就沒那麼好運氣了。所以不管誰的功勞大,最終他們都是朱元璋利用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