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骨科醫生楊豐建
-
2 # 吃不到葡萄皮
從核心來看,年輕一代已經沒有過年的概念了,過年和平平常常的每一天沒什麼不同,甚至還不如五一,十一。
這是社會的趨勢,以前過年最重要的就是走親戚,維繫所有親戚之間的關係,而現在人際關係越來越西方化,我們最親的人,可能變成同事,朋友,老師,我們的家觀念也在淡薄。
西方人的節日,喜歡走出去。
華人的節日,喜歡走回來。
這沒什麼悲哀不悲哀的,也沒什麼傳統文化流失的心痛,就像原先大家喜歡玩的東西,現在還不是不喜歡完了,偶爾有商家賣情懷還是願意吃這一套的,但總歸還是回不去了,我也挺喜歡現在這樣子的,人總歸要長大的,傳統習俗也不斷變化的,或許下一代過年也就是一天假罷了。
-
3 # 你要的Gif
首先要謝謝悟空小秘書的邀請!年味越來越淡沒錯,因為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於物質需求這塊,平時都可以滿足,大家的幸福感就降低了。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追求的東西越來越多,由物質轉變為精神追求,側重點轉變了,大家對於過年的想法也就不一樣了。年味越來越淡,我是覺著不像小時候的我們盼望過年,長大了過年只是親朋好友團圓的一個理由,在我20幾歲的年齡,還感受不到期待團圓的願望,可能過個幾年或十年才有所感受吧!你的想法是什麼呢?
1,所謂“年味”到底是什麼味?
對每一個人來說,大概對過年特別期待的都是孩童時代,過年有新衣服,好吃的,不上學,串門走親戚,堂兄弟姐妹,特別是表兄弟姐妹們一起熱鬧。
對於成年人來說,一年的操勞算是畫一個句號,祭天祭祖,一個家族的人聚一起拜年,串門。
這可能就是所謂的“年味”吧,由於華人強烈的家庭觀念和家族觀念,這種所謂年味在農村尤其明顯,城市裡要淡的多。
2,有了以上的認識,就可以理解現在的年味肯定是變淡了,以及變淡的原因了。
①經濟建設的大潮已經把農村的家族觀念沖淡了很多,一切向錢看,一切要考慮下利益。
②幾十年的計劃生育,讓家族越來越小,親戚越來越少,現在很多孩子已經對錶兄弟姐妹這個詞很陌生了,更分不清姑表、姨表,甚至表兄與堂兄的區別。
④交通方式的變化,走親戚變得沒那麼熱鬧。很多親戚都是串一下,給老人拜拜年,送點禮品,就直接開車走了,根本不留下來吃飯的。這種模式也就讓走親戚變得冷清了太多。
⑤生活水平的提高,讓現在的孩子幾乎隨時都有新衣服,好吃的,新玩具,對過年的期待也就少了很多。
總之,能承載以前所謂“年味”的東西都在瓦解和消亡,年味自然也就越來越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