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題主是搞混了孔丘的“子”姓和尊稱孔子的“子”。
古時候稱人為“孔子”、“老子”、“孟子”、“荀子”並非是因為他們都姓“子”,而是一種尊稱,就好像如今四川那邊的人都喜歡叫人“老師”一樣。由於古時候的爵位“公、侯、伯、子、男”,所以那個時候還是需要一些身份才能稱為“子”的,要不就是貴人,要不就是為師者。孔子,孟子就是後一種情況。
由於社會生產和人口發展,原來的上古八大古姓無法滿足區分人的要求了,所以出現了“氏”。比如大家都姓“姬”,但根據住的地方、封地、官職、職業等等,又給自己近支的族群,另外弄了個標誌,這就是“氏”了。比如姬姓的家族裡,一個小群族,指柳樹為“氏”,就出現了“姬姓柳氏”。
孔子出生的時候,他的家族並沒有“氏”,他父親叫叔梁紇,家族是殷商後裔,所以姓“子”,叔是他父親的排行,梁紇是名字。隨著“子”姓的繁衍,為了內部區分,“子”姓之內有分出很多“氏”。孔子出生,就需要一個“氏”,但叔梁紇沒有“氏”,那就需要新取一個。查家譜後發現家族裡有個叫“孔父嘉”的做過官,是家族驕傲,就用“孔”字作為孩子的“氏”。
到後來,人越來越多,姓已經失去區分人群的意義了。姓和氏就慢慢混淆了,大家漸漸地就把“氏”叫做“姓”了。
所以現在大家問你姓什麼?回答的其實都是氏。孔子姓子,孔氏,名丘,表字仲尼。尊稱孔子。
孟子姓姬,孟氏,名軻,字號不詳。尊稱孟子。
即便要稱名字,孟子也是孟軻,或者你一定要按上古稱謂,那也是姬軻,類似於秦始皇其實是嬴姓趙氏,小時稱趙政,稱王后稱嬴政。不會出現“孟姬”這種氏+姓的錯誤稱謂方式。
"孔子"的“子”,指的並不是他的姓,而是對他的尊稱,大致相當於現在的“先生”。那麼同理可得,孟子的子,也是這個意思。
大概題主是搞混了孔丘的“子”姓和尊稱孔子的“子”。
古時候稱人為“孔子”、“老子”、“孟子”、“荀子”並非是因為他們都姓“子”,而是一種尊稱,就好像如今四川那邊的人都喜歡叫人“老師”一樣。由於古時候的爵位“公、侯、伯、子、男”,所以那個時候還是需要一些身份才能稱為“子”的,要不就是貴人,要不就是為師者。孔子,孟子就是後一種情況。
由於社會生產和人口發展,原來的上古八大古姓無法滿足區分人的要求了,所以出現了“氏”。比如大家都姓“姬”,但根據住的地方、封地、官職、職業等等,又給自己近支的族群,另外弄了個標誌,這就是“氏”了。比如姬姓的家族裡,一個小群族,指柳樹為“氏”,就出現了“姬姓柳氏”。
孔子出生的時候,他的家族並沒有“氏”,他父親叫叔梁紇,家族是殷商後裔,所以姓“子”,叔是他父親的排行,梁紇是名字。隨著“子”姓的繁衍,為了內部區分,“子”姓之內有分出很多“氏”。孔子出生,就需要一個“氏”,但叔梁紇沒有“氏”,那就需要新取一個。查家譜後發現家族裡有個叫“孔父嘉”的做過官,是家族驕傲,就用“孔”字作為孩子的“氏”。
到後來,人越來越多,姓已經失去區分人群的意義了。姓和氏就慢慢混淆了,大家漸漸地就把“氏”叫做“姓”了。
所以現在大家問你姓什麼?回答的其實都是氏。孔子姓子,孔氏,名丘,表字仲尼。尊稱孔子。
孟子姓姬,孟氏,名軻,字號不詳。尊稱孟子。
即便要稱名字,孟子也是孟軻,或者你一定要按上古稱謂,那也是姬軻,類似於秦始皇其實是嬴姓趙氏,小時稱趙政,稱王后稱嬴政。不會出現“孟姬”這種氏+姓的錯誤稱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