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學谷
-
2 # 生鮮農產品供應鏈
1.產品可溯源,保證農產品的安全性。
2.一定時期內可穩定持續性供貨。
3.產品品質及外觀、新鮮度、口感等符合超市的需求。
4.價格不能偏離於市場。
做到這四點,基本上超市會很樂意從基地採購。
-
3 # 遠方樂農電商
大家都說了些,目前走出去的已經成功了,總體來說大家都看好外面的世界,第一步,很多人沒有走,第二步自然就談不上了,更別說利用網際網路進行網路化執行。農產品自然離不開銷售人員,這恰恰是農民的弱項,尤其是政府忽略的的事情,過去我們有更多生產培訓,可有誰見過銷售培訓的。不過隨著資訊的傳播農民已經在轉變了。參與和世界的競爭,裡面還有很多問題,我們要從生產領域轉入銷售領域,要做很多工作的,關於對接電商,小電商沒有影響力,容易倒閉,大電商如阿里等,都要營業執照的。線下商超,入駐費等,最近很多小電商平臺學阿里的新零售。就農產品銷售要顧員工這代價大。分享多直播為主,就是粉絲群。這個問題找縣長把工作重點抓,不提倡個人去做。
-
4 # 新零售newcomer
農超對接這個話題有些時間了,各地都在做但成功的例子很少,不是說不可行,而是我們的流通體系基本走的是批發、採購、零售的路子,而農民種植的農作物多為生鮮作物,不能叫商品,經過加工、分揀、預包裝以及稱重條碼後才能稱為商品,這期間還要透過冷鏈的物流運輸,才能進入超市上架銷售,每個環節都需要技術和資金投入,所以政府行為好說但長期的合作需要雙方都懂專業知識,在雙贏的基礎上才能堅持做下去的。
所以我認為要保證有效的農超對接,就不要把補貼一次性的補給商超,而應該補給或投入到可以很好解決中間環節的企業。
-
5 # 條山石說故事
農產品對接商超,是擴大農產品的銷售,堆廣農產品的關鍵一步。如果做的好,可以使農產品打出知名度,創出品牌來。我以為應從以下三點做起:
第一是請進來,就是把商超負責人請到農村來,讓他們參觀農產品基地,瞭解農產品的好處和優點,知道農產品的質量。能夠放心的把農產品引進超市。
第二是走出去。就是自己帶上農產品,到超市去,到商店去,自己介紹農產品的好處,讓他們真正看見好的農產品。放進超市,進行試銷。
第三是打廣告。廣告效應都知道了,所以,好的農產品也應做廣告,在當地電視臺,報紙上做廣告,並且印小廣告,進行分發。如果廣告做好了,再向超市,商店推銷其農產品就容易了。
-
6 # 6逍遙子
如果想要農產品直接對接商超,問題核心不在於所謂的平臺,宣傳,品質等!核心在於目前農產品的渠道扁平化!目前國內農業市場大部分不能形成規模化,也就不能形成完善的規模化的供銷合作社,都是透過傳統渠道的二手販子一級一級轉手後才能到達客戶餐桌。所以為什麼大型商超的農產品為什麼只有少數單品會很便宜,但大多數單品會比一般街邊市場貴的主要原因。
回覆列表
超市農超對接需要尋找能為他們供貨的合作伙伴—農民專業合作社。資訊越多,對於超市來說就是越沒有資訊,所謂“籮筐裡挑花,越看越花”,加上網上公佈合作社資訊不齊全,超市需要的資訊往往沒有登上去。
目前,超市的農超對接主要集中在水果、蔬萊和乾貨上。除了乾貨以外,水果和蔬菜屬於生鮮農產品,生鮮農產品有兩個特性,地域性和時效性。臍橙主產地的江西、湖北、湖南和四川。蘋果主要出產在山東、山西、陝西、甘肅。冬季的西瓜大部分來自於海南省。為了滿足超市消費者的需求,這些農產品需要在全國範圍內採購。
總部採購部門主要負責採購全國範圍內的農產品,城市採購部門主要負責時效性農產品,以城市附近農村為主,採購半徑限定在3~4個小時的運輸時間。因此,針對生鮮農產品的地域性和時效性兩個特點,超市在農超對接專案上做了分工,設立兩個既聯絡又相對獨立的採購部門,總部採購部門和城市採購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