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華歷史長河

    秦朝不僅在錢幣的形制上做了統一,在錢幣上的文字也做了規定。秦半兩上的“半兩”兩字為秦篆。在秦統一之前,各國不僅錢幣的形制不同,錢幣上的錢文也不同,為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日常生活帶來了諸多不變,所以在秦在統一六國後,秦相李斯建議“書同文”,“罷其與秦文不合者”,推行共同的文字,李斯經秦始皇同意,把先秦的古文或省或改,淘汰了一些異體字,該為小篆,這種文字的特徵是結構統一,篆法圓潤,筆畫平直而勻稱,書寫比古文要簡便多,為文化的發展與交流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當時秦王朝為了保證統一貨幣政策的施行,不僅鑄造了大量的“半兩”錢,還鑄造了為數不多的“重四兩”的秦權錢。那時秦王朝嚴格規定,只有朝廷擁有鑄錢權,嚴禁民間私鑄。秦“半兩”既為法定流通貨幣,就有嚴格的規定,按秦量制,每枚錢的重量相當於現在的8克左右。為了杜絕私鑄,檢驗“半兩”錢的分量,特地又鑄造了一種厚重的權錢(又稱法錢),面文左右兩側有“重四兩”的小篆文字,穿孔上下有一定的數字符號,作為衡量的標準。按此權錢的標準,一枚權錢應當等於8枚“半兩”錢的重量,如果8枚“半兩”錢不等同於一枚權錢的重量,那就說明不符合標準。可知這種權錢的鑄造,在監督、規範當時全國錢幣的流通,進一步鞏固“半兩”錢的獨尊地位,保證統一貨幣政策的落實,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花生芽大面積的種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