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77422223843

    張愛玲的小說,基本上關注的是普通人的情感生活,而且通俗易懂,有點像鴛鴦蝴蝶派。她自己也說,平時喜歡看張恨水,周瘦鵑的小說。她的思想又受《紅樓夢》的影響比較大,導致她比較擅長參差的寫作。參差啥意思呢?張愛玲覺得,好人壞人這種截然對立的寫法,太俗套了。她覺得人就該是好和壞的綜合體。所以她筆下的人,都是不徹底的,也很難去判斷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這比較貼近我們日常的生活,張愛玲的這種對人的看法,後來對臺灣和香港的文學產生影響。

    這麼一來,很多人讀她的文章,會有一種感覺:不好評價,都是寫我們身邊的人,沒有提煉和昇華,不值得放在重要的位置。以至於乾脆把她的小說,放在通俗小說行列。但這顯然對張愛玲是不公平的。

    寫情情愛愛就不能成為經典嗎?《紅樓夢》不也是在寫大觀園少男少女的感情,為什麼這部小說就位於四大經典小說之列呢?張愛玲對情感小說,有過自己的一番看法。她覺得,雖然都是寫感情,只要角度不同,同樣能寫出新東西來。張愛玲的《傾城之戀》,《金鎖記》,《第一香爐》等等,裡面的男女主人公,很少是傳統的痴男怨女形象,而是都有自己的算計,也有自己的無奈。在追求愛情的道路上,愛別人更愛自己,最後往往是各種因素的妥協。張愛玲對都市中產階級的心理,抓的是非常準確。在當時來說,她的角度顯得非常特別,以至於她二十多歲就名噪一時,這是其一。

    其二,張愛玲真的只停留在感情上嗎?當然不是了,她是透過感情來寫生活。當然這種生活不是我們直接體驗的,而是經過她自己的理解,以及有一整套的體系。張愛玲的生活觀是悲劇性的,這種悲劇性不是像韓劇那樣,突然間被車撞,或者得什麼病去世了。而是從一開始,就註定了結果是悲劇。這種悲劇,多少有點命定論的感覺。比如《傾城之戀》中白流蘇和範柳原,誰都不願意完全信任對方,有沒有理由完全信任對方。在張愛玲的架構中,白流蘇和範柳原在一起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她最後想來想去,還是透過一場戰爭成全他們吧,不然又是一場離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張愛玲在這裡,是動了慈悲心腸。

    所以說,張愛玲的小說不僅僅是通俗小說那麼簡單,而是透過男女情愛,把都市中產階級那種心理狀態描寫出來,進而在思考一個問題: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們,能得到幸福嗎?從這個高度去看張愛玲的小說,她的價值就大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的右腳穿高跟鞋好像腳心處往上頂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