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道酬勤rui影視
-
2 # 生活情感日記
如果秦始皇不死 權利中樞不會癱瘓,起義軍會被扼殺在搖籃裡
秦法之嚴酷古今難有,一人謀反全村連坐,假如某個人想謀反,也許你剛籌劃好還沒出門就被同村人舉報瞭然後抓進大牢了,即便全村人跟你一起造反,你佔領一個村一個鎮,甚至一個縣,但是總有通風報信的,等待你的是秦軍百萬虎狼之師,秦軍如果消滅了起義軍那麼不僅誅滅九族而且全村連坐,這樣的震懾作用不僅沒人再敢起義了當陳勝吳廣起義時原六國貴族及劉邦項羽等人最開始也是觀望態度,因為他們不敢,直到陳勝吳廣越發壯大,他們才發現原來大秦帝國視乎沒人管這事,因此他們才下定決心起義,若是秦始皇第一時間消滅陳勝吳廣那麼原六國貴族極其項羽劉邦絕對不敢再有什麼動作了,只能乖乖回家種田了
秦始皇死不死都不重要,唯一重要的那個人就是扶蘇。
換句話來說,這件事情的最關鍵節點就是扶蘇,如果扶蘇活著並且能夠順利當上皇帝的話,李斯等諸大將軍完成以及對於秦朝有貢獻的人必然會得到重用,與此同時趙高會排擠的遠遠的。
所以在這場事故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道旨意,而這道旨意讓兩個人相信了,一個人是胡亥,一個人是扶蘇。
那麼問題來了,大家都知道秦始皇非常討厭扶蘇對不對?以至於討厭到了讓他去鎮守邊疆,而不是讓他安排在自己身邊。
其實秦始皇之所以討厭扶蘇,是因為他和扶蘇有一點差距,這個差距叫做政見的差距。
秦始皇認為對待天下的百姓必須使用嚴厲的刑法,而之所以使用嚴厲的刑法是從商鞅那邊遺傳過來的。
但無論如何,這兩個人的做法相差不大,只不過是在當時的情況下一個好一些,一個更好一些罷了。
秦皇不死,蒙恬大軍遠勝章邯。
秦始皇如果不早死,重用的還是蒙恬等人,如果天下大亂,可能會派蒙恬平亂,以蒙恬之能力,遠勝小吏章邯。
面對裝備精良,戰鬥力經驗豐富的老秦兵,再加上能力出眾的蒙恬率領,起義軍很難掀起大風浪。
秦皇不死,嶺南不失控。
如果秦始皇晚死,嶺南的幾十萬大軍是不會失控的,一旦中原有事,秦始皇很可能調動嶺南兵團北進,嶺南大軍不敢不聽。
到時候,嶺南軍團和長城軍團南北對進,起義軍根本就沒有活路。
-
3 # 歷史的陪伴者
如果秦始皇晚死,劉邦、韓信、陳平、項羽等義軍是無法取勝的。
雖然秦始皇殘暴,但是他活的時候秦國內部體制很健全。只要義軍敢露頭,秦始皇就利用內部的體制調兵譴將,隨時都有實力滅掉義軍的起義。而且,秦始皇沒死,秦國內部也不會亂,更沒有趙高什麼事,他會集中力量對付義軍。那麼,義軍的勝算幾乎沒有。況且,以秦始皇的威信,隨時都能調動秦國的任何一處兵力為自己所用。
秦始皇沒死,以他善於用人的優點,是可以隨時能把義軍壓下去。看他先用王賁攻打楚國,後來發現用錯了。於是改用王剪攻楚,最後把楚國滅了。這說明秦始皇善於使用部下,知道用哪個為自己打仗才合適。所以,這點胡亥是沒法跟自己相比的。
當時,秦國的國力因為勞財傷民而有所消耗,但是並沒有傷到秦國的根基。而且,秦國的名將依舊健在,比如蒙恬、章邯、王離等,這些名將夠項羽劉邦等義軍喝一壺了。在這裡徵明一點,項羽之所以打贏王離所帶領的二十萬秦軍,除了項羽很能打,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這二十萬秦軍有一半以上的兵力是囚犯,再加上趙高在朝中作怪,最後章邯也放棄了與項羽再次交鋒。這些名將之所以沒能發揮自己的作用,是因為朝中有人作梗,讓這些人有後顧之憂,沒能更好的發揮自己的實力。如果秦始皇在,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秦始皇沒有死,秦國內部也不會出現問題,義軍也就沒有可乘之機。義軍能打到咸陽,很大的原因是秦國內部出現問題,體制被這些小人嚴重破壞,以致不能團結秦國所有的力量對付義軍,義軍才有生存的空間。否則,義軍是沒有立足之地。秦始皇沒死,義軍就不會有可乘之機,更沒可能推翻秦國。
以上就是秦始皇不死,義軍不能取勝的原因。
-
4 # 鍋盔餅子
如果秦始皇沒死,當時所有起義的人都不敢炸刺。至於項劉聯軍就無從談起。
秦始皇在公元前210年時死在了他第五次東巡途中的沙丘。當秦始皇還在位的時候,我們來看看後期起義的人都在哪兒窩著:
張良。張良在博浪沙狙擊秦始皇誤中副車,因此被通緝,在秦始皇還在的時候基本上都還在到處躲藏。所有的雄心壯志都只能埋在心裡,不敢表露出來一絲。
韓信。韓信這個時候還在老家忍受著胯下之辱,連吃飯都成問題,要靠漂母接濟。更不要說出來造反。
至於其他反叛勢力的人物要麼在鄉下呆著,小心翼翼的不敢洩露自己六國貴族的身份;要麼就是落草為寇,成為一個劫道的,根本不敢冒頭。
秦始皇能統一六國,其帝威橫壓整個執政時期。所有的有志之士都在等著他死去,只有在確定他死後,才敢跳出來。
後來項羽能進關中,也是因為章邯帶領20萬秦軍投降。而章邯之所以投降,完全是因為趙高給逼的。
司馬貞評價道:"章邯之降,由趙高用事,不信任軍將,一則恐誅,二則楚兵既盛,王離見虜,遂以兵降耳,非三軍要市於外以求封明矣。"蔡東藩:"蓋章邯為秦之驍將,邯不敗,即秦不亡。且山東各國,無敢敵邯,獨羽以破釜沉舟之決心,與拔山扛鼎之大力,一往直前,九戰皆勝,虜王離,殺蘇角,焚涉間,卒使能征善戰之章邯,一蹶不振,何其勇也!然使秦無趙高之奸佞,二世之昏愚,則邯猶不至降楚,或尚能反攻為守,亦未可知。天意已嫉秦久矣,故特使趙高以亂其中,復生項羽以撓其外,章邯一去而秦無人,安得不亡!誰謂冥冥中無主宰乎?"一個章邯帶領囚徒就將所有義軍打得抬不起頭。如果秦始皇沒死,至少50萬南征軍團會北上增援,北方的長城軍團南下,加上關中出擊,三路大軍合圍。而這三路大軍必定不會糧草不濟,軍械不齊,將領不和,面對能把征戰了幾十年的六國精兵打服的秦國精銳,義軍這些烏合之眾根本沒有任何勝算。
歷史不容假設,秦始皇死的太早、太突然,如果扶蘇即位,也不會弄得二世而亡,至不濟也能保住原秦國的地盤。
-
5 # 眼錢一盞燈
總有很多秦迷認為,秦始皇晚死,就不會有人敢造反,我個人覺得這個觀點是錯誤的。
1. 首先你要找到天下大亂的根在哪?不是因為秦始皇,也不是因為秦二世,更不是因為趙高。秦二世和趙高只是間接加速了秦亡的時間。
2. 秦始皇確實取得了很多豐功偉績,但這都是建立在六國百姓的痛苦之上的。換言之把你放在秦始皇時期,拉你去義務修長城,修陵墓,修阿房宮……一天到累晚都沒得飯吃,要累死餓死了,把你填長城裡,你開心幸福不?
3. 陳勝吳廣為何起義? 是秦法嚴峻,唯有起義還能有一絲絲希望為自己博出一條生路,這跟秦始皇死不死更沒關係,秦始皇活著也阻止不了,只能和秦二世一樣派兵鎮壓。
4. 人被逼到死境,哪裡還會有怕不怕秦始皇的道理可言?等待你的只有秦法死路一條,絕地反擊還能求得一絲生路。正是因為怕死,才會起義為自己拼出一條生路,只能說秦始皇不死,可以延緩秦亡的時間。秦始皇不死,難道陳勝吳廣就不會起義嗎?
5. 天下苦秦久矣,所以陳勝吳廣一起義,全國各地紛紛響應,只需要一個帶頭的點一把火,起義的戰火就能瞬間染遍全國。秦國就深陷戰爭的汪洋大海,四處奔波救火,疲於奔命。
6. 天下百姓深受秦暴政的屠害,心裡早就壓抑著一團爆火,只差有人點燃。秦國除非施仁政,於民休養生息,但秦始皇一生幹得都是暴政,暴政就需要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讓秦始皇停下來幾乎不可能。所以說秦二世而亡罪有應得。
-
6 # 使用者楊楨楠
秦始皇在的時候,劉邦、項羽之流就不具存在實力了。因為從《周易》的角度來看,天下之亂,先必以位致也。夫子說:天地上下之位定,然不至亂也。
-
7 # 偶爾來隨便看看
秦始皇不死根本不會有這種造反。
秦那麼快亡是二世亂來,一是暴虐,秦始皇過於用民力但不暴虐。二是搞死了秦的大量人才,始皇時的很多良將良臣都被趙高搞死了。秦已經全國失人心。
陳勝吳廣造反時打的不是反秦始皇旗號而是打著公子扶蘇旗號,說明秦始皇和扶蘇還是百姓希望。
起義後秦朝兵力空虛,北方秦軍慢吞吞的走,是因為看到章邯打敗周文主力才去會師的,說明開始就是想坐看秦朝敗,是看到章邯秦軍有勝利希望才去會師的。而南方秦軍根本就不動。這說明秦軍主力都對秦朝失望背叛。如果秦始皇在不可能有這種事。
-
8 # 小罐香
秦始皇如果晚死,根本就不會發生陳勝吳廣事件,也不會有項羽劉邦等反軍。以秦始皇的軍事才能,組織能力,即使有陳勝吳廣鬧事,要滅他們也是分分鐘鐘的事,就象踩死一隻螞蟻一樣。秦朝的悲劇在於秦始皇的突然暴斃,沒有機會安排秦二代接班團隊,出現政治真空,權臣爭權的執政亂局,陳勝吳廣才有機會起事併成功成勢。秦二世甚至到咸陽被圍都還一無所知,如果秦始皇在世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嗎?
-
9 # Martin16461233
秦始皇是中國第一個皇帝,一個統一六國的人!秦始皇所面臨的局面比劉邦項羽困難多了!章邯在統一六國時代,只是秦國20位年輕將軍之一,加上原有將軍,按能力排只能排20名左右,卻能輕輕鬆鬆用10萬囚徒打敗陳勝吳廣的義軍,也能在項家軍如日中天的時刻打敗項梁軍隊,誅殺項梁,可想而知如果秦始皇還在,在軍隊培養人才的能力是多麼恐怖,在政治方面,能夠讓整個秦國萬眾一心,人盡其才,提供無窮盡的謀略,在後勤方面,為了平定六國,三年培訓50萬精銳,準備100萬部隊平定六國所用軍需,能力恐怖,中國歷史上恐怕沒有其他皇帝能夠做到!項羽能力可能大於秦朝任何一位將軍,但是項羽只有一位,而秦國的優秀將領源源不斷!劉邦的能力在於用人,而秦始皇的能力也在於識人用人,並且我覺得是大於劉邦的,所以我認為如果秦始皇還在,很難有人能夠撼動秦朝!
-
10 # 桂林郡太守
秦始皇晚點死,起事條件不具備,時間也會變,所以秦始皇面對的不一定是原來那幫人,項羽還是會起來,劉邦就不一定有機會了。稍微一點的條件變化,劉邦的機會都會消失
-
11 # 觴陽雪
前言:
國家亡於政,而非亡於人。
天下苦秦久矣,民生多艱,故反。六國餘孽不平,強行鎮壓餘恨難消,故反......
總之,秦朝造反的因素太多了。秦始皇即使多活幾十年,也改變不了秦本土勢力越來越弱的局面,國之興亡並非決於帝王一人,有太多的因素制約了。
因此,即便沒有陳勝吳廣,也會有張勝趙廣之流起義搏命,大秦王朝不可能一直鎮壓得下去。一個人守住一個國家的說法實在荒謬!
陳勝吳廣之流還罷了,項籍等六國遺民才是真正造反的主力軍。大秦統一時日不多,尚不能完全消化戰爭果實。地方豪強勢力蜂擁而至,秦始皇也不一定擺得平。#詩漫大講堂#
所以說歷史的走向必然有其合理性,不可能因為一兩個人的生死就能扭轉乾坤,阻礙歷史洪流和時代前進的步伐。
秦始皇帝是開拓雄主,但對黎民百姓而言,並不是一個關心民生的好皇帝。統御權謀他是一流,可治國興邦,恩澤百姓卻乾的不怎麼樣。
雄主多興戰事,四方征戰不休,未必是百姓之福。所以秦皇漢武時期,皇帝威勢赫赫,開疆拓土,可百姓幸福指數遠低於平庸皇帝執政時期。
王朝興衰自有其歷史規律,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擋時代步伐。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
12 # 老威觀史
如果秦始皇還在的話,那麼陳勝吳廣起義很可以剛開始沒多久就被滅了,也就不會有後來的項羽、劉邦這些英雄豪傑出來爭奪天下的事情了。劉邦繼續當他的亭長,項羽繼續和他的叔父項梁隱居,等待時機光復楚國。而韓信很有可能會投奔秦軍,因為他的理想就是建功立業,只要有建功立業的地方,他就回去。張良則會一直隱藏在地下,等待秦朝出亂子的時候伺機復國。至於陳平,很可能會憑著自己的才幹現在秦朝某個一官半職再說,不過此人也擅長為人處世之道,在秦朝應該可以混的不錯。
說白了,如果秦始皇真的晚死幾年,這些人暫時都還不會出來,他們之所以出來是因為都覺得秦朝不行了才出來的,他們當中沒有那個是傻子。
那麼我們按照 問題來說,如果秦始皇遇到了項羽劉邦這些人組成的起義軍會如何呢?起義軍基本沒有勝算。
起義軍獲勝的原因,秦朝中央政府失去了對局勢的掌控其實秦朝的制度,是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制度,這個制度的好處在於如果在位的皇帝能力非常強,那麼可以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國的力量將亟需解決的問題解決好。缺點就在於,如果當權的皇帝無能的話,那麼整個國家機器要多低效就會有多低效。
其實,在大澤鄉起義爆發後,一直到劉邦打進咸陽,項羽在鉅鹿消滅秦軍主力,秦朝滅亡已成定局的時候,這個期間發生的事情,其實就是秦朝中央集權對局勢的掌控出現失控的結果。
自從胡亥當上皇帝以後,就成天花天酒地,醉生夢死在了溫柔鄉里。當上皇帝以後,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殺掉他皇位最大的威脅,公子扶蘇,結果連帶大將蒙恬也一併處理掉了。而蒙恬是秦軍兩大主力軍團之一,長城軍團的統帥,他的死,為後來長城軍團加入戰局起到了很大的影響,以至於長城軍團在加入對內平叛的過程,顯得非常地低效,其實與他和扶蘇的死有關。
之後就是李斯,李斯雖然也幫助胡亥登上了皇位,但他還是想做個好丞相,對於國家發生的各種事情,也希望胡亥能夠聽進去一些,畢竟如果國家亂了,他這個丞相也沒什麼好果子吃。結果他的所有的勸諫在胡亥眼裡都是給他找事,胡亥在溫柔鄉里玩的不亦樂乎,自然是不希望有事情會找到他,他只希望什麼事情下面人都幫他弄好了就行了,他就天天吃喝玩樂就行了。
結果因為李斯不斷地找胡亥有事,搞的胡亥非常討厭李斯,最後聯手趙高弄死了李斯。之後就是趙高大權獨攬,每天都告訴胡亥,大秦朝一片歌舞昇平,沒有事情。但實際上秦朝發生了很多事情,都被趙高給瞞下來了。
朝中的大臣,能說點真話的基本被趙高殺了,剩下的都是唯唯諾諾的人物,有事情也不敢說,只管對胡亥說,一切都很好。
這樣一來,實際上秦朝的中央政府在那個時候已經變成了一個無效的政府,之所以秦朝沒有馬上滅亡,多少也是因為秦朝當時還是有一些能力較強的官員,能夠站出來維護國家利益,組織軍隊平叛,這才延緩了秦朝的滅亡。
大澤鄉起義後秦朝的軍事情況分析結果就是大澤鄉起義後,全國到處響應,到處都是起義軍的隊伍,這個時候就需要平叛了。由於趙高隱瞞了太多的事情,胡亥還一直以為秦朝好好的呢。
眼看著陳勝吳廣的大軍 就要打到咸陽這邊來了,好在秦朝還有個章邯,帶著驪山的囚徒擋住了起義軍,又一路殺了回去,滅了陳勝吳廣的隊伍,這才為秦朝續命了一兩年。但是即便是陳勝吳廣的隊伍沒了,這會南邊的楚國卻復興了起來,在項梁項羽叔父的帶領下,起義軍也發展的如火如荼。
這個時候其實秦國有兩大軍團,一個是長城軍團,因為蒙恬被殺,導致到了後期才加入了平叛的戰局,這個軍團大約有30萬人。另一個軍團是南征百越地區的軍團,這個軍團大約有50萬人,在整個秦末農民戰爭期間始終沒有加入戰局,成了一支消失的軍團。
在當時來說,秦軍的主力平叛部隊中,就只有章邯的驪山囚徒軍團和王離帶領的部分長城軍團,其實這部分軍隊對於秦軍來說,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如果秦軍能夠召回全部的主力軍團,那麼起義軍要獲勝其實是極難的事情。
如果是秦始皇對戰秦末的起義軍領袖如果是秦始皇還在的話,那麼我們可以肯定的是,秦軍的兩大主力軍團他是完全有能力調動的,而且有他在的話,長城軍團的蒙恬也不會喪命,會帶領長城軍團的主力南下作戰。
長城軍團的戰鬥力與章邯的驪山囚徒軍團戰鬥力不是一個等級的,畢竟長城軍團是正規軍,組成人員都是三秦地區的老秦人,要他們為秦國效力是自然的事情,其軍事傳統也保持了一百多年,戰鬥起來自然是戰鬥力驚人的,再加上有蒙恬這樣出色的軍事統帥,對於起義軍來說,很可能就不是一個級別的存在了。
另外,秦始皇還可以把南邊的百越軍團召回,這個軍團數量上就不用說了,50萬人不是蓋的,如果百越軍團從南邊進攻當時剛復國的楚國,而蒙恬帶領長城軍團從北邊往南進攻,那麼剛建立起來的楚國政權就會很快被滅。
雖然項羽是一代戰神,但雙拳難敵四手,面對大秦主力軍團的南北夾擊,其滅亡也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之所以起義軍不會是秦始皇的對手,原因也很簡單,有秦始皇在的秦朝政府就是一個高效運轉的機器,能夠調動帝國上下的全部資源進行平叛。而胡亥在位期間的秦朝,實際上由於胡亥的無能,秦朝中央政府是一個無效的政府,就看著起義軍不斷做大做強,而中央政府則一直毫無作為,以至於最後被起義軍滅掉。
所以,只要秦始皇還在,那麼起義軍是成不了氣候的。
-
13 # 角度歷史
假如秦始皇真的能活到那個時候,我覺得項羽、劉邦在這位千古第一帝面前也不夠看,哪怕他叫西楚霸王或叫漢朝高祖。
為什麼這麼說呢?角度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秦朝被輕易滅掉的其中一點原因是,空有幾十萬主力軍,卻調不回來,國都防衛,形同虛設。
自公元前359年“商鞅變法”以來,到秦王政時國力已經空前強大,秦王政剷除丞相呂不韋以及嫪毐集團後,李斯就曾建議秦王政:“秦國已具備統一天下的條件,其餘六國已降到秦的群 地位”。
秦滅六國之戰中,雖勞民傷財,但大家知道,秦朝(前221—前206年)共存在15年。項羽、劉邦是在胡亥元年也就是前209年發動起義的。也就是說,秦始皇足有12年的時間“休養生息,恢復國力”,以此鎮壓各地起義。胡亥調不回的兵,秦始皇定能調動。
2
秦始皇死後,秦二胡亥繼位,才爆發了各地起義,原因在於胡亥與趙高聯手謀殺公子扶蘇,得位不正 ,加之胡亥上位後毫無作為,對百姓苛刻變本加厲,朝堂被奸臣趙高掌控,整天尋歡作樂,不理政事,起義軍就在其眼皮底下發展壯大。而後丞相李期被趙高害死,起義由此爆發。
而如果秦始皇當時還在,想必起義這些事兒也不可能發生。“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天子的威嚴對於當時的百姓來說,可不是一般的大啊!更何況這還是千古第一帝呢。
秦始皇統一全國雖靠許多將軍能臣,但要說秦始皇自己沒本事,我是絕對不相信的。秦始皇統一全國後,雖樂於享受,為了滿足自己,不惜增加百姓 賦稅,但至少在國家生滅問題上並不糊塗,哪裡有起義的苗頭就鎮壓在哪裡,直接把叛亂扼殺在搖籃裡。
這就是我的觀點,說起來也是“事後諸葛”,我們現在也只是針對問題去加以揣摩、猜測,但歷史就是歷史。秦始皇沒有活到那個時候,秦朝也沒有經歷過他的“成人禮”就快速滅亡了。
-
14 # 小馬談古今
若秦始皇未死,項羽劉邦組成的義軍能打敗秦軍嗎?
秦始皇能滅亡六國統一天下,絕不是靠運氣,而是憑藉強大的秦軍。可能很多人奇怪過,當年橫掃天下攻無不克的秦軍,為什麼鎮壓起義軍時那麼弱,被打得節節敗退,後來一場鉅鹿之戰,秦軍更是幾乎被項羽消滅殆盡。
那麼,那支強大的秦軍去哪裡了呢?被秦始皇派出去征服周邊區域了。
另一支南下,由任囂、趙佗等人率領著開發嶺南、閩越、南越、西甌等蠻荒之地,人數更多,約有50多萬。起義軍四起時,無計可施的秦朝政府自然急令任囂回援,但任囂拒不奉命,一直在觀望和等待,之後見秦朝已失勢,還想要自立,雖然沒等稱王他就死了,繼任者趙佗還是完成了他的遺願,建立南越國,自稱武帝。
更主要的一點,秦始皇是首次完成中國大一統的傑出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在此之前,沒有人可以想像到天下還可以這麼去統治。他的個人威望,已經達到頂點,無人可敵。
若秦始皇未死,陳勝、吳廣在逼到絕境之下也許依然會舉起義旗,但六國舊貴族絕不敢造反。就算反了,也能被他輕易拿下。項羽、劉邦肯定也不能成事。
-
15 # 小霍公子
如果秦始皇不死,肯定能夠戰勝項羽、劉邦、韓信、張良、陳平、彭越外加塞北的匈奴、甚至於如果羅馬帝國有幸來到東方,從後面搞秦始皇,秦始皇一樣可以完勝。
當然,沒有論據的結論是站不住腳的,下面小霍就給您分析一下原因。
秦始皇很多人肯定不陌生,他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以及改革家和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
他在十幾歲,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就幹掉了最大的政敵嫪毐,然後驅逐了權臣呂不韋,將秦國的大權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隨後滅六國,統一華夏,北逐匈奴,南征百越,基本上奠定了中國的核心版圖。
由此可見,秦始皇不是個昏庸無能的人,如果秦始皇多活兩年的話,陳勝吳廣起義可能就不會掀起那麼大的風浪,會很快被剿滅,項羽和項梁估計都不敢有反叛的心。
項羽可能不懼秦始皇,但是,項梁很懼,因為項梁的爹項燕就是死在秦中國人之手,他知道秦始皇的厲害,所以,在當年項羽第一次見到秦始皇說出“彼可取而代也”的時候,項梁趕緊捂住他的嘴說“勿妄言,族矣”【別亂說,會被滅族的】,由此可見,秦始皇對於項梁的壓迫有多麼強大。
假如說,項羽真的反了,那會是什麼狀況?
按照歷史的推演,我們回到鉅鹿之戰。
如果秦始皇在,蒙恬必然不會死,蒙恬可是比王離牛逼百倍的悍將,逐卻匈奴兩千餘里,一舉收復河套平原,造成了“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的影響力。
要知道那時候的匈奴很強大,但是,被蒙恬打的不敢南下,連長城的邊都摸不著。
如果讓蒙恬來打鉅鹿,也許用不著章邯來圍點打援,保護糧道。
蒙恬指揮的可都是北方精銳軍團,也許在宋義駐足不前的時候,蒙恬就已經將鉅鹿攻克了。
那麼,退一萬步講,就算蒙恬那時候沒有攻克鉅鹿,項羽殺了宋義,然後來鉅鹿遇到了蒙恬,那麼,蒙恬也完全不懼項羽。
項羽之強悍,無非就是騎兵,而項羽的騎兵跟匈奴騎兵的戰鬥力也半斤八兩,蒙恬完全可以依靠人數優勢,幹翻項羽。
然後章邯可以趁機迂迴側後,斷了項羽的退路,讓項羽徹底喪失外援,一舉將項羽擊潰。
那麼,項羽失敗了,其他的諸侯都是送肉的角色,尤其是劉邦。
在項羽打鉅鹿的時候,劉邦西進入關中,但是,看過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多數的沿途城池不是主動投降的,就是故意放劉邦過去的,劉邦基本上沒打什麼硬仗,而那些沿途的郡守為什麼敢將軍隊交給劉邦,綏靖劉邦呢?
主要是因為他們知道秦二世沒有治國能力,趙高更是個禍國殃民的傢伙,他們對大秦沒抱希望了,所以,才敢跟劉邦搞曖昧,劉邦勝了,他們也算是戴罪立功,劉邦若是敗了,好歹他們還佔著城池,也算是守土有功,也能矇混過關。
而如果秦始皇還活著呢,那他們肯定不敢跟劉邦這麼曖昧,秦始皇可不傻,如果你敢這麼玩,秦始皇絕對敢誅你九族,所以,如果是秦始皇在世,劉邦可能遇到的阻力會空前劇增,別說進關中,他甚至連函谷關和武關都見不著,不是戰死在了城牆下,就是因為被某座城攔住了去路,久攻不下,然後被及時趕來的秦國援軍剿滅。
至於說張良陳平之流,他們屬於謀臣,打仗不咋地,張良也帶過兵,結果幾乎無一勝績,他們算計人行,比如弄個離間計啊,用點人謀倒是可以,但是,秦始皇可不傻,他比項羽聰明的多,陳平和張良的那些計策,對秦始皇基本上是無效的,智商壓制。
唯一有點威脅的是韓信,韓信當時沒有實權,發揮不了多大作用,如果將劉邦的軍隊都交給韓信來指揮的話,有可能會給秦始皇帶來非常大的麻煩。
如果韓信帶兵,在項羽打鉅鹿的時候,韓信可能會迂迴攻擊章邯,如果能破掉章邯,再去牽制蒙恬,讓蒙恬無法放開手腳的打項羽的話,倒是有可能會被逆襲翻盤。
當然,也有可能韓信幹不過章邯,因為當時章邯手下幾十萬軍隊,劉邦那邊才幾萬,實力懸殊太大,韓信就算再厲害,也未必能勝過那麼強大的秦軍。
韓信多數都是以少打多,但是,打的相對都是弱雞,如果打章邯,韓信至少需要對方一半的兵力,也就是五萬打十萬行,再少了,那就不保險了。
至於說北方的匈奴,讓他來那就更熱鬧了,他先遇到的肯定不是秦軍,而是紛紛獨立的諸侯,比如燕國、趙國、齊國,到時候還不一定站在那一邊呢。
但是,如果匈奴南下,秦始皇肯定會將南方的趙佗調回來,那可是五十萬大軍。
雖然秦二世和趙高調不動趙佗,但是,秦始皇絕對有這個能力,畢竟是開國之君,那威勢不是蓋的。
如果趙佗兵團回來的話,基本上是平推六國,外加匈奴的!
要知道,秦始皇當年的野心,可不只是六國,日月所照,江河所致,皆為大秦領土,他的志向是將天下據為己有,所以,絕不能低估了他的力量!
-
16 # 四眼侃歷史
如果秦始皇晚死,按照正常邏輯以及嬴政的手腕,只要他在位,項羽劉邦張良陳平韓信這些人都不可能出頭,除了張良博浪沙刺秦王可能會被史書記載外,其他人估計都不會出現在歷史典籍中,原因有三
1,如果嬴政在位,不可能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雖然秦法嚴苛,但嬴政在位,勤於政事,手段霹靂,朝廷上下井然有序,民雖然有怨氣,但不敢反,更不敢聚眾造反,張良博浪沙刺始皇后,一夜之間博浪沙周圍百里人員全部肅清殺滅,張良從此全國逃竄,十幾年不見天日,可見秦法雖然民怨大,但如果在位者執行到位的話,威懾力是很大的
2、秦始皇在位,即便爆發民亂,也不可能形成燎燃之勢,蒙恬還在,南北軍隊皆可以迅速調動,以嬴政的英武果決,民亂彈指間可滅。陳勝吳廣項羽劉邦之所以可以玩得開,那是因為趙高弄權,胡亥昏庸,指鹿為馬,胡亥到死都以為只是一小股亂民騷亂,秦朝廷完全是停擺的,要不然是不可能給劉邦項羽們空間作亂的
3、如果秦始王在位,沒有大動亂的話,按照劉邦的性格,他會繼續吃喝玩樂,項羽可能會去當個刺客,刺殺秦王,至於張良繼續當逃犯,韓信陳平繼續做窮書生
所以綜上所述秦始皇在位,全國會很肅靜,根本不會知道劉邦項羽這些人
第二種情況假設,假設秦始皇復活過來帶領秦軍對抗項羽劉邦軍事集團,那麼鹿死誰手,則未可知,秦始皇帶領下的秦軍勝算會更大,原因有二
一:秦軍剛統一六國不久,統一之後南北兩軍一直都還有作戰,戰鬥力還是一流的,而反觀劉邦項羽的多國聯軍則是一幫烏合之眾,彭城之戰就是佐證,除了項羽劉邦的十來萬軍隊尚可以一戰,其他都是菜鳥部隊,如果秦始皇活過來掌管軍隊,則可以南北調動軍隊,總兵力將達到80萬以上,80萬正規軍隊對50萬菜鳥聯軍,實力佔絕對優勢
二、如果嬴政在位,文有李斯、武有蒙恬王翦章邯等,國庫充足,民力充沛,後方資源充足,對比劉邦項羽軍團具備天然優勢,即便張良韓信在列,遇到千古一帝英武果敢的嬴政和他的班底一流的執行力,恐怕也難以撼動秦朝基業,即便可以階段性抵擋秦始皇的進攻,最終也會被秦軍拖死
三,項羽劉邦以等農民軍團不可能形式真正的大團結,劉邦先進去咸陽逛一圈,項羽就已經氣炸了,兩者難相容,至於其他諸侯如魏王豹、陳餘等更是投機分子,牆頭草,估計沒一會就投靠秦始皇去了,所以這些軍隊不可能形成強大的戰鬥凝聚力,跟秦軍沒法拼
綜上所述,如果秦始皇在世,正常邏輯下,不可能有劉邦項羽軍團的形成的可能,如果純粹軍事假設對打,則秦始皇帶領的秦軍勝算大,劉邦項羽成功率幾乎為零
-
17 # 農民看笑話
秦始皇活著,陳勝吳廣怎麼造反?項梁項羽一直在躲避追捕,劉邦還在芒碭山流浪,至於其他的貴族後代,都踏實的在享受生活呢!秦始皇統一六國,他就是秦國的精神支柱,可以說,他在秦國乃至統一六國後那就是神一樣的存在,那些反叛的宵小都不敢露頭!秦始皇一死,沒多久公子扶蘇也死了,陳勝吳廣是打著公子扶蘇的旗號造反的,陳勝吳廣輝煌時期,其他的反叛勢利都依附他們,然額失敗後,項梁開始立楚國的王室後裔當楚懷王,領導各路反叛勢利繼續反秦!
秦的滅亡,先從內憂開始然後才是外患,內憂就是秦內部集團的毀滅,外患就是各路反叛勢利的步步緊逼!秦不是項羽滅的,而是趙高這位宦官的功勞,有生實力都被趙高給嚯嚯了,更何況秦朝廷中的一班功臣呢?從秦諸侯的崛起來看,孝公和公子虔為了秦的發展,一個主外一個主內;贏駟和贏疾,這哥倆依然是這樣,不過贏疾忙活了贏駟贏蕩贏稷三代,也算是灌輸了贏稷的思想,秦王室始終要有人去撥亂歸正,朝著一個對的方向發展,而到了秦始皇時期,秦王室也有能人存在,只不過光輝被秦始皇給掩蓋了,而秦始皇殺了嫪毐的兒子後,對秦王室的冷漠,開啟了一個可有可無的態度,所以到了秦二世這裡,大肆追殺兄弟姐妹讓最基本可以對抗的力量徹底消滅,所以,趙高可以高枕無憂的繼續毀滅下去,從秦王朝的內部開始潰爛,一直爛到了秦的滅亡,子嬰雖然誅殺了趙高,但是壓倒子嬰放棄抵抗的心態是章邯的投降和那二十萬秦軍的坑殺,讓原本有點能力的子嬰不得不放棄治療秦國這個病的很重的傷者!
子嬰,一個悲劇的存在,既承擔了滅國的責任,還被項羽斬殺並且毀掉了幾百年的秦國!假如章邯戰線不拉那麼長,不去鉅鹿和項羽火拼的話,揮師北上和長城兵團會和,返回函谷關防守於秦的固有領土的話,那麼又是一番景象!可惜歷史沒有假如!
-
18 # 石湖魚
一個韓信就夠了,韓信我認為是冷兵器指揮藝術的巔峰,沒有之一。這個人太可怕了,對人性的理解太深刻,但我覺得,就算秦始皇把白起王翦都帶上,他們可能連項羽都打不過。
當然,這是指同等兵力,一戰決勝負,不考慮政治。如果考慮政治,大家慢慢發展再說,那還是秦始皇勝。
戰爭,最終決定因素是經濟實力,說到底還是政治。打不過你,我能耗死你,就劉邦和項羽那天生仇人脾氣,不中連橫之策才是奇怪。
-
19 # 萊恩校尉
秦始皇如果晚死那陳勝吳廣的起義就會是很普通的造反,會被很快鎮壓下去。
山東六國貴族復辟正好就合了始皇帝的心意,早就想殺他們一直沒有好藉口怕天下人猜疑,現在正好一鍋燴。
至於始皇帝為什麼一定能打贏原因就在於關中之地在始皇帝手中,人家最不濟也可以閉關自守,至於山東六國很快又會是一盤散沙,可他們實際上沒有把始皇帝逼到進關的能力,僅僅一個章邯就把東方六國打的滿地找牙!要是再加上這位雄才大略經驗老道的皇帝從中指揮排程全域性,他們只有束手就擒的份。
回覆列表
秦朝輸在內部不團結
實際上,這是有相當大可能性的。
秦朝的滅亡其實不是主要由於實力不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和將領的策略有關。
當時秦將趙佗和任囂在南方坐擁50萬之眾,卻在各路起義軍攻秦之時坐視不管,保持中立,在戰爭中持觀望態度。
而秦朝駐紮北方的30萬大軍,在內亂之時按兵不動,依舊留守長城,最後決定出兵時行動也極其緩慢。參與鎮壓起義的,只有20萬鎮守中央的秦軍而已。
與此同時當章邯率領數十萬囚徒,挽救於危難之時,結果趙高一派擔心其功勞太高,威脅自身地位,處處刁難,弄的章邯在前線投鼠忌器,打贏了怕被嫉妒,打輸了又要被殺,不得不各種拖延,最終貽誤戰機,喪失了秦軍最後的有生力量。
可見起義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秦朝內部的不團結,才有機會將其推翻。
為什麼秦軍內部如此不團結呢?
這要從秦二世繼位說起。秦始皇死在東巡的路上後,趙高和李斯兩個人偽造聖旨,謊稱秦始皇傳位於胡亥,並以秦始皇的名義賜死在北方抗擊匈奴的公子扶蘇。秦二世繼位後,幫助他奪嫡有功的李斯開始清算以前得罪過他的人。
最先遭殃的就是駐守北方的大將蒙恬、蒙毅兩兄弟,二人被秦二世賜死,整個蒙氏家族慘遭滅門。蒙氏兄弟一生兢兢業業,為秦朝鞍前馬後,立下汗馬功勞,卻落得個如此悽慘的下場,這讓許多秦朝將領心寒。秦朝軍隊內部陷入混亂。
後來太監趙高又把丞相李斯給幹掉了,並又掀起一群政治風暴,大量李斯一派人馬死於非命,整個朝堂也陷入了混亂中。
而朝堂的混亂,直接造成行政系統的混亂,大量非賢德之人,趁機博得各個系統要職,藉著秦朝法令的風魚肉百姓,直接促成了“天下苦秦久矣”。
面對揭竿而起的各路起義軍,秦二世調集各方軍隊回援,但已生異心秦軍南北軍團完全不聽命令,壓根兒就不準備幫忙鎮壓起義軍。
於是秦朝很快就完蛋了,耗巨資打造的阿房宮也被夷為平地。
如果秦始皇在世,一切都不是問題
如果秦始皇在世,根本不可能出現內部混亂不齊心的狀況,項羽、劉邦等人也難成勢力。
秦始皇揮劍決浮雲,一掃六合,一統七國,擒得諸侯盡西來,威震四方。他的威懾力,一定是相當高的,各路起義軍是不敢斷然起來造反的,就算造反,也成不了多大的氣候,不會出現數支強大的起義軍聯合攻秦的情況。同時,秦始皇在軍中的威望也是相當高的。各位將領都服他,都忠心與他。如果誰起來造反的話,南北中央三個軍團一共一百萬大軍共同勤王,鎮壓起義軍也不在話下。
假如,秦末的統治者是像秦始皇一樣,是一個斗重山齊的領導人,能夠牢牢把持住整個龐大的軍隊,震懾住四方的百姓,那麼秦朝可能不會滅亡的這麼快。
作為中國的第1個大一統封建王朝,秦的快速崩解著實令人可惜。但是秦朝滅亡也是民心所向,用戰時狀態的苛刻,去要求和平時期的百姓,如同將一張弓一直拉滿,總有一天會斷的,百姓是人,會疲憊,適度休息才是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