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葦說歷史
-
2 # 成周子
小明王韓林兒,是元末宋國的國主。雖然其本人沒啥才幹,但能在亂世中被劉福通所擁立,完全因為他有一個能幹的爹——韓山童。
元末朝綱敗壞,群雄四起,各路人馬不管有才的沒才的,紛紛登場,其中韓山童號稱“天下當大亂,彌勒佛下生”,一時間吸引了眾多信徒,再加上劉福通等人為其鼓吹是“山童,宋徽宗八世孫,當主中國”,打著這樣的名號,一群人便成立了起義軍,以紅巾為號,又稱為“紅巾軍”。
韓山童死後,劉福通想借助於其“宋徽宗後代”的名聲起事,於是擁立了他的兒子韓林兒,立國號宋,以龍鳳為年號,號稱小明王。以郭子興的兒子郭天敘為都元帥,張天祐、朱元璋為左右副元帥。
然而,那時候的朱元璋羽翼漸豐,已不是當初甘居人下的朱八八,再加上韓林兒也只是徒有虛名,他事事聽命於劉福通,劉福通才是掌握大權的人。故此,朱元璋聽到這個命令只說了一句話:大丈夫豈能受制於人?
於是,他選擇了不接受這個任命,但因為當時韓林兒的身份,尚有不小的號召力,因此朱元璋審時度勢,還是用其“龍鳳”的年號來號令軍中,這也就變相地認了韓林兒為主。
元至正二十三年,張士誠用呂珍為將,攻破安豐,殺死了劉福通。主心骨沒了,韓林兒慌了神,他想到了朱元璋,於是派人向他求救。
然而,正是因為這次求救,給他帶來了殺身之禍。
朱元璋並沒有坐視不管,他出兵了。因為他考慮到如果安豐被攻破,那麼張士誠的勢力將大大加強,對自己是極為不利的,所以他最終決定親帥大軍,將韓林兒救出,送歸滁州。
但是,當後來朱元璋讓廖永忠將韓林兒迎回南京的時候,出事了。
韓林兒的船走到半路上,突然沉沒,小明王就此死於非命。
關於這件事,歷來眾說紛紜,疑點重重。有人認為是廖永忠乾的,有人認為是朱元璋授意的,還有人覺得或許就是個意外。
的確,《明史朱元璋本紀》裡面,僅僅記載了“韓林兒卒”,在《明史韓林兒列傳》裡,也只是“覆舟沉於江”,而到了《明史廖永忠列傳》裡,事情就清楚了:
初,韓林兒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歸應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不是意外,而是人為。這個人,就是廖永忠。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都自然而然地覺得,一個武將不可能僅僅出於忠心,就敢擅自將小明王殺死,背後必有主使之人,這個主謀者很自然地,讓人想到了朱元璋。
懷疑主謀者是朱元璋的觀點認為,小明王韓林兒表面上是朱元璋的主君,這個身份妨礙了朱元璋稱王稱帝,故此廖永忠奉命在半路上製造了這起意外,替朱元璋一統天下掃平了道路。
道理雖然說的通,但細想一下有諸多的漏洞:
首先,朱元璋的江山是他自己打下來的,到最後關頭,其本人的威望已經遠遠超過了韓林兒,稱王稱帝可說是眾望所歸,沒有必要背上弒主的罪名;
其次,如果朱元璋真動了殺心,那至正二十三年那次,就不會親帥部將去救他。
那麼,不是朱元璋,難道真的是廖永忠自作主張?筆者覺得也不大可能。像廖永忠這樣的武將,一般心思不會縝密如此,所以更可能的是受到了其他人的暗示,這個“其他人”或許就是朱元璋身邊的某位儒生:
及大封功臣,諭諸將曰:“永忠戰鄱陽時,忘軀拒敵,可謂奇男子。然使所善儒生窺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
這位和廖永忠相善的儒生,擅自揣摩朱元璋的意圖,認為殺掉小明王對朱元璋有利,於是和廖永忠商量,幹掉了小明王韓林兒。
回覆列表
在元朝末年的時候,有很多起義軍起來推翻元朝的暴政,其中有一位是小明王韓林兒。韓林兒的父親韓山童是白蓮教中的高層,在反抗元朝的戰役中犧牲,韓林兒後來被眾起義軍立為小明王。張無忌在小說中是明教的教主,與韓林兒的生平很相似。
韓林兒是元末大宋紅巾軍領袖,其父韓山童曾以白蓮教組織群眾起義。
明王韓山童被斬殺後,他的兒子韓林兒和自己的母親便開始了逃亡生活,隨後被劉福通等人迎回,繼承了自己父親的位置,自稱是小明王。 韓林兒的父親之前的計謀為韓林兒成為小明王后組織起義提供了很多方便,此時的天下的確如韓林兒的父親派人散步的謠言一樣大亂,這使得人民對韓林兒更加信任,由此天下響應起義軍的民眾越來越多。
至正十五年春,劉福通等迎韓林兒至亳州(今安徽亳州),立為帝,稱小明王。國號大宋,年號龍鳳,以亳州為都城。
朱元璋出自郭子興麾下,自屬紅巾一系,名義上確算韓林兒部下。不過天下大亂之際,群雄並起,“眾各數萬,並置將帥,殺吏,侵略郡縣”,稱王稱帝者有徐壽輝、張士誠、趙均用等,不乏其人,這種名分上的歸屬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劉福通立韓林兒為帝,國號宋,建元龍鳳。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六月,田豐、王士誠尋找機會刺殺了察罕帖木兒,進入益都。元朝將兵權交給王保保,王保保率軍將益都重重包圍,陳猱頭等向劉福通告急。劉福通便從安豐引兵支援,在火星埠與元軍遭遇,被元軍大敗,逃回安豐。元軍急攻益都,挖地道進入益都,殺死田豐、王士誠,而將陳猱頭套上械鎖,押送京城,韓林兒勢力大窘。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張士誠手下將領呂珍包圍安豐,韓林兒向朱元璋告急。朱元璋說:“如果安豐被攻破,張士誠的勢力就會更強大。”於是親自率軍前往支援,但這時呂珍已經進城,殺了劉福通。朱元璋趕走呂珍,擁韓林兒返回,讓他住在滁州。第二年,朱元璋自稱吳王。又過了兩年,韓林兒死去。
有人說是朱元璋命廖永忠迎韓林兒迴應天時,韓林兒因船翻沉入江中而死,是朱元璋殺了韓林兒。那麼,朱元璋真是殺害韓林兒的真兇嗎?
劉福通既亡,韓林兒則只是一個普通人,只會慢慢被人淡忘。既無政治上的影響力,更談不上軍事上的號召力,戰亂之後,教眾各奔東西,或各自有所歸屬,也已喪失了宗教上的凝聚力。何況這個“張無忌”既沒有絕頂武功,身邊更無高手環繞。
所以在這個時候除去他,既無必要,也毫無意義。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陳友諒敗亡,朱元璋進吳王位,又兩年,張士誠、方國珍、明玉珍相繼敗服,朱元璋即帝位,這一切都順勢而行,如同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