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強的美好時光

    清政府和美帝國主義簽訂的«南京條約»中,清朝稱自己是"大清",聽起來還是很厲害的樣子,其實當時已經不能和剛開始同日而語了,而在後來的不平等條約中,又出現了新的名詞"中華大清國"可以看出當時的國家已經滿目瘡痍,沒辦法,故步自封只能任人宰割。

  • 2 # 暢遊歷史小河流

    在清政府簽訂的《南京條約》中我們看見是用“大清”代替這國號。雖然我們還是沿用了這個稱謂,但是,當時的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時清政府並不是像剛建立時的那樣厲害。

    從這個名字可以看出來當時清政府還是固步自封,維護者這自己那岌岌可危的地位和麵子。到了1844年,“中華大清國”已經出現在清政府與列強簽訂的割地賠款的條約中,由此,我們的清政府的顏面已經掃地了,自己的遮羞布早已經被列強凌辱的丟在了風中,於此同時,更加諷刺的是我們再稱呼比利時、荷蘭等國家的時候,我們清政府還是用大比、大荷的簡稱。讓它們擁有這和大清一樣的規格、待遇。在1844年的條約上清政府將自己的國號改為“中華大清國”,這也就成了滿清的正式名稱。

  • 3 # 歷史吐槽機

    這個問題老朽知道些,可以試著回答下。其實清朝簽訂不平等條約時的心態是有變化的,所以具體在條約內的自稱也是有細節改變。在簽訂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時,道光皇帝並沒有從家天下的思路中走出來,所以條約主體是兩國皇帝,而不是國家。並且在條約中玩了個小小的文字遊戲,自稱為大清大皇帝,稱對方為大英君主。換句話說,被打蒙的道光並沒有從天朝上國的夢境中醒來。

    而到了咸豐皇帝時期,連連被揍的咸豐大概也知道洋人不好惹了,並且開始有了國家概念,所以簽訂的《中法天津條約》《中俄天津條約》《中英北京條約》中開始也叫對方君主為大皇帝,自稱也變成了大清國大皇帝或者大清國皇帝。至於這個自稱如何分類,要看對方打的狠不狠。

    到了同治時期,因為少年天子的執政權一直在慈禧手裡,所以基本很少出現皇帝字樣。《中日修好條約》(這是個相對平等條約)和《中俄西北勘界條約》中都自稱為大清國,也同樣以國名稱呼對方。

    終於輪到光緒這可憐孩子了,他其實有少部分執政權,所以光緒年間簽訂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中,又恢復了同治咸豐時期大清國大皇帝的自稱。只是對於別國也都的叫全人家國名且稱呼為大皇帝,比如《馬關條約》中就得稱呼對方為大日本帝國大皇帝陛下了。

    細看起來,這其實就是一步步被人打頹的過程,從道光藏點不服的小心思,到咸豐必須對等對待的無奈,再到同治遮遮掩掩的避諱,最後到光緒必須得使用敬稱的悲哀。這是皇帝們春秋大夢逐漸醒來的過程,也是百姓們流離失所逐漸憤怒的過程。但願《滿洲里界約》永遠是我們簽訂的最後一個不平等條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裡有嬰兒蚊子又多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