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睛採視界pro

    不同地區的口音都會有變化,再加上不同時代的人口遷徙。唐詩為什麼有很多通假字,為什麼有很多字與現在的發音不同,就是說明發音在變化。記得高曉松講在美國大學有個知名的漢學家,專門研究中國古代文學,尤其是先唐。他去香港乘計程車,用英語沒法交流,用普通話沒法交流,用漢唐古音竟然對方能理解意思。其實據考證唐朝時公務員的發音和現在粵語的發音有很多相似之處。

  • 2 # 虹宇之家

    夏商時期的發音當然和西周時發音不同,古代發音當然與現代發音不同。

    如果您穿越到古代,不一定聽得懂古人說話,但是你看古人的文字卻能看個八九不離十。這是因為:

    一、古代發音有“入”聲,音調可能不同。

    古代漢語的四聲是平、上、去、入。現代漢語的四聲是陰平、陽平、上聲、去聲。

    古代的入聲字都轉化到平、上、去聲中去。如“鴨”字,古代是入聲,現代普通話裡是陰平;又如“發”字,古代是入聲,而現代是陰平。

    二、古代方言多,聲母韻母都可能不同。

    比如平舌音和捲舌音,許多方言就會混淆。明朝有個大臣是個修史人,別人問他官職,他回答說“羞死人”,鬧出冷了笑話。

    我們現代推行普通話,在方言面前,也沒有實現交流無障礙,更不用說古人了。古人如果外地做官,就要找個翻譯。

    三、古代發音不同,文字卻相同。

    古代發音總在變,每個時代不一樣,每個地方不一樣,卻不影響文化傳承。

    中華上下五千年,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文化斷流的國家,就是因為自有了文明開始,就有了文字,而文字一直傳承了下來。我們的象形文字、會意文字、指事文字、形聲文字,創造了太多太多的文化,記載了無數的經驗教訓,這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他們留給我們的無價之寶。

    四、外國的字母文字,解決了發音問題,卻難以文化傳承。

    外國多是發音文字,幾百年來推進了工業革命、科技進步,但也只是幾百年。英國可以看得懂莎士比亞的作品,再早了的文獻就看不懂了。南韓摒棄了漢字,創造了自己的發音文字,結果幾百年前的南韓歷史文獻就看不懂了。

    而中國沒有文化斷層,如果出土個石碑,隨便一個小學生也能認得上面絕大多數文字,就是上面不認識的字,看到比如“仙”之類的字,也會聯想到人在山旁,猜出它的意思。所以,我認為,漢字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LPL夏季賽賽程表意外暴露了亞運會參賽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