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Traveler影片

    胡適這是為什麼,難道他聽人罵上癮嗎?請往下看!

    胡適一生揹負的罵名可不少,從“走狗”“漢奸”到“反革命”“叛國者”,再到“胡說博士”“無恥文人”等,怎麼難聽,怎麼侮辱人格怎麼叫。

    但是胡適卻不生氣。

    胡適一生最嚮往自由,但是在他看來,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因為只有包容不同的聲音,大家才能各抒己見,才能一起出謀劃策,才能在面對問題時商討出一個最符合大眾利益的方法。

    如果只搞一言堂,什麼事情都是一個人或者一小撮人說了算,那麼大眾的利益如何保護?

    只有包容大家說話的聲音,才能讓更多人參與到建設和提議中來,才能保護大家的自由。

    對於很多人來說,捱罵會讓自己難受,但是對於胡適來說,這是一件大好的事情,因為這代表著社會還有著活力。

    每個人,都應該有獨立的人格和精神,有了這兩樣,才不至於被不知真假的資訊牽著鼻子走。

    如果人人都誇胡適,那麼這個社會就有了危險,因為大家都放棄了自我思考,放棄了批判精神。

    這樣就意味著所有人都是千篇一律,所有人都沒有了靈魂,這樣的社會,如何還能進步?

    可以說,胡適的一生都在為了喚醒世人而奔波,他主張每個人都能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將自己培養成一個人才,然後去改變社會。

    這樣溫和的改良方法,可以說是世間罕見,卻是最適合我們的方法。

    他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文化,爭取儘早趕上世界文明的列車。

    當年胡適主張新文化運動,呼籲大家一起寫白話文,為此他被罵了好久。

    但是結果證明,新文化運動的成果是顯而易見的。傳統的文言文雖然優美,但是在當時卻被守舊派罵了好久。

    但是他不生氣,也不攻擊別人,只是為文化改良默默地做著自己貢獻。

    錢鍾書在回憶胡適時曾說過:胡適之品格絕高於魯迅、蔡元培等。

    著名散文家梁實秋曾說:我從未見他大發雷霆或盛氣凌人。

    我們都知道,在曾經那個年代,文人墨客在報紙上罵人筆戰是常有的事情。

    魯迅、章太炎、梁實秋、林語堂、傅斯年都曾經跟人鬥得死去活來,唯獨胡適,從來不參與這種筆戰。

    由此可見,胡適對於他人的包容非同一般。

    胡適的理論和觀點雖然是在百餘年前提出,但是時至今日依然適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一些詹蜜要拿詹姆斯和杜蘭特、伯德去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