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田視野

    我們從小就以岳飛為榜樣,學習他精忠報國的精神。但是作為一名英雄他的結局更是讓人唏噓不已,他為南宋立下無數的汗馬功勞,卻被皇帝十二道金牌召回,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按理說作為軍中主帥並不是那麼好動的,但是讓人沒想到的是岳家軍十二軍有9位將軍站在秦檜這邊誣陷岳飛謀反,事實的真相究竟是如何呢?

    岳飛天生神力,不到20歲就能拉開三百斤拉力的弓,後來又拜訪名師,學了一身的武藝。宣和七年,金軍因為消滅了遼後實力暴漲,於是將侵略的爪牙伸向了大宋。

    當岳飛從外歸來的路中看到金軍對百姓無情的殺戮,心中氣憤難平,打算去參軍然後憑藉一身武藝守衛國家。但是岳飛又擔心母親和妻子在這個戰亂時代無人照顧,於是陷入了糾結。

    岳母也看出了岳飛的想法,她為了能教育好岳飛曾三遷住所,自然也是希望岳飛可以成為國之棟樑。為了鼓勵岳飛去守護國家,岳母還在岳飛的背上刺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字。岳飛在家人的鼓勵下揮淚離別,踏上了參軍之路。

    岳飛參軍後憑藉多次英勇殺敵的表現被朝廷所賞識,對他也慢慢予以重任。1130年金軍進兵直搗黃龍直逼皇帝趙構所在的臨安。岳飛臨危受命,在離城三十里處的清風亭阻擊金軍,岳飛也在這一戰大敗金軍,敵人橫屍十五里。後來又乘勝追擊收復了多座被金軍佔領的失地,殺的金軍膽寒。

    秦檜:莫須有罪名處死岳飛

    金軍一看岳飛這麼猛,明面上是打不過了,於是就想暗地裡找法子弄死岳飛。當時金軍手上有一個人質,他就是秦檜。金軍給秦檜許諾了很多好處,只為了他回去後能在宋朝朝廷上搞搞事情,幫助大金奪取宋朝。

    於是秦檜回去後就在朝中大肆拉幫結派,在朝中組成了主和派。每天在皇帝趙構面前講金軍多厲害,他們只是為了錢而已,多給點錢就沒事了。趙構也是怕事的主,也老是給主戰派使絆子。

    秦檜在朝中積極打壓主戰派,岳飛並不是他第一個搞死的將軍。在當時哪怕前線捷報頻頻秦檜都要弄死有功的將軍,還將守護在前線的軍隊撤回,剛剛收復的失地轉眼就又被金軍奪回。

    那時可能也是金軍被岳飛殺怕了,要求秦檜無論如何也要把這個麻煩給處理掉。但是岳飛剛打了勝戰,秦檜也不好直接弄死岳飛,於是他就對皇帝講:"皇上你看岳飛屢戰屢勝,如果他一心為宋那是大宋之福,就怕他有二心。"趙構一想也是,岳飛現在功勞比自己都大,於是就立馬讓岳飛回朝,打算找機會奪取岳飛兵權。

    岳飛聽到詔令的時候還在準備收復下一個失地,軍情正緊急著,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於是岳飛打算先不理睬。

    趙構久等不見岳飛動身,於是又連發十二道金牌讓岳飛趕緊回來。岳飛看皇帝這麼緊急也沒辦法,只好撤軍回朝。

    岳飛一回來,秦檜就讓身邊大臣彈劾舉報岳飛,說他意欲謀反。因為岳飛與趙構在立儲的事上發生了矛盾,所以趙構想也沒想就立刻把岳飛抓了起來。然後秦檜給岳飛定罪的時候又不知從哪找出了若干罪狀,就直接把岳飛父子押在了大理寺。

    謀反在哪個朝代都是死罪,但是岳飛畢竟是抗金大將,凡事要有證據。於是秦檜就把眼光放在了岳家軍身上。

    按道理說這九人都是岳飛的戰友兄弟,難道他們都會被秦檜收買陷害岳飛嗎。其實一開始十二主將中只是張俊、王貴和傅選這三位將軍陷害岳飛,理由也很簡單,張俊是嫉妒岳飛,王貴是被張俊脅迫的,傅選可能一開始就不是和岳飛一條心的。

    張俊在宋朝名氣也是不錯,如果沒有岳飛的話可能世人對於大宋名將更多的是記住他的名字。張俊和岳飛、韓世忠、劉世光四人共稱為"南宋四大名將",而且岳飛一開始還是張俊的部下。當時宋軍與金軍牛頭山一戰,張俊見自己不是金軍的對手就逃走了,而岳飛則選擇留下,用智慧打敗了金軍。因此當時更多人讚揚的是岳飛而不是張俊,張俊也因此被貶職成了岳飛部下,所以張俊對岳飛十分的嫉妒

    當時秦檜來找張俊一起誣陷岳飛時張俊想都沒想就答應了,不僅如此他還嫌誣陷岳飛人數不夠還拉上了王貴一起。王貴此人也沒有主見,他看到張俊對自己軟硬皆施,於是就站到了張俊這邊了。

    至於傅選,那是根本沒和岳飛同心過。岳家軍並不是鐵桶一塊,而是由不同的軍隊組建在一起的,岳家軍這個名字也是百姓讚揚岳飛的功績而起的,並不代表整個軍隊都是岳家人。而傅選就不是忠心於岳飛,他忠心的是皇帝趙構,所以秦檜找他的時候聲稱誣陷岳飛是趙構授意時,傅選才會毫不猶豫的誣陷岳飛。

    至於其他的主將,更多是被威脅和利誘才反過來陷害岳飛的。當然也有支援岳飛的張憲,但是被冤枉是和岳飛合謀造反一起被殺了。其他人看到秦檜如此凶殘自然就不想與之作對了。

    岳飛"謀反"背後的真相

    那肯定會有人疑問,岳家軍那麼多士兵肯定都是信服岳飛的,為何岳飛被冤枉時都沒有為他舉行公道。原因前面也說了,岳家軍並不是岳飛的私人軍隊,他們是多個軍隊混合成的大宋軍隊。

    岳飛憑藉其出色的軍事本領將岳家軍帶火了起來,但是並不代表所有人都會與岳飛齊心。在岳飛被殺害後,也有人為岳飛不平,但是那也只是想想而已。難道為了岳飛一人軍隊就要造反嗎,這很顯然不現實,畢竟當時宋朝崇尚的思想是忠君愛國,士兵們首先想的是國家。如果為岳飛鳴不平被蓋上造反的罪名,誰也不會願意。

    所以岳飛被九位將軍舉證謀反時才會那麼無力,岳飛背上的精忠報國四個字是他的責任也是他的擔當。如果君要臣死,那臣只有不得不死,所以他到死都沒有反抗,岳飛也無愧於民族英雄。但是將軍不能死在戰場上我想這也是岳飛的遺憾吧。

  • 2 # 找我請打手機

    首先要先說明一下,歷史並沒有寫錯,岳飛確實是民族英雄,岳家軍中的九人對岳飛的指控確是實實在在的誣陷。

    這九人中以張俊,王貴,傅選尤甚。張俊對岳飛的不滿由來已久,而王貴又受其脅迫。

    張俊此人與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同稱為“南宋四大中興名將”。張俊比岳飛大17歲,並且對岳飛有著提拔之恩。原先岳飛作為張俊的部下,很得張俊喜歡。但後來岳飛單飛後,建功越來越多,逐漸與張俊齊名後,便得來張俊的嫉妒。另外,岳家軍經常被拿來與張家軍比較,岳家軍的素質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張家軍便開始遭到別人嘲笑這更是讓張俊羞憤不已。更何況後來這個比自己小的部下竟然又變成了自己的頂頭上司。但讓張俊構陷岳飛的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對聖意的揣測。當時岳飛抗金打的旗號是“收復中原,迎回二帝”。而宋高宗害怕抗金迎回二帝,便想要殺掉岳飛,殺一儆百,打擊抗金力量。所以後來秦檜構陷岳飛時,張俊主動參與誣陷,還脅迫王貴參與其中。

    王貴貪生怕死使岳飛的處境更加艱難。但令人感動的是同為部下的張憲在無數的刑罰下仍然堅持拒絕誣陷岳飛,最後與岳飛的兒子岳雲一同被殺。這也是另世人感到欣慰的地方。

    總而言之,岳飛的死主要還是因為宋高宗的授意,進而秦檜得以實施誣陷戲碼,致使岳飛蒙受莫須有的罪名。

  • 3 # 游龍氣勢雄

    岳飛是南宋時期著名軍事家、戰略家、詩人、民族英雄。岳飛被捕,是因為什麼罪名?

    秦檜命人把岳飛逮捕,關押天牢。韓世忠問:“岳飛犯了什麼罪?”

    秦檜說:“莫須有”。

    表面上看,岳飛是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殺害。其實還有更深層的原因。

    岳飛北伐抗金,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牌催令岳飛班師回朝。秦檜在趙構面前說,岳飛擁兵自重,違抗聖旨。

    岳飛寫的詞《滿江紅·寫懷》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

    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和土,八千里路雲與月。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在這首詞中,岳飛違逆聖意,妄圖迎二帝還朝,圖謀另立朝廷。還有一條罪,岳飛妄議立儲。這都是趙構要除掉岳飛的真實原因。

    岳飛被捕,岳家軍十二軍中竟有九人證明他謀反,難道歷史寫錯了?

    沒有錯。皇帝趙構讓秦檜收集岳飛的罪證。岳飛十二營主將裡有九人:王俊、王貴、姚政、傅選、董先、徐慶、龐縈、李興、李道。九位主將的證詞,讓岳飛百口莫辯,含冤受屈。

    大多數人都是迫於奸臣秦檜的壓力,才違心作證。比如,王俊,是在受到秦檜的威逼利誘,無奈之下才誣告岳飛。

    岳飛含冤受屈,為何岳家軍無人為岳飛抱不平?

    岳家軍不是岳飛的私人軍隊,岳家軍是大宋軍隊。岳家軍內部並非鐵板一塊,除了岳飛的嫡系以外,還有十幾支其他隊伍對岳飛談不上有多高的忠誠度。

    宋朝時期,人民奉行孔孟思想,忠君愛國的思想根深蒂固。所以,岳飛才會甘願受屈,死而後已。可惜可嘆,可歌可泣。

  • 4 # 愛久69

    我們理解的岳飛和實際岳飛是不一樣的,岳飛作為南宋中興的四大將領,不僅在當時捍衛了南宋國土免受金人的入侵,對內也殘酷鎮壓了鍾祥楊么的農民起義,同時也幫助南宋王朝剪除了區域內的軍閥。所以,現在有一種提法是不把岳飛當民族英雄來對待的,只是南宋的一位愛國將領。南宋初年,對抗金人南下的軍事鬥爭高於一切,這也形成了若干軍事小團體,岳家軍也算其中一支。從北宋一來,皇帝本身就對軍事將領相當防範,例如當年的狄青。南宋初年,又發生了苗劉兵變,儘管最後被鎮壓,仍然給宋高宗留下來很不好的影響。再加上岳飛口無遮攔,公開發表違背的言論,干擾宋高宗立嗣以及迎還二聖,這直接導致後面被殺。我個人覺得,作為國家的軍隊,叫某某軍,本身就是“善謀國不善謀身”做法。再加上岳飛的個人情操——文臣不愛財,武將不怕死的做法也是令南宋高層十分忌憚。作為軍隊高階將領,不愛良田美宅,最後到加官進爵無法再升的時候,只能尋找理由,殺之以絕後患。(這種例子比較多,如韓信、檀道濟等)。至於9人證明謀反的問題,樹倒猴孫散,主將被抓,其他中下級將領必須在關鍵時刻選擇要和南宋中央站一起才能保全自己。

  • 5 # 當代曹植

    南宋初年,軍閥割據之勢已成。岳飛本是趙構一手提撥起來制約其他軍閥的棋子,因此升官迅速,岳飛因此而飛揚跋扈,目中無人,苛待下屬。沒想到岳飛成為最大的軍閥。

    岳飛割據湖北,自行收稅,掌握軍、政、財及人事權,阻撓中央派員湖北。

    岳飛橫徵暴斂,善於劫掠百姓,不聽中央調令,不救友軍,十二道金牌方能將其召回,即是明證。

    趙構給其下聖旨,讓其救援友軍,言辭幾近哀求,三次下詔,岳飛依舊按兵不動,坐視友軍敗亡。

    西川吳氏兄弟,有樣學樣,割據西川,妄圖自立,與金國和西夏勾勾搭搭,妄圖以稱臣為條件,換取支援。

    南宋政權面臨分裂,岌岌可危。攘外必先安內,趙構被迫與金國議和。升岳飛為樞密副使,將其誘至臨安殺害,中央派員全面接管湖北,岳家軍苦岳飛久己,本來就不願意隨岳飛造反,於是紛紛舉報岳飛謀反,並欣然接受朝廷改編。

    中央勢力接管湖北後,震懾了西川,吳氏兄弟自然不敢造次。

  • 6 # 歷史深度揭祕

    那些所謂證據當然是汙衊岳飛的,岳飛是忠臣,秦檜也是忠臣,但你要回到宋朝的環境、按宋朝人的認知和思維去看,就不會有所謂忠奸這種簡單標籤化的理解。是忠是奸也在於你的立場,之於趙構,秦檜絕對是忠臣。

    現在有些人打著民族團結的幌子,歪曲歷史,把很多英雄人物都歪曲貶低得不像樣子。其根源還是滿清得國太容易,就像當年曾國藩和其幕僚對話所說的那樣。後來清朝結束得也太過寬容,享受特權優待,連清史也編得十分寬容,命太好,吃苦太少,就像一個慣壞的孩子,越來越難以滿足。

    所以岳飛違反軍令,不管在哪個年代都得死。他帶不動軍隊,當時宋朝的軍隊,元帥他們只有使用權,沒有調動權,岳飛只是元帥,不是軍閥,他的軍隊一切費用開支都是朝庭撥下來的!當然,如果按你說的帶兵打回來的話,他們可以去搶糧草,打劫老百姓也可以,但這樣不知道他們能存活多久?

    首先宣告本人不姓秦,皇帝讓你死,神仙也沒辦法,岳飛想迎二聖還朝,把高宗置於何地?縱觀古代和近代史,如果當權者不拍板,誰敢輕以忘動,何況戰時武官權力那麼大,再者大宋朝有古訓,不讓武官坐大,趙家江山就是從後周用武力奪來的。

    再看岳飛的從軍生涯,屢次頂撞上司而罷官,可以說桀驁不馴。當初,抓捕岳飛很可能是不讓岳飛吵鬧阻攔和議而己,必競高宗當初也很欣賞岳飛的。但是岳飛誓不低頭,拒絕認錯,於是高宗命秦檜等人不斷羅織罪名打擊岳飛的幫手,數月下來指證岳飛的人越多而幫岳飛的不死即逃,剩下的就不敢出聲了。到了高宗晚年,形勢大變,南宋經多年休養生息且經濟發展,國力增強,而金國政壇動盪,內戰不己,國力大減。

    我看的說岳全傳,裡面只有一個反水的。就是王貴,裡面寫到岳飛被12到金牌弄回京城,然後王貴就反了岳飛。其餘的老老實實的呆在朱仙鎮。當岳飛死了,老牛就造反了。帶著朱仙鎮的將領和軍隊,同時讓手下將領帶兵去岳家莊接岳家人,只是岳家老夫人執意要去雲南充軍,然後向京城出發。來到黃河邊,岳飛顯靈,黃河散將。老牛帶著不願散去的800嫡系去當山大王了。

  • 7 # 候塞雷的歷史手札

    岳飛是中國歷史上的著名民族英雄,優秀的軍事家、戰略家,為南宋立下赫赫戰功,殺得金軍人仰馬翻,差點就能擊退金軍恢復故土。

    但岳飛卻遭到了自己手下部將的陷害,岳家軍十二軍有九位將軍站在秦檜這邊誣陷岳飛謀反,最終導致他被秦檜和趙構以“莫須有”的罪名聯手誣殺。

    事實上,就算沒有這九位岳家軍的將領聯手陷害,岳飛也是必死無疑。

    九位將領為何陷害岳飛

    一開始十二主將中只是張俊是明著反對岳飛。張俊曾經也是赫赫有名的抗金名將,高宗以賞柘皋之功為名,升張俊與韓世忠為樞密使、岳飛為樞密副使,職級上張俊還要高岳飛一頭。

    但張俊貪婪好財,妒忌岳飛的才能,知道秦檜和趙構想收回兵權,因此積極協助趙構和秦檜陷害岳飛。

    王俊與張憲嚴重不和,並且險些因犯軍律險些被岳飛斬首,因此對岳飛和張憲也是懷恨在心,當秦檜和張俊找上他的時候,他立馬就答應了。

    傅選一開始就不是和岳飛一條心的,因此聯合王俊,誣告張憲。

    王貴是被張俊抓著小辮子脅迫,對秦檜等打擊岳家軍保持沉默。

    至於其他將領也大多是在秦檜的威逼利誘之下,或明哲保身,或出言陷害。

    為何沒有人願意為岳飛仗義執言

    1141年金國在無力攻滅南宋的情況下,準備重新與宋議和。宋廷乘機開始打壓手握重兵的將領,尤其是堅決主張抗金的岳飛、韓世忠二人。完顏兀朮在給秦檜的書信中說“必殺岳飛,而後和可成”。

    而秦檜作為金國在南宋的忠實走狗,必將忠實執行金國的命令;而趙構為了保證自己的皇位穩固,自然也得除掉岳飛。

    岳飛下獄之後,主審官何鑄查實岳飛是被冤枉的,如實稟告秦檜。秦檜卻說:“此上(高宗)意也!”改命万俟卨主審此案。

    万俟卨等人對岳飛逼供不成,便開始積極羅織罪名,試圖坐實岳飛的冤獄。大理寺丞李若樸、何彥猷以岳飛為無罪,與万俟卨竭力爭議,均遭罷官處分。布衣劉允升上書為飛申冤,被下大理寺處死。

    趙構和秦檜鐵了心要處死岳飛,而為岳飛仗義執言的人要麼丟官罷職要麼丟掉性命,誰還敢替岳飛出頭。

    如今有些人拼命想抹黑忠臣義士,洗白奸臣賊子,其心可誅啊。

  • 8 # 暱稱玩味

    封建王朝信奉“天地君親師”,君命即是天地這種不可抗力之外的最高制約,皇家刀快,卻難殺無罪之臣,何況是岳飛這樣的功臣?宋朝起於陳橋兵變,始於黃袍加身,宋朝皇帝對功高武將的忌憚是源自骨子裡的。宋高宗若是明君,他就不會由著金人將他父、兄虐囚於異國至死,更不會把祖上大好河山拱手相讓,一個這樣的昏君,做點遺臭萬年的惡事不是很正常,手底下有秦檜這樣的“能臣”就更是普通了。

    岳家十二軍,出九個軟骨頭不足為奇,不知發問者有無詳查這九人?有無探究他們為何作證?可能連此九人是誰都弄不明白,卻很相信他們的“證詞”,因此還很“正常”的懷疑起了歷史的真實性,這樣很滑稽。

    歷史中從來不缺害群之馬,遠處不提,抗日戰爭時期不是一樣有鼓吹“大東亞共榮圈”的漢奸們,周佛海在共、國及汪偽之間一次次墮落,他已經被釘在中華歷史的恥辱柱上了,但因此就可以說中國共產黨沒有堅決抗日?關於岳飛冤案,為什麼不提除那九人外的岳家十二軍忠烈,為什麼不說冒死偷出岳飛屍身的忠義獄卒,為什麼不講當時宋朝百姓的憤恨,為什麼不敘當時金朝廟堂上的彈冠相慶?岳飛墓前若地方夠,跪下的人何止五人!若這九人口供可坐實,把岳飛案做成鐵案,在當時權勢熏天的秦檜何必無可奈何的說“莫須有”?

    不看當時的歷史大背景,不研究當時幾個主要歷史人物的心理和各自需求,僅以此九人的“作證”來質疑歷史,這難道叫治學態度嚴謹?絕對不是,學問從來不是這麼做的,這是懶惰、愚昧和不負責任,人云亦云實屬荒唐,此類以偏概全的提問實在是不知羞恥,知恥而後勇,知恥很重要。中華之大,出幾個昏聵的“學究”和個別愚蠢的“擁護者”,這很正常,正如千百年來,蛆蟲一直鍾愛臭屎,這是自然規律,但正常人、從來只覺得噁心。

  • 9 # 寒江孤影hjgy

    首先,在歷史上確有其事;不過,不是九人,而是十人。

    當時嶽帥蒙難,配合秦相最為積極的是南宋四大名將之一的張俊大將軍(另兩位是韓世忠/劉世光)。

    此君緣何如此?

    只因當年與金國大軍對仗牛頭山,張“撤”、嶽“抗”;此役後,張“貶”、嶽“升”;

    而在此之前呢,張還是嶽的上級;

    其內心想來必是更為忿忿難平,此二人間,這樑子算是結下了。

    於是乎,張俊聯絡王貴、王俊(雖嶽營編制,但屬張俊的親信/跟班小弟)及傅選(雖也嶽營,但是隻忠君/不忠嶽),又帶上李道、姚政、徐慶、李興、董先及龐榮;至此,湊齊岳家軍十二營之九營主將共同聯名上奏“反嶽”。

    單單一位張將軍,就能忽悠這麼多人幹這件硬事兒?顯然能量還不夠!

    怎辦?

    秦相出場,無外乎軟硬兼施、威逼利誘,兩手都要抓、雙管齊下來……;

    人生有時就是這樣,走到十字路口,需要選邊站隊;

    是為了義氣、陪綁墊背?還是迎合權貴、邀功領賞?

    大家既己做出各自的選擇/決定,就不再贅言。

    畢竟,名為“岳家軍”,但它不是“岳家的軍”<私人武裝>、它是朝廷/皇帝的官軍隊伍。

    朝堂為何非要殺嶽?

    嶽帥精於軍/武,但是不通政治權術;

    ①趙皇尚且年輕,他上疏奏表建議早立儲君(舊時,太子儲君一旦登上大位,建議者居功至偉),引起皇帝疑慮。

    ②岳家軍越打越強、擁兵越聚越多,成為無法忽視、具備左右政務潛力的一張大牌;

    歷史證明——殺嶽者、實為趙構也;背鍋者,才是秦相<最高統治者做決策/下決心,得有人去執行>。

    況且,嶽帥一生秉持忠義(精忠報國的前提是忠君愛國嘛),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罷了……

    最後,再說說岳軍十二營,就沒有出現一條講義氣的好漢?那是絕對不能夠!

    主將張憲——任你皇權/奸相如何威脅引誘,他寧死不從、絕不誣陷嶽帥,最終和岳家父子共赴法場同生共死!

  • 10 # 諸葛小村姑

    歷史沒有寫錯,岳飛必須以謀反罪被處死,而且要搞得人神共憤的那一種,這樣才能夠死得其所,可是秦檜和趙構沒有那樣的閒情,金國那方面催得緊,只好用“莫須有”。

    酷吏辦案,程式正確

    仔細看看唐朝酷吏來俊臣的著作《羅織經》,就知道,要定一個朝廷大官的死罪,不是那麼容易的,一定要搞到關鍵人員的口供,做到人證、物證、辯證俱全,刑訊手段不重要,最後的結果才是重要的,最好是凡人親口承認,親自畫押,可是這樣具有合作態度的謀反者,亙古罕見啊!古代酷吏辦案也要講究“程式正確”,懂麼?做奸臣也得有更高的學問才能。

    因此,秦檜同學,應該是認真研究過《羅織經》的,安排了心腹去審理此案,比如著名的:万俟禼,重金收買、威逼利誘岳飛身邊的將領,並不是每個人都是一根筋的,很多將士的家人、朋友都在臨安,有幾個變節,是很自然的事情,自古以來,酷吏對這一套應用得非常嫻熟。漢武帝時期的張湯、武則天時期的周興、來俊臣,就是傑出代表。本著好學的精神,秦檜自然領會前輩的精髓。

    皇權至上,謀反必死

    皇帝向來對“謀反”這兩個字十分敏感,這樣的案件,皇帝絕對不會親自審問的,甭說是大臣,就是皇親國戚,攤上這兩個字,基本上只有死,人家畢竟是天子嘛,罪犯的汙言穢語,不能汙染了皇帝的聖聽,決斷的時候,皇帝基本上都是看卷宗,聽彙報。這是皇帝的身份決定了的,那種“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說這話的就不是皇帝這種身份。

    就算沒有證據,可是心裡有謀反的念頭,也是可以定罪的,這就是張湯最喜歡的替別人加上的罪名:腹誹。因此說,政治對手要想搞掉對方,只要用“謀反”這個罪名就可以了,當然背後的鋪陳還是很重要的。

    有像岳飛這樣傻的“謀反者”麼?

    我們不說謀反,就說現代人要從公司辭職,基本上都是悄悄地進行,聲張地不要,到了搞定一切,才提出辭呈,這就是套路。岳飛這樣的一方大將,搞個謀反,已經“盡人皆知”,還能夠被皇帝召回,是不是腦子有點問題啊?

    大凡謀反的人,行事都非常縝密,沒有翻臉之前,都十分謹慎,傾心結交下屬,暗中培養實力,對皇帝和權臣都是高調奉承,每天請安、報告的奏摺雪片似的飛到皇帝的辦公桌上,還伴有稀奇古怪的珍寶、祥瑞,用來麻痺皇帝和周邊大臣,哪裡有人謀反行跡未露的時候,與皇帝、大臣開始打嘴仗的?典型的例子就是:安祿山,在皇帝面前裝孫子,在權相李林甫面前汗如雨下,戰戰兢兢。

    宋朝的管理思想體系導致

    宋朝是一個奇葩朝代,對武將的防範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軍人絕對不會出將入相的,一旦是行伍出身,終身受到歧視,打仗的時候,基本上都是文官節制武將,當然有些文官還是有兩把刷子的,比如范仲淹、虞允文,他們是可以實際指揮作戰並取得勝利的人物,但是他們的出身是通過科舉,而不是從軍隊一層層提拔上來的,這是由根本區別的,最典型的就是北宋初年的:狄青,他就是從小兵一步步幹到“樞密副使”(類似於今天的國防部長),可是他的臉上有刺青,當時軍隊招人,怕士兵逃跑,就用刺青,就這個刺青,讓整個在朝的官員對他表示蔑視,有一次上朝等候的時候,他站在中央,一群大小官員對他指指戳戳,嗤笑不止,最後還是歐陽修出來解圍。可見當時的朝廷,對武將的根本態度。

    岳飛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下,領兵打仗,自然要受到包括秦檜在內的一種文臣的嫉恨,可是自己有沒本事打仗,不得不依靠這些“死丘八”(對軍人的侮辱性稱呼)拼命,才能夠保得住自己災後放的燈紅酒綠、紙醉金迷,時不時扣扣軍餉,找幾個人來索取賄賂什麼的,習以為常。

    祖宗有訓:我朝不殺文人,可沒說不殺武將啊,作為皇帝,自然要秉承祖上遺訓,認真辦事,何況岳飛“謀反事蹟昭然,路人皆知”?朕作為皇帝,念其為國家抗擊金人,略有寸功,不忍公開斬首棄市,祕密賜死,與有榮焉。

    總結:岳飛的不當之處

    當然,岳飛作為一名武將,能夠帶領子弟兵衝鋒陷陣,死戰金人,精神可嘉,但是作為一個政治人物,他是不合格的,沒有考慮到背後數萬將士的拋頭顱撒熱血的實際意義,他自己一味地講究愚忠,只是戰爭的成果被揮霍,將士白死,使其考慮不周。很多時候,一廂情願是辦不了大事的。

  • 11 # 愛妮品歷史

    十二位主將有九位舉報岳飛謀反

    岳家軍有十二營,其中每營的主將都是岳飛最得力的助手,然而這十二位主將中,竟然有九位夥同秦檜一起舉報岳飛。這九位主將分別是:傅選,李道,王俊,姚政,王貴,董先,張俊,徐慶,李興。他們的證詞更是秦檜定罪岳飛的關鍵。

    按道理說這九人都是岳飛的戰友兄弟,難道他們都會被秦檜收買陷害岳飛嗎。其實一開始十二主將中只是張俊、王貴和傅選這三位將軍陷害岳飛,理由也很簡單,張俊是嫉妒岳飛,王貴是被張俊脅迫的,傅選可能一開始就不是和岳飛一條心的。

    請輸入圖片描述

    張俊在宋朝名氣也是不錯,如果沒有岳飛的話可能世人對於大宋名將更多的是記住他的名字。張俊和岳飛、韓世忠、劉世光四人共稱為"南宋四大名將",而且岳飛一開始還是張俊的部下。當時宋軍與金軍牛頭山一戰,張俊見自己不是金軍的對手就逃走了,而岳飛則選擇留下,用智慧打敗了金軍。因此當時更多人讚揚的是岳飛而不是張俊,張俊也因此被貶職成了岳飛部下,所以張俊對岳飛十分的嫉妒。

    當時秦檜來找張俊一起誣陷岳飛時張俊想都沒想就答應了,不僅如此他還嫌誣陷岳飛人數不夠還拉上了王貴一起。王貴此人也沒有主見,他看到張俊對自己軟硬皆施,於是就站到了張俊這邊了。

    至於傅選,那是根本沒和岳飛同心過。岳家軍並不是鐵桶一塊,而是由不同的軍隊組建在一起的,岳家軍這個名字也是百姓讚揚岳飛的功績而起的,並不代表整個軍隊都是岳家人。而傅選就不是忠心於岳飛,他忠心的是皇帝趙構,所以秦檜找他的時候聲稱誣陷岳飛是趙構授意時,傅選才會毫不猶豫的誣陷岳飛。

    至於其他的主將,更多是被威脅和利誘才反過來陷害岳飛的。當然也有支援岳飛的張憲,但是被冤枉是和岳飛合謀造反一起被殺了。其他人看到秦檜如此凶殘自然就不想與之作對了。

    那肯定會有人疑問,岳家軍那麼多士兵肯定都是信服岳飛的,為何岳飛被冤枉時都沒有為他舉行公道。原因前面也說了,岳家軍並不是岳飛的私人軍隊,他們是多個軍隊混合成的大宋軍隊。

    岳飛憑藉其出色的軍事本領將岳家軍帶火了起來,但是並不代表所有人都會與岳飛齊心。在岳飛被殺害後,也有人為岳飛不平,但是那也只是想想而已。難道為了岳飛一人軍隊就要造反嗎,這很顯然不現實,畢竟當時宋朝崇尚的思想是忠君愛國,士兵們首先想的是國家。如果為岳飛鳴不平被蓋上造反的罪名,誰也不會願意。

  • 12 # 麥sir小螺號

    歷史沒有寫錯,我們不去追究為何,因為已經有許多答案寫得很好的在樓上。從這件事我們不妨從歷史上看看本是同呼吸共命運的“同僚”吧……

                         風月無古今

                         情懷自淺深

          司馬懿輔佐曹丕時,同僚楊修常與之抗爭。楊修因“雞肋門“要被判死,司馬懿求見楊修一面,曹操責問其由,懿說,“臣一路走來沒有敵人,只有朋友和師長”。

          房玄齡和長孫無忌都是大唐宰相。因立太子之事,友誼的小船打翻了。房玄齡主動辭相,不料去世後,長孫無忌把房玄齡兒子房遺愛處死,另兩子被貶。

    為了坐實岳飛有罪,秦檜找了岳家十二軍其中的王俊,王貴,姚政,傅選,董先,徐慶,龐榮,李興,李道等九位主將作證。十二軍營裡,九將背叛岳飛,實屬悲憤。只有“前軍”統制張憲隨岳飛壯烈犧牲,隨後,“背嵬軍”的韓世忠憤而求辭。

    門掩黃昏

    無計留春住

         胡惟庸被提丞相,劉伯溫對朱元璋說:“陛下是車伕,丞相是馬,馬不聽話會翻車。”意謂胡不適合丞相。劉伯溫病,朱元璋委託胡惟庸探望,吃了醫師下的藥後死去,醫師供認是胡授意。朱元璋借胡惟庸“謀不軌”,也一併誅殺了胡黨。

                       不是息心去妄想

                       只緣無事可商量

           高拱與張居正同僚,居正退而不爭。高拱要整居正,最後卻接到被罷相的聖旨,居正念情上疏,給高拱一條體面的回鄉路。隨後,居正放懷改革十年,“一條鞭法”名震天下……

         “未察之無以辨友,非制之無以成業。”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不看清楚無法分辨朋友,不懂制衡難以成事;君子合群而不勾結,小人勾結不合群。

    君子實如虛,有如無。(孟子)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

    附明代“君子之藏”拓本

  • 13 # 鄭說豫見

    岳飛被捕,岳家軍十二軍中竟有9人證明他謀反,難道歷史寫錯了?一、岳飛被治罪在程式上是沒有問題的

    從南宋的司法制度上來講,從司法程式上來講岳飛的確被證實有罪,證人、證言、證據、程式都走到了,連手下將領也出來檢舉,岳飛自己辯無可辯,自書“天日昭昭”,意思只有老天能證明自己無罪。

    當時岳飛已經閒居在家,具體的證據是,長子岳雲寫信給張憲(張憲是部隊的副首領,岳飛調走後與王貴等主持軍務,一說張憲是岳飛的女婿),意思是要製造騷亂,要求岳飛來接管部隊。

    人們常用莫須有來形容岳飛的冤屈,但莫須有也有很多種解釋,可能有、必須有、等這會有的,不需有等等,但都沒有說岳飛是清清白白沒有任何問題的。

    《宋史》原文:“獄之將上也,韓世忠不平,詣檜,詰其實。檜曰:“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世忠曰:”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二、岳飛實力雄厚,多次違命

    岳飛30歲被封為節度使,在鄂州開府建節,當地大小官員均歸岳飛節制,掌管兵馬10萬以上,甚至有獨立的騎兵部隊,佔南宋總兵力的1/3以上。岳飛廣泛收留從中原難逃的難民,設立榷場交易商品,岳飛收降許多落草為寇的團伙,包括鐘相楊么部隊,即使是看評書《岳飛傳》也能看到多處岳飛招降草寇的情節。

    三、岳飛是宋金議和大環境下的犧牲品

    在宋金頻繁交戰的時期,高宗皇帝不得不倚重岳飛抗金,一旦雙方認識到無法一下子消滅對方,要喘口氣,要議和,雙方都要藉此機會進行內部整合。作為南宋,第一時間肯定是要恢復中央的權威,將軍權政權收歸中央;作為金國,首先任務就是要消化已佔領的地域,消除被攻擊的威脅。

    在議和的大環境下,張浚、韓世忠、岳飛都被接觸兵權,調到中央任樞密(國防部部長、副部長)。部隊被整頓,調到中央的幹部不準再與所管轄部隊私自接觸。而岳飛反對議和,乾脆回家閒居。

    岳飛有私自北伐的先例,而且整日裡整軍備戰,天天想著還我河山,直搗黃龍,岳飛的存在就是對金國是個大的威脅,所以才有必殺飛議和的說法。而南宋趙構不報父兄之仇,不報奪妻之痕,不報失國之辱,自毀長城要與敵人議和,於是像岳飛這樣的不很聽話的刺頭將領,只好作為向金國議和的投名狀了。

    四、岳飛被殺的代價

    岳飛自有他的缺點,但岳飛身上寄託了廣大南渡宋人迴歸家園的希望,寄託了留在北方堅持鬥爭的宋人收復河山的希望,對於趙構來說多一塊地少一塊地都要當皇帝,但對於宋人來說,則讓多少英雄為之氣短,多少平民為之失望。岳飛存在,北方的宋人就不會投降,岳飛存在,南渡的宋人就有希望迴歸家園,這些都伴隨著岳飛的被捕化為泡影。十年之功,毀於一旦。

    最根本的問題不在於岳飛有什麼罪名,是人們痛恨南宋自毀長城,自費武功,自折寶劍,是南宋的君臣不配擁有岳飛這樣的英雄!

  • 14 # 過來人看漢水

    歷史沒寫錯。這裡有一個如何看岳飛的忠的史學觀問題?從趙構作為執政皇帝,為維護皇權計,岳飛就是反叛。從國家主權計,岳飛則是一個完全的大忠臣。

  • 15 # 事辦公倍

    功臣都有死的一天,但無論怎麼死,他的英雄形像,都活在人們心中。

    秦檜得意一時,他就不死嗎?他死了,難道不遺臭萬年嗎。

    按現在的話說秦檜是漢奸,漢奸也不會有好的下場。

  • 16 # 慣於胡說八道

    岳飛的關鍵在於,部隊的建立乃至給養都根植於趙構的小朝庭,跟當時的方面大將割據一方有本質不同,所以皇帝要他死,他連反抗的資本都沒有。

  • 17 # 淺吟的唱

    這就是告訴我們,真實的歷史,史書的歷史,百姓的歷史,神話傳說的歷史涇渭分明,格格不入。我們許多人把一些口口相傳的歷史作為了真實歷史,但其實,歷史的真相可能我們永遠無法得知。

    封神榜說紂王寵妲己失天下,史書說紂王得到妲己已經60多了,那時的60多數可能已經無力女色了。所以妲己亂政應該是瞎說,當然,這個有可能不真實。

    回到岳飛,並不是想洗白秦檜,也不是貶任何人,只是現在我們不是愚昧百姓,不是隻聽幾本評書藝人的評書,戲劇就能左右思想了,岳飛作為中國的忠孝仁義的典範,一直被百姓稱讚,但岳飛只是莫須有罪名,為什麼就可以殺他?多了不說,只是想說岳飛的死是必然的,岳飛即便是九命貓,也會被判10次死刑,有人說宋朝昏庸,但恰恰相反,宋是最能聽取百官意見的,也是唯一可以直面罵皇帝的朝代,岳飛在這個朝代,如此下場,應該多方面分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品牌的紙尿褲好,介紹個高階紙尿褲的牌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