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驍曉蕭肖瀟小霄
-
2 # 撩人的老王
因為遊戲模擬的是現實環境,而在現實中,你要得到想要的東西,要麼利用金錢去購買,那麼剩下的就只能是偷或者搶。在遊戲中一定會有金錢作為貨幣,絕大部分人肯定會選擇更為簡單的偷和搶,但大部分遊戲會把他的偷和搶做的不那麼類似現實,所以遊戲中的偷和搶大部分都只是浮於字詞和表面,與現實中的偷和搶不會產生實際上的聯絡,大可不必為遊戲中的內容而擔心,玩家去模仿
-
3 # 古月博遊
你這種思維過於可怕,也過於偏“左”。
遊戲也是文化的一個分支,既然是文化,那就是對現實生活的表達和反映。所以現實生活中有什麼樣的情節,遊戲中也可以出現什麼樣的情節。真正能左右人的行為的因素不是遊戲或是其他文藝作品中的要素,而是這個人本身的“教化”究竟如何。
舉例來說,偷菜。在2010年代前後,偷菜一度是一個很火的小遊戲,而最終“偷菜文化”也逐步滲透到了現在的各種網際網路情節中,比如支付寶裡面有偷綠色能量,還有養小雞小遊戲裡也有偷菜的功能。但是中國的偷竊犯罪率因此而上升了嗎?很顯然不是。舉個反例來說,在古代並沒有偷菜這種遊戲,但是仍舊是盜賊橫行,所以你絕對不能把偷竊行為與遊戲中的“偷”聯絡到一起。
再舉例說,搶…帶搶的元素實在是太多,別說遊戲中,在遊戲外也是無處不在,比如“搶紅包”、“搶優惠券”等等。其實“搶”所要帶來的是大眾聚樂樂的一種效果,並不是教導人們真的去搶劫別人。回到遊戲中來,很多遊戲帶有爭搶的要素,比如《絕地求生》中對優質資源的爭奪、各種網遊中對資源點的爭奪,我覺得這很好,無論是我們還是我們的下一代,都需要培養競爭意識——大家都需要意識到,這是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擁有14億人的大國,每一點資源和機會都值得爭搶,與電子遊戲中並無區別。而遊戲中激烈的競爭對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非常有好處,如果遊戲中只有一片祥和,這未免會讓人麻痺,進而失去鬥志。在這裡我也呼籲真正的遊戲分級制度趕緊推出,不要讓我們的18+與國外的13+對標,畢竟自由表達的遊戲文化才是強壯、健康的文化。
最後來談談你的擔憂題主的擔憂不無道理,但是解決方案不在於對遊戲文化的一刀切和盲目封禁。你不讓人們接觸遊戲中的這些要素,對於減少偷竊、搶劫沒有任何作用。有基本道德的玩家不會因為接觸了這些要素而變成法外狂徒(我經常玩GTA5,但是我也絕對不會去搶銀行),毫無道德的玩家也不會因為沒玩這些遊戲就變成守法良民。
我認為根本的解決辦法還是在於教育,我們必須加強教育的力度和普及度——當有一天,社會中的有道德的人佔了多數、敢於發聲之時,整個社會也會變得更為美好,而沒有道德的人也會因此變為少數群體,從此失去為非作歹的膽量。
-
4 # 山風肅月
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了另一個問題“如果一個人的心裡有齷齪的想法,但從來不會行動,這樣的人算是好人麼” 大多數人的回答是“好人”。
遊戲的本質是為了娛樂,無論是感官刺激,還是競技對抗,說到底都是為了娛樂。它和電影,電視,音樂,小說等沒有本質的區別。動作電影裡面的暴力,爆炸,飆車,槍戰,哪個不比你說的“偷”,“搶”性質嚴重,可是你會去批判它麼?不會,因為你知道那是假的。
遊戲無非是換了一種方式,從感官接受變為帶入參與,越來越多的遊戲開始注重玩家的沉浸感。在虛構的世界中,你可以體驗主角的人生,可以和繁多的NPC互動,也可以體驗在現實生活中永遠不會也不應該做的事。這樣的遊戲不好麼?有一種可以發洩心中陰暗面又不會傷害任何人的方式,不好嗎?別說會被遊戲裡面的負面內容影響,如果一個人這麼容易被影響的話,就算沒有遊戲,也會有其他的事物影響他。
一樣的內容,只是換一種表現方式,就變成錯誤的話,也只能是偏見了。
-
5 # he人生如戲
為什麼每個語言中都要有“偷”,“搶”等詞語,詞典中竟然還有對這些詞語的解釋。這對未成年人就是一種毒害。兒童的心靈是最純潔的,為什麼要向他們解釋這些壞的東西?如果一個人從小都沒有接觸過這些詞語,他一定會保持童年純潔的狀態。建議各個國家都把這些詞語徹底刪除了吧,不要再用語言毒害我們的青少年了
-
6 # 好命都讓狗起了讓狗起了
防治在疏不在堵,每個人都有些邪惡的慾念和衝動,時刻壓抑自己反倒容易出心理問題,在遊戲裡發洩出來對心理健康更有好處,畢竟遊戲裡只是扮演角色。
回覆列表
遊戲本來就是業務放鬆,玩遊戲還要被條條框框束縛的話,還有什麼意思呢,但是奇怪的是,在遊戲中我卻還保持著同情心,在騎砍中,我可以拿走農民的東西,讓他知道自己有多窮,但是我從來沒有,我想,一個自己三觀穩固的人,一定是不會被影響的,而三觀不穩固的,比如兒童,我覺得父母的影響遠大於遊戲,那難道小偷就不能有孩子嗎?當然,遊戲有好有壞,可能有部分不良遊戲會灌輸什麼不好的東西,不過你大可不必擔心,中國的監管嚴格,正規渠道的遊戲都不會出現這些東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