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講故事的小松球

    研究表明,通常男孩和女孩一樣,害怕許多東西:受傷,惹上麻煩,死亡,或者所愛的人去世。雖然人們發現女孩更容易強烈的感到恐懼,但是男孩和女孩之間的這種差異是輕微的。

    與其他行為上的性別差異一樣,個性上的性別差異並一定適用於所有的男孩和女孩。這些特徵是男孩和女孩以某種方式思考和行動的傾向。研究人員認為這些傾向是被尚未被發現的心理因素影響,但是其表現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社會因素。

    如何引導孩子克服“膽怯”

    這裡的膽怯,重要的是如果養育出一個自信樂觀的孩子。

    家長在育兒中不應當帶著性別差異去看待孩子的“膽怯”問題。而是應該正面引導。

    膽怯的心理原因。

    除了特定的心理原因之外。內向的孩子和外向的孩子的膽怯程度也不相同。除去心理和性格原因,更主要的是環境和教育的影響。

    如何幫助孩子克服膽怯心理

    第一,正視自己

    讓孩子問問自己真正害怕的是什麼。從而得到真正的答案。家長再從旁引導,讓孩子看到克服膽怯之後帶來的巨大好處。

    第二,大膽表達

    暢所欲言的表達可以起到驅除膽怯和緊張的效果。這符合心理學上的“內觀法”,就是在冷靜觀察自己的內心之後,將觀察結果用語言表達出來,它會使人們的膽怯、憂慮、恐懼和緊張情緒消失殆盡。

    第三,培養信心

    家長要教育孩子不要害怕別人的議論,更不用在意別人否定性的評價。要知道被別人評價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 2 # 小鬍子式吾空

    五歲兒子在家裡調皮搗蛋,在外邊卻膽小怕事該怎麼辦?

    這種情況用通俗的語言來講就是“窩裡橫”!

    什麼是“窩裡橫”?

    簡單來說,就是孩子在家裡時蠻橫霸道、動不動就窩裡橫,一不高興就肆意的亂髮脾氣、跟父母頂嘴,對父母呼來喝去的;但是一到外面,就跟小綿羊般老老實實的,甚至別人動手搶他的東西還不敢反抗。

    孩子“窩裡橫”,外面卻慫,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1、父母溺愛惹的禍

    對孩子的溺愛可能說是很多父母的通病,他們無時無刻、無代價的愛造成孩子自私自利、不珍惜愛、不會給予他人愛的個性特徵。有的父母受自身童年艱苦經歷的影響,將自己的一切希望繫於孩子身上,視孩子為掌上明珠,產生了"絕不能讓孩子遭一點罪、受一點委屈"的心理,儘量滿足孩子提出的一切要求。這種無條件的溺愛,只會造就一個對待自己人,凶悍強勢,甚至隨便發脾氣的問題小孩。

    某度一搜索,這些駭人的新聞主角竟然都是溺愛下長大的孩子。

    從13歲的少年,到國外留學生,再到我們北大的碩士,一個個沾滿鮮血的案例在向我們訴說著溺愛帶來的傷害。

    如果你已經意識到這一點,請立刻停止過分保護和溺愛。

    2、孩子社交少

    如果你也意識到這一點,嘗試著多陪孩子參加集體活動,正確及時的引導孩子,教會孩子社交技巧,讓孩子儘快的適應社會。

    健康的家庭環境才能培養出健康、自信、樂觀的寶寶,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為孩子的成長打造溫馨的家庭氛圍。

  • 3 # 靜靜的風景和星空

    孩子在家裡和家外的狀態其實是平衡的,孩子會找到平衡點,但大多數是潛意識的。

    就像你說的,孩子在家和家外完全兩級的情況,就是最好的例子,孩子需要平衡自己的狀態。

    在家的環境太寬鬆,應該是大人比較溺愛,沒有原則和底線,孩子怎樣都行,不知道規則和底線的孩子,(注意不是孩子的錯)是大人沒有教會孩子,正因為孩子不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是不能做,他才會迷茫自己的行為,才會不知所措。

    家長要注意,對孩子不斷的退讓,是沒有底線的表現。家長說到做不到,孩子就會沒有邊界。一開始孩子會試探父母,孩子也想知道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這可以給孩子安全感。但父母在孩子的試探下(比如哭鬧,任性,不達目的不罷休等無理取鬧的行為)如果選擇退讓,或者沉默,那孩子會認為他這樣做是可以的,或者認為父母說的是可以不聽的。久而久之,孩子會覺得自己做什麼都可以。

    這樣的孩子在外面,要麼是小霸王,要麼就是極端的膽小。沒人會喜歡小霸王,這一點我們很清楚。那麼那些膽小的孩子,他們屬於不敢去試探,可能曾經有過試探的行為,但失敗了,孩子感受到在外面不能想怎麼樣就怎麼樣,於是會氣餒,會把自己包裹起來,這樣才安全。然而孩子總會有情緒,他需要疏通的渠道,那就只能在家裡了,想怎樣就怎樣,往往會變本加厲。這感覺可比在外邊小心翼翼強多了。

    這種情況下,做為父母,首先要做的是給孩子規則和邊界感,不能做的事就是不能做,時間長了,孩子才能學會自己管理自己,他才會有安全感。

    比如,我們拿最簡單的例子看電視來說,父母要民主的和孩子商量一個看電視的時間和時間段,定下來就要遵守,如果不遵守要有一個後果,一個必須執行的後果,比如把電視處理掉。只要父母能堅持,孩子會知道規則的。這裡需要父母的耐性和堅持。

    就像我們常說的,溫柔而堅定,並不是懲罰孩子,而是按照說好的執行。

  • 4 # 左手斷了線

    正常。家裡是孩子最自在的地方,他當然會釋放天性。

    外邊,感覺不自在,加上性格中害羞的成分,自然就不像家裡了。其實這不叫膽小,我們大人都一股腦兒的稱之為“膽小”,這是錯誤的。那隻能說明家長不懂小孩。

    懂小孩的,在外面,結合小孩自身的實際情況,慢慢加以引導,會改觀的。

    但是有些小孩不管是家裡還是外面,都很活潑。也不害羞。這是他們體內的基因在起作用。所以,與其說是小孩膽小,不如大人審視一下自己,是不是自己的基因影響了小孩。如果能正視這個問題,就不要再怪小孩膽小了,小孩就是一張白紙,小孩就是大人的作品,不論是從遺傳基因還是後天的家長的引導影響,小孩就是我們的“產品”。

    家長要多反省自己,而不是責怪小孩。

  • 5 # 知行育兒

    5歲的孩子已經對自己有了直觀認識,會對周邊的事物做簡單的比較。

    調皮搗蛋是大部分小男孩的特性,而且小孩子很會察言觀色,在家裡對家人和環境都瞭然於心,只要不觸碰底線,就能釋放天性。到了外面對人和環境都不熟悉或者感覺沒有家裡人友好,他會表現出觀察和躲避的行為。

    鼓勵孩子多交朋友

    我的一個朋友有個4歲的女兒,在家很活潑,又說又笑看不出一點內向,有一天老師卻給她說,你家的孩子內向,在幼兒園不和小朋友玩,自己玩。

    後來,她邀請了孩子班裡的幾個小朋友去她家做客,放學後和小朋友約著在戶外玩,那段時間在一起玩的小朋友都很固定。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她的女兒就和那幾個孩子成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在幼兒園一起玩,和其他小朋友也開始玩。

    小朋友在一起避免不了要發生矛盾,媽媽們這個時候要教會他們處理問題的方式,不能打架,要和小朋友講這樣做是不對的,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應該怎樣做。

    做探索的遊戲,接觸新鮮事物

    現在特殊情況可以在家裡做一些探索的遊戲,小男孩喜歡探索,很好參與,看看各自都發現了什麼,有什麼有趣的事物,和他相互分享,把他帶入到遊戲中。

    等疫情過後,週末帶孩子去戶外活動,讓他接觸大自然的其他人和物,接觸的多了,自然就會開啟心扉,願意接受新事物。

    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平時讓孩子養成自己解決問題的習慣,遇到問題先問他有什麼好辦法,只要說出來,讓他按照自己的的辦法做,鼓勵他,即使不合理也不要著急去幫他糾正,讓他自己再想辦法糾正,這樣他會學到解決問題方式,增強他的自信。

    膽小是因為沒安全感,安全感來自於對周圍人和事的自信,就像大人對事情心裡有數,處理起來也會有條不紊,這會表現出這個人很自信。

  • 6 # 家庭蟀哥翔子

    1.現在的孩子,家長大多十分寵溺,基本是有求必應,不捨得教訓。長此以往都會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心裡。所以在家必然活潑好動,調皮搗蛋。

    2.5歲的孩子已經上幼兒園有一段時間了,在幼兒園無論在同學玩耍的時,肯定不能事事都以他自己為中心,偶爾發生摩擦。老師在教育方面也會像家長那樣寵溺孩子。

    3.家長要教孩子與人為善的處事道理。並且多帶孩子出去玩,多和同齡人接觸。在玩耍的時候與別的孩子出現摩擦,家長要做到公正對待,不要無端責怪孩子,也不要一味的護著孩子。

    4.對於在家調皮搗蛋,基本所有孩子都這樣。不是原則性問題,就由他去吧。孩子活潑好動是好事。但是原則性問題,一定要及時糾正。這不是什麼大問題。

  • 7 # 亂世一佳人

    家是一個充滿愛與溫馨的地方,同時也是讓人放鬆的地方,在家裡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疼愛,孩子得到充分的照顧,家讓他們感覺到安全。

    很多爸爸媽媽在帶孩子出去玩耍的時候,會發現孩子跟在家裡簡直就是兩個人。在家裡蹦蹦跳跳,說這說那。在外邊就老實的待著大人身邊,不說話也不主動去找小朋友玩。這時候通常就給孩子帶上了“認生”的帽子。

    生活中,我們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不再膽小怕事呢?我覺得可以這麼做:

    1.積極與孩子溝通,引導孩子

    走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每個人都會心存戒備。可以多鼓勵孩子,引導孩子加入小朋友的隊伍,一起玩耍。

    2.多創造外出的機會,讓孩子有自己的圈子

    孩子也需要社交,多帶孩子去公園和遊樂場等小朋友多的地方。孩子熟悉了環境,瞭解了小朋友的內心,自己才能更快的融入到新的環境裡。

    3.培養孩子敢說敢做的性格

    有的小朋友天生內向,不愛表現自己,在外面陌生的環境就更難和周圍人融入一體,培養敢說敢做的習慣。

    當發現孩子在家調皮在外膽小時,多數是因為陌生的環境,一旦熟悉了,就好會好很多,所以,有空的時候多帶孩子戶外運動哦。

  • 8 # 花醒育兒

    有這種情況的孩子還是蠻多的。事實上,我們的孩子真的是膽小怕事嗎?不盡然,有時可能是因為孩子對外面的環境不熟悉,有時是因為害怕被罵。

    我女兒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在家很調皮,一旦到了外面就相對老實點。可混熟了之後,跟在家一樣調皮,所以我不認為這是孩子在膽小怕事,反而是因為大家彼此都不熟。作為一個女孩子,有一點點矜持也蠻好,不用給孩子戴上膽小的帽子。

    孩子膽小怕事,另外一點就是怕被罵。如果孩子經常被家裡人罵,那到了外面不管做什麼事都會習慣先看人臉色,如果對方的臉色不好,孩子便不敢做。如果對方和顏悅色,主動跟孩子套近乎,孩子就會放鬆警惕,開開心心地主動融入進去。

    所以,孩子在家時,不要動不動就疾言厲色。情感細膩的孩子,很會察言觀色。孩子跟你鬧著玩時,如果你笑,孩子像是得到鼓勵,會更起勁。如果你臉沉下來,或者是又打又罵,孩子肯定會意識到不秒然後就會收斂。

    慢慢地次數多了,就會養成習慣,一旦換了新的環境,會先觀察,在確定安全了才會去做。所以,建議家長多鼓勵孩子,幫孩子重新建立自信。

  • 9 # 月亮的窩

    孩子的這種現象稱之為“窩裡橫”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多數跟家庭教育息息相關的。

    對孩子過分溺愛,缺乏原則性;溺愛中生長的孩子性格方面自然就會出現問題,因為孩子長期在家被寵愛他已經習慣了這種眾星捧月的生活方式,就造成了孩子的性格缺陷,比如霸道、蠻橫不講道理,而且習慣性的以自我為中心,因為父母在態度上的溺愛縱容就會讓孩子認為我的做法都是正確的,誤導了孩子的行為意識,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一旦步入外界環境還以在家的一套去適應環境勢必就會出現很多阻礙他會發現跟原來在家的一切都不一樣了,就會產生嚴重的挫敗感,即使被欺負也不敢吭聲。為了避免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家庭中的每位成員都應當負起責任,如果其中某位成員對孩子過分溺愛其他人就應該站出來,要讓孩子有敬畏之心,家庭成員一定要給孩子一個正確積極的引導。

    爸爸的影響;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就是父母,作為父母一定要善於對孩子進行言傳身教,孩子的性格往往都跟父母有莫大的關係,而且爸爸的言談舉止對孩子的影響最大,孩子從小就會對爸爸有一種莫名的崇拜感,在日常生活中會效仿爸爸的行為尤其是男孩子,如果爸爸就是在家橫外面軟弱的樣子,孩子受父親性格影響時間長了在無形中孩子也就變成這樣了。想要糾正孩子的性格就得從源頭出發,一定要糾正父親的行為為了不對孩子將來埋下隱患一定要儘早糾正,不然將來孩子步入社會就會非常困難,而且容易被孤立。

    家長們一定不要小看言傳身教的重要性,要讓孩子適應社會大環境,父母一定不要在袖手旁觀了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參與進來,要真正負起責任,這樣才能教養出優秀的孩子!

  • 10 # 小栗子和小草莓

    我們一定要找到原因,糾正。

    一、(1)原因:其實人在家都會放鬆,我們大人也是一樣的,在家裡不會像在外面那麼拘謹。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孩子在6週歲以下,雖然會有自我意識的形成,但他們通常把自己當做世界的中心。接觸的人多,會讓他們緊張,不知所措,不善於與他人溝通,表現往往話少,缺錢朋友,對家人過分依賴,在外尋求媽媽保護。

    (2)辦法:我們要鼓勵孩子社交,鼓勵孩子做自己。其實孩子的模仿能力真的很強,我們一定要以身作則。例如當家裡來客人時,我們說“歡迎來我家”,讓孩子做嚮導帶客人蔘觀家裡介紹,招待客人細節,走時的歡迎下次再來。這些小事都會讓孩子有參與感,越來越自信。再比如玩過家家的親子游戲,也會讓孩子越來越開朗。這是我用我家孩子親子實驗的

    二、(1)原因:家長過分溺愛孩子,管控力太強。家長老是覺得自己的寶寶是小孩子,需要照顧,長大就好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例如孩子想穿什麼,或者孩子吃飯、穿衣看著太髒太忙,然後幫他們做,照顧的過於周到。又或到外面遇到熟人,強行讓孩子叫人打招呼這些都會使孩子缺乏自信和主見。

    (2)辦法自己挑選喜歡的衣服,自己穿,都會讓孩子越來越自信。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要什麼。和孩子多聊天,他懂得多了,在外面也會很健談。人都是喜歡被誇的,成為焦點。

    三、(1)原因:家長為了加強孩子自我保護意識,過多的告訴孩子外面的危險性,也使孩子過度緊張,從而不敢表現自己。

    (2)辦法:多帶孩子參與戶外活動。長期同齡孩子比較多的公園、遊樂場。其實我覺得小區樓下就特別好鼓勵孩子加入其中,剛開始孩子不知道怎麼說,我會跟他一起說“我能和你們一起玩嗎”孩子接納星很好,一會就玩開心了。之後他就能主動跟小朋友一起說,玩了。

    其實孩子在家跟外面表現有所不同,這也是孩子成長的不同表現。只要我們多陪伴他們,他們會越來越自信。一起加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十多歲的人學手藝要學什麼樣的手藝,怎麼學才更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