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意象的跳轉與留白極具張力的擴充套件了文學想象空間,這在當代的抒情詩歌散文中應屬常見,對此有沒有比較明晰的路數概括?
6
回覆列表
  • 1 # 詩人江文波

    【老江答問】 為便於回答這個問題,先來看看什麼是電影的蒙太奇?簡單的說吧,就是電影鏡頭的組接。導演將表面上沒有必然聯絡的兩個鏡頭,剪輯到一起,可以讓觀眾產生更多的聯想。

    詩歌和小說,有類似的藝術手法(不是修辭手法),老江認為,這是由其本身的文字特徵和創作規律決定的,由來已久,不是從電影學來的。由於有些類似,所以我們就容易便捷地說:這是蒙太奇的手法。

    詩歌創作,從古至今就有跳躍的特點,不需要過渡與連線,可以跨越時空,從此時到彼時,此地到彼地,此人到彼人,一個意象到另一個意象,一個“事件

    ”到另一個“事件”……直接跳躍,“遠距離”拼接,有點類似“蒙太奇”了。這種組接,有時看似“雜亂”,朦朧難懂,但實際是有聯絡的,依據的是詩人形象思維邏輯,透過不同“畫面”的“陌生”組合、對比、映襯、借喻與引申,達到深化作品意境的目的。

    意識流小說,或有意識流特徵的小說,依據的是人類“意識”的真相,因為在特定的情形下,人的意識流動,是跳躍的,不合“邏輯”的,所以作家根據表現的需要,可以在典型的狀態下,讓人物的“意識”跳躍,還有就是讓兩個人物、兩個場景或兩個情節直接拼接,產生傳統手法達不到的效果。

    老江說:

    詩歌、小說結構的跳躍、組接,是本身的創作規律決定的;

    其次,詩人、作家的創作,一般是追求“自由”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信用卡業務員的前景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