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鹹魚閒聊

    俗話說的好:“識時務者為俊傑”,筆者認為當年張俊大概也是這麼對王貴說的吧。

    而王貴身為岳家軍第三號人物(岳飛,張憲之後),跟隨岳飛征戰多年,他與岳飛之間一定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但即便如此,最後出賣岳飛的恰恰就是王貴,不得不說王貴的背叛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也無法接受。因為在我們所認知的思想與情感範圍內,曾一同出生入死過的兄弟應該是這世界上最可靠的,最不可能背叛自己的那個人,然而,現實總是那麼的殘忍。

    自從岳飛死後,無數人都不理解王貴為何要背叛岳飛,與此同時,也有無數人想要試圖解開這個疑問,但最終所得到的結果也都只是個人的猜測而已,畢竟史書對王貴背叛岳飛這件事的記載也是一筆帶過,這種模稜兩可的記載不知是作者有意為之,雖然深知各種原因但卻三緘其口還是作者真的不知道王貴背叛岳飛的原因是什麼。也許王貴本身就是一個貪生怕死之徒,也或許王貴也有自己的苦衷,不得已而為之吧。

    那麼今天,小編也在這裡談談自己的看法,畢竟歷史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當你面對史書上的幾句話甚至幾個字的記載時,你可以任意發揮自己的想象,將這書上僅有的幾個枯燥的字句擴充套件成一個比較合理的故事推演。

    毫無疑問的是,在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之前,王貴是不會有背叛岳飛這個想法的,因為在這一年之前,岳飛還是手握重兵的武將,而在這一年,宋廷準備與金國議和,所以這一年主戰派武將紛紛遭到朝廷打壓,岳飛,韓世忠都赫然成為朝廷打壓的物件。四月,張俊,韓世忠為升為樞密院樞密使,岳飛為樞密副使,三人同為中興四將,同樣的明升暗降,但不同的是,韓世忠選擇了隱忍,張俊選擇了與秦檜同流合汙,而岳飛卻極力反對議和,在這種情況下,所有人都知道想要與金國議和,就要拿一個人開刀,讓天下人都知道朝廷議和的決心,很顯然岳飛就是最佳人選。

    面對岳飛的失勢,岳飛本人非常的坦然,他回到了江州閒居,似乎外界所有的事情都與他無關,但王貴此刻已經變得異常的糾結焦躁,王貴雖然是一個武將,但他深諳官場之道,他明白岳飛的失勢對他而言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岳家軍的幾個核心將領將受到牽連,意味著自己也將前程盡沒,甚至還會引來殺身之禍,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岳飛的性格以及岳飛與朝廷議和決心的衝突所造成的必然結果,王貴也許不懂什麼歷史的經驗教訓,但他知道,自己身為岳飛的左膀右臂,如果岳飛出事,自己也難逃一死。

    可是他不想死,是的,即便上過戰場親身經歷過血腥殘忍的戰場廝殺,即便與死神多次擦肩而過,他依然不想死,活著多好?活著便有無限的可能,但如果死了,那就死了,生前所努力過的拼搏過的一切都將是過眼煙雲,王貴不甘心,他不甘心這一切就這樣結束,但他又不忍心,不忍心出賣岳飛,所以他糾結,他痛苦。

    不過這種痛苦很快就會結束,就在岳飛被降職的同時,張俊在秦檜的授意下收買了岳家軍另一將領王俊,令他帶著一張誣陷岳飛和張憲的訴狀找到王貴,逼迫王貴親自將訴狀上交朝廷,第一次王貴拒絕了,但知根知底的王俊很快就找到了突破口,他找出了可以威脅王貴的把柄,以此來威逼利誘王貴與其同流合汙。

    那麼王俊找到了什麼把柄呢?有說法是王貴的家人私下收受賄賂,而王貴雖然清楚但卻有意縱容,犯下了姑息縱容之罪,但小編個人認為這絕對不是致使王貴走向岳飛對立面的主要原因。

    雖然以上的分析小編並無真憑實據可供大家參考,但所談一切皆是建立在最終結果的基礎上並加以對人性的分析,若將王貴看做一個普通人,那麼不管面對任何事,他必然會以自己的利益為主,因此背叛岳飛也在情理之中了。

  • 2 # 歷史紅塵

    奉趙構的命令讓岳飛趕回來,當時岳飛本不想回來,畢竟馬上就打到北宋的首都汴梁了,現在撤軍難道不是錯失良機嗎?

    所以他選擇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他在駐軍的地方收到了十二道金牌速速回京的命令,這時岳飛身邊的大將王貴就提了一句:“大哥我們要不要回去呢?”

    當時眾人聽了之後都驚呆了,認為這樣的話是絕對不會從岳飛的口中說出的,但眾人選擇了聽他的話,就因為只有岳飛才能讓金軍聞風喪膽。

    不過當時趙構可不這麼想,你把二聖迎回來了,把我放哪裡?就是疆土擴大了,誰能保證下一任帝王還是我?

    因此這個戰神必須要死,不過需要換一個自己能夠控制並且非常聽話的,所以王貴成為了一個最好的人選。

    他們的情誼已經不是能用金錢來衡量的,他怎麼會出賣岳飛?

    當初岳飛被殺是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殺,那麼請問王貴既然已經出賣了岳飛那就一定是有實打實的證據,那為什麼還會用莫須有呢?

    王貴最不會背叛岳飛

    還記得前文王貴勸岳飛回都的話嗎?

    但一連發了十二道,那就是告訴岳飛你在不回來你就得等死了,而明眼人王貴就看出來,所以急忙告訴岳飛我們現在需要快速的趕回去 才有可能保全性命。

    王貴的結局是好的,在岳飛受審的時候,大批忠心岳家軍的人,下場都特別的悽慘,導致四大將軍只有王貴活了下來。

    我認為王貴是沒有任何對岳飛不忠的行為的,對於王貴犯錯岳飛曾經暴打他,這些王貴也都說過,自己犯錯該打與岳飛沒有任何關係。

  • 3 # 漢史鉤沉

    王貴等人背叛岳飛,和秦檜一項計策密切相關:拉攏、脅迫岳飛手下受過責罰的將領,利用他們的不滿,誣陷岳飛有不臣之心。因此背叛岳飛的部將不能一概而論,而要分成兩類:其一,主動勾結秦檜,誣陷岳飛,以王俊為代表;其二,受秦檜脅迫,為求自保,有從犯之罪,以王貴為代表。

    其實,同樣背叛岳飛,但這兩種人無論起因、性質、下場都有根本性的區別,王俊、王貴就是兩類人最突出的代表。

    王俊此人,作戰勇猛,但無智謀才略,原本屬於王燮的部眾。但肆掠在荊襄之地的楊么等人,建造營寨,佔山為王,魚肉百姓。王燮統帥大軍征伐楊么,兵敗免官。王俊作為王燮部眾,是在岳飛收復六郡之後,由宋廷劃撥的殘軍。

    王俊好大喜功,而無才智,作戰全憑一身勇力。因此在岳家軍多年,卻沒有大的功績,官職沒有絲毫升遷,開始憤憤不滿。張憲作為岳飛的左膀右臂,管理營內諸多事務,操行不佳的王俊,多次受到處罰,對張憲頗為記恨。

    在岳飛、張憲、岳雲等人,受審大理寺之時,王俊主動找到了秦檜、張俊等人,偽造書信彈劾岳飛有擁兵自立之心,收攏兵權之意。而且王俊十分記恨張憲,對張憲進行了頗多的誣陷。張憲之死固然和岳飛信賴有關,但王俊的蓄意攻擊,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畢竟張憲和岳雲不同,岳飛信賴下,兩人最多是兄弟之情,而無父子之誼。雖然身份不凡,但流放的可能性還是有的,至少可以免於一死。王俊的嫉恨,成了壓垮張憲的最後一株稻草。秦檜出於對岳家軍諸將的拉攏,滿足了王俊的心願,張憲也成了唯一死於“風波亭”的外姓將領。王俊代表主動投效秦檜的群體,王貴則截然相反,代表受到脅迫,選擇沉默或妥協的群體。

    王貴和岳飛同為湯陰老鄉,屬於最早追隨岳飛的一批人,也是岳家軍身份最崇高的人之一。岳飛因病離開軍營之際,大小事務由張憲、王貴協同處理,兩人合為岳飛左膀右臂。從個人意願來看,僅居於岳飛之下的王貴,沒有理由毀掉自己的大靠山。他本人是不具備獨領一軍的能力和資歷的,而且比起王燮舊部王俊,王貴的感情基礎要穩定的多。

    但秦檜、張俊等人還是把目光放到了王貴身上,這源於潁昌之戰的緣故。王貴作為中軍統制,率領岳雲、董先等人,在潁昌遭遇了金兀朮主力。雙方展開了激戰,但不知是何緣故,王貴一度出現怯戰狀況,受到了岳雲的呵斥,戰鬥結束後岳飛懲罰了王貴。

    不管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一狀況的發生,但在秦檜、張俊眼中,受到了懲罰的王貴,和岳飛父子是有嫌隙的,值得拉攏。

    拉攏王貴的人是張俊,同為“中興四將”的他,拉攏不成,採取了恐嚇、脅迫手段,威脅王貴屈從。岳飛、張憲入獄後,由王俊起草的誣告書信,就是以王貴的名義遞交上去的,最終成為了岳飛等人身死的直接原因。

    不過由於王俊、王貴在身份、地位、態度上的巨大差異,秦檜、張俊等人採取了不同的對待方式,這基本是主動誣告岳飛和受脅迫誣陷岳飛,兩大群體的下場縮影。

    王俊作為王燮舊部,在岳家軍多年寸功未立,沒有絲毫升遷,雙方維繫極其薄弱,秦檜等人採用了拉攏的手段。王俊原本官職是前軍副統制,也就是前軍統制張憲手下一員。誣陷岳飛、張憲之後,秦檜等人提拔王俊擔任正任觀察使,可以說是不吝賞賜了。

    王貴不同,其職位為中軍統制,屬於岳家軍的絕對高層。秦檜、張俊等人力主議和,自然不希望岳家軍的建制得以保留,一支有足夠能力北伐的強軍,就是議和派的眼中釘、肉中刺。而且王貴和岳飛的情誼要深厚的多,所以秦檜等人選擇了排擠受脅迫誣陷岳飛的群體。

    秦檜、張俊等人誣告岳飛,其中一個重要的罪名就是:岳飛與手下將領書信來往,鼓動兵變,意圖收回兵權。等到岳飛死後,秦檜又把矛頭指向了王貴為首的眾人,指責他們收到岳飛書信之初,選擇隱瞞不報,理應重懲。

    對於這種子虛烏有的罪名,王貴早有預料,選擇了主動辭官。秦檜此舉是有目的的,通過拉攏王俊等岳家軍敗類,分解王貴等意志力不是特別強烈的岳家軍叛將,徹底瓦解具有北伐實力的岳家軍,來達到劃江而治的議和派目的。

    王貴之後出任了福建步軍副都管,不僅沒有岳家軍中軍統制的官銜高,其實際權力更是不可同日而語。王貴無法實際掌控任何兵卒,空有虛名,張俊的親信實際主持事物。

    王貴為首的與岳飛關係密切,又是受脅迫誣陷岳飛的眾將,基本都是出任各地虛職。實權由張俊、秦檜等人的親信、爪牙掌控,徹底淪為議和派附庸。

    趙構晚年對王貴等人有如下評價:王貴等人安享太平多年,可見軍中激憤之情已經淡去。趙構、秦檜、張俊等人,就是通過處死岳飛、張憲等首腦;拉攏王俊等敗類;架空王貴等徘徊者,徹底瓦解了有北伐能力的岳家軍。自此,宋廷苟安於江淮之間,進獻歲幣、絲綢,屈膝而享“萬世太平”。

    參考資料: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宋史.岳飛傳》

  • 4 # 狼的影子716

    這個標題本身就有問題,純粹是先入為主,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難道說據實指證岳飛就是“陷害”?協助岳飛進行“異動”就是忠臣?這究竟是什麼道德標準?岳飛如果真的沒有問題,真的那麼“偉光正”,別人也陷害不了,王貴是岳飛的頭號大將,官居“承宣使,鄂州御前諸軍都統制,行提舉岳家軍一行事”,張憲是“權鄂州御前諸軍都統制,同提舉岳家軍一行事”,岳家軍有任何調動,都需要他們二人調派,如果不是張憲確實發生了私自調兵的事兒,王貴又拿什麼“陷害”岳飛。而且,舉報岳飛的又不僅僅王貴一個人,岳家軍的主要骨幹將領全部都證明岳飛確實有書信讓張憲“措置別作擘畫”,“虛申金四太子大兵侵犯上流”。我們可以看看這些舉證岳飛的都是些什麼人,就可以知道他們究竟是不是在“陷害”岳飛。

    王貴;承宣使,鄂州御前諸軍都統制行提舉御前諸軍一行事,鄂州御前諸軍中軍統制。

    牛皋;四廂都指揮使,承德軍承宣使,樞密行府提舉一行事務,鄂州前軍左軍統制。

    董先;承宣使,鄂州御前諸軍統制,侍衛親軍步軍統制。

    徐慶;防禦使,鄂州御前諸軍統制,

    姚政;遊奕軍統制,

    龐榮;鄂州御前諸軍右軍統制。

    傅選;背巍軍同統制,

    李道;鄂州御前諸軍選鋒軍統制,

    李興;鄂州御前諸軍破敵軍統制,

    王俊;鄂州御前諸軍前軍副統制。

    這個名單幾乎涵蓋了岳家軍的所有高階將領,前後左右中五軍統制中有四個舉報了岳飛,岳家軍最著名的遊奕軍,背巍軍,選鋒軍,破敵軍的統制都參加了指證岳飛。此外還有參與替岳飛寫信,跑腿的岳家軍幕僚六人都招認了事情的經過,是孫革替岳飛寫信給岳雲,讓他找張憲“措置別作擘畫”,智浹為岳雲給張憲寫信,同時於鵬也替岳飛給張憲寫信,讓他“妄供探報”,僧澤一為張憲出主意“使兩千甲兵劫轉運使衙門”,後來王俊舉報張憲謀反,王處仁知道以後派蔣世雄報告岳飛,此六人都經大理寺堪審認罪,分別判處流刑,徒刑不等。

    岳飛一案,經過大理寺兩個月的審訊,核查,除了沒有拿到岳飛的親筆書信之和岳飛三人死不認罪外(岳飛特別囑咐“看訖焚之”),其他的證據,供詞都非常完備,雖然缺失了主要證據,但是高宗從內心裡是相信岳飛有作亂之心的,只不過沒有形成事實罷了,所以,高宗是絕不會對岳飛留情面的,既然謀反的證據不充分,就用其他罪名來殺,如此才出現了“為因探報得金人侵犯淮南,前後一十五次受親札指揮,令策應措置戰事,而坐觀勝負,逗留不進,及因罷兵權後,又令孫革寫書與張憲,令措置別作擘畫,又令看訖焚之,及令張憲虛申探得四太子大兵前來侵犯上流”,自是之後,張憲商議,待反背而據襄陽,及把截江岸兩頭,盡擄官私舟船,又累次令孫革奏報不實,及制堪虛妄等罪,除罪輕外,法寺稱《律》;臨軍征討,稽期三日者斬,及指斥乘輿,情理切相要害者斬,系重罪,其岳飛,合依斬刑私罪上斷定,合決重杖處死”的判決。

    從這些證據來看,有沒有王貴的證詞,對於岳飛案的定性沒有絲毫影響,朝廷因為沒有坐實岳飛謀反的證據,所以,按律也沒有依謀反罪名來判決岳飛,僅僅是“坐觀勝負”“指斥乘輿”,這兩個罪名已經足夠判岳飛的死刑了。真要是坐實了岳飛謀反的證據,那麼連他的家屬都要判死刑,而不是流放那麼簡單了。

  • 5 # 聽雨喜雨

    如果說凡是同岳飛意見不一致的就是背叛,比如揭發張憲、岳雲,那麼岳家軍主要將領十多個,除了與岳飛利益相關的張憲、岳雲自己作為當事人,無法自己檢舉揭發自己,其他大將都檢舉揭發張憲、岳雲書信往來。

    是不是有了問題,只有岳飛是對的;其他岳家軍主將都是錯的,岳家軍主將都背叛岳飛,集體作假證誣陷岳飛,岳家軍主將全體有問題,還是岳飛識人不明,用的都是沒有道德人士?

    我好為人師,來給史盲普及歷史,普及智慧,讓某類人不至於一直做個糊塗蟲。

    為什麼要普及智慧,普及認識能力。一心報國,一心幹什麼來評價事務明顯不專業,很空洞,容易成為失敗的藉口。評論事物主要看結果,而不是看思想。對岳飛用一心報國,大公無私來評論,都是空話,都是後人評價 ,要落實到實處,要根據實際行為及後果來判斷。

    所謂一心是站在自己的角度,還是站在國家高度,這樣的一心是否符合國家大方向呢,對於大方向是否是錯誤的呢,誰來確定。當然是皇帝來確定,皇帝需要為整個國家負責,大將只需要為自己的一支部隊打仗負責,不是一個層次。

    好心辦壞事的太多了,因為好心辦了壞事就不應該被處罰嗎。

    韓復渠也沒有一心想做漢奸,因為他有實際後果,所以他必死。

    首先普及一下莫須有的意思,以正視聽。

    在《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裡有“莫須召二三大將來”;《曲淆舊聞》裡有“莫須待介甫參告否”;《鐵圍山叢談》裡有“莫須問他否”;《寶真齋法書贊》裡有“莫須與他明辯”;《分類夷堅志》裡有“莫須謝尚書否”;《思陵錄》裡有“莫須批出”;《後村大全集》裡有“莫須有人”。……從這些宋朝口語中,我們歸納出來“莫須”的語義,原來是“難道不”或“難道沒”的意思。“

    莫須有”三個字,原來是“難道沒有嗎?”

    印證“宋史”原文:“獄之將上也,韓世忠不平,詣檜,詰其實。檜曰:‘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翻成現代話,明明是“岳飛的罪名,難道沒有嗎?的傲慢語氣。

    ”這種語氣,才正是當時針鋒相對的對話,“莫須有”三個字這樣解釋,才說得通。

    秦檜會自己給自己扣屎尿盆子?只能說有這樣想法的人要麼人云亦云,要麼無知。

    先說一個題外話,為什麼宋打不過金。

    實際上有個深層次的東西金滅北宋,是因為金剛開國 ,歷來第一二代開國君主都需要很厲害,才能打敗壓在自己頭上的大山,才能開國,金能打敗遼,滅遼,自然北宋不是對手。北宋徽宗荒淫無恥,必然滅亡。北宋滅亡後按道理就沒有宋了,宋高宗如果沒有能力,宋就此滅亡。

    宋高宗宋史定論中興之主,自然能力非凡,應在宋太祖、太宗之後,是有勇有謀的,能將一個破產國家重建,與金一二代君主抗衡,不是普通人能望其項背的,宋史是將他與光武帝等作為六大中興之主相提並論。

    下面說說趙構與岳飛的關係。

    智慧正常的皇帝都會殺岳飛,當然晉惠帝司馬衷這樣的白痴皇帝或者秦二世這樣的傀儡皇帝既沒有判斷能力,也殺不了岳飛,也就無所謂了。

    你知道要維持十萬大軍到黃龍數千公里之外,怎麼保障麼。

    淮海戰役,出動60萬解放軍,民工近540萬,而且持續時間很短。如果10萬大軍為主力,,因為是沿路攻殺,需要的保障物資安全的軍隊不會低於20萬,運送軍糧安1:5,也在百萬民工,總出動人員要百萬之眾。即使有百萬之眾,長達數年的戰爭,糧草從哪裡來。同時你知道楚漢戰爭為什麼項羽失敗嗎。項羽從彭城出發,花一年多時間打下滎陽,因戰線從江蘇彭城到河南滎陽不過五百多公里,在古代也是很長的,是兵家大忌。劉邦正面打不過項羽,專門調動部隊,專打項羽的糧道,彭越又作為毛澤東的老師開創發明了游擊戰,進行敵進我退,,敵住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將項羽軍隊累死,拖死,不得已項羽千里回師保護糧道。一年多時間,數十萬大軍的辛苦,一個月之內回到解放前,勞命傷財,從此楚漢改變戰略位置,楚國開始走下坡路。

    河南至黃龍數千公里,難度遠遠大於楚漢戰爭,相信岳飛不會說出這種無知之話,只不過是岳珂代言。

    要不要殺岳飛,要看這個人怎麼樣,是既要學項羽,做一個莽夫,一根筋,只管衝殺,不顧後果。<不能侮辱項羽,項羽不會讓岳飛走的這麼遠>。同時做一個無能的傀儡,整天吃喝玩樂,將軍事交給幾個大將,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愛好 ,不加管理,不加約束。讓大將們可以不管宋的實際繼續戰爭,不去根據需要休養生息;不管後果,先打了再說,讓岳飛孤軍被圍殲;不管當時朝廷已經無法駕馭中興這些既又功勞,同時又驕橫跋扈,各自為政,沒有大局觀的大將;不管戰爭結局,被滅掉無所謂。

    還是有大局觀 ,能忍辱負重,能嚴格遵守紀律,時刻以延續宋朝統治為核心,既適當放權,又時刻敲打。宋高宗太相信幾位大將的自律,放權放的太多,容易讓大將居功自傲,難以駕馭,引致淮西兵敗,只能攘外必先安內,教訓深刻。

    我們來說說岳飛為什麼死。

    孝宗即位,為體現皇恩浩大,大赦天下,岳飛得以一起赦免。聖旨說,坐事以殞,也就是說,岳飛抗金有功,跟他被殺是兩回事。岳飛既有功 ,也有過。

    趙構安排孝宗即位,在經過二十年休養生息後初步具備用兵條件,安排孝宗北伐,為提振軍心,知道中國人都有同情悲劇人物的愛好,故開始將有功又被殺的人悲劇性人物岳飛拿出來,樹為抗金典型,作為政治符號,以後的北伐也如此,加上岳飛孫子岳珂尋求平反不斷神化,奸臣韓侂冑為打壓國內反對勢力,發動開禧北伐,進一步神話岳飛,岳飛得以封王。

    說趙構認錯,說孝宗為岳飛平反,要麼不懂歷史,要麼就是個白痴,不懂人情世故。孝宗即位,是高宗安排 ,赦免岳飛已經體現皇恩浩大,趙構還會無知到將屎盆子往自己頭上扣?他會自己打自己耳光?他的情商、權術在座諸位絕大部分人是望不到其項背的。

    至於這兩個極端人物是明朝以後統治者的需要,是需要兩個極端人物進行極端宣傳的需要。

    殺岳飛不要糾結於誰,要看應不應該。

    用百家講壇石國鵬的話講,岳飛之死冤不冤,按現代法律是冤的。殺他應不應該,岳飛做的那些事情在任何朝代,夠殺他十好幾回。

    大多俗人不加分析,道聽途說,人云亦云,將岳飛之死歸結為功高蓋主!

    說功高蓋主是大將必死的原因,其實這是一個謬論。有這樣的想法之人因為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沒有做過中大單位的領導,只是站在大將的角度,從同情的角度出發,來批判皇帝,因而得出這樣的結論。

    站在皇帝的角度,功高蓋主是淺薄者的認知。國家都是皇帝的,大將有功首先是皇帝的,不存在功高蓋主的說法。

    封建社會君權神授,國家是趙構的。如果不能理解,屬於基本常識不懂,沒有資格談歷史。換句話說,岳飛是趙構皇帝進行統治的一個工具而已,是皇帝給你這個平臺,是皇帝用人得當,是皇帝安排妥當,大將才能得以建功。建功以後皇帝還給予封賞,並不存在功高蓋主就要殺大將的說法。比如阿里巴巴王國,比馬雲有能力的人太多了,那是不是功勞是比他強的員工的,當然不是,所有的功勞首先是馬雲的,其他人只是具體執行者,是按老闆指示做事。

    只有將功勞看成自己一個人的,忽略皇帝的指揮作用,忽略其他配合部門的作用,進而忘乎所以,居功自傲,目中無人,不知自己姓什麼,也不知皇帝姓什麼,驕橫跋扈,羈傲不訓,進而功高欺主,才會招來殺身之禍。

    南宋剛建立二十年是戰,並以戰逼和,吳玠、韓世忠、張俊、岳飛、劉光世等中興大將奮力拼殺,讓新政權站穩腳跟,讓南宋得以休養生息,得以有資本再戰。

    趙構宋史定論中興之主,你想否認,對不起,憑你的淺陋無知的判斷能力,你還不具備資格,等到你的歷史分析水平達到並超過宋史學家再來更改。

    趙構19歲,單身赴金營,要求欽宗,不要管自己,該戰則戰,因為能力出眾,讓人懷疑不是王子。所以石國鵬說,趙構也是一員英武大將,有膽有識。他議和之時正是年富力強之時,熟讀儒家文章,作為亂世中的有為皇帝,無論智商,還是情商,還是見識,都在絕大部分在坐諸位之上,他還不知道求和要被罵?他更知道,生存下來是硬道理,生存下來才可以雪恥,而不是學流氓黑社會,只知道一根筋,不知適時進退。

    趙構二十歲建立南宋,經過二十年拼殺 ,南宋基本站穩腳跟,也很清楚的知道,武將形同軍閥,驕橫跋扈,導致精心準備的唯一一次本可以徹底打敗金軍,揚眉吐氣之戰,因為各將各自為政,反致淮西兵敗;

    通過淮西兵敗,他做出清晰的結論,軍隊需要整頓,大將給的權越多,給的待遇越高,不等於越能團結,越能聽從號令,反而大將們變成驕兵悍將,都有了自己的小九九,都以自己為中心,無法統一指揮。如果繼續無組織無紀律,更進一步的失敗無法避免。就像孫中山數次北伐,均被軍閥不聽命令而失敗。皖南事變因為項英擁兵自重,拒絕執行中央東進命令而接近全軍覆滅。

    盲目戰爭,南宋必亡。漢王劉邦,打敗項羽,傾全國之力攻打匈奴 ,也有白登之圍,走夫人路線,不斷的送出大量金銀財寶給首領老婆求得活命;李世民號稱天可汗,一向喜歡用兵,也有渭水之盟向突厥稱臣;英武的明也有土木堡之變,清有甲午海戰、八國聯軍侵華,無不因為輕敵致慘敗,特別是滿清,準備不足,盲目開戰,國家割地賠款以十億兩白銀記。

    孝宗即位,廢除二十年合約,由高宗安排北伐,後韓又再次北伐,均無功而返,一定程度上說明紹興合約的正確性。至於後來又與蒙古滅金或者抗蒙古,都說明,求和只是不得已,只是一小段時間,大部分時間都是努力戰爭。

    下面我們來說說岳飛之死。

    軍權是武將的一生追求,留戀軍權是武將的大忌。南北宋名將只有岳飛被殺,那麼多文臣將軍都沒有被殺,朝廷有朝廷的問題 ,那麼岳飛自身有沒有問題呢。

    岳飛出身貧苦,當經過努力成功上位,位極人臣後,因為三十功名塵與土,因為他出身農家,更在意權利,更在意名譽,因為軍權對武將而言,對功成名就者而言有強烈的象徵意義,就不肯輕易放棄軍權。而不像一般人追求金錢及享樂,比如翁同龢,號稱清流,不貪汙不受賄,卻追求名聲,追求權利。追求名超過追求金錢,而且有掩蓋性。

    而南宋因為將軍們驕橫跋扈,羈傲不訓,朝廷需收回軍權。其他將領都交出軍權,岳飛卻將軍隊交給張憲,這一岳飛女婿,這一隻知有岳飛,不知有朝廷,從來不聽朝廷號令的付手,等於告訴朝廷,岳飛不肯交出軍隊,岳飛留戀軍權。

    現在有一種文化現象,評論岳飛要引用宋史作為權威;評論秦檜要引用宋史作為權威;評論趙構卻不能使用宋史;評論岳珂卻不能使用宋史 。有的地方需要引用宋史,有的地方宋史卻不能發生作用。用兩種方法評價歷史人物,因合適的就用,不合適的就摒棄,有人格分裂的症狀。

    趙構作為職業皇帝,權術應用得心應手。如果岳飛真有這樣的本領,趙構自然會讓岳飛建功,他也能實現千古一帝的美名。至於權利運用,他既然能控制其他大將,自然能控制岳飛。只不過將岳飛想象成無所不能,舉世無雙,實在太過可笑。

    世人大都在岳飛事情上喜歡意淫,一,收開封,直搗黃龍;二,岳飛之死。下面扯扯這種再普通不過的蛋。

    南北宋那麼多著名大將,只有岳飛被處死,難道問題都是人家的,自己就沒有問題,有這樣的想法未免太荒唐可笑。

    有人說,你看,岳飛都說,天日昭昭,他還會有錯嗎。諸位,天日昭昭的意思是岳飛在賭咒,說天地良心,他沒有背叛,沒有造反。說這句話的前提是岳飛說我其他罪,但沒有謀反。如果賭咒可以作為證詞,斷案則只要每個嫌疑人賭咒發誓即可,不需要去調查研究。

    也有人說,岳飛背上刺字了。岳母大人文化很高,精通刺青技術?全天下只有座右銘之說,是為了讓自己每天可以參照。背上刺字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有,也算第一個吃螃蟹的,用的是智商,還是情商?

    背上刺青,只有洗澡時擦背的人看見,平時岳飛也看不到,難道需要打仗時裸露上身,鼓勵將士殺敵;還是知道有一天岳飛會位高權重,朝廷會斷案,提前準備,藉以表明自己的清官身份。

    從小是個岳飛迷,我也相信作為他這個愛國英雄,國之棟樑確實不會造反。

    現在的人不知道怎麼啦,難道司法機構就可以憑一個人自己說的一句話天日昭昭,說一句天地良心,我沒有犯罪;說一句,你看,我背上有刺字,精忠報國,就可以斷定沒有罪嗎。難道現代司法也可以根據犯罪嫌疑人說沒有犯罪,就可以採信嗎。如果這樣的話,相信99%的犯罪嫌疑人都會無罪釋放。

    我們相信岳飛不謀反,但誰能保證他的手下沒有違規行為呢?

    還有十二道金牌之說更為荒唐,朝廷為什麼連續發十二道金牌。說害怕在開封打敗金軍後就可以直搗黃龍,迎回二帝,簡直是痴人說夢。朱仙鎮大捷子無虛有,怎麼收開封 ,收了開封,怎麼防守。至於直搗黃龍府更是扯淡,開封離黃龍府相差數千公里,北宋也沒有打到的地方,只一個後勤補給就無法解決。難道可以僱傭美國飛虎隊,用B52扔兩顆原子彈,進行斬首行動;同時請以色列僱傭軍用飛機空降突襲;難道救出昏庸無能,又荒淫無恥的欽宗,趙構就沒有辦法控制局面了。

    實際情況,金剛滅北宋、遼,處於歷史上的強盛時期,難道這樣的金是豆腐,不堪一擊。

    金牌是聖旨,一道金牌不聽,就是違抗軍令,就是要殺頭的。難道說朝廷有先見之明,岳飛會不聽命令,自行其是;還是因為岳家軍一貫不聽命令,預見岳家軍會違抗軍令。還有朝廷是不是無知到,如果逼急了,會逼出兵變。

    岳飛被殺,整個岳家軍那麼多人,為什麼偏偏要殺張憲呢,恐怕是有原因的。

    因為有人證,岳家軍那麼多將領除了張憲岳雲以外包括牛皋都有作證。至於說作偽證,是不是不符合大眾口味的,不利於岳飛的就可以武斷的說是偽證;誰能來證明是偽證;如果是偽證,岳家軍那麼多將領都是偽君子?岳飛看人不準,岳飛用的都是垃圾?

    至於物證,即張憲同岳雲等的書信往來,如果張憲確實假借岳飛之名起兵,張憲還會保留證據給朝廷查,除非他是個白痴。在地下黨的接頭中,大家經常可以看到,我黨幹部拿到紙條後將內容看一下,然後直接用火燒掉,這已成慣例,難道張憲岳雲就不懂?

    難道物證毀了,口供定罪就是子無虛有。無知者看看現代法律,物證銷燬,有多人口供就不治罪了嗎。

    至於岳飛有沒有參與,我也相信我崇拜的岳飛沒有參與,但一貫驕橫跋扈的張憲,只知有岳飛,不知有朝廷,又號稱岳飛的女婿,在岳飛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做出謀反之事完全有可能,只是朝廷在當時的條件下如何判斷是岳飛的意思還是張憲的意思就無從下手了,而恰恰讓張憲留在部隊就成了岳飛被冤死的根源了。張憲自作聰明,擅自行動,對岳飛之死負有不可推銷的責任,按宋法律,他死有餘辜,他讓宋朝失去一位抗金英雄。

    岳飛之死與張憲有很大關係。

    趙構收兵後處死岳飛,是岳飛沒有處理好實實在在交出軍權事宜,造成留戀軍權的事實。中興其他將領都交出軍權後,岳飛將張憲岳雲留下執掌軍權,皇帝要收權,自己要主動將自己的親信調離軍隊,否則還是自己的人掌握軍隊,等於告訴皇帝留戀軍權,何況是將軍權交給向來不聽朝廷的張憲,是張憲驕兵悍將害了岳飛。

    岳飛沒有經岳飛孫子岳珂加工過的形象肯定是好的。岳珂這一南宋有名的大貪官,出於為岳飛平反記,所寫資料拔高很多,可信度不高。

    岳飛個人傳記作者岳珂,岳飛孫子的宋史記載,我在百度上了解岳珂時,發現只要搜岳珂,直接彈出岳珂人渣的字樣,可見岳珂實在有辱岳飛這一祖宗之名。

    1、宋史列傳第一百八十三徐鹿卿傳:”會珂守當塗,制置茶鹽,自詭興利,橫斂百出,商旅不行,國計反詘於初。又置貪刻吏,開告訐之門,以罔民而沒其財,民李士賢有稻二千石,囚之半載“。

    徐鹿卿簡介:嘉定十六年(1223年)廷試進士,累官吏部侍郎,提舉鴻禧觀致仕。及卒,諡清正。

    2、宋史列傳第一百六十四袁甫傳:”岳珂以知兵財召,甫奏珂總餉二十年,焚林竭澤,珂竟從外補”。

    袁甫簡介:少承家學,又從學於楊簡。宋嘉定七年(1214)進士第一(狀元),甫所至興利除害;在朝靡切權貴,抗論不阿。卒,諡正肅。

    3、宋史列傳第一百七十一杜杲傳:調江山丞,兩浙轉運使朱在闢監崇明鎮,崇明改隸淮東總領,與總領岳珂議不合,慨然引去。珂出文書一卷,曰:"舉狀也。"杲曰:"比而得禽獸,雖若丘陵,弗為。"珂怒,杲曰:"可劾者文林,不可強者杜杲。"珂竟以負蘆錢劾,朝廷察蘆無虧,三劾皆寢“。

    作為岳珂下屬的杜杲,無法滿足上司時任淮東總領(財賦)兼制置使的岳珂的貪慾。岳珂竟以杜杲向崇明百姓徵收的“蘆”課不足為由,誣陷杜杲。

    杜杲簡介:南宋戰功顯 赫的抗金抗元愛國將領,有文才。 蔭補入仕。宋寧宗嘉定十二年(1219),金軍攻打滁州(今安徽滁縣)等地,杜杲時任江淮置司幕僚,率軍前往救援,州城得以保全。淳佑二年(1242年),蒙古軍大舉南侵,杜杲應詔為官,。。。在真州大敗元軍。淳佑八年(1248年)病故,享年75歲。朝廷贈開府儀同三司。

    4、清代史學名家全祖望對其評價:岳珂、楊紹雲、鄭定、蔡廙之在四總,借天子之法令,吮百姓之膏血,外事苞苴,內實囊橐,何居乎,倦翁而亦預此列也,。。。然則珂直掊克忮深之小人,得無有愧於乃祖乎。

    儒家是一個講私德的文化,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試想岳珂修身立德修出個大貪官,他治國治出個魚肉鄉里,他是一個信用破產的人,是一個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人,所以他的文章可信度太差。

    人還是要腳踏實地,不要唱高調,假道義,真虛偽。

  • 6 # 青史稿

    張憲、王貴是岳飛的左膀右臂,而且岳飛、王貴自小一起長大,還共同師從周彤老先生,岳飛學習生涯、從軍生涯中離不開王貴的支援幫助,岳家軍長期抗金過程中王貴也立下了赫赫戰功,就是這樣比親兄弟還親的兩個人,王貴最後背叛了岳飛,秦檜等人說服王貴背叛後以“莫須有”之罪名將岳飛殺害於宋朝最高法院(風波亭)。

    王貴之所以背叛岳飛,原因是:

    原因一:是岳飛和王貴有過節,岳飛早期較為信任王貴,但王貴“頻頻”失事後,岳飛對王貴的看法有改變,曾經想殺掉王貴,王貴對岳飛有懷恨之心。杜充抓獲張大年之後,岳飛對張大年進行營救,在岳飛營救過程中留下其最信任的王貴處理軍營一切事務,岳飛前去營救張大年之前反覆交待王貴不能擅自出兵、要堅守陣地,因為岳飛早就料到金兀朮的軍事哈迷蚩詭計多端、並有所動作。果不其然,哈迷蚩設法向岳飛的妻子李孝娥報告假訊息說岳飛已經中了金兵埋伏,之後李孝娥也果不其然向王貴報告,王貴把岳飛的忠告(其實是命令)拋到了九霄雲外,不認真加以分析和謀劃考慮便倉促率領宋軍前往“營救”岳飛,因而遭到了金兵的埋伏,對宋軍造成巨大損害,軍營中也有人乘機叛變,岳飛的家人也差點被綁架。後來,岳飛以王貴違反將領為由,下令斬殺王貴。許多將士求情,李孝娥求情,岳飛依然還是堅持要斬殺王貴,岳母求情之後才不得不刀下留人,對王貴重重地大了100軍棍。

    原因二:是岳飛和王貴兩人的性格使然。岳飛一生信奉的是“盡忠報國”,為長輩和皇帝盡忠,為國家盡忠。而王貴卻缺乏這方面的“大氣”,最後王貴看到宋高宗趙構、秦檜等人肯定是要想方設法害死岳飛的,即便王貴不被判岳飛,也會有其他岳飛的將領被判岳飛,無論如何,宋高宗要殺岳飛是已經不可改變的了。同時,王貴對岳飛的性格也是十分熟悉,王貴料定岳飛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與朝廷作對。因而,王貴為了自保,於是背叛了岳飛。我反覆在想,如果岳飛敢於和朝廷作對,王貴還會背叛岳飛嗎?我有時候想,也許不會了,也許會,會或者不會,要看各種機緣巧合了。

  • 7 # 浮沉於史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先搞清楚一點,岳飛是怎麼死的?

    岳飛之死。

    岳飛,南宋中興四將之一,統御軍隊與金軍浴血奮戰,立下了赫赫戰功,有力維持了南宋偏安之局面,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岳飛一生,矢志收復故土,直搗黃龍,迎回二聖,為酬此志,岳飛累次興兵北伐,一度有機會光復汴梁,可惜於朱仙鎮接到了來自皇帝的詔令。

    眼看大業即成,作為愛國大將,豈肯就此功歸一簣?於是駐軍不前,希望皇上收回成命。

    岳飛仰天長嘆,泣血班師,所得州郡重新為金軍佔領。

    按理來說,有這麼一位驍勇善戰的將領,皇上應該高興才對,不過趙構可不這麼想。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我們看岳飛那句口號——迎回二聖。

    隨著汴梁的淪陷,皇室成員被一網打盡,趙構成為唯一的漏網之魚,因此,他有機會獲得臣民們的擁戴。

    而他的皇位,更是來自於張邦昌的禪讓,而非趙佶或者趙桓的旨意,那麼可以肯定的是,他的皇位來路不正,不合法。

    真的把二聖迎回來了,那麼作為皇上,趙構該往何處去?

    這個問題,趙構日思夜想,輾轉難眠。不光他想到了,他手下的大臣們也都想到了,諸如大奸之秦檜、張俊,諸如大忠之韓世忠、吳玠。

    我能說不迎嗎?那肯定不能,作為兒子、弟弟,作為宋之遺人,他沒法否定這個話。

    能說迎嗎?那自然也不能,且不說退位的問題,退位之後能不能活下來,還是未知之數,為了自保,他沒法去迎。

    表面上糾結,內心裡肯定的問題,大家都看出來了,只有岳飛沒看出來。

    既然解決不了問題,那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這是其一,其二,岳飛跟皇上慪氣。

    中興四將之中,最早交出兵權的,是劉光世,劉光世打仗不行,他的部隊之中,家屬甚多,軍營之中甚至晒有小孩的尿布。

    他每次行軍都是拖家帶口,進軍緩慢,也就不提什麼戰鬥力了。於是逢敵便跑。

    有一回各路大軍聯合作戰,他接著跑,致使防線出現了一個大口子。

    皇上龍顏震怒,下旨,如不即刻返回禦敵,即軍前正法。

    劉光世垂頭喪氣,一夥人又往回奔,此次大家腦袋別在褲腰帶上,也沒人敢不用命,就這樣,居然被他們抵禦住了。

    這一交,就是幾萬部隊,畢竟都是正規軍,總該有人來帶,於是皇上挑,挑中了岳飛。岳飛當然高興,人馬越多,光復之事就更有希望了。

    朝中有大臣就跟皇上講,你要防止岳飛擁兵自重。於是皇上反悔了,不給。

    岳飛來找皇上要,皇上遮遮掩掩,把他打發了,岳飛一怒之下,辭職不幹。

    不是怕我擁兵自重嗎?好,我全部上交給國家。

    這個時候,宋金還並未議和,岳飛也不是劉光世這種草包,他有著卓越的領兵作戰能力。怎麼可能就這樣讓他賦閒?雖然皇上想,可這明顯不是時候。

    其三,岳飛為人清廉正直,無法收買。

    岳飛起于軍中,吃住跟將士們一起,但有賞賜,即千金散盡,從不藏私。他不貪財。

    吳玠跟岳飛同為邊防大將,為了搞好關係,吳玠花重金購得一名美女,送與岳飛,這名女子到了岳飛軍營,岳飛固辭不受,示之苦寒艱辛,女子無奈之下,又被送了回去。他不貪色。

    岳飛跟皇上講,我的人生志願,就是收復故土,迎回二聖,等什麼時候我完成了願望,我就辭職回家種田。他不貪權。

    其四,過問皇家家事。

    趙構南逃之時,由於終日受到金軍追擊,心中惶然不已,有一回誤以為金軍又來了,正行房事之時,驚嚇過度,自此患了不育之症,而他幼年的兒子沒多久也死了。

    自此趙構絕後,他養了兩個孩子在宮中,作為繼承人備選。

    岳飛向皇上建議,立其中之一的建國公為太子,這又是揭皇上傷疤。

    自己本就不育,讓別人做繼承人當然心中不愉,於是拖著。

    自然,有了這些事情,岳飛是非死不可了。

    岳飛也不是完全那麼傻,看到張俊、韓世忠先後表態,交出兵權,他也跟著交,然後去廟裡當主持,打算就此養老。

    王貴的背叛。

    審判一個人,不管他是不是有罪,總得有一個合理的理由,畢竟宋高宗不是隋煬帝或者商紂王這種暴君,一言不合就動手,不需要藉口。

    岳飛下獄之後,受審,可是他有什麼罪呢?岳飛把衣服一扒,精忠報國四個大字赫然在目。

    秦檜一看,這樣下去可不行,沒有罪名嘛,那就給你羅織,然後讓你最親近的人出面誣告,這樣才有說服力。

    就這樣,王貴被挑中了,成為了這個幸運兒。

    王貴是岳飛手下大將,與張憲二人一直是岳飛的左膀右臂,深受岳飛信任,他出面,自然沒有問題。

    王貴為什麼出面?

    有人覺得,這是岳飛斥責過他,於是心懷怨恨,藉機報復。

    這個很明顯不成立,岳飛身邊之人,誰沒被他打過?就是他兒子岳雲,一不高興都能摔地上抽鞭子,王貴又有什麼好不平衡的?

    也有人覺得,是秦檜抓住了王貴的把柄,這個把柄足以致命,為了保全性命,他只能出賣自己的長官、兄弟。

    王貴背叛是事實,但還談不上投靠秦檜,上意裁決之下,岳飛必死,用你王貴,不過是為了找一個合適的藉口,讓皇上體面。

    慷慨赴義固然能夠千古留名,但比起這種虛妄之名,他有更加重要的東西要去顧及,比如父母妻子的性命。

    為了這些,昧著良心出賣自己的長官,也就很好理解了。

  • 8 # 草木皆史

    說到岳飛,大家都會想到秦檜,因為忠貞的岳飛竟然被小人秦檜所陷害。但是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王貴這個人,說到他就得提起岳家軍了,因為他作為一名岳家軍,竟然背叛岳飛投靠了秦檜。

    當然這些處罰只是讓王貴對岳飛更加敬佩,因為岳飛治理軍隊相當嚴格,不會感情用事,而是完全依靠實力依靠軍規,但是能讓秦檜選擇王貴下手,最關鍵的是他知道的那個關於王貴的那個祕密,只不過很可惜,史書沒有明確記載,所以無從考證,也就只能當做茶後閒資聊聊。

    作為岳飛的得力干將,王貴對岳飛這個人是相當瞭解,可以說如果不是王貴的倒戈相向,岳家軍也不會有最後的悲催結局。可能在王貴看來,有的時候個人生死還是比較重大吧。

  • 9 # 畫素說

    王貴到底算不算背叛岳飛,這是一個帶爭議的話題。忠於皇帝還是忠於岳飛,這是一個大難題,當然,王貴想要自保,這一切都無可厚非了!

    如果在岳飛大將中評個先後的話,排名第一第二的一定是張憲與王貴。

    但,其實王貴也沒得選擇,畢竟真正想殺害岳飛的是宋高宗趙構,究竟是忠於皇上還是忠於岳飛,對王貴來說是一個難題,最終他選擇了投向宋高宗。

    沒有罪名,秦檜就沒辦法陷害岳飛,就沒辦法完成宋高宗交代的任務,那怎麼辦呢?他需要給岳飛羅織罪名,而且最好是岳飛最親近的人出面來誣告,這樣才有說服力。

  • 10 # 彈指間的歷史

    我們都知道,岳飛之所以被害,與秦檜脫不了干係,但是歸根結底秦檜就是個儈子手,真正想要殺岳飛的是宋高宗。

    因此他讓秦檜暗中與金朝講和,無外乎就是割地納幣,向金朝稱臣,心甘情願做子皇帝,最起碼他可以高枕無憂的享樂。

    此時岳飛等主戰派已經被架空,與金朝議和無人能擋,宋高宗心中雖然怨恨岳飛,但是並沒有想啥他,直到金兀朮在講和條件中加了一條,必須要除掉岳飛,情況才急轉直下。

    最好的辦法是以謀反罪殺岳飛,不過,岳飛並沒有謀反,想要定罪就必須需要證據。有皇帝撐腰,秦檜也沒什麼可怕的,既然沒有證據那就製造證據,秦檜盯上了岳飛的左膀右臂王貴。

    剛開始王貴並不肯與之合作,秦檜一看軟的不行,那就只好來硬的,隨即威脅王貴,如果不和作就把他家人貪汙受賄的事捅出去,結果王貴為了自保,答應與秦檜合作。

    一代名將最終以“莫須有”的罪名慘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孩子學奧數有用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