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日常暖陽
-
2 # 二坨說故事
年輕的時候,我們說以後有了孩子絕對不打孩子,因為自己是這樣過來的,所以要更加愛孩子。
可是做了父母后啊,發現孩子是天使也是惡魔,總有調皮搗蛋的時候,忍不住吼孩子,甚至打孩子。
高明的父母在於和孩子做朋友,通俗的說,把孩子放在和自己同等的位置,不要視孩子為自己的附屬品,孩子是獨立的人格。
-
3 # 雲是鶴家鄉680
從傳統上來說,食色性也。可是,傳統上來說,食,是可以大張旗鼓地一起討論的。而色,則只能藏起來自己看、想,或最多小範圍內隱秘探討。不然,怎麼維護君臣父子的威嚴?就算到了改革開放的時代,各種解禁,各種書籍可以代替父輩的教育來掃盲,有些事也是隻可說不可做的。所以,明知道孩子進入青春期(其實沒有進入青春期也會有男女之思),很多父母還是選擇視而不見,或避而不談,單方面堅信“我的孩子還小,ta不會去想的”。當然,確實好笑的是,中小學堅決不準孩子戀愛,進了大學特別是工作了,卻巴不得孩子馬上戀愛結婚,也是很多家長的通病。不過,這種情況,從七十年代的人做父母開始,特別是九十年代的人做了父母,應該是會有很大改觀吧?不是說九十年代的人,是最沒用集體傷痛的一代嗎?我的理解是,他們也是最不在意傳統套路的一代的源起,想來他們會比較自由自在地跟自己青春期的孩子探討青春期的問題了吧。(我雖然是七十年代的母親,我已經能跟孩子自由自在地討論,喜歡什麼樣的男子,該有什麼注意事項了)
青春期的問題,在我看來,就是孩子從心理上開始試圖獨立成人,試圖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自己當自己的爸爸,與父母親還一直想把他們納入自己的羽翼下,阻止他們翅膀硬了想自己飛的本能間的矛盾。
與其說是孩子青春期的問題,不如說是父母更年期的問題。父母曾經也是孩子,當自己的孩子到青春期時,他們也可能已經是家裡最高的人了。換句話說,他們不僅是自己的爸爸,是自己孩子的爸爸,還可能已經是自己爸爸的爸爸了,誰都需要他的庇護,同時他們也擁有了說一不二的權力,他們還可能缺乏耐心,缺乏同理心,很容易一言堂,不願意傾聽孩子的心聲。
我們誰也不能替誰活,只能自己活好自己那一份。父母要學會尊重,學會相信,學會放手,讓孩子自由地到天空中真正學會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