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稻馬

    孩子對於某一事物所反饋的表現,跟他之前的類似經歷有關係,如果需要了解真正的原因,需要去對他類似的過往進行了解

  • 2 # 西山805

    看來你並不是一個好家長,把孩子都打到不敢哭了,還在這大大咧咧的問她為什麼不哭,是不是把他打哭了才能滿足你?

  • 3 # DailyToys玩具開箱

    為了讓孩子聽話,不淘氣,隨意打罵、威脅孩子,導致孩子失去安全感,膽怯,不敢表達內心的情感,身體上是沒什麼大問題的,只是心理上會逐漸疏遠家長。

    人都有表露情緒的需要,高興時需要有人來分享,這種幸福的感覺會更充分;不快時更需要有人來分擔,這份不愉快會消退的快些。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會經歷許多事,有很多感受,家就應該成為流露情感的天空,父母就是撐起這片天空的人。可以說,父母可以成為孩子的“情感調節器”,但是,現實卻是,很多孩子被父母“嚇”的想哭不敢哭,想笑不敢笑。

    我所熟悉的中國家庭故事裡,哭,像是一種罪過。家長對孩子,孩子對家長,夫妻間,都有一種邏輯--你哭,就等於我做得不夠好。所以,我們都要求對方不哭。如對方哭,健康一些的人會焦慮地自責,不健康的人會暴怒。我們不試著去安慰對方,而是希望對方停下來不哭,至少要哭的人給一個解釋。

    特別是孩子的哭,本來孩子的心是最純淨的,哭的原因最容易找到,也最容易安撫,但太多中國父母對孩子哭泣的態度,達到了變態的地步。這樣做的邏輯都是我們不去理解對方的感受,不去了解對方到底發生了什麼,而只尋求表面上的沒事。

    華人把含蓄看作美德,把不輕易表露情緒看作是一種涵養的要求,張揚就缺乏涵養。其實含蓄、張揚的尺度關鍵在於把握。

    有一個孩子考試得了好成績,他高興的又蹦又跳,他的媽媽教訓他說:得意什麼?一次好不代表以後都好,這麼小的考試就飛上天了。

    孩子取得了好成績,心裡的高興當然要表達出來,父母是他們分享這份快樂的最好人選,孩子興沖沖的表達著喜悅,那位媽媽的話卻像一盆冷水對著孩子迎頭澆下,以後,孩子還會把心情分享出來嗎?

    去歐美的大學裡隨機訪問一些人對中國留學生的印象,大多數人的回答裡都會有“不愛說話”“沉默”之類的描述。沒錯,相比於歐美人骨子裡的敢於表達,含蓄內斂的東方人總是會被無情地打上“不善言辭”的標籤。

    中國的孩子是天生不善於表達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從小被教育不能隨便哭,隨意笑,這樣的成長環境下,讓孩子怎麼去表達?

    隨著孩子的漸漸長大,社會等外界環境會要求他們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如果他們從來沒有發洩過情感、情緒,他們也學不會控制。

    所以,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請不要隨意打罵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幼兒園孩子好動,怎麼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