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賽門之略

    一九三四年底,紅十軍團譚家橋作戰的失利被迫南下返回浙贛邊界休整。時任紅十軍團參謀長的粟裕鑑於形勢萬分危急,堅持要求殘部不能停留趁敵人收緊包圍圈前當夜突圍,而軍團長劉疇西鑑於人困馬乏則堅持休息一夜再走。發生分歧經過商議後決定讓粟裕率領少數部隊先行行動,沒想到這一刻便成為了永別,組建剛剛兩個多月的紅十軍團最終兵敗在懷玉山。

    所謂不是冤家不聚頭,一九四七年二月粟裕在萊蕪剛吃掉王耀武的五萬大軍,三個月後又將曾經在一次漣水之戰中栽過大跟斗、王耀武一手帶出的精兵強將整編七十四師三萬大軍包圍於孟良崮。而對張靈甫整編七十四師完成最後絕殺的,正是在二次漣水之戰吃過張靈甫虧的王必成六縱隊,這可以說是一場頗具戲劇性的一雪前恥之戰,孟良崮最終成為了國軍五大之一整編七十師最後的戰場,軍事主官張靈甫隨之而去。

    一九四八年六月的豫東戰役,劉伯承的中野配合粟裕的華野在睢杞再次激戰邱清泉第五軍和整編十一師。該年夏為了殲滅邱清泉第五軍以打破南線中原僵局,粟裕擬定了以陳唐兵團吸取徐州方向的邱清泉南下,自己則率領三個縱隊渡河相機合擊邱清泉第五軍,而信陽方向的另一主力胡璉兵團則由中野部來牽制,但遲遲無法捕捉到戰機。為了開啟局面粟裕決定採取圍點打援攻打敵省會開封引誘邱清泉增援,殊不知局面役越打越大,國軍關內的幾乎精銳都彙集於睢杞戰場,除五大主力之二包括孟良崮覆沒後重建的七十四軍。

    雖然沒有完成殲滅邱清泉第五軍的目標,但睢杞一戰殲滅了敵有生力量九萬餘人。而豫東戰役之後徹底改變了中原和華東戰場的局勢,國軍的心態也開始崩了,一個兵團再也不敢獨自出門行動,粟裕的老對手王耀武對固守濟南孤城也徹底失去了信心,不過後來被委員長強行架到火上烤了。時隔五個月之後的淮海戰役,國軍五大主力僅僅的剩下的整編十一師(四八年九月恢復了軍番號)及第五軍雙雙覆沒,此時曾軍事主官楊伯濤兵敗被俘,而接邱清泉班的第五軍軍長熊笑三則逃了出來。

    陳誠接替了杜聿明東北保安司令長官的職務後,因關內無兵可調陳誠只有就地進行擴軍,從原有部隊包括戰鬥力最強的兩大主力之新一軍及新六軍,各抽調一個師為基幹擴編而成,其中孫立人離任後新一軍幾乎被陳誠給肢解了,拆成了新一軍和新七軍(編入鄭洞國第一兵團固守長春)兩個軍。於一九四八年八月召開的軍事檢討會議後,國軍成立了十八個機動兵團,其中新一軍(軍長潘裕昆)和新六軍(軍長李濤)編入了廖耀湘第九兵團,兩個月後同時覆沒於東北戰場。

  • 2 # 一根辣條Y

    國民黨五大主力分別為:新1軍、新6軍、第5軍、第74軍,第18軍。

    1、第18軍

    指揮官:黃維;結局:兵敗淮海戰場,被俘虜。

    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誕生於1930年8月,是國民黨“五大王牌”中,建軍最早、實力最大、名將最多的老牌勁旅,成名于軍閥混戰,壯大於圍剿紅軍,建功於抗日烽火,兵敗於淮海戰場,黃維被俘虜。

    2、第74軍

    指揮官:張靈甫;結局:孟良崮戰役戰死。

    1947年3月,蔣介石對山東解放區實施重點進攻。國民黨華東“剿匪”總司令顧祝同見解放軍東撤,即令各部“跟蹤進剿”。由於情報洩密,25師和83師也沒有及時跟進,使整編74師陷入了險境。5月13日 在孟良崮被圍後,雖然山上無法構築堅固工事,又沒有水源,重炮無法帶上山,張靈甫在此戰中被擊斃。

    3、新6軍

    指揮官:廖耀湘;結局:遼瀋戰役被俘虜,特赦後,病死。

    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六軍於1944年8月從新1軍脫穎而出;由名將“叢林虎”廖耀湘親自統領;全新的美式裝備;建功抗日戰場;自詡“國軍老大”,號稱“天下無敵”。1948年10月遼瀋戰役中,廖耀湘部戰敗被俘,後於1961年12月作為特赦戰犯被釋放。文革期間受到衝擊,於1968年12月2日心臟病突發逝於北京。

    4、新1軍

    指揮官:孫立人;結局:隨國民黨退回臺灣,老死。

    孫立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一軍於1942年10月在印度蘭姆枷成立,它是第一支在國外建軍的國民黨部隊,第一支美式裝備的部隊,第一支美式訓練的部隊。新一軍的裝備當時已經達到發達國家軍隊A級水平。

    5、第5軍

    指揮官:杜聿明;結局:起義後加入共產黨。

    國民革命軍第五軍於1938年10月在湖南省湘潭縣成立,它是國民黨組建最早的一支現代化的裝甲部隊,被譽為“鐵馬雄師”。抗日戰爭,曾血戰崑崙,一鳴驚人。

    1939年11月任第5軍軍長,率部參加桂南會戰,指揮桂南崑崙關對日作戰,重創號稱“鋼軍”的日軍第五師團。1978年當選為第五屆全中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第五屆常委和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軍事組副組長。

  • 3 # 公子霜塵

    國民黨國軍五大主力指的是第十八軍、第五軍、第七十四軍、新一軍、新六軍。該提法是在1946年的“軍事整編會議”提出的,這五支部隊,基本上都裝備了美式武器,從而成為了蔣介石手中的王牌。

    第十八軍

    第十八軍在國軍五大主力中成軍最早,成立於1930年,其前身為國民革命軍第11師。該師在中原大戰中,為蔣介石立下赫赫戰功,也是陳誠的起家資本。這支部隊被戲稱為“土木系”,其中“土”拆開為“十一”、“木”拆開為“十八”,是說擴編的第十八軍,是以第11師為主要基礎的。

    抗日戰爭爆發後,該軍隸屬於陳誠為總司令的第15集團軍,奉命增援“淞滬會戰”。由羅卓英擔任軍長,下轄:

    第11師,師長黃維;第14師,師長霍揆章;第67師,師長李樹森;第94師,師長朱懷冰。

    第11師,師長劉雲瀚;第18師,師長覃道善;第55師,師長武泉遠。

    1946年,該軍整編為第11師,由胡璉擔任師長,蕭銳任參謀長,下轄:

    整編第11旅,旅長楊伯濤;整編第18旅,旅長覃道善;整編第118旅,旅長高魁元。先後參加了定陶、鉅野、孟良崮等多場戰役,最後,被解放軍全殲於雙堆集地區。

    第五軍

    第五軍成軍於1939年,前身為新編第11軍。由杜聿明擔任軍長,下轄:

    第200師,師長戴安瀾;榮譽1師,師長鄭洞國;新編22師,師長邱清泉。需要指出的是,第200師為中國第一個機械化師,由軍事委員會直接指揮;所謂榮譽1師,是由傷愈軍人所組成的部隊。

    成軍當年,該軍血戰崑崙關,擊斃小日本第5師團第21旅團長中村正雄,粉碎了日軍切斷華南交通線的企圖,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威風。後編入中國遠征軍序列,入緬作戰,為滇緬公路護航。仍由杜聿明擔任軍長,邱清泉擔任副軍長,下轄:

    第96師,師長餘韶;第200師,師長戴安瀾;新編22師,師長廖耀湘。其中戴安瀾在作戰中,身負重傷,在緬北矛邦村,壯烈殉國。

    1946年,該軍整編為第5師,邱清泉擔任師長,高吉人擔任副師長,下轄:

    整編第96旅,旅長鄧軍林;整編第45旅,旅長郭吉謙;整編第200旅,旅長熊笑三。在淮海戰役前,該師恢復為第五軍,下轄第45師、第46師、第200師。在淮海戰役中,第45師、第46師繳械投降;第200師全軍覆沒。

    第七十四軍

    第七十四軍由原軍事委員會所屬的第51師和第58師整編而成,時間是1937年8月。整編不久,即開赴上海,參加淞滬會戰。因第69軍傷亡慘重,所轄的第57師劃歸第七十四軍。軍長由俞濟時擔任,下轄:

    第51師,師長王耀武;第57師,師長施中誠;第58師,師長陳式正。俞濟時升任第10集團軍副司令後,王耀武擔任軍長,施中誠擔任副軍長。

    第57師師長由余程萬接任,這支部隊被稱為“虎賁”(意思是如同老虎般勇猛),在常德會戰中,堅守常德城,以一個師的兵力抗衡小日本兩個師團,達15日之多。全師8000餘人,僅有83人生還。為淞滬會戰以來,最頑強的防禦戰。為此,著名作家張恨水,專門以第57師為原型,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現代戰史小說《虎賁萬歲》。

    整編第51旅,旅長邱維達;整編第57旅,旅長李琰;整編第58旅,旅長盧醒。該師在孟良崮戰役中,被我解放軍全殲,其中,張靈甫、蔡仁杰、盧醒被擊斃。

    新38師,師長孫立人;新22師,師長廖耀湘。1943年,緬甸新平洋和於邦大戰中,全副美械裝備的新一軍,輕鬆擊潰小日本號稱“叢林作戰之王”的第十八師團。

    此後,以新22師為骨幹,加以第14師、第50師,整編為新六軍。廖耀湘擔任軍長,舒適存擔任副軍長。下轄:

    第14師,師長龍天武;第50師,師長潘裕昆;新22師,師長李濤。

    而新22師的空缺,由國內空運新30師補上。此時,新一軍軍長鄭洞國升任中國駐印軍副總司令,軍長由孫立人接任,下轄:

    新30師,師長鬍素;新38師,師長唐守治。

    新一軍、新六軍均參加了中印緬戰區的反攻作戰,從而打通了滇緬公路,保證了國際援華物資的運輸。後兩軍轉戰東北,在遼瀋戰役中,均為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全殲。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麼看?

  • 4 # 佐羅周

    國民黨五大王牌精銳主力軍,第一,新一軍,孫立人部,全美械裝備,直接受過美軍教官訓練,全軍上下文化程在當時中國軍隊中最高,在顛緬戰役中打出國威,成建制殲滅日軍一個師團,併成功解救英國皇家騎兵師7000餘人,被譽為天下第一軍,回國後更是蔣介石手中王牌。第二,新六軍,廖耀湘部,全美式裝備,同樣在顛緬戰役中重創日軍,在騰衝及昆明保衛戰中,堅守怒江達一月之久,活活困住日軍建奇功,被蔣介石派往東北為東進兵團,以解錦州之圍,扼守營口,黑山,大孤山,企圖切斷東北野戰軍後勤大動脈,第三,新五軍,杜聿民所部,同樣為美式裝備,並配有唯一全機械化,美式裝甲旅(蔣緯國任旅長)在抗日戰爭中連鬼子都羨慕它的裝備,並直接受美軍顧問指導,在東北戰場上,以優勢裝備和兵力,屢屢找東野決戰,從東野手中搶佔過瀋陽,四平,一渡控制過吉林長春一帶大部地區,第四,第十八軍,也就是後來的黃維兵團,為蔣介石嫡系拱衛南京江北的精銳部隊,參加過圍剿紅軍,圍殲新四軍的戰役,打內戰的先鋒,屢屢進犯解放區,第五,第七十四師,張靈甫部,也是全系裝備國民黨軍,抗日戰爭立過功,驕狂善打衝鋒仗,該師火力配備強,機動性強,由於孤軍冒進,被包圍於孟良固山上,此乃兵家大怠,火力配備,機械化完全發揮不了作用,最後被消滅。

  • 5 # 一葉楓流

    五大主力是指抗戰中產生的五隻作戰能力很強的部隊。包括在印度接受美軍訓練裝備的新一軍以及從中分出來的新六軍,老牌主力第十八軍,抗戰新秀第74軍,第一個裝甲兵部隊第五軍。這五個軍都在抗戰末期換裝了美式武器裝備。

    國民黨軍中還有幾個中央軍和嫡系部隊,曾經也是主力部隊。有胡宗南的第一軍,老兵傷員為主的第八軍。其他的還有淮海戰役被殲滅的黃百韜的25軍,完整撤到臺灣的52軍、54軍等。

    陳誠的十八軍(11師為核心)、胡宗南的第一軍(1師為核心)和湯恩伯的十三軍(4師為核心)都擴充了自己的勢力,派自己的親信擔任其他軍的軍長,成為嫡系部隊三大派系。

    其他地方派系中也有戰鬥力很強的,如桂系第七軍和46、48軍,晉系分化出的傅作義第35軍,湘系的28軍,粵軍。

    新一軍最早是鄭洞國,後來新一軍是孫立人,新六軍是廖耀湘。鄭在東北後期擔任第一兵團司令,東北剿總副司令,在長春投降。廖耀湘升任第九兵團司令,在遼瀋戰役中,在黑山全軍覆沒,逃跑途中被俘虜。

    十八軍比較有名的軍長除建立者陳誠外,就是抗戰前的羅卓英、抗戰中後期的黃維和胡璉。淮海戰役前,黃維升任第十二兵團司令,胡璉為十八軍軍長。黃維被俘虜,胡璉逃脫,重建十二兵團,在金門一鳴驚人。

    七十四軍由俞濟時建立,在王耀武手中成名,戰後張靈甫任軍長,在孟良崮被擊斃。王耀武在濟南被俘虜。

    第五軍由杜聿明開創歷史,內戰中邱清泉的第五軍和第五軍派生部隊編為第二兵團,邱清泉任兵團司令。淮海戰役中被包圍在永城陳官莊,戰敗自殺。老軍長杜聿明任徐州剿總副司令,逃跑途中被俘虜。

  • 6 # 邯鄲醉

    國軍共有5支部隊一度被蔣介石自詡為“五大主力”,這五大主力部隊確實有過輝煌的時刻,但最終的結果卻並不怎麼好。

    第18軍

    第18軍是這五大主力中建軍最早,也是實力最雄厚的一支王牌部隊。第18軍的軍長是陳誠,他一生都在追隨老蔣,是蔣介石的忠實粉絲,人稱“小委員長”。因為陳誠的緣故,蔣介石非常重視第18軍,其人員和裝備都是最好的。

    18軍的成名之戰是1937年的淞滬會戰,當時陳誠說過:“只要完成認為,18軍打光打盡也在所不惜。”

    後來1943年被稱為中國的斯大林格勒戰役的鄂西會戰,19軍第11師為鄂西大捷立下了汗馬功勞,不久之後第11師師長鬍璉升任軍長。

    不過抗戰結束18軍改為整編第11師,被華東野戰軍兩次包圍重創,1948年又重新恢復建制,在淮海戰役第二階段全軍覆滅。

    整編第74師

    整編第74師前身是74軍,是和第18軍一樣在淞滬會戰一戰成名的部隊。後又先後參加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蘭封會戰、武漢會戰、南昌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等。

    第74軍最重要的將領是王耀武,在他的指揮下第74軍曾在1941年擊斃日本少將巖永、大佐濱田以下數千人,軍政部長何應欽稱此戰是抗戰以來“最精彩之戰”,第74軍被譽為“抗日鐵軍”。

    抗戰結束後74軍整編為第74師,“悍將”張靈甫出任中將師長,負責衛戍南京,被譽為蔣之“御林軍”。也被蔣介石看重,命各部隊以74師為模範,所以也被稱為“模範軍”。

    但是張靈甫在先後佔領數十座城市後,急功冒進被包圍在孟良崮,在經過3晝夜血戰,74師全體官兵32000人無一個漏網之魚,第74師也成為了國軍“五大主力”最先滅亡的一支部隊。

    後來老蔣下令重建過74師,但在淮海戰役再次被全殲,最終還是走進了歷史的垃圾堆。

    第5軍

    第5軍是國軍唯一的一支機械化部隊,當時建軍時軍長杜垏明、下轄三個師長全是黃埔軍校出身,所以蔣介石非常珍視這支部隊,第5軍由此得名“天之驕子”。

    中村正雄在生命最後時刻在日記本里寫道:“第12旅團之所以在日俄戰爭中獲得“鋼軍”稱號,是因為我的頑強戰勝了俄中國人的頑強。但在崑崙山,我應該承認,我遇到了一支比俄更強的軍隊。”

    不過在1942年,第5軍和第6軍、第66軍組成中國遠征軍,遠赴緬甸對日作戰,損失慘重。

    在淮海戰役中,第5軍同樣被打的土崩瓦解,最終成為了“五大主力”最後一個覆滅的部隊。

    新1軍

    新1軍成立是在中國遠征軍對緬作戰失敗後,當時撤到印度的新38師和新22師聯合組成了新1軍,這也使得新1軍成為了中國近現代史上第一隻在國外建軍的部隊,也是國軍中第一支全副美式武裝的部隊,所以被譽為“天下第一軍”。

    第1軍的軍長孫立人曾率新38師取得仁安羌大捷,解救了包括英緬軍總司令亞歷山大上將在內的英軍7000餘人,被國際輿論譽為“東方隆美爾”。

    抗戰勝利後,第1軍在四平戰鬥中首次受到重創,隨後在後續戰鬥中損失兩個團,孫立人被撤換。1948年新1軍兩個主力師隨同廖耀湘兵團被全殲,殘存的一個師在瀋陽開城投降。

    新6軍

    新6軍和新1軍算是同胞兄弟,是在原新1軍的基礎上擴編為的兩個軍,即孫立人的新1軍和廖耀湘的新6軍。新6軍和新1軍一樣在緬甸戰場並肩作戰,後來又都是在遼瀋戰役被全殲,可以算得上是“同生共死”了。

    新1軍和新6軍從組建到消亡前後只有四五年時間,是“五大主力”中最短命的兩支部隊。

  • 7 # 明貝勒

    所謂“國軍五大主力”這個叫法最早是在1946年舉行的“軍事整編會議”上提出的,是指抗日戰爭結束後,解放戰爭時國民革命軍內裝備最精良,戰鬥力最突出的五支部隊。

    這五大主力包括有:新一軍,新六軍,第五軍,第十八軍,整編第七十四師,這五支軍隊基本上配置的全是美式裝備。

    現在我們來分別聊一聊這五大主力部隊以及他們的軍事主官:

    代表性人物:胡璉

    第十八軍成立於1930年8月,是“國軍五大主力”中建軍最早,實力最大,名將最多的老牌勁旅。

    第十八軍成名於民國初期軍閥混戰,壯大於圍剿紅軍,建功於抗日時期,兵敗於解放戰爭時期的淮海戰場。

    代表戰績:淞滬羅店拉鋸戰,石牌保衛戰。

    1943年,日軍攻破湖北宜昌,石牌便成為拱衛重慶的第一道門戶,時任18軍11師師長的胡璉奉命固守石牌。

    最終,日軍投入10萬兵力,日軍傷亡兵力25718人,損失飛機45架,汽車75輛,船艇122艘;中國軍隊僅傷亡一萬餘人取得戰爭勝利。

    第十八軍最終結局:這支國民黨王牌軍中的“大哥大”,在輝煌了19年之後,在1948年11月底全軍覆沒於雙堆集。

    代表人物:前後兩任軍長

    第五軍前身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直屬戰車營”,成立於1938年的湖南湘潭,後編為第200師,原團長擔任了首任師長,這個師是中國第一個機械化師,當時被譽為“鐵馬雄師”。

    代表戰績:崑崙關保衛戰、中緬公路保衛戰

    1942年2月16日,第五軍同中國10萬遠征軍分批入緬作戰。同年3月20日,第五軍第200師在緬甸同古與日軍第五十五師團決一死戰。

    第200師以1萬多人的兵力孤軍抗擊4倍於己的日軍達12天之久,以傷亡5000多人的代價擊斃日軍一四三聯隊聯隊長橫田大佐以下5000多人,重創了日軍第五十五師團,創造了一箇中外戰爭史上罕見的奇蹟。

    第五軍結局:1949年1月上旬在淮海戰役中被殲滅於陳官莊,杜聿明被俘。

    代表人物:王耀武、李天霞、張靈甫

    整編第七十四軍是抗戰時期,國民黨軍戰績最輝煌的部隊。美軍顧問團曾有“中國國軍只有第74軍能打”的讚譽,它是國民黨軍“王牌”中最耀眼的星。

    代表戰績:萬家嶺戰役、上高會戰、常德會戰

    整編第七十四師結局:1947年5月16日,在山東戰場被殲滅於孟良崮,74師師長張靈甫,副師長蔡仁杰、58旅旅長盧醒自殺,74師參謀長魏振鉞、副參謀長李運良、51旅旅長陳傳鈞、57旅旅長陳噓雲被俘。

    代表人物:前後兩任軍長

    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一軍於1942年10月在印度蘭姆枷成立,它是第一支在國外建軍的國民黨部隊,第一支美式裝備的部隊,第一支美式訓練的部隊。新一軍的裝備當時已經達到發達國家軍隊A級水平。

    代表戰績:緬甸遠征

    在印緬戰場與日軍交鋒,使新一軍成長為馳名東西方的“王牌軍”。

    新一軍最終結局:隨著原屬於新一軍的新三十八師在1948年10月19日在長春向東北人民解放軍投誠。新一軍最後一個師———暫編第五十三師,也在1948年11月在瀋陽戰役中向東北人民解放軍投誠,新一軍至此全軍覆滅。

    代表人物:廖耀湘

    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六軍前身分別是是第54軍第14、50師和新編第1軍新編第22師。於1944年8月從新1軍脫穎而出;由名將“叢林虎”廖耀湘親自統領;全新的美式裝備;建功抗日戰場;自詡“國軍老大”,號稱“天下無敵”

    代表戰績:崑崙關戰役、二次緬甸戰役

    1943年10月,當時仍未新編第22師的新六軍與新38師(師長孫立人)互相配合,二進野人山,佔領胡康河谷,克於邦、下孟 關、攻佔瓦魯班……在整個緬甸反攻戰役中,新22師給日軍的王牌18師團毀滅性打擊,繳獲18師團釋出作戰命令的關防大印,這在 抗戰期間絕無僅有。蔣介石的嘉獎電只有三個字:中國虎。

    最終結局:1948年10月28日拂曉,廖耀湘手下1個兵團,5個軍部,12個師的10萬多人,被東北野戰軍全部被殲在黑山、大虎山以東,檯安以北,繞陽河以西,無樑殿以南地區。

    結語

    以上就是“國軍五大主力”的來歷,經歷,主官和結果,不管最終結果如何,他們都曾在抗日戰場上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值得我們敬佩,值得我們銘記那段血與火的歷史。

  • 8 # 談古論史xiaodong

    國軍五大主力(以下為個人見解)

      抗戰結束後,為適應軍事上的需要,國民黨軍隊從1946年初對陸軍作戰部隊進行整編,集團軍機構改為綏靖區和整編軍,軍縮編為整編師,師縮編為整編旅。原計劃第一期先整編黃河以南、以西的部隊,第二期整編華北、東北部隊。當時在華東戰場的第五軍、十八軍、七十四軍分別整編為整編第五師、整編第十一師、整編第七十四師。1946年6月內戰爆發,國民黨軍隊第二期整編計劃未能實施,在東北戰場的新一軍、新六軍仍保留原番號。這五支部隊在隨後的解放戰爭中先後被人民解放軍殲滅。

    國軍五大主力中,哪軍的戰鬥力是最強的?

      國軍五大主力,哪一個也不是善茬,都很牛叉。但要是論誰是第一、有點麻煩。先單個分析一下吧。

      一、抗戰先期:七十四軍、十八軍、及後來擴編為軍的新三十八師,都參加過淞滬會戰,出道最早的是十八軍,是土木系陳誠的起家部隊。都是當時打的比較好的部隊之一。

      二、杜聿明任軍長的第五軍成軍較晚。但五軍成軍後的第一仗就博得了頭彩,是國軍系統中、少有的區域性攻堅戰的勝利保持著、也是成建制殲滅日寇最大的編制的保持著。其後、遠征緬甸時,其下轄第二百師、新二十二師、九十六師更是表現不俗、二百師和新二十二師更是創造了、以一個師獨挑日寇兩個或三個師團的驕人戰績,這是其他幾個主力所無法超越的。當邱清泉接任軍長時、軍紀開始敗壞、戰力有所下降,但在內戰中表現的還是很出色和凶悍。當熊笑三接任軍長後,軍紀極度敗壞了,戰力不及其強盛時的三分之一。但仍在徐蚌會戰中、與十八軍一樣、是“能擋一下”的部隊。五軍的核心是二百師,第二百師在杜聿明手裡組建、發揚光大於戴安瀾手中,傷在邱清泉手中、毀敗於熊笑三週郎手中、最後滅亡在徐蚌戰場。第五軍是國軍系統唯一一個派生出來兩支王牌的種子軍。

      三、新六軍。成軍於印緬軍反攻時。由元五軍的新二十二師為骨幹核心,補充進兩個架子師(回國時、將士兵補充進新一軍各師、回國參加雪峰山會戰前補充進新兵)新二十二師成軍較晚,但戰績軍功在抗戰時略低於二百師,是不輸於任何其他主力師的,甚至高於其他抗戰主力師的戰績。主要殺進有崑崙關、緬甸逐次抵抗,反攻緬甸,繳獲日寇十八師團官房列印。內戰期間也表現不俗、曾以一個團擊敗了東野的一個主力縱隊,是杜聿明手裡的救火隊。最後覆滅在遼瀋大地。

      四、十八軍是陳誠的起家部隊。作戰絕不含糊的,無論抗戰或內戰,均有不俗的表現、但少有過硬戰績支撐,故而略過。

      五、七十四軍在王耀武手中那是頂呱呱的。是薛嶽手裡的一支老虎,但也有被日軍給打散的經歷,經過整補還是戰力強於其他部隊、無愧於抗日主力的稱號。內戰期間、張靈甫早期是有點成績的,最後七十四軍被張靈甫的剛愎葬送於孟良崮。

      六、新一軍成軍於駐印軍時期,但歷史沿革不短,其核心是新三十八師,參加過淞滬會戰,裝備精良火力強大,靠其威猛的火力躋身於五大主力,當排最末。其第一次遠征緬甸的那場‘仁安羌’大捷是英中國人捧出來的,沒什麼可誇耀的實際戰績。是英軍逃跑成功的大捷、不是中國軍人的大捷。日寇包圍英軍的是、三十三師團竹間大佐率領下不到一千人的收索大隊。新三十八師將這個大隊‘擊潰’(不是全殲)、救出來七千多英軍,不足一千人包圍了七千人,這是戰爭史上的一個大笑話。。駐印軍反攻緬甸時、與新六軍一起打敗了日寇第十八師團。創造了新一軍王牌的地位。內戰期間的新一軍這塊‘王牌’的名聲、是繼承了駐印軍的威名,其實際戰力稍遜七十一軍(七十一軍還有個防守四平之戰績)。

    ...檢視更多

    國軍五大主力之首為什麼會是十八軍?他們的作戰能力怎麼樣

      蔣介石那裡的部隊分嫡系雜牌兩大類。一般各種新式武器,各種軍事院校的優秀人才都是優先補充到嫡系部隊裡,而這些嫡系部隊裡又有五大主力之說。其有十八軍,土木系的看家本錢,陳誠起家的隊伍。蔣介石五大主力之首,最能打的部隊。

      七十四軍,抗戰中打遍正面戰場所有大的會戰,勝利後拱衛南京號稱御林軍。

      新一軍,新六軍,由遠征軍裡面退到印度的新三十八師,新三十二師擴編而來,全部美式武器,美國教官訓練,完成改編訓練後特別是換裝了美式武器後在印緬戰場所向無敵。於邦大戰中,日本叢林戰之王的十八師團以五倍於新一軍先遣團的兵力居然都吃不掉,展現了新式武器下國軍的作戰能力。

      第五軍,國軍裡面第一支裝甲兵團,崑崙關一戰成名。

      這五支部隊又以十八軍為首號稱是最能打的部隊,淮海戰場雙堆集打得最好的一仗小王莊爭奪戰就是十八軍的三十三團打得,和解放軍反覆爭奪拉鋸絲毫不怯。戰事的凶險把一旁觀戰的八十五軍的一個團都嚇壞了,三十三團打光後,他們直接下令投降。看到十八軍小王莊打得這麼好,你若是認為解放軍也就這樣那你就錯了。在解放軍這裡,能夠把仗打到這種地步的部隊多的是,在上甘嶺上一仗成名的十五軍之前只是一支很普通的部隊。秦基偉當時下達訓令時說:”十五軍打光了,國內像十五軍這樣的部隊多得是,上甘嶺只有一個。“

      那時淮海大戰還沒開打,11月5日蔣介石便急電黃維東進趕赴淮海蔘加徐蚌會戰。一封封的急電讓黃維連開上一次軍事會議的時間都沒有,就揮戈東進了。而幾乎同時,毛澤東電令中野六縱,一縱的二十旅立刻尾隨追擊,十縱,二縱也同時前往攔截。這時宿縣還在國軍手裡,中野的主要任務是拿下宿縣,這邊還要阻擊黃維中野一共才十二萬人馬,黃維這樣的美械兵團也有十二萬人,可想而知中野的壓力有多大。

      這時戰場的關鍵環節是宿縣,所以中野主力都在這裡,只是很少的部隊攔截黃維。黃維機械化兵團開進很快,所幸有黃泛區的阻礙,加上各地方部隊的阻擊,讓二十旅贏得了兩天的時間終於搶先趕到了洪河東岸,在埠口,廟灣,楊埠構築了工事。

      但是,第一仗是在沙河打的,阻擊部隊是鄂豫皖的地方部隊,沒有番號,但是他們就是打得黃維過不了河,黃維親自上陣都還是打不過去,只好向下遊繞了一大圈搶了一些船子偷渡過去了一部,當他們試圖偷襲阻擊部隊時,卻發現該部早已撤離。

      接下來該二十旅了。一個旅,面對一個國軍最精銳強大的兵團。當時黃維距離二十旅只有五十里,可是二十旅等了四天不見黃維的影子,最後還是一個地方上的同志匆匆趕來通報才知道,黃維繞道下游渡河去了。看見沒有,黃維還是很狡猾的,嗅覺很靈敏。

      由於發現時間太晚在想攔阻幾乎已經不可能了,這時豫皖蘇軍區的張國華來了,他帶來了大量的船隻,這是劉伯承讓他們專門為二十旅準備的,這個就是軍神的能耐了。部隊立刻上船,一路乘風破浪終於先黃維一部趕到了阜陽。

      二十旅旅長吳忠後來回憶說:“那天,天剛剛亮,潁河對岸煙塵滾滾黃維的四個軍加一個快速縱隊來了,黃維擺開幾百門大炮,加上徐州南京過來助戰的飛機,那個炸彈炮彈扔的好像完全就不要管明天了一樣。然後看著這種場面黃維可能以為對面人也死得差不多了,就開始組織強渡,船到河心,二十旅輕重火力齊開,整條河都成了血河,黃維建正面攻不過去就向南移動,二十旅便也南移,黃維強攻依舊打不下,那個仗打得整個潁河像開鍋的水,河裡全是敵人的屍體。

      二十旅打到11月16日整整頂了三天,然後把部隊撤到蒙城,為什麼頂到16日,因為這天宿縣已經拿下,二縱,六縱也終於趕了上來。這一仗,若說二十旅有險可守,可是黃兵團有遠遠超過對面的強勢輕重火力加兵力優勢,很明顯,黃維敗了。

      炮有個諷刺日軍的說法,說日軍戰術呆板,打仗就是炮兵轟完步兵衝,步兵衝完炮兵轟,這就是日軍的步炮協同。我怎麼看著黃維也一個樣呢。炮兵轟完開始強渡,你就不能炮兵轟得對面頭昏腦脹時同時強渡嗎?既然是大兵團,就不能這裡強渡同時拉開正面組織多點強渡嗎?

      解放軍對國軍的強大是全方位的,解放軍這邊像十八軍這樣的部隊比比皆是。也只有這種全方位的強大,才是中華魂之所在。

  • 9 # 觀史明心V

    在解放戰爭中,國民黨有五支軍級部隊(包括整編師,其實就是原來的軍)因為裝備精良,戰鬥力強,號稱五大主力。他們分別是整編第74師、新編第1軍、新編第6軍、第5軍和第18軍。這五支主力部隊先後在東北戰場和淮海戰役中被英勇的人民解放軍消滅。當然了,這些部隊覆沒時,其軍事主官已經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抗日名將了。下面,我就和大家聊一聊國民黨五大主力部隊覆沒時的軍事主官。

    一、整編74師

    二、新編第1軍

    新編第1軍是中國遠征軍在二次緬甸戰役時組建的精銳之師,首任軍長鄭洞國,下轄兩個師,即孫立人的新38師和廖耀湘的新22師。雖然新38師和新22師每師只有3個團,但是加上師直屬部隊,每師仍然達到了1萬5千人以上。

    1948年10月26日,新一軍隨同廖耀湘的第9兵團在錦州戰役中全軍覆沒。除了軍長潘裕昆從戰場逃脫外,其餘軍師級主官均被解放軍俘虜。

    三、新編第6軍

    新編第6軍是1944年從新編第1軍擴建出來的精銳部隊,其骨幹為廖耀湘的新編第22師。軍長廖耀湘,下轄3個師(注:新6軍下轄的師調換頻繁,以覆沒時為準)。解放戰爭前期參加了東北的一系列戰役戰鬥,表現搶眼。

    四、整編第5軍

    國民黨第5軍是杜聿明起家的老部隊,同時也是國民黨第一支機械化軍。出了杜聿明、鄭洞國、戴安瀾、邱清泉、廖耀湘等一大批抗日名將。

    1948年12月,杜聿明集團在淮海戰役中全軍覆沒。第5軍也沒有逃脫被解放軍殲滅的命運。第2兵團司令官兼第5軍軍長邱清泉被擊斃,第5軍代理軍長郭吉謙、副參謀長溫順凱等被俘。第5軍也是國民黨最後一支被解放軍消滅的主力部隊。

    五、整編第18軍

    國民黨第18軍的歷史非常悠久,成立於1928年6月,首任軍長陳誠。18軍也是國民黨土木系的搖籃,出了羅卓英、林蔚、郭懺、周至柔、黃維、胡璉、宋瑞珂、邱行湘、楊伯濤等數十位高階將領。

    整編後的第11師號稱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先後參加了中原圍追戰,定陶戰役、鉅野戰役、宿北戰役、鹽淮地區進攻作戰、萊外、蕪戰役之南線作戰、泰蒙戰役、孟良崮戰役、魯中進攻戰役、南麻臨朐 戰役、土山集戰鬥、大別山“清剿”戰役、洛陽戰役、阜陽戰役、宛東戰役、平漢路進攻戰役等。給人民解放軍造成了重大損失。

    綜上所述,國民黨五大主力覆沒時,其軍事主官分別是: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新編第1軍,軍長潘裕昆;新編第6軍,軍長李濤;整編第5軍,代理軍長郭吉謙;整編第18軍,軍長楊伯濤。

  • 10 # 修煉成真

    國民黨“五大王牌”,就算有74軍,也和什麼張靈甫關係不大,他1946年才當軍長,還抗日名將?抗日戰爭幾時結束知道麼?他出名就出名在:還沒當幾天軍長,74軍就被華車野戰軍給“撤銷番號”了!!!

  • 11 # 歷史文武君

    國民黨國軍五大主力指的是第五軍、第十八軍、第七十四軍、新一軍、新六軍。

    其中:第五軍是練出來的,第十八軍是寵出來的,第七十四軍是打出來,新一軍是裝備出來的,新六軍是孿生出來的。

    第五軍——鐵馬雄師

    軍事主官:杜聿明

    1939年,第五軍在崑崙關戰役中重創號稱“鋼軍”的日本王牌第五師團,幾乎全殲其核心部隊21旅團,由此一戰成名。1941年,作為國軍頭等主力,第五軍被劃入遠征軍序列入緬作戰,結果由於戰事失利,軍長杜聿明堅持回國,結果把部隊帶入野人山,導致部隊損失慘重,從此元氣大傷。之後由邱清泉接任第5軍軍長一職。

    1949年,在徐蚌會戰(淮海戰役)中被解放軍一舉殲滅,是五大主力中最後一個香消玉殞。

    第十八軍——“偏安功臣”

    軍事主官:黃維

    成名于軍閥混戰,壯大於圍剿紅軍,建功於抗日烽火,兵敗於淮海戰場。

    十八軍在軍閥混戰、圍剿紅軍、抗日作戰、國共內戰中屢立戰功,出了名的能打。絕對稱得上王牌中的王牌。

    抗戰最有名的戰績為淞滬羅店拉鋸戰,在羅卓英軍長率18軍力敵鬆井石根指揮的第3師團,戰爭歷時近一個月的時間,日軍為爭奪這個彈丸之地,戰死的就有幾千,整個羅店血流成河,被日軍稱為“血肉磨坊”。

    這支國民黨王牌軍中的“大哥大”,在輝煌了19年之後,在淮海戰役中被人民解放軍包圍並圍殲於雙堆集。

    第七十四軍——抗日鐵軍

    軍事主官:張靈甫

    七十四軍被譽為五大主力之首,裝備精良,官兵素質較高,投入蘇北和山東戰場後,一直是華中野戰軍和山東野戰軍的大敵。

    1947年5月在孟良崮戰役中被合組之後的華東野戰軍全殲,張靈甫斃命,有7000餘人被解放軍俘虜,七十四軍也是五大主力部隊最先覆滅的。

    新一軍——天下第一軍

    軍事主官:孫立人

    1943年,緬甸新平洋和於邦大戰中,全副美械裝備的新一軍,輕鬆擊潰小日本號稱“叢林作戰之王”的第十八師團。這是中國軍隊首創對日軍作戰以少勝多的奇蹟。贏得了“天下第一軍的美譽”。

    解放戰爭中,解放軍在新一軍面前也吃了不少虧,東北野戰軍有一句順口溜“只要不碰新一軍,不怕中央百萬兵”,可見戰鬥力之強悍。

    新六軍——“國軍老大”

    軍事主官:廖耀湘

    如果拉出來一對一單練,我軍沒有一支部隊能和新六軍單挑。

    新一軍、新六軍均參加了中印緬戰區的反攻作戰,從而打通了滇緬公路,保證了國際援華物資的運輸。但在後來與人民解放軍的戰鬥中,於東北戰場之上,兩軍被消滅於遼瀋戰役中。

    1948年10月遼瀋戰役中,廖耀湘部戰敗被俘,後於1961年12月作為特赦戰犯被釋放。文革期間受到衝擊,於1968年12月2日心臟病突發逝於北京。

  • 12 # 彎月戲說雜史

    國民黨五大主力國民黨五大主力部隊是指抗日戰爭結束後,國民黨軍隊中裝備最為精良、戰鬥力最強的五支部隊。

    他們分別為:新一軍、新六軍、第五軍、第七十四軍,第十八軍。五大主力均為美械裝備,戰力強悍,號稱“王牌中的王牌”。

    新1軍是裝備出來的

    代表人物: 廖耀湘 軍長:孫立人

    新一軍最初由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三十八師和新編第二十二師組成新三十八師的前身是1932年組建的國民政府財政部稅警總團。

    孫立人

    稅警總團的裝備在國民黨軍中堪稱一流:清一色的美式裝備,部隊裡除了那身灰布軍裝和瓷制的青天白日帽徽是中國貨外,其餘一律是“美國造”。部隊營以上的軍官大多是英美軍校的留學生,外語說得比中國話還流利,士兵也大都是有文化的學生兵,再加上這支部隊薪水高、伙食好、訓練有素,因此戰鬥力在國民黨軍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1942年10月,蔣介石下令將駐印度的中國遠征軍新三十八師、新二十二師編為新編第一軍,鄭洞國為軍長,孫立人為新三十八師師長,廖耀湘為新二十二師師長,在蘭姆伽換裝美械裝備,接受美式訓練。

    印緬戰場

    新一軍這支猛虎出山後,遇到的第一個對手是號稱“叢林作戰之王”的日軍第十八師團,在“二虎相鬥”中,新一軍的雄風表現得淋漓盡致。1943年10月24日,在緬甸新平洋和於邦大戰中,新一軍擊敗日軍第十八師團。日軍以比新一軍5倍的優勢兵力,竟然吞不下新一軍1個先遣團,日軍損兵折將近2000人,這是中國軍隊首創對日軍作戰以少勝多的壯舉。1944年5月至8月,在80天的緬甸密支那攻堅戰中,新一軍殲敵近4000餘人,日軍密支那城防司令水上源藏少將切腹自殺。

    解放戰爭

    血戰四平

    1946年3月下旬,蔣介石命新一軍乘美艦在秦皇島登陸,又輾轉到瀋陽,同時命孫立人指揮新一軍進攻四平。

    國民黨首先投入四平戰場的是新一軍和七十一軍等5個師。黃埔軍校一期生、新一軍首任軍長、東北保安副司令鄭洞國任四平前線總指揮。

    民主聯軍三師在名將鍾偉的指揮下采用運動防禦戰術,國民黨第七十一軍八十七師在四平以南的大窪中了民主聯軍的埋伏,被殲滅4300多人,差點全軍覆沒。

    19日,國民黨軍佔領四平。轟動中外的四平保衛戰,歷時31天,殲滅國民黨軍1.7萬餘人,全部美械化的新一軍損失6000餘人,3個師的實力減為不到2個師;美國的馬歇爾將軍在四平保衛戰後曾責備蔣軍“太沒用”。而民主聯軍總傷亡也達1.5萬人。

    黑土鏖兵

    從1947年1月到10月,民主聯軍北滿、南滿部隊密切配合協同,採用圍點打援、遠端奔襲、運動反擊和伏擊戰等靈活多變的戰術,集中優勢兵力,以“零打碎敲、螞蟻吞象、快刀割肉”的方式大打殲滅戰,共殲滅新一軍一半以上的兵力,打得這支“王牌主力”遍體鱗傷,大傷元氣,從而使民主聯軍贏得了東北戰場的主動權。

    1947年2月下旬,林彪集中北滿1等部共12個師的兵力,發動二下江南作戰。一夜急進70公里,全殲城子街守軍新1軍30師89團。國民黨軍心大亂,88師由德惠退回長春,九臺、農安守軍也棄城而逃。

    魂斷黑山

    1948年元旦,東北民主聯軍改稱為東北人民解放軍。此時,東北人民解放軍已控制了東北地區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已擁有總兵力70萬人。此外,各軍區還擁有33萬地方部隊。全軍共有輕型火炮1600多門,重炮660門,高射炮116門。無論是兵力、火力、機動力還是兵員素質,東北人民解放軍都遠遠超過了東北地區的國民黨軍。

    1948年10月15日,新一軍在猛烈炮火掩護下攻佔了新立屯。就在這一天,東北人民解放軍攻克了錦州,全殲了範漢傑的部隊。廖耀湘得知錦州失守,大驚失色。他立即向蔣介石、衛立煌要求走營口撤退。

    黑山,成了廖耀湘兵團的生死關。廖耀湘決心背水一戰,抖出他的全部“家底”,在黑山殺出一條血路來。慘烈的黑山阻擊戰整整打了5天。新一軍、新六軍等國民黨精銳主力卻始終未能突破黑山的東北人民解放軍陣地。十縱雖然付出了傷亡4100餘人的慘重代價,但他們共殲滅了國民黨軍8000餘人,為主力部隊趕來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1948年10月26日凌晨,東北人民解放軍向廖耀湘兵團發起全線總攻。用刺刀、手榴彈、炸藥包硬從茶棚庵、王家村中開出一條血路,終於擊潰了第五十師的這個主力團。新一軍副軍長文小山、新一軍代參謀長陳時傑、新一軍第五十師師長楊溫、新三十師副師長譚道善等人全部成了東北人民解放軍的俘虜。只有新一軍軍長潘裕昆和新三軍軍長龍天武脫逃。

    原屬於新一軍的新三十八師在1948年10月19日在長春向東北人民解放軍投誠。新一軍最後一個師第五十三師,也在1948年11月在瀋陽戰役中向東北人民解放軍投誠。

    新6軍是孿生出來的

    國民革命軍新編第6軍在歷史上有2個:一個是1939年6月以湘西地方武裝組成的新編第6軍,由薛嶽擔任軍長。

    代表人物:廖耀湘

    另一個是1944年5月,國民政府為加強中緬印戰區的軍事力量,合編組成的新編第6軍,由廖耀湘任軍長。

    新六軍出身“王牌軍”,由名將統領,加上全部美式裝備,新一軍與新六軍被國民黨稱為“雙子星座”。在印緬戰場,“雙子星座”大敗日軍,共享英名。1948年10月下旬新六軍在遼西大虎山地區被東北野戰軍全殲。

    抗日戰場

    1944年10月,新六軍剛剛出世,便和新一軍從密支那、孟拱分頭出發,向日軍發起第二期緬北作戰。新六軍的作戰完全是另一種風格。它大刀闊斧、乾脆利落,如疾風暴雨,似風捲殘雲,一路橫掃。1945年元旦,第五十師主力由東瓜南下,拔掉日軍在緬北的最後幾個據點,凶惡的日本第三十三軍宣告全軍覆沒,中國期待已久的國際交通線———中印公路全線開通。1944年11月日軍進犯國內獨山,貴陽告急,新六軍奉令回國馳援。廖耀湘率新六軍回國後,在黔陽地區與侵入湘西南的日軍進行過幾次戰鬥,粉碎了敵人進佔芷江機場的企圖。

    初到東北

    1946年2月19日,新六軍新二十二師2000餘人,推進到了遼河以南的沙嶺村,成了新六軍整個防線中突出、孤立的部分。林彪等待已久的戰機終於出現了!

    這是新六軍與東北民主聯軍的首次惡戰。雙方先是炮戰,接著是短兵相接、刺刀見紅。戰鬥一直持續了兩天三夜,援軍已經逼近,民主聯軍只得撤退。這一仗新二十二師損失700餘人,民主聯軍三縱、四縱傷亡了2100餘人。

    急轉直下

    從1947年1月到10月,東北民主聯軍北滿、南滿部隊密切配合協同,採用圍點打援、遠端奔襲、運動反擊和伏擊戰等靈活多變的戰術,集中優勢兵力,以“零打碎敲、螞蟻吞象、快刀割肉”的方式大打殲滅戰,打得新六軍遍體鱗傷,大傷元氣。

    1948年10月1日,東北野戰軍包圍了錦州,切斷了東北國民黨軍通往關內的唯一陸上通道。廖耀湘硬著頭皮率遼西兵團出瀋陽增援錦州。10月15日,遼西兵團攻佔了新立屯,救援錦州已是“馬後炮”。就在這一天,東北野戰軍攻克了錦州,全殲了範漢傑的9萬大軍。

    黑山覆滅

    錦州失守後,廖耀湘提出向營口撤退的方案,被蔣介石拒絕1948年10月20日晚,蔣介石“開恩”批准遼西兵團向營口撤退,但已錯失良機。此時東北野戰軍已為廖兵團的11萬官兵佈下了天羅地網,網口就在黑山、大虎山。

    隨著合圍圈的縮小,東北野戰軍各部隊均同敵人進行了激烈的較量。經過一天一夜的衝殺,廖耀湘兵團已無法組織戰鬥,潰軍紛紛繳槍。戰至1948年10月28日拂曉,廖耀湘手下的10萬多人,全部被殲在黑山、大虎山以東,檯安以北,繞陽河以西,無樑殿以南地區。

    第五軍是練出來的

    代表人物:杜聿明 軍長:邱清泉

    1938年10月,國民黨第五軍在湖南省湘潭縣成立,它是國民黨政府組建最早的一支現代化的裝甲部隊,被譽為“鐵馬雄師”。

    抗日戰爭中,第五軍曾血戰崑崙,一鳴驚人。第五軍還有"王牌軍搖籃"的美名。在其新編第二十二師的基礎上,先後產生了新一軍和新六軍兩支國民黨的"王牌軍" ;其兩個師長——鄭洞國、廖耀湘也分別成為新一軍、新六軍的軍長。

    第五軍誕生於抗日烽火,輝煌在抗日戰場,葬身在淮海戰場。它是國民黨“五大王牌”中最後被消滅者。 從第五軍的經歷可以看出,與民族侵略者為敵則興,與人民為敵則亡,這也許就是國民黨800萬大軍從生到死的一條規律。

    血戰崑崙

    1939年11月19日,蔣介石正式任命第五軍代軍長杜聿明為軍長,率領第五軍開赴南寧對日作戰。

    崑崙關位於南寧東北50公里處,雄踞南寧至賓陽的公路旁,其東面2公里處有653高地,西面2公里處屹立著445高地和441高地。這裡居高臨下,地勢險要,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戰略要地,也是廣西南部的重要屏障,為兵家必爭之地。

    12月4日,日軍攻佔了桂南戰略要地——崑崙關;南寧,崑崙關相繼失陷,整個大西南後方為之震動。1939年12月8日拂曉,一陣驚天動地的爆炸聲打破了山野的寂靜,中國軍隊的反攻正式打響了!炮群怒吼,地動山搖,崑崙關完全湮沒在火海之中。中國軍隊殺聲震天,像潮水般撲向日軍陣地。12月19日,日軍又重新奪回了崑崙關,羅塘,同興等要點。12月29日夜,30日凌晨和31日拂曉,邱清泉新編第二十二師的鄧軍林團以凌厲的攻勢,三度突入崑崙關口。31日11時20分終於完全攻克了崑崙關。隨後,新編第二十二師又與榮譽第一師配合攻佔了441高地,肅清了殘餘的日軍。第五軍終於用輝煌的勝利,迎來了1940年的元旦。一向驕橫無比,自詡為“天下無敵”的日軍王牌第五師團第二十一旅團,終於敗在了國民黨王牌第五軍手下。

    崑崙關之戰是第五軍建軍後的第一仗,這一仗奠定了第五軍在國民黨軍中作為王牌主力的地位。

    遠征滇緬

    1942年2月16日,第五軍同中國10萬遠征軍分批入緬作戰。同年3月20日,第五軍第二百師以1萬多人的兵力孤軍守同古,抗擊4倍於己的日軍達12天之久,以傷亡5000多人的代價擊斃日軍143聯隊聯隊長橫田大佐以下5000多人,重創了日軍第五十五師團,創造了一箇中外戰爭史上罕見的奇蹟。

    4月3日,由於盟軍內部產生嚴重分歧,指揮一片混亂,導致盟軍大敗。英軍逃往印度,中國軍隊退入緬甸最北端的“野人山”,緬語意為“魔鬼居住的地方”。經過生死磨難,第五軍4.2萬餘人,回國後僅剩不足2萬人,除戰死者,1.47萬餘人被奪去了生命,野人山比10萬日軍還要凶殘。第五軍第二百師師長戴安瀾也在緬甸抗日戰場壯烈殉國。6月,第五軍殘部從緬甸敗退回國後,被安置在昆明整訓。

    1943年,第五軍擴編為第五集團軍,杜聿明任總司令,邱清泉任軍長。1944年5月,中國遠征軍從滇西反攻日軍。這次第五軍所向披靡,打得日軍魂不附體,全殲了日軍第五十六師團主力,打開了通往畹町的大門。後來,又配合盟軍攻克了畹町,打通了滇緬路,為緬甸之戰失敗雪了恥,報了一箭之仇。

    內戰失利

    抗戰勝利後,第五軍被蔣介石推向內戰戰場。1948年9月,第五軍擴編為第二兵團,邱清泉任代理司令官,熊笑三接任第五軍軍長。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戰役正式打響,第五軍的喪鐘也從此敲響,當日,華東野戰軍在中原野戰軍的配合下,在徐州以東的碾莊圩地區包圍了有4個軍的黃百韜兵團。11月22日,解放軍攻佔了碾莊圩,黃百韜兵團全軍覆沒,黃百韜本人也被擊斃。

    如果說,第五軍在解救黃百韜兵團時讓杜聿明失望,那麼在解救黃維兵團時,杜聿明絕望了。1948年11月25日,中原野戰軍將黃維兵團包圍於宿縣以西的雙堆集地區。形勢越來越危急,徐州也危在旦夕。為了保住徐州邱清泉的第二兵團,李彌的第十三兵 團,孫元良的第十六兵團,杜聿明提出放棄徐州的方針。蔣介石經過權衡,批准了“撤而不打,放棄徐州”的行動方案。但在撤退路上,杜聿明接到了一封空投的“總統”又變卦了的手諭。杜聿明只得召集各兵團司令邱清泉、孫元良、陳冰等開會。邱清泉素來驕橫自負主張打,陳冰反對,但孫元良主張服從蔣的命令。蔣介石臨時改變作戰路線,使杜聿明的3個兵團失去了唯一的逃跑機會。華野大軍利用這兩天時間,終於用雙腳追上了杜聿明,邱清泉的汽車輪子,創造了“鐵腳板”勝過汽車輪子的奇蹟。

    1948年12月4日,華東野戰軍共20萬大軍,全部到達了王引河一線。12月6日夜,孫元良兵團單獨突圍,結果在薛家湖一帶遭到解放軍迎頭痛擊,第十六兵團一夜之間灰飛煙滅。12月15日,黃維兵團12萬大軍在雙堆集被全殲。1949年1月6日,華東野戰軍14個主力縱隊向被圍的杜聿明集團發起了總攻。

    第五軍首任軍長杜聿明一行十餘人單獨行動,在逃跑途中最終被俘。1959年,杜聿明作為第一批特赦戰犯被釋放,為祖國和平統一大業作出了貢獻。

    第五軍第二任軍長邱清泉跑到陳莊西北張廟陣地時,被設在陳莊外圍阻擊陣地上的解放軍發現,一陣機槍掃射,邱清泉身中六彈,當即斃命。

    第五軍第三任軍長熊笑三化裝成傷兵,僥倖逃出重圍,後來逃到了臺灣。

    第五軍副軍長郭吉謙和第七十軍軍長鄧軍林,分別在逃跑時被解放軍抓獲,當了俘虜。

    第五軍四十五師沒有參加突圍,而是在師長崔賢文率領下向華野一縱繳械投降了。第五軍四十六師也同樣向解放軍繳械投降。

    第五軍第二百師決心頑抗到底,在師長周朗的率領下強行突圍,結果被解放軍全殲。第五軍,這支國民黨第一支機械化軍,也是蔣介石最後一支王牌軍,就這樣全軍覆沒了。

    第74軍是打出來

    代表人物 :王耀武 師長:張靈甫

    王耀武

    國軍第七十四軍,於1937年9月1日在淞滬戰場組建,由第51師、第57師和58師組成,全軍共3.2萬人。在抗戰中,以七十四軍戰績最為卓著,時任軍長的王耀武打出了七十四軍抗日鐵軍的稱號,七十四軍被授軍中最高獎品——飛虎旗,王耀武本人亦受軍隊最高勳章。1946年6月,七十四軍改編為整編74師。由張靈甫任師長,1947年解放戰爭中,整編第七十四師於5月13日在孟良崮被我華東野戰軍全面合圍。經過四天激戰,整編七十四師在5月16日全軍覆沒,師長張靈甫於孟良崮被人民解放軍擊斃(一說為自殺)。

    張靈甫

    抗日戰爭

    1937年8月上旬淞滬會戰爆發,74軍奉命在吳淞口布防,51師在羅店,58師在薀藻浜,都是戰線的關鍵之所,王耀武的51師與日軍在此大戰一場,頑強阻擊,表現出色,王耀武由少將晉升中將,74軍從此嶄露頭角。74軍從淞滬戰場撤出後,還來不及補充休整就投入南京保衛戰,在湖熟鎮、湯山鎮多次擊退日軍進攻,南京淪陷後51師奉命突圍,全師撤至浦口僅有8000人。1938年7月德安戰役(又稱萬家嶺戰役)爆發,日軍106師團主力進至萬家嶺一帶白雲山遭到了國軍第4軍的頑強阻擊。第九戰區司令薛嶽聞訊後果斷調集重兵圍殲孤軍深入的第106師團!全師經過兩天激戰,僅存500人,58師也付出巨大代價。眼看陣地難保,58師師長馮聖法連連向軍長俞濟時求援,此時俞濟時手裡也沒有預備隊,他只留下了一個班警衛軍部,將軍警衛營投入戰鬥,這才確保了陣地,粉碎了日軍突圍1941年3月,74軍參加上高會戰。日軍採取分進合擊戰術,兵分三路,但南北兩路進攻均被擊退,中路日軍孤軍深入,又遭到74軍堅強抵抗,3月22日日軍集中萬餘兵力在數十架飛機掩護下猛攻74軍雲頭山、白茅山陣地,74軍先後7次與日軍白刃肉搏。中路日軍不得不於3月24日黃昏開始突圍,被國軍再次包圍,終將其大部殲滅,並擊斃日軍第34師團長巖永少將。整個上高會戰,共斃傷日軍1.5萬,被何應欽譽為 “開戰以來最精彩之作戰”。1941年9月,日軍發動第二次長沙會戰,74軍奉命參戰,由贛北奔赴戰場。58師在張靈甫副師長帶領下由江西新餘開拔,58師在通過瀏陽城西蕉溪嶺隘路時,遭到日軍飛機輪番轟炸,損失慘重,驚得後面趕到的51師目瞪口呆,痛心不已!1943年11月常德會戰中,74軍57師8000人堅守常德城16天,頑強抗擊了日軍陸、空、坦的協同攻擊,在日軍猛烈炮火甚至釋放毒氣情況下仍死戰不退,餘程萬師長留下第169和171團殘部共百餘人死守陣地,自己率所屬兩團殘部百餘人,於半夜向德山突圍,其餘官兵自願與常德共存亡,與突入城內的日軍逐屋爭奪,全部壯烈殉國。6天后餘程萬就隨反擊部隊又殺回常德,收復常德。1945年5月,在湘西雪峰山戰役中,74軍再次顯示出抗日鐵軍的雄風,給予日軍以重創,獲得兩面“飛虎旗”。八年抗戰中,74軍幾乎參加了所有正面戰場上的重大戰役,尤其是在德安、上高、常德三次戰役中表現最為突出,以其英勇頑強的戰鬥意志,被譽為抗日鐵軍。

    1945年8月,日本投降,74軍空運南京受降,並擔任南京守備,因此被稱為“御林軍”

    一戰漣水

    1938年6月蔣介石炸開黃河花園口大堤之後,千里江淮頓成澤國,黃河亦因此改道。抗戰勝利後,國民黨堵截了黃河缺口,黃河又恢復了原來的流向,漣水城坐落在蘇北淤黃河和鹽河之間,它連線華中、山東兩個解放區,一旦漣水失手,蔣介石就可實現其圍殲我軍主力,最終平定華東之策。1946年10月19日,粟裕以新四軍第2師第5旅守備漣水城,以第9縱隊及新四軍第6師把守於黃河的北岸,以皮定鈞的第13旅作全軍的總預備隊。10月4日粟裕在漣水以北15裡鹽河北樊卜莊的前線指揮部裡親自召見了5旅15團團長李士懷,由對跟74師多次交過手比較熟悉的15團擔負城防。10月23日,74師在5架B-24解放者轟炸機和7架P-51Mustang戰鬥機的空中掩護下,強渡廢黃河,上午8點,解放軍在74師強大壓力下被迫放棄第一道大堤,退守第二道大堤,74師後續部隊開始渡河,這時妙通塔上解放軍的重機槍開火,用火力封鎖了74師後續部隊,但是解放軍已無力組織反擊,奪回橋頭陣地,雙方就這樣僵持了一個白天。25日早晨,74師經過一天休整,直叩漣水城下,城關上下激戰竟日,74師51旅主攻重點是14團陣地,戰況殊為激烈,多次發生白刃戰。14團1營400多人只剩下50多人,只好縮編為一個連,團裡的勤雜人員也全部組織起來投入戰鬥。27日早晨,解放軍徹底肅清了廢黃河以北的全部國軍。當天解放軍全線出擊,第5旅配合6師從正面反擊74軍。31日在茭菱鎮西南,解放軍殲滅28師192旅和74師57旅一部。11月1日,整編28師192旅殘部向淮安潰退,張靈甫預見到有被解放軍合圍的危險,於是收縮各部連夜退往淮陰東的馬廠,至此第一次漣水保衛戰結束。此戰74師元氣大傷,根據新華社華中前線11月6日電訊:從10月19日至11月1日,共斃傷俘國軍7000餘人。

    二戰漣水

    12月,國軍捲土重來,投入整編74師和整編第28師第192旅以及新7軍一部共5個旅,由74師師長張靈甫統一指揮。注意力全部被吸引到漣水以南。12月14日,張靈甫集中74師51旅、58旅和第7軍一部共3個旅由王營、悅來直撲帶河鎮、大關,從西面攻擊漣水,這支奇兵一舉奏效,當天便突破了淮南獨立6旅在帶河的陣地,傍晚就已打到廢黃河大堤。海拔600米的孟良崮是蘆山山區的主峰,蘆山山區位於蒙陰東南60千米,南北長約30千米,東西寬約40千米,孟良崮、萬泉山、雕窩等山峰起伏相連,山勢險峻,草木稀疏。74師決定依託孟良崮堅守後,將58旅部署在孟良崮、雕窩和蘆山一線的核心區域,51旅防守西北的540、520和285高地。解放軍察覺到國軍正在組織龐大兵力來援,形勢嚴峻,命令阻援部隊堅決頂住外線國軍,戰況之激烈為解放戰爭以來所罕見。張靈甫預感到已處絕境,於當日在飛機掩護下兵分兩路向垛莊突圍,被6縱擊退,再向西突圍又被1縱打退,繼而向東,雖然奪回雕窩高地,但突圍還是被9縱所阻。戰至黃昏,74師非但沒能突圍,而且因傷亡慘重被解放軍乘勢反攻,所佔陣地相繼失守,被壓縮在孟良崮、蘆山南北不到2千米、東西不到3千米狹小區域,只控制著幾個山頭,74師師部退到600高地的一個山洞裡,湯恩伯通過報話機指示張靈甫向萬泉山突圍,以求與距離最近的83師會合,但74師此時已無力組織突擊了。與張靈甫有矛盾的83師師長李天霞此時也不敢怠慢,在坦克掩護下全力向桃花山一線猛攻,攻佔鼻子山,距離74師僅5千米,但仍未突破8縱的最後陣地。16日1時,解放軍集中全部炮火猛轟74師陣地,但74師餘部仍頑強迎戰,與解放軍拼刺刀拼手榴彈,很多陣地都是經過白刃肉搏之後才被攻佔。中午以後,張靈甫自知大勢已去,末日來臨,用電臺發出遺書:“十餘萬之Feⅰ,向我圍攻數日,今彈盡援絕,水糧俱無,我決定與仁杰(74師副師長蔡仁杰)戰至最後以一彈飲訣,上報國家領袖,下對部屬袍澤。老父來京,未克親侍,希善待之,幼子希善撫之,玉玲吾妻,今永訣矣。”13時,解放軍各部從多個方向向孟良崮、600高地展開攻擊,戰至15時許,攻佔孟良崮和600高地。74師師長張靈甫、副師長蔡仁杰、58旅旅長盧醒等將領被擊斃。

    歷任軍長

    首任軍長俞濟時

    在國民黨軍界中,俞濟時是一位頗具神祕色彩的人物。他出生於浙江奉化,與蔣介石是同鄉,又是黃埔一期畢業生。憑著這兩條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加上他為人機警、精明幹練,深受蔣介石的青睞。從1925年東征時期起,蔣介石就一直把他帶在身邊擔任貼身侍衛。短短几年中,俞濟時就從侍衛大隊的排長躍升為警衛第一師師長,並一度擔任南京警備司令。其晉升速度之快,令人歎為觀止。抗戰爆發後,俞濟時又指揮七十四軍參加了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和武漢會戰等戰役,轉戰大江南北,期間,隨蔣介石出席開羅會議。抗戰勝利後,歷任國民政府參軍處軍務局長、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事會幹事、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總統府第三局局長。1949年去臺灣,歷任國民黨Quattroporte辦公室總務主任、侍衛長。逝於臺北。

    二任軍長王耀武

    王耀武1904年出生于山東泰安上王莊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只上過幾年私塾。1924年11月,王耀武南下廣州,考入了黃埔軍校第三期。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任團長。1932年6月,蔣介石向中央蘇區發動第四次“圍剿”。王耀武所在的三十二旅在宜黃陷入了紅軍的重圍。旅長柏天民十分恐慌,準備棄城突圍,王耀武勸阻說:“紅軍善於攻點打援,我若突圍,必遭全殲,如若死守,或可倖存。”結果,王耀武與楊天民率全旅堅守宜黃24天,始終未被紅軍攻破,創造了出乎蔣介石意料的“奇蹟”。戰後,蔣介石召見提升王耀武為補充第一旅少將旅長。1936年8月,又晉升為五十一師師長。抗戰爆發後,王耀武總算找到了真正的用武之地。他率領五十一師在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中打得十分出色。1939年6月,蔣介石在重慶召見了王耀武,對他任五十一師師長期間的戰績大加讚許。這樣,王耀武這普通的農家子弟,終於登上了七十四軍軍長寶座。

    三任軍長施中誠

    施中誠,字樸如,安徽桐城人。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第四期畢業。施中誠童年喪父,1920年入保定將弁學堂,1923年畢業後,在施從濱部下任見習排長。1926年春,施中誠由排長被提升為團長,三年後,再升煙臺警備司令。1931年,施中誠任旅長,1937年升任師長。1941年升任第一百軍少將副軍長、軍長。1943年春,調任陸軍第七十四軍軍長。1945年5月湘西大會戰,施中誠親臨前線指揮,配合王耀武所屬5個師,同日軍3個師團,血戰雪峰山下,斃敵數千,繳獲大批槍炮、彈藥。湘西大捷,重創日軍先頭部隊,使之不敢冒然西進。七十四軍一時軍威大振。1945年12月,七十四軍接受衡陽一線日軍投降。次年春,駐防南京。施中誠任南京警備司令。1946年秋至1948年冬,施中誠任國軍第十八集團軍副司令,第十一綏靖區副司令。其間捐資在家鄉桐城砂子崗創辦述德小學。1948年9月22日晉升陸軍中將。南京解放前夕,攜古稀老母、妻侄家小由香港轉赴臺灣。後任國民政府臺灣中部防守司令部中將副司令。1959年離開臺灣,偕妻長住美國洛杉磯,1983年逝世。第18軍是寵出來的

    代表人物:胡璉 軍長:黃維

    第十八軍的首任軍長是陳誠,其後是羅卓英,再後來就是黃維、彭善、方天、羅廣文、胡璉。

    陳誠

    國軍第十八軍誕生於1930年8月,是蔣介石的嫡系愛將陳誠土木系的起家資本和支柱,18軍也是保定八期羅卓英、黃維、黃埔二期方天、黃埔四期胡璉等將領日後賴以晉階的基礎;是國民黨“五大王牌”中的主力王牌,也是建軍最早、實力最強、名將最多的老牌勁旅。其骨幹皆為黃埔軍校畢業生,與敵作戰時都能以身作則;國軍18軍成名于軍閥混戰;壯大於圍剿紅軍;建功於抗日烽火;兵敗於淮海戰場!

    胡璉

    抗日戰場

    國軍18軍在抗戰時期最有名的戰績為淞滬羅店拉鋸戰(18軍力敵鬆井石根指揮的第3師團歷時近一個月日軍為爭奪這個彈丸之地,戰死的就有幾千,整個羅店血流成河,被日軍稱為“血肉磨坊”。)還有1943年長江石牌要塞保衛戰等。當時奉命固守要塞的是18軍11師師長鬍璉。大戰在即,胡璉寫下5封訣別信,做好了決死一戰的準備。在石牌外圍拚搏戰中,日軍一度鑽隙繞過石牌,衝到距三鬥坪僅60裡的伏牛山。胡璉立即命其屬下將國旗插到最高峰上,並嚴令守軍不得後退一步。11師在孤軍奮戰的情況下,一直堅持到國軍展開全面反擊並徹底擊敗日軍為止。此役部署巧妙,頑強堅守,為最終勝利起了關鍵作用,此役日軍損失慘重,死傷2萬多。1944年11月在湘西雪峰山會戰中也表現突出,和74軍聯手作戰,給日軍重大殺傷。(整個戰役歷時55天,擊斃日軍12400多人,擊傷23300多人)

    解放戰爭

    1946年6月國共和談破裂,此後第十八軍投入到蘇北戰場和山東戰場。

    先是在鉅野戰役中被我軍打掉1個團;

    接著在宿北大戰中又賠掉1個整編師;

    緊接著在山東新泰差點被我軍包了“餃子”;

    其後又在孟良崮戰役中遭我華野3縱阻擊,未能挽救整編七十四師全軍覆沒的命運。

    1948年11月中旬,第十八軍的黃維兵團孤軍冒進,向儈河南岸南坪集地區發起進攻,劉鄧大軍當即抓住這一有利戰機在儈河以北布成袋形陣地,伺機從兩側出擊圍殲。24日上午,黃維兵團獨渡儈河,正好鑽進了中原野戰軍預設的口袋。當黃維發覺處境危險後令部隊撤至儈河以西,準備向固鎮方向轉進,我軍迅速抓住有利戰機,將黃維兵團合圍於以雙堆集為中心縱橫各7.5公里的區域內。當時杜聿明集團也已被我軍牢牢鉗制在陳官莊,動彈不得無法去救。此後黃維兵團被我軍合而圍之不斷蠶食,最後全殲該兵團,俘兵團司令黃維。

    國軍第十八軍在輝煌了19年之後,最終在淮海戰役中隨著黃維兵團一起全軍覆沒了。

    黃維

    此後黃維在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接受改造,於1975年特赦。近三十年的時光,把黃維的妻子從一個西湖畔的大小姐變成了白髮蒼蒼的老人,這期間她要獨自養著一家五口,長年的等待焦慮使其得了精神分裂,嚴重幻聽,境遇令人欷噓。

  • 13 # 張建華3940

    國軍五大主力分別是第十八軍,第七十四軍,新六軍,新一軍,第五軍。‘

    第十八軍是陳誠土木系的支柱,軍長黃維。主要戰績為淞滬會戰中的羅店戰役,在與鬆井石根指揮的第3師團歷時近一個月的血戰中,陣亡數千人,予敵重大殺傷,被日軍稱為“血肉磨坊”,“東方凡爾登”。在1943年的石牌保衛戰中,該軍第11師師長鬍璉寫下五封訣別信,做好了決死一戰的準備,11師巧妙部署,頑強堅守,為奪取最終勝利起了關鍵作用,此役殲滅日軍2萬餘人,將日寇擋在四川之外,被稱為“東方斯大林格勒戰役”,1944年11月,該軍第一批換裝美械,不久之後聯手74軍在抗戰最後一次會戰雪峰山會戰中重創日軍。

    在國共內戰中,十八軍的第一仗就是中原戰役,然而我中原軍區部隊在李先念,王樹聲率領下分東西兩路勝利突圍,十八軍撲了個空!隨後該軍又投入蘇魯戰場,數次與我軍交手,卻一路損兵折將,先是在鉅野損失了一個團,在宿北大戰中又賠掉一個整編師,在山東新泰又差點被圍殲,在孟良崮戰役中也未能救出整編第七十四師。在1948年11月的淮海戰役中,包括十八軍在內的黃維兵團孤軍冒進,獨渡儈河,被我軍壓縮在雙堆集南北5公里,東西1.5公里的狹長地帶,經過兩天激戰,黃維兵團全部就殲,黃維被俘。

    國軍第七十四軍於1937年8月在武漢成立,是抗戰時期國軍戰績最輝煌的部隊。第一任軍長俞濟時,第二任軍長王耀武,最後一任軍長張靈甫。日軍對這支部隊頗為敬畏,美軍顧問團也認為國軍中只有74軍最能打。該軍有"虎賁師"之稱,曾榮獲飛虎旗一面。該軍於1938年作為核心力量參加萬家嶺戰役,全軍官兵捨生忘死浴血苦戰,幾乎全殲日軍一個完整師團,74軍51師153旅旅長張靈甫率部奇襲張古山,又堅守數晝夜,為最終的勝利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41年參加上高會戰,殲敵1萬6千餘人,繳獲輜重無數,擊斃日寇少將一名,被譽為抗戰鐵軍。該軍第57師8千之眾面對日軍第11軍數萬人馬,死守常德16天,給正在開羅會議期間的羅斯福總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雪峰山會戰中,74軍協同友鄰部隊英勇奮戰,幾乎全殲敵116師團,消滅日軍3萬左右。1946年改編為整編74師,張靈甫任師長兼南京警備司令,該部在進攻蘇北解放區的戰役中連克兩淮,二戰漣水,攻佔宿遷,給華東野戰軍造成重大損失,華野被迫北撤山東。1947年5月13日,由於情報洩密和友鄰部隊未及時跟進,74師被圍於孟良崮,2萬5千人面對華野5個縱隊15萬餘人的猛烈進攻,苦撐了3個晝夜後被全殲,張靈甫戰死。

  • 14 # 天際黎明K

    不要在沿用用“國民黨軍”這一說法,因為,它是錯誤❌的,應該稱為“國民政府軍隊簡稱“國軍”或“政府軍”,它是國家的軍隊,是中國政府領導下的軍隊,不是國民黨的軍隊,“國民黨軍”這一說法嚴重不符合實際,虛無了中華民國政府,混淆了國家軍隊的屬性,這是“歷史虛無主義”對八年抗戰和內戰的習慣用法。

    對歷史,要客觀表述,過去極左的意思形態控制下,對歷史的敘述描寫有強烈的主觀色彩,習慣之下,人們也習以為常了,但,錯的就是錯的,只有實事求是,才能文明進步。

  • 15 # 春秋正義

    所謂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主要是經過抗日戰爭洗禮,由美帝出錢出力武裝、訓練的五支軍隊,因戰鬥力較一般國軍強悍,被稱為五大王牌。

    眾所周知,抗戰初期,蔣介石的國民政府為了防備日本人,特地請德國軍官整編軍隊,打造國防體系,此時的國民黨軍主力主要是為數不多的德械師,以及部分裝備較好的地方軍閥軍隊,比如桂軍。然而經過淞滬、徐州等一系列會戰後,這些精銳部隊基本被打殘了,國民政府進入艱難地消極防守階段。直到滇緬公路打通後,美國援助源源不斷地輸入,特別是在英屬印度整訓的遠征軍,戰鬥力煥然一新,國軍才重新擁有足以抗衡日軍的一些部隊,在最後的戰略反攻中挽回一丁點顏面。

    這些部隊主要有:

    1.胡璉的第十八軍

    這支部隊是傳統的勁旅,最早建軍於1930年,為蔣介石降伏各路軍閥立下赫赫戰功,也無怪乎石牌保衛戰中,蔣介石將這支部隊部署在石牌,胡璉也以一句“成功雖無把握,成仁確有決心”聞名,最終第十八軍也不負老蔣的期望,在殘酷的刺刀戰中打退了日本人的進攻,捍衛了重慶的門戶,此戰也被稱為“東方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在淮海戰役中,第十八軍主力大部被圍殲於雙堆集,後來重建後的第十八軍在金門給解放軍造成極大麻煩,算是我軍的冤家對手了。

    2.王耀武的整編七十四師(第七十四軍)

    如果說國軍在抗戰中非要找點臉面的話,就不得不提被譽為“常勝軍”的整編七十四師,美國軍事顧問團曾認為“中國國軍只有74軍能打”。

    在萬家嶺戰役中,整編七十四師首次創造了殲滅日軍幾乎一個完整師團的戰績,這也是張靈甫的成名之戰,時任旅長的張靈甫親率部隊爬上張古山血戰,身負重傷,簡直是拼命三郎。在上高戰役中,整編七十四師殲敵1.6萬人,擊斃日軍少將1名,獲得國軍最高獎勵“飛虎旗”。在常德會戰中,74軍餘程萬率部死扛日軍16晝夜,被稱為“虎賁師”。

    第七十四軍以張靈甫陣亡於孟良崮而落幕。

    3.廖耀湘的新六軍

    第六軍是典型地受到老蔣偏愛的部隊,在崑崙關戰役中,第六軍與新一軍帶著當時國軍僅存的機械化家當暴擊日軍第21旅團,擊斃日軍少將旅團長中村正雄。第六軍作為中國遠征軍主力,參加了二次緬甸戰役,在滇西戰役中,脫胎換骨的第六軍殲敵2萬餘人,一舉奠定了王牌的地位。

    不過樹大招風,第六軍早早地覆滅於解放戰爭東北戰場上。

    5.孫立人的第一軍

    剛才提到第一軍在崑崙關戰役嶄露頭角,不過第一軍標誌性事件,是1942年10月開始在印度蘭姆迦整編,是國軍中第一支在國外建軍的部隊,全美式,裝備可達到當時二戰軍隊A級水平,用來招呼小鬼子別提多給力。

    在反攻滇緬的作戰中,新一軍面對號稱“叢林作戰之王”的日軍第十八師團,給日本人好好上了一課,首戰新平洋和於邦,五倍優勢兵力的日軍愣是被幹掉2000人。接著在卡盟、孟拱、密支那戰役中,新一軍所向披靡,還幹掉了日軍少將水上源藏。最著名的一戰是在拉家蘇,軍長孫立人下令“凡是到過中國,尤其是參與了南京大屠殺的日本獸兵,統統活埋,一個也不留”。

    新一軍的神話終結於解放戰爭遼西戰場。

    6.杜聿明的第五軍

    第五軍原本是蔣委員長的直屬戰車營,是國軍第一個機械化師,從這個意義來看,被稱作“鐵馬雄師”名副其實。崑崙關戰役中,被擊斃的中村正雄毫不吝嗇地誇讚了第五軍的強悍,認為他們比日俄戰爭中的俄軍還要頑強。儘管在第一次入緬中第五軍作戰失利,師長戴安瀾犧牲,但第五軍為保衛滇緬公路做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第五軍在淮海戰役期間被團滅於陳官莊。

    以上五大主力主要根據國民黨在1946年的“軍事整編會議”中提出。

  • 16 # 感知歷史

    國民黨五大主力是哪“五大”?結局如何?

    ①第十八軍,結局:全軍覆沒;

    ②第七十四軍,結局:全軍覆沒;

    ④新一軍,結局:全軍覆沒;

    ⑤第五軍,結局:全軍覆沒。

    一、第十八軍

    第18軍是五大主力中建軍最早、歷史最長,參加了軍閥混戰、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軍隊,也是蔣介石與陳誠所心愛之嫡系部隊。

    其骨幹皆為黃埔軍校畢業生,與敵作戰時又都能以身作則,堪稱主力王牌。抗戰最有名的戰績為淞滬羅店拉鋸戰。

    羅卓英軍長率18軍力敵鬆井石根指揮的第3師團歷時近一個月日軍為爭奪這個彈丸之地,戰死的就有幾千,整個羅店血流成河,被日軍稱為“血肉磨坊”。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戰役開始。11月8日,以第十八軍為主力的黃維十二兵團軍(兩個月前組建,由武漢馳援徐州),解救被圍於隴東的黃百韜第七兵團。

    在遭到我軍的不斷騷擾、截擊下,第十二兵團只能走走停停,直到14日才到達阜陽(輜重還在後面)。18日,其主力進抵蒙城以西地區。

    到11月22日,黃百韜第七兵團被殲滅時,第十二兵團仍被中原野戰軍困於澮河南岸地區,後被我軍誘至宿縣西南方,團團包圍在東西不到10公里、南北5公里左右的雙堆集地區內。

    黃維幾度想突圍,但是沒有成功,只得死守待援。到29日,黃維兵團被進一步壓縮至東西15華里、南北4.5華里的窄小地區。時值冬日,糧彈俱缺,外援又被我軍死死盯住,所以黃維兵團士氣低落,無心戀戰,軍隊減員嚴重。

    12月5日,我軍發動最後總攻。12月14日,黃維兵團被壓縮在縱橫不足1.5公里的地域內,第十八軍一部被殲。

    15日,黃維見末日來到,只得招來第十軍軍長覃道善和第十八軍軍長楊伯濤十一師師長封爵林,決定孤注一擲,拼死突圍。

    然而我軍早已有所防範,趁敵不備直接搗毀了黃維的兵團指揮中心,殘敵只得分散突圍。當日晚12時,黃維兵團4個軍11個整師10萬人,除兵團副司令官胡璉、十四軍副軍長谷炳奎等少數人逃脫外,其餘全部被消滅。

    至此,第十八軍大部被殲(它的一個騎兵團和第四十九師因在包圍圈外而得以逃脫)。

    二、第七十四軍

    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於1937年9月1日在淞滬戰場組建,由第51師、第57師和58師組成,全軍共3.2萬人。

    曾參加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常德會戰等多項戰役,該部隊歷任主官為俞濟時、王耀武、施中誠、張靈甫、邱維達。

    在抗日戰爭中,以七十四軍戰績最為卓著,被贊國民軍長的山東漢子王耀武,打出了七十四軍抗日鐵軍的稱號,七十四軍被授軍中最高獎品——飛虎旗,王耀武本人亦受軍隊最高勳章。

    1946年6月,七十四軍改編為整編74師。由張靈甫任師長,1947年解放戰爭中,整編第七十四師於5月13日在孟良崮被中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全面合圍。

    經過四天激戰,整編七十四師在5月16日全軍覆沒,師長張靈甫於孟良崮被人民解放軍擊斃(一說為自殺)。後雖經重建,但戰鬥力大不如前,後再次被人民解放軍全殲。

    三、新六軍

    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六軍於1944年8月從新1軍脫穎而出;由名將“叢林虎”廖耀湘親自統領;全新的美式裝備;建功抗日戰場;自詡“國軍老大”,號稱“天下無敵”。

    1946年2月上旬,國民政府為安定東北地區,該軍奉命運抵東北剿共。先後參加了遼東戰役、本溪爭奪戰(中共稱本溪保衛戰)、四平爭奪戰(中共稱四平戰役)、鞍海戰役、新開嶺戰役、臨江進攻戰役(中共稱四保臨江)、1947東北夏季防禦作戰(中共稱東北夏季攻勢)等。

    1947年8月,廖耀湘升任第9兵團司令,李濤繼任軍長,轄第14師,龍天武任師長;青年軍第207師,羅又倫任師長;新編第22師,羅英任師長。

    同年11月,東北國軍進行整編,該軍原轄第14師調出,擴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三軍(後全國番號整編中改番號為83軍);青年軍第207師改隸東北剿匪總司令部。

    另以東北交警第13、第14總隊編為第169師列入該軍作戰序列。此時,該軍下轄:第169師,張羽仙任師長;新編第22師,羅英任師長。

    1948年9月,暫編、新編番號統統取消,新編第六軍改番號為89軍,新編第22師改番號為第240師,並將暫第62師改番號為第296師調歸該軍。

    此後,該軍第169、第240師參加遼瀋戰役,10月下旬在遼西大虎山地區被人民解放軍全殲。此次作戰後,新編第6軍番號撤銷,第296師改隸第52軍建制。

    四、新一軍

    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一軍1927年成立,曾有兩支部隊,前身福建民軍由何應欽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一軍,隸屬東路軍,留駐福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一軍下編制有第一師、第二師和第一獨立師等。

    何應欽管轄第一師,時任師長為呂渭生。第二師時任師長為郭鳳鳴。第一獨立師下編制有獨立旅、團等部,時任師長為盧興邦。

    1927年10月蔣光鼐、蔡廷鍇率第十一軍入閩,將這支第一軍解散。現在歷史上提到新一軍都是以第二支為主。有“藍鷹部隊”、“天下第一軍”之稱。

    新一軍就是大家熟知遠征緬甸的遠征軍,抗日時期在廣州組建,有著對英美抗日物資運入中國做出的不可磨滅的功勞。

    1948年元旦,東北民主聯軍改稱為東北人民解放軍。3月,東北人民解放軍冬季攻勢結束後,整個東北戰場的形勢和力量對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國民黨東北“剿總”雖然仍擁有14個軍、44個師共55萬人,但已被人民解放軍分割壓縮在長春、瀋陽、錦州三塊互不相聯的孤立地區。

    新一軍和新六軍、第五十二軍、第二十三軍、第七十一軍、第六軍、新三軍、第四十九軍駐守瀋陽,由東北“剿總”總司令衛立煌和第九兵團司令廖耀湘統一指揮。

    除錦州外,長春、瀋陽兩地的鐵路、公路交通已完全被東北人民解放軍截斷,幾十萬大軍的補給供應全靠空運,國民黨軍在東北的主力實際上已成了甕中之鱉。

    此時,東北人民解放軍已控制了東北地區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已擁有12個步兵縱隊、36個師,另有15個獨立師、3個騎兵師、1個炮兵縱隊、1個鐵道縱隊、1個坦克團,總兵力已達70萬人。

    此外,各軍區還擁有33萬地方部隊。全軍共有反坦克炮、步兵炮、迫擊炮等輕型火炮1600多門,山炮、野炮、榴彈炮、加農炮等重炮660門,高射炮116門。

    無論是兵力、火力、機動力還是兵員素質,東北人民解放軍都遠遠超過了東北地區的國民黨軍。

    此時的蔣介石、衛立煌、廖耀湘等都面臨著一項十分艱難而又痛苦的選擇。蔣介石主張撤到關內,衛立煌要求死守東北。後來,蔣介石考慮東北的利益,同意死守長春、瀋陽和錦州。

    1948年9月13日至16日,東北人民解放軍南下進入錦州以北和新民以西地區。封死了錦州的北大門。

    蔣介石死令廖耀湘將九兵團從瀋陽拉出,增援錦州,從此將新一軍送上了斷頭臺。1948年10月8日,廖耀湘率新一軍、新三軍、新六軍、七十一軍、四十九軍等10萬大軍增援錦州。

    1948年10月15日,新一軍在猛烈炮火掩護下攻佔了新立屯。但救援錦州為時已晚。就在這一天,東北人民解放軍攻克了錦州,全殲了範漢傑的部隊。廖耀湘得知錦州失守,大驚失色。他立即向蔣介石、衛立煌要求走營口撤退。

    但衛立煌仍然堅持要廖耀湘退回瀋陽,“以不變應萬變”!蔣介石堅持要廖耀湘反攻,收復錦州。

    後來,經杜聿明向蔣介石反覆爭取,1948年10月20日晚,蔣介石終於“開恩”,批准第九兵團向營口方向撤退,但為時已晚!

    就在這一天,東北人民解放軍總部決定採取“攔住先頭,拖住後尾,夾住中間,分割包圍”的戰術在遼西圍殲廖耀湘兵團。

    黑山是進出大窪、營口、瀋陽、錦州的唯一通道,也是遼西走廊的咽喉要地。第九兵團無論退往何處,都必須控制黑山。

    只有佔領黑山,才能掌握入關、入海的通道,才能進退自如。黑山,成了廖耀湘兵團的生死關。廖耀湘決心背水一戰,抖出他的全部“家底”,在黑山殺出一條血路來。

    守衛黑山的是樑興初的十縱和一縱三師、內蒙古騎一師,共5個師的兵力。兵力超過自己5倍的國民黨精銳主力兵團的攻擊。從10月21日開始,黑山就變成了“紅山”。

    廖耀湘調集新一軍、七十一軍、新六軍等部隊,輪番向黑山發動猛攻,把黑山打得火紅火紅。新一軍軍長潘裕昆親自指揮進攻。

    他調集了5個重炮團和10餘架飛機,對黑山日夜不停地進行飽和轟炸和炮擊。還花重金組織敢死隊,參加者每人獎勵10萬元!

    最先衝上去的,獎金再加一倍!無果後,潘裕昆又組織一批國民黨黨員和年青尉官組成“效忠黨國先鋒隊”,端著清一色的輕機槍和湯普森衝鋒槍,發動了新的一輪進攻。結果也無法撼動解放軍陣地。

    慘烈的黑山阻擊戰整整打了5天。新一軍、新六軍等國民黨精銳主力卻始終未能突破黑山的東北人民解放軍陣地。

    十縱雖然付出了傷亡4100餘人的慘重代價,但他們共殲滅了國民黨軍8000餘人,俘敵6300餘人,擋住了廖耀湘兵團的去路,為主力部隊趕來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1948年10月26日凌晨,東北人民解放軍向廖耀湘兵團發起全線總攻。圍殲新一軍的戰鬥也打得異常激烈、艱苦。

    新一軍第五十師一四八團佔領了茶棚庵、王家兩個村莊,同東北人民解放軍五縱十三師三十九團較上了勁。

    雙方都架起幾十挺重機槍和10多門迫擊炮對打,三十九團前仆後繼,用刺刀、手榴彈、炸藥包硬從兩個村子中開出一條血路,終於擊潰了第五十師的這個主力團。

    在前後孫家窩棚,新三十師和第五十師也與東北人民解放軍展開了激戰。在這場規模空前的大亂仗中,新一軍徹底被打垮了。

    新一軍副軍長兼新三十師師長文小山、新一軍代參謀長兼第五十師副師長陳時傑、新一軍第五十師師長楊溫、新三十師副師長譚道善、師參謀長唐山等人全部成了東北人民解放軍的俘虜。只有新一軍軍長潘裕昆和新三軍軍長龍天武脫逃。

    原屬於新一軍的新三十八師在1948年10月19日在長春向東北人民解放軍投誠。新一軍最後一個師———暫編第五十三師,也在1948年11月在瀋陽戰役中向東北人民解放軍投誠。

    五、第五軍

    國民革命軍第五軍於1938年10月在湖南省湘潭縣成立,它是國民黨組建最早的一支現代化的裝甲部隊,被譽為“鐵馬雄師”。抗日戰爭,曾血戰崑崙,一鳴驚人。

    1946年3月,第5軍各部開赴武漢,解放戰爭中5軍主要在華東作戰,大大小小無數戰鬥,敗仗很少。

    1946年7月開始進攻蘇北解放區,參加徐州以西掃蕩作戰,重創豫皖蘇部隊,年底國軍準備打通平漢線,佔領邯鄲,5軍主攻,連續攻克濮陽、大名等重要城市,給解放軍根據地造成了重大損失。

    1947年2月5軍45師先頭133團一營2連在小壩車站被中野3縱7旅圍困猛攻,7旅與45師硬拼, 遺屍遍地,被迫撤出戰場直接導致了隨後倉促的民權戰役的失敗。

    1947年8月,宋時輪指揮華野10縱在梁山阻擊5軍和整84師,其表現可以分為兩部分,八月初 打的不錯,但後來被迫北渡黃河。當時5軍擺出轉兵南下的架勢,只留下84師繼續北進。

    10縱準備集中兵力吃掉84師,但是邱清泉等10縱從防禦轉為進攻完 畢之後,轉頭向北,會同84師合擊10縱, 10縱傷亡1000多人,被俘近3000人,被俘民工2000餘人。丟棄武器、彈藥,輜重騾馬不計其數,損失極其重大。

    1948年6月,著名的豫東戰役爆發,在第三階段中華野抽調主力,1、4、6、8及兩廣縱隊圍攻黃百韜兵團於帝丘店,邱清泉 5軍採用大迂迴戰法。

    繞到包圍黃兵團華野部隊背後,出其不意地猛烈進攻,與黃百韜裡應外合全線擊潰了華野,並乘勝追擊,一直追到黃河邊上,俘虜了幾千名傷員。

    1948年12月淮海戰役中在陳官莊附近時被解放軍包圍,困守40多天,49年1月9日,解放軍發動總攻擊,45、46兩師大部分繳械,200師突圍被殲滅。五大主力中最後一個香消玉隕。

  • 17 # 汗青正浩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又迅速迎來了三年內戰。內戰初期,國軍無論是人數還是武器裝備,都佔盡了優勢,但三年下來,卻是兵敗如山倒,被我軍以雷霆之勢趕到了臺灣島上。然而國軍的失敗,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即便是解放戰爭初期,它也只是外部看著強大,內部則早已中幹。

    資格最老的十八軍,曾在淞滬會戰與日軍拉鋸,最終敗於淮海戰場

    五大主力裡面,十八軍是資格最老的,創建於1930年8月,解放戰爭時期,其主官為國軍一級上將胡璉,出身於黃埔軍校。國軍的另一名高階將領黃維,也曾擔任過十八軍的軍長,十八軍覆亡時,他正是十八軍所屬的第十二兵團的司令員,為胡璉的上級。

    十八軍曾是國軍的英雄之師,淞滬會戰時期,與日軍進行拉鋸戰,為中國的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與犧牲。

    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十八軍作為蔣介石的嫡系,也是屢立戰功,給共軍制造了不小的阻礙。然而歷史大勢不可阻擋,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在淮海戰役第二階段作戰的雙堆集戰役中,十八軍幾乎全軍覆沒,僅19師以及少量騎兵團得存。

    第七十四軍是國民黨所有部隊裡面,最讓日軍忌憚的一支,日軍還送外號“三五部隊”,蓋因它下轄的51師、57師以及58師都是5開頭的。然而就是這麼一支王牌部隊,卻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被兩度殲滅。

    第一次是在孟良崮戰役中,被解放軍的華東野戰軍重重包圍,並在四天激戰後全軍覆沒,時任主官張靈甫則自殺身亡,也有一種說法是被解放軍擊斃。

    第五軍歷任主官裡最出名的是杜聿明,此人曾率領中國軍隊遠征緬甸,為中國抗戰開闢了域外戰場。內戰開始後,第五軍先後在蘇中、定陶、鉅野這三大戰役中與解放軍對決,雙方皆有勝負,可謂一時棋逢對手。

    但是淮海戰役開始後,第五軍的末日也就不遠了,在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的夾擊下,第五軍被打得灰飛煙滅,首任軍長杜聿明更是被俘。不過這個時候,國軍其餘四大主力都已成為歷史,所以第五軍雖敗,卻是五大主力裡面最經打的。

    經過多年鏖戰,新一軍、新六軍等國軍主力皆在遼寧錦州黑山縣被解放軍殲滅,其中新六軍軍長廖耀湘、新一軍副軍長文小山等高階將領被俘,新一軍軍長潘裕昆則逃脫成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到底能不能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