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面戰爭:三國》裡面新推出了太史慈的人物形象,手持長弓鬍鬚飄然的形象讓很多三國粉絲們不太接受,驚呼太史慈不是用雙戟的嘛,怎麼成了“精靈王子”了。
事實上,sega公司這次對東漢時士兵服裝和人物形象考究還是下了很大功夫的。除了關羽張飛趙雲呂布等武將採用的是演義形象外,其他武將多是根據三國志進行的考究,就比如太史慈的形象,很符合三國志中的描述。
關於太史慈善射,三國志中是多有提及的。《三國志》中提到“ 猿臂善射,弦不虛發。”在援助北海相孔融時,太史慈曾“便帶鞬攝弓上馬,將兩騎自隨,各作一的持之,開門直出。外圍下左右人並驚駭,兵馬互出。慈引馬至城下塹內,植所持的各一,出射之。射之畢,徑入門。明晨復如此,圍下人或起或臥。慈復植的,射之畢,復入門。明晨復出如此,無復起者,於是下鞭馬直突圍中馳去。比賊覺知,慈行已過,又射殺數人,皆應弦而倒,故無敢追者。”這裡說明太史慈突出重圍,考的就是精湛的騎射本領。
而在協助孫策攻打嚴白虎時,太史慈“賞從策討麻保賊。賊於屯裡緣樓上行詈,以手持樓棼,慈引弓射之,矢貫手著棼,圍外萬人莫不稱善。”而曹操聽聞太史慈如此神勇之後,也是讚歎不已,甚至修書準備挖孫策的牆角,不過被太史慈置之不理。
關於太史慈長鬍子的形象,三國志也有提及“慈長七尺七寸,美鬚髯”,有人說太史慈看著好老,不應該和孫策是一樣大的嗎?其實不然,太史慈死的時候,是建安十一年,也就是公元206年,死時41歲。投降孫策時是195年,當時太史慈30,孫策21,比太史慈小了九歲。所以就年齡而言,太史慈屬於孫策和孫堅的中間年齡段的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太史慈死時,赤壁之戰還沒有爆發,也就是說太史慈從來沒和張遼交過手,因此也沒有死的那麼悲壯。不過據說太史慈死前還是大喊了一句“丈夫生世,當帶三尺之劍,以昇天子之階。今所志未從,奈何而死乎!”足見其英雄蓋世之氣魄。
最近《全面戰爭:三國》裡面新推出了太史慈的人物形象,手持長弓鬍鬚飄然的形象讓很多三國粉絲們不太接受,驚呼太史慈不是用雙戟的嘛,怎麼成了“精靈王子”了。
事實上,sega公司這次對東漢時士兵服裝和人物形象考究還是下了很大功夫的。除了關羽張飛趙雲呂布等武將採用的是演義形象外,其他武將多是根據三國志進行的考究,就比如太史慈的形象,很符合三國志中的描述。
關於太史慈善射,三國志中是多有提及的。《三國志》中提到“ 猿臂善射,弦不虛發。”在援助北海相孔融時,太史慈曾“便帶鞬攝弓上馬,將兩騎自隨,各作一的持之,開門直出。外圍下左右人並驚駭,兵馬互出。慈引馬至城下塹內,植所持的各一,出射之。射之畢,徑入門。明晨復如此,圍下人或起或臥。慈復植的,射之畢,復入門。明晨復出如此,無復起者,於是下鞭馬直突圍中馳去。比賊覺知,慈行已過,又射殺數人,皆應弦而倒,故無敢追者。”這裡說明太史慈突出重圍,考的就是精湛的騎射本領。
而在協助孫策攻打嚴白虎時,太史慈“賞從策討麻保賊。賊於屯裡緣樓上行詈,以手持樓棼,慈引弓射之,矢貫手著棼,圍外萬人莫不稱善。”而曹操聽聞太史慈如此神勇之後,也是讚歎不已,甚至修書準備挖孫策的牆角,不過被太史慈置之不理。
關於太史慈長鬍子的形象,三國志也有提及“慈長七尺七寸,美鬚髯”,有人說太史慈看著好老,不應該和孫策是一樣大的嗎?其實不然,太史慈死的時候,是建安十一年,也就是公元206年,死時41歲。投降孫策時是195年,當時太史慈30,孫策21,比太史慈小了九歲。所以就年齡而言,太史慈屬於孫策和孫堅的中間年齡段的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太史慈死時,赤壁之戰還沒有爆發,也就是說太史慈從來沒和張遼交過手,因此也沒有死的那麼悲壯。不過據說太史慈死前還是大喊了一句“丈夫生世,當帶三尺之劍,以昇天子之階。今所志未從,奈何而死乎!”足見其英雄蓋世之氣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