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鳥菇涼說

    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初見這首詞是在高中,老師在臺上念著,我在臺下聽著,那時候便覺得這詞有說不盡的遺憾、淒涼,道不盡的深情、懷念,字裡行間每一句嚼在嘴裡都覺得苦。

    後來,隨著親人朋友的離開越來越多,我好像更懂這首詞了。

    越來越明白那些遠去的人,在心裡種下的痕跡,是根本不願意忘記的。就像是父親,他可能是怕我會哭,所以很少來我夢裡。他不知道,我多想在夢裡再見他一面啊。

    十多年了,我夢見父親不超過5根手指。夢裡,他還是那麼年輕力壯,提著行李箱從外面回來,給我一個大大的擁抱;夢裡,是那一年過年我和弟弟在院子裡手忙腳亂殺魚的場景,父親和母親深夜歸來煮的那一鍋苦得不能再苦,卻讓我覺得很幸福的魚。夢裡……

    不能再寫了,再寫我也要“淚沾巾”了。試著從蘇軾的角度重翻了此詞晚安。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阿弗,你離開我有十年了,我並沒有刻意地想起你,可你在世時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在我的腦子裡久久揮之不去。

    阿弗,你好遠好遠,我想找你說說話,要走上千裡的路,才能到你的墓前你離開這世間時是27歲,阿弗,我現在是個頭髮花白,兩鬢風霜的老頭了,就算見了面,你應該,是認不出我了。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正月二十夜,夢裡我回到了家鄉,我終於見到你了,你正在窗前梳妝打扮,我開心又難過。開心你來了我的夢裡,難過哪怕在夢裡,我們都明白回不去了,無盡的思念只換得這一面,只能化作淚珠,述說你我的思念。

    阿弗,你去世那天是個明月夜。所以,後來的每一個月亮升起的日子,我都夜不能寐,肝腸寸斷,在想你。

  • 2 # 海邊拾貝丁邦清

    最美的田園詩詞,為啥出自金戈鐵馬的人?

    很多人對辛棄疾的印象,常常是這樣的形象:山東大漢,豪放派;金戈鐵馬,英雄淚;挑燈看劍,萬兜鍪!!

    我們經常會對一個問題有不同的結論,其實是各自獲得的資訊不同。

    在你獲得的資訊中,你記憶了什麼,就決定了你是什麼樣的人,你會必然得出什麼樣的結論。從這一意義上講,記憶決定人生。

    原來我心目中的辛棄疾也是這樣的形象,後來較多接觸辛棄疾中晚年的詩詞,驚異地發現辛棄疾的田園詞寫得特別好,甚至比他那些豪放風格的詞寫得更好!特別真切,特別入味,特別耐人尋味!比很多田園詩人寫得好得多。

    是不是經歷過沙場廝殺、金戈鐵馬的人,對田園有更深的認識?!正如人們所說的:只有歷盡繁華,才真正懂得平淡。

    辛棄疾的豪放派詞,總是連篇累牘的典故,晦澀難懂,甚至句句是典故,幾乎都沒有自己的話了,如《賀新郎·賦琵琶》,全文十句話,用了十一個典故。看得都累,而且累慘了。確實有“掉書袋”式的傾向(如果這還不叫掉書袋,那就沒有什麼叫掉書袋了。我也很喜歡辛棄疾的詞,但必須事實求是,不能以情緒判斷代替事實判斷),連他自己也知道這個毛病。

    辛棄疾寫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後,非常滿意,在家宴請賓客,讓歌女吟唱,然後問有什麼改進的意見?岳飛的孫子岳珂直言說:這首詞寫得精彩絕倫,只不過就是用的典故太多了(覺用事多)。辛棄疾聽說後大喜:這確實是我的老毛病了(夫君實中餘痼)。

    可是,一旦轉向田園詩詞,辛棄疾完全成為另外一個人,質樸、天然,幾乎沒有引經據典,沒有尋章摘句,沒有華麗辭藻,沒有處心積慮,只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真情流露,幾無雕琢。平淡中見意蘊,白描中顯意境,深入淺出,餘味悠長。

    “是真佛只說家常話”。辛棄疾中晚年的田園詞,何嘗不是“庾信文章老更成”,年齡愈大,功力愈深,愈加老道,更加縱橫自如,收放自然。“既雕既刻,復歸於樸”。

    我覺得辛棄疾最美的四首田園詞,只是順便翻譯了一下,其實不用翻譯,大家都能看明白,品出味道。

    夜行在鄉間的小路上,明月清風,稻花香;蟬鳴蛙聲,小夜曲

    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裡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 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 路轉溪橋忽見。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皎潔的明月升上了,驚動喜鵲飛離棲息的樹枝。

    夜半時分,清風徐徐吹來,把蟬的鳴叫聲也送了過來。

    一陣陣濃濃的稻花香撲鼻而來,似乎在訴說:“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這時耳邊傳來青蛙的歡叫聲,此起彼伏,連成一片。

    抬頭望空,七八個燦爛的星星掛在天邊,稀稀落落。突然,山前灑落下了三三兩兩的小雨點。(夏日的天,說變就變,也許一場陣雨就會繼之而來呢?加快了腳步,趕著尋找避雨地方。)

    從小路轉過彎,過了一座溪橋,就在社廟旁的樹林邊,一個茅草小店意外驚喜地出現在眼前。細細一看,竟然就是從前落過腳的那家小店!

    從視覺、聽覺、嗅覺……,鏡頭由近到遠,由遠到近。

    這一首詞,平鋪直述、清新自然、平平淡淡、明月清風,疏星山前小雨點,稻花香裡蛙聲遍,茅屋樹林見溪橋,鵲驚、蟬鳴、蛙噪、雨聲……簡直就是一首小夜曲。流露出對豐收之年的喜悅,對農村生活的熱愛,傾心於濃郁的田園風光,享受著山村恬靜之氣息,山村鄉野的情趣,忘懷於大自然所得到的樂趣。

    有行走在鄉間小路上的人們,特別是夜行,應該特別有共鳴啊!夜晚很靜,只問Teana之聲,蟲鳴蛙聲,各種不知名的野花芳草,特別好聞,常會深深地呼吸一口氣,各種芬芳氣息,直入心脾。

    鄉村的夜裡是沒有路燈的,明澈的蒼穹之下,亮晶晶的星光,就是夜行的人們的燈光,反正就是熟悉的小路,有這滿天的星空就足夠照亮夜行人了。

    在一望無際的田野上,偶然會下起雨點,那就趕緊撒丫地跑,找一個躲雨的地方,哦,小樹林旁邊,剛好有一個茅草小店啊!

    好有代入感、共鳴感、親切感:是這樣的啊,就是這樣的!

    (未完待續)

  • 3 # 半壺老酒不醉

    我最喜歡的就是王勃的《滕王閣序》了。現在基本上晚上睡不著的時候都會背誦,一遍又一遍,直到睡著為止。文章裡面有好多的句子都是我特別喜歡的,不僅僅是那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我現在把我喜歡的一些句子寫出來與諸君共賞。

    1.雄州霧列,俊採星馳。(星爺的名字就是來自這一句。)

    2.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3.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4.時運不齊,命途多舛。

    5.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6.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7.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8.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9.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 4 # 冬季如春

    有哪一篇詩詞或文章讓你至今出口就誦?

    我在上初一的時候一篇應該是古文《花木蘭》開頭一段,己經四十多年還沒有忘記,腦子裡經常想起還會誦,下面的幾段己經忘了。

    《花木蘭》開頭一段: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兒無所思,女兒無所憶,昨夜,見軍貼,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原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這段隔了幾十年到現在還沒有忘記,下面幾段

    都忘記的一乾二淨,想不起來了!

  • 5 # 講故事的小熊熊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襟,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王朝自此完。

    隨口就想起這些了。這些好多年前都會了,一直忘不掉。

  • 6 # 泗四坊方

    蘇軾東坡先生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念奴嬌·赤壁懷古》

    這首詞,氣勢磅礴,千古絕唱,自從初中背讀後,四十多年我常常吟頌,三國曆史人物也常常隨之縈繞腦際。

    我所想到的何止是周郎、小喬。這裡面還有一重因素,孫、周得二喬,二喬出潛山。我的家鄉古皖國所屬地皖山(天柱山)腳下是二喬故里,孫周戰皖城得美女大喬小喬,皖城即潛山市府所在地,如今小喬遺恨灑胭脂,胭脂有井在公園,“二喬公園”周瑜將軍殿,歷史遺存很多。當我來到二喬公園,赤壁懷古一詞猶似再現園內。這可能是故鄉情結所致。

    再回到蘇東坡被貶黃州,遊歷赤壁,那看空物慾的心懷,令千年來的踏跡赤壁的遊子深有感慨。大有“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的感悟。詞人作古近千年,留下壯美篇章令後人一讀不忘。

  • 7 # 馮志林講故事

    是毛澤東同志,也就是我們敬愛的毛主席在1956年6月寫的《水調歌頭•游泳》,我是正背如流,出口成誦。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

    今日得寬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巨集圖。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關於“長沙水”,毛主席做過一個自注,他說:民謠“常德德山山有德,長沙沙水水無沙”,所謂的長沙水在長沙城東有一個白沙井。

    對“武昌魚”,毛主席也做過一個自注:武昌魚不是今天的武昌,大約在現在的武昌到大冶之間那個地方叫鄂城,它有一種叫鯿魚現在叫鄂城魴。

    毛主席這兩句,引用了一個童謠。根據《三國志•吳書•陸凱傳》裡邊記載:吳主孫皓想把首都從南京,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原來叫建業,遷到武昌就是今天的鄂城,當時陸凱不同意,他就給孫皓上書說,有童謠說“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死,不止武昌居”。

    用這個來反對孫皓遷都。

    毛主席非常巧妙地把這兩首非常古老的童謠化用了一下,然後用“長沙水”和“武昌魚”來說了這兩個城市現實風物的特點,也說明了自己的行程。

    “萬里長江橫渡”,說明毛主席的游泳技術非常得高,高到什麼程度?

    6月1日下午兩點,毛主席從蛇山腳下開始下水,在水裡,他有時候上半身露出水面,兩個腳還互相搓;有時候一個猛子扎進去,然後平躺在水面上,右腿搭在左腿上,就好像是坐著一個板凳還翹著二郎腿。更奇的是他還可以在水裡邊吸菸,悠閒地吸著煙,眼睛望著豔陽天。

    大家說主席的游泳技術高不高?

    這一次主席一下子游了兩個小時,到了武昌才上船休息。

    6月3日毛主席又去下水游泳,這次他被兩岸的群眾給發現了。群眾開始高呼“毛主席萬歲”,毛主席在水中也頻頻地向群眾們致意,而且還高喊:“人民萬歲” “

    “極目楚天舒”,毛主席曾經給黃炎培寫信:遊長江兩小時漂三十里可見水流之急,都是仰遊、側遊故用“極目楚天舒”為宜。武昌一帶在古代屬於楚國。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今日得寬餘。”

    毛主席在游泳的時候,水溫只有20左右度,可以說是寒氣襲人,而且長江的水,那也是波濤洶湧,波浪滾滾。在這種情況下主席居然下水,而且遊的還非常自在,就好像在閒靜的庭院裡邊散步一樣,說明了毛主席的無畏和從容。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這句話暗示我們時不我待,要抓緊時間,不斷進取。

    “風檣動,龜蛇靜,起巨集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一橋”,這個橋指的是武漢長江大橋,它從漢陽的龜山腳下開始到武昌的蛇山腳下為止,包括引橋長1670米,高80米。從1955年動工到1957年10月15日號順利通車。它是長江上第一座公路鐵路兩用橋,氣勢非常雄偉。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

    我們還要在長江的西邊修築一道攔河大壩,把巫山的雲雨給它截斷了,在大壩上出現一個水平如鏡的湖泊,實際上這個設想就是我們今天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毛主席的想象已經變成了現實。

    “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意思是說神女還好好的,當她看到有了這麼大的變化,一定會驚歎,驚歎今天和以前大大的不同。

    全詞情趣濃郁、用詞瑰麗,引用古語、古典貼切渾成,對人生的進取精神和對美好未來的展望激人上進。

    最後講一個英國的蒙哥馬利元帥用一盒三五牌香菸換了毛主席《水調歌頭•游泳》這首詞手跡的這樣的故事。

    1958年,英國的陸軍元帥蒙哥馬利71歲退出現役,1960年第一次訪問中國,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

    1961年9月5日到9月26日,蒙哥馬利第二次訪問中國。

    9月23日晚上六點半,毛主席陪蒙哥馬利一起吃了晚飯,晚飯之後兩個人又開始談,談到九點半,這個時候蒙哥馬利突然掏出一盒煙來,是三五牌的,就送給了毛主席。毛主席非常高興,就讓手下人又給他回了一些中國的茶葉。

    9月25日的晚上,蒙哥馬利所住的賓館的工作人員開始忙碌,因為蒙哥馬利在第二天要回國。這個時候毛主席來了,來了之後給蒙哥馬利說:我來給你送行來了。說著從兜裡掏出來一個摺疊的宣紙說,這是我前幾年前寫的一首詞,已經發表過了,送給你做一個紀念。

    陪同蒙哥馬利的中中國人員告訴蒙哥馬利,說這是主席游完長江之後寫的一首詞叫《水調歌頭•游泳》,這首詞的手跡,可以說是無價之寶。

    主席手書的這首《水調歌頭•游泳》,是英國目前為止唯一的一件毛主席的手書。

    這麼美的詞和這麼美的故事,正背如流,出口成誦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 8 # 物語心聲終覺解

    一首《自嘲》,出自《遙遠的救世主》一書,電視劇《天道》,王志文老師主演,很受用的一首詞,如在朋友聚餐或者團體活動時,要你秀一段表演,若推脫不了的話,就來這首詞吧,既可以滿足大家,又可以裝13。

    自嘲

    本是後山人,

    偶做前堂客。

    醉舞經閣半卷書,

    坐井說天闊。

    大志戲功名,

    海斗量福禍。

    論到囊中羞澀時,

    怒指乾坤錯。

    《遙遠的救世主》書中譯文:

    本是後山人:沒見過世面、沒有學識的人。

    偶做前堂客:偶然的機會登上大雅之堂。

    醉舞經閣半卷書:自我陶醉地賣弄藏經閣萬卷之一的皮毛學問。

    坐井說天闊:坐井觀天的一孔之見。

    大志戲功名:志向遠大到戲弄功名,徹底超脫的至高境界。

    海斗量福禍:以海為斗量度人生禍福,何等的胸襟!

    論到囊中羞澀時:忽然一摸口袋自己的錢比別人的少。

    怒指乾坤錯:破口罵娘了,都是世道的不對。

  • 9 # 今生唯愛紅

    有啊,還記得上學時候語文老師讓全文背誦的諸葛亮的出師表,回頭想想那時候真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感覺。

    諸葛亮.出師表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當然現在已經完全背不全了,當時真是朗朗上口。不知不覺也過去好多年了,時間稍縱即逝,要珍惜時間、珍愛生命。

  • 10 # 蘇沐翀

    就我而言,可以出口成誦的詩詞曲賦太多了!

    個人認為,古典文化的傳承,不能僅僅依靠學院書院那些中文系的老師與教授,而在於我普通民眾對於傳統文化的熱愛。對於很多膾炙人口的詩詞曲賦,我有機會就會去記憶並儘量成誦,獨處時亦喜歡吟誦,誦讀時真真覺得口齒生香,欲罷不能。

    至於題主所說的能出口成誦的,普通的五絕/七絕等我就不說了,現撿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篇目羅列如下:

    《弈喻》 清 錢大昕

    這是我初中時記誦的第一篇真正意義上的古文,二十多年了,至今出口成誦,誦讀起來感覺如水銀洩地,十分帶勁,謹將其精彩處摘錄如下:

    今之學者,讀古人書,多訾古人之失;與今人居,亦樂稱人失。人固不能無失,然試易地以處,平心而度之,吾果無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見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見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論人哉!

    弈之優劣有定也,一著之失,人皆見之,雖護前者不能諱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無孔子,誰能定是非之真?然則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無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無有已時,曾觀弈者之不若已!

    《岳陽樓記》宋 范仲淹

    這是我讀初三時記誦的范文正公的名作,相信很多人都能成誦。這篇文佈局嚴謹,寫景、議論、抒情均為上佳,家國情懷躍然紙上,其氣勢、格局、價值觀可以說是千古文人的典範,引起無數文人騷客的共鳴,因此也是我的最愛。甚至看到當時網紅小說《慶餘年》時,我甚至懷疑貓膩是從開篇那句“慶曆四年春,謫守巴陵郡”獲得的寫作靈感,可見其影響之大。

    這篇文太出名,我就不貼了,真真字字珠璣,不愧經典之名。

    《桃花源記》 晉 陶淵明

    這篇也太出名,“桃花源” 已成了一個美好世界的代名詞,其影響之深遠可見一斑。這篇寫景敘事俱佳,膾炙人口,也代表了兩晉南北朝時代那種古雅的文風,至今出口成誦。原文也不貼了,至今是人教版的初中課本的保留篇目,甚慰甚慰。

    《滕王閣序》 唐 王勃

    這篇也是我的至愛,寫景抒情俱是上佳,有駢體文的特質,對偶,排比,鋪張開來,氣勢磅礴,再加上那種不得志的文人特有的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激憤情懷,每次誦讀,既有對作者那出神入化的文筆的歎服,又有感同身受的精神共鳴,更兼具對作者英才早逝的惋惜,各種感情,總能至忘我之境,真真享受。

    這篇高中課文也有,除了那著名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還有很多句子讓我動容: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

    此文堪稱“神品”,王勃有此文即無愧“初唐四傑”之一的名號;出口成誦,就是對這位早早逝去的才子的最好紀念。

    《蘭亭集序》 晉 王羲之

    或許是書法史上“天下第一行書”的名頭掩蓋了這篇文章在文學史上的意義,它的價值可能被低估了。我第一次看到它,就有了記誦下來的衝動,然後反覆朗讀,終於成誦。這篇文章看淡了生死,卻沒有失意與消沉之意,更傾向於“生命苦短,活在當下”的積極意味,這也是我喜愛它的原因。還有一個小祕密就是,很多書法作品都會寫《蘭亭集序》,但很多草書啊什麼的,很多字我不認得。記誦了這篇文章,很多寫《蘭亭集序》的書法作品,即使有些字我不認得,也不妨礙我把它“讀”出來,哈哈。

    這篇文也不貼了,太出名了,到處都能看到。但把它熟練誦讀之後,相信你對“書聖”的認識會更進一層。

    《歸去來兮辭》晉 陶淵明

    還是陶淵明的作品,秉承了兩晉那一貫的古雅文法,一樣的對偶與排比,一樣的讓人讀起來欲罷不能,一心成誦。

    人生總有高峰與低谷,有坦途也有轉折。低谷時,轉折時,讀讀此文,真的是自我治癒的良藥,平和心態的神助。

    這篇文貼出來吧,想把我自己認為精彩的地方分享出來: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目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鬆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鬆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邱。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天天命復奚疑!

    《前赤壁賦》 宋 蘇軾

    蘇大學士的這篇名作,也是我的心頭愛。也是寫景、議論、抒情俱佳,更兼具人生的感悟與明理的豁達。蘇東坡的瀟灑與才氣,簡直是千古文人的典範。這篇《前赤壁賦》可以說是坡仙散文的代表作,出口成誦,那是必須的。

    這篇文我就不貼了,通篇都是經典,文氣縱橫,不負其名!

    《長安古意》 唐 盧照鄰

    這首《長安古意》是我買的《唐詩三百首》的七言古詩第一篇,在我眼中是史詩般的存在,既寫了大唐的盛世繁華,又寫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世事的盛衰交替,更兼名句頻出,自帶光環,所以對它我也是久讀成誦,不能忘懷。

    《長恨歌》& 《琵琶行》唐 白居易

    第一次接觸到《長恨歌》還是在讀初一時,我的歷史老師在講“開元盛世”到“安史之亂"時,忽然就來了性質,給我們背誦了《長恨歌》,記憶深刻的那幾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等等,老師背的唾沫橫飛,我們聽得津津有味。後來不知在哪本雜誌上看到一個作家談自己小時候的經歷,說自己中學時背《長恨歌》的往事,我就想,我也能背啊。

    這首詩共120句,840字,名句太多,真的是膾炙人口,誦之受益良多。裡面也有很多對偶句,對我以後學習對聯很有幫助,比如這兩句:

    春風桃李花開日,

    秋雨梧桐落葉時。

    很多時候練習對句時,我就會想到這兩句,其對仗工整,可以做範例。

    類似可以出口成誦的篇章還有很多,如文賦類如諸葛亮的《出師表》,詩歌類的如曹操的《短歌行》、李白的《將進酒》、高適的《燕歌行》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像磁石一樣吸引著我,使我在閒暇時、獨處時不自覺的去吟誦它;隔段時間我就會比照著原文去檢驗自己是否有錯漏的地方,有意識的去強化這些記憶,生怕自己忘記了,或記錯了。這些詩詞名篇,已經融入了我的生活和生命,不敢忘記。

    藉此答題機會,是為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治獨寵武曌。是戀母情結還是因為身含鮮卑族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