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黃小邪談古論今

    初創於隋朝的科舉制度無疑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一次極大的進步,科舉制度使得寒門士子也有機會步入仕途,極大的豐富了國家選賢任能的途徑,甚至可以說科舉制度的建立是中國進步的一個里程碑。

    科舉制度初創於隋朝,唐宋時期,科舉制度進一步得到了發展,尤其是在重文抑武的宋朝,科舉制度更是發展到了巔峰,通過科舉制度,誕生了無數名臣良將,政治文化發展到了巔峰。但是物極必反,進入到明朝,我認為科舉制度步入到了誤區,成為了阻礙政治文化發展的絆腳石。

    唐宋時期,科舉內容是以策論為主,尤其是文人治天下的宋朝鼓勵考生參政議政,針對時事發表治國高見,因此在宋朝,政治文化空前繁榮。而到了明朝,由於朱元璋出身貧微,而且沒有文化,所以尤其擔心政權被文人政客所顛覆,因而需要禁錮人民的思想,所以科考也變成了“四書五經”的八股文,要求試卷“代聖人之言”,而什麼是“聖人之言”呢?無非就是“三綱五常”、不可僭越君臣之禮之類的,在這種科舉制度下,考生自然也是迂腐僵化,在那個時候,真的是“百無一用是書生”。

    可以說,科舉制度也是一個朝代進步與否的試金石,它客觀的反映了最高統治者對政治文化的開發態度,也是一個朝代能否繁榮興盛的重要標誌之一。

  • 2 # 超夢說

    明朝科舉制與唐朝科舉制之比較 ⑴主要不同:①具體目的不同:唐朝是為了選才納賢,而明朝是為了嚴厲控制士人思想.②考試範圍不同:唐朝是經義、時務和讀經史,而明朝的出題範圍主要是四書、五經,沒有時務和歷史.③考試文體不同:唐朝主要是詩賦、帖經墨義等,而明朝則是八股文.④結果不同:唐朝的科舉制選拔了人才,擴大了統治基礎,並促進了唐詩的繁榮;而明朝的科舉制則嚴重束縛了士人的思想,培養了皇帝的忠實奴僕.

  • 3 # 右耳先生dx

    就拿隋唐與明清的做個比較吧:

    一、具體目的不同,隋唐是為了選才納賢,而明清則是借科舉考試嚴厲控制仕人的思想,為自己的統治服務。

    二、考試範圍不同,隋唐是經義、實務和歷史,而明清出題範圍主要是四書五經,沒有經義和歷史。

    三、考試文體不同,隋唐主要是詩賦、貼經墨義等,而明清主要是八股文。

    四、結果不同,隋唐的科舉制度選拔了人才,擴大了統治基礎,使唐朝發展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巔峰,並間接促進了唐詩的繁榮。而明清的科舉制則嚴重束縛了仕人的思想,培養的是皇帝的忠實奴僕。所以明清以後中國逐漸閉關鎖國,統治者迷之自信,讀書人只會搖頭晃腦背誦四書五經,紙上談兵,導致中國近代遠遠的落後於世界。

  • 4 # 何方秋水

    最大的區別就是明之後出現並規定必須使用“八股文”,固定了文體格式。

    科舉考試發展到明清的時候已經出現了不可避免的弊端,而統治階級考慮的不是如何變革與改進,而是尋找更加苛刻的種種要求來為難考生,限制了文章的內容與觀點,極大的限制了考生的創新意識,這樣的科舉制度下,產生的所謂進士、舉人思想能不腐朽?

  • 5 # 學益精舍

    起源

    隋煬帝喜好文學辭賦,在隋大業二年公元606年,隋煬帝始建進士科,讓士人自由報考,首創文辭考試來取士。

    定型

    唐朝的科舉考試,設秀才科、進士科和明經科等六科,並且規定考試定期在每年十月到朝廷應試,由州縣地方進行預試,相當於後來的鄉試,就這樣科舉制度在唐朝正式定型。

    南北卷

    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二月會試放榜,選出進士52名,三月初殿試,狀元陳安邸,尹昌隆為榜眼,劉鶚為探花,6天后大批學生來到禮部擊鼓鳴冤,理由是52名進士全部是南方人,認為要麼考官徇私舞弊,要麼是朝廷徇私舞弊搞地域歧視,朱元璋派人調查,結果發現考試結果沒有任何異議,主考官劉三吾公平公正,並沒有徇私舞弊,但是北方考生還是不依不饒,就在這時朱元璋突然決定,將主考官和中榜士子投入監獄嚴刑拷問,最後劉三吾北方發配,其餘人被凌遲,6月朱元璋親自複核試卷,放榜後61名進士全是北方人,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南北榜案。南北榜案後,明朝科舉制度發生重大改變,會試分為南北卷,不再統一劃線錄取,統一參加殿試,這一改變直接沿用到晚清。

    防作弊神器——八股文

    明清時期的八股文把科舉防作弊措施推向了極致,一種高難度的寫作訓練,不僅要求作者熟悉古文妙境,還要對仗工整、合於聲律,由破題、成題、起講等八個部分組成,每部分有規定任務,字數也有限制,同時文章前後必須思想貫通,考生很難抄襲作弊,統一了考官閱卷標準,根據一切已成文定去留的原則,快速衡量答卷。然而考生為了適應八股取士,畢生鑽研八股套術,對於其他學問不聞不問,思想受到嚴重禁錮,導致清王朝最後不得不廢除科舉制度。

  • 6 # 湘西超風行者

    明朝後:八股文格式,朱熹理學之禮教內容,去除孟子的人本論述經典,經學句讀學問為主,武為次或者表演的形式,論前朝的歷史教訓

    綜上所述,明朝後的科學考試禁錮人的思想,控制人的言論,拿前朝論今朝事,理學殺人,男女老少都要三從四德或者對朝廷的愚忠;明朝前的科舉考試還是開放的,輿論考察符合民情民意,文人士大夫可以暢所欲言,大眾思想較為自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戚風蛋糕需要加黃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