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易說事

    我所引用的這段話是出自《左傳》,也是“人盡可夫”這個詞語的出處了。

    先來複述一下這個故事吧:

    鄭厲公自然不幹了,以老子的名義殺豬,肉卻被你吃了,哪有這樣的道理?於是想方設法、處心積慮就是想幹掉祭仲,不滿意就換人,這是老闆的特權。但是,這個人不好找呀!畢竟這事本身是一件很有風險的事。

    但是,這個雍糾又有點婆婆媽媽,不夠乾脆果斷,總是感覺對不起自家的娘們,所以在老婆面前總表現得有點做賊心虛的樣子,最後被老婆發現祕密。

    於是這又該輪到雍糾的妻子糾結了,一邊是父親,一邊是丈夫,該出賣誰,該成全誰呢?人呢,越是糾結,越是很難拿主意,關鍵是這事還不能到處亂說,心事重重的雍糾的妻子只能找自己母親去探討人生哲學,主題就是:“父親和丈夫哪個更重要?”

    這個問題要是問同齡人,或許還會有不一樣的答案,但是問自己的父母,絕大概率只有一個答案——父親更重要!她的母親給出理由就是我們當下很多人的回答一樣:父親只有一個,老公可以死了再找。

    腦洞大開、醍醐灌頂的雍糾妻子終於恍然大悟,於是愉快地向自己的父親去結髮自己的丈夫了。結果呢,雍糾就自己的岳父戮殺於亂市了。

    幕後的操縱者既無奈又憤怒,只能罵罵死人出氣了:“跟頭髮長見識短的婦人商議大事,這種人死不足惜”!

    那麼,“人盡可夫”這詞語意思大變形的邏輯誤區在哪裡呢?實際上,就是把“可能發生的事情”當作“已經發生的事情”來看待,理論上很多人都可以成為老公,變成了事實上很多人都可以成為老公。

    這也反映出我們很多人在理解某一種文化現象的時候,習慣性地斷章取義、不求甚解的陋習。希望大家通過這個故事,能夠更好的反思、更進吧!

  • 2 # 春夏秋冬L

    “人盡可夫”是一個歷史典故。

    祭仲專權,鄭厲公對他很擔心,派祭仲的女婿雍糾去殺他。雍糾準備在郊外宴請祭仲。雍姬知道了,對她母親說:“父親與丈夫哪一個更親近?”她母親說:“任何男子,都可能成為一個女人的丈夫,父親卻只有一個,怎麼能夠相比呢?”於是雍姬就告訴祭仲說:“雍氏不在他家裡而在郊外宴請您,我懷疑這件事,所以告訴您。”祭仲就殺了雍糾,把屍體擺在周氏的池塘邊。鄭厲公裝載了屍體逃離鄭國,說:“大事和婦女商量,死得活該。”夏季,鄭厲公逃亡到蔡國。六月二十二日,鄭昭公進入鄭國。

    這裡是從傳統孝道出發的,這個詞語本身也根本沒有奇淫的意思。現在卻為貶義,形容生活作風不檢點的女子,可以和所有的男人產生不正當關係,當自己的丈夫看待。和原本的意思已相去極遠。

  • 3 # 小祁說歷史

    非也,這位女主人公並不是不守婦道的女性,而這個成語在誕生之初也並不是現在這個意思。那麼這個成語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說來挺有意思,這還和“史上最難回答的問題”有關,那就是“媳婦兒和媽媽同時掉進河裡”的問題,而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當時這位主人公就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只是她是要在丈夫和父親之間做出選擇。那麼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故事呢,女主人公又做出了怎樣的選擇呢?今天小祁就來給您講講成語“人盡可夫”背後的故事。

    鄭厲公肯定不能親自動手啊,他必須找一個幫手來替他完成這個任務。經過一番考察後,他最終選擇了自己的親信雍糾去完成這件大事。但是這個雍糾的身份可就複雜了,他除了是鄭厲公的親信之外,他還有兩個身份,那就是女主人公雍姬的丈夫,鄭國權臣祭仲的女婿。

    面對這樣的情況,雍姬沒有辦法做出決定,再猶豫再三以後,雍姬決定將這個問題拋給自己的母親來解決。雍姬就問她的母親:“父親和丈夫哪一個比較親呢?”(父與夫孰親)她的母親說:“父親只有一個,天下的男子卻很多,隨便找誰都可以做丈夫,二者又怎麼能夠相比呢?(人盡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這是不是很像現在的媳婦和母親同時掉水裡的問題呢?所以這個答案是不是也找到了?)

  • 4 # 孟凡說情感

    人盡可夫,本意為:一個女子,是人人皆可以為其丈夫的,至於父親,為天然骨血關係,只有一人,不能與夫相比。現在變為貶義,形容生活作風不檢點的女子,可以和所有的男人上床,當自己的丈夫看待。但好像古代的並非這個意思,我們來看看吧。

    故事是這樣的,故事的主角名叫雍姬,是春秋時期鄭國國相祭足的女兒,長大後嫁給了鄭國重臣雍糾。原來在春秋戰國時期,鄭國的鄭厲公在位的時候,有一位名叫祭足的權臣,當時他在鄭國的權力很大,甚至威脅到了鄭厲公的地位。於是鄭厲公為了維護自己的君王權威,決定剷除這位重臣。但是祭足家中戒備森嚴,鄭厲公很難下手,於是鄭厲公就叫來了祭足的女婿雍糾,當即賞賜給他大量的財寶,讓他想辦法去把自己的岳父幹掉。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雍糾自然財迷心竅,就答應了鄭厲公。於是雍糾就在家中開始暗暗策劃謀殺祭足的計劃,他的妻子雍姬和他的感情本來是很和睦的,但是雍姬看到自己的丈夫最近表現比較反常,於是就偷聽雍糾和其他人的談話,這才知道原來丈夫想要殺害自己的父親,這個時候她也陷入了一個兩難的境地:如果任憑自己丈夫的話,那麼自己的父親肯定會性命不保;但是一旦將這個祕密告訴自己的父親的話,那麼自己的丈夫可能也會性命不保,那麼她作出了怎樣的抉擇呢?

    後來,她還是把這件事情告訴了自己的母親,讓母親幫她做選擇,而她的母親雖然沒有直接對她說出選擇,但是卻也長嘆一口氣說:“丈夫沒了還可以再找一個,父親要是沒了可就再也找不到下一個了。”這句話讓她如夢初醒,於是她急忙把這件事情告訴了自己的父親。

    祭足聽說這件事情之後勃然大怒,於是立刻下令把雍糾幹掉,並且準備對鄭厲公下手。事情敗露了,鄭厲公當然只能顧著自己逃命了,於是鄭厲公在國外流浪了十幾年才最終回國,而當時的人們也把雍姬的這個選擇稱為“人盡可夫”。

    祭氏和雍糾做了四年的夫妻,因為人盡可夫這句話出賣了丈夫雍糾,這做法正不正確也只有她自己心裡清楚了。

  • 5 # 漩渦鳴人yy

    原先的故事的跟現在的意思有很大的差距。

    其實說白了,原先的故事就一句話,你是要救你爹還是要救你丈夫?你如果選擇因為你的丈夫而把你的爹給殺了,那你這種人是不是算個人呢?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還算得上,是一個普通的權謀故事,當時說的如果再露骨一點,那就是一個女人究竟在糾結救自己的父親,還是救自己的老公。

    其實說實話,在這個故事裡面我還是站在這個女人的角度。你一個父親養了你十幾年,你的老公跟你相處頂多也就十幾年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之下你當然沒得選擇,可你的老公選擇殺你的父親這事兒就是你老公不對。你把這事兒說出去也算得上是對得起你自己的良心,當時你父親最後做的心狠手來說是你父親自己的責任,跟這女人沒任何關係。

    是真正的笑話是這故事的最後,這個正國的國君在聽說這件事情之後,過去把這個人給收拾,回過頭來他罵了句什麼說和女人商量,這種事情活該被殺。

    我是沒有辦法徹底理解這個國君當時心裡究竟在想些什麼,但我總體而言覺得一方面你的國家被你手底下大臣給把控另一個方面。你復個仇,還對自己派過去復仇的人如此冷言相對。那你這個國軍算是當到頭了,你這人也確實沒什麼搞頭。活該出現這種情況。

    當然對於古代的封建綱常來講,這個女人肯定是受批判的物件,為什麼婦人之仁那除了這種情況最後導致自己丈夫被殺,這種女人活該被批,而且還被自己的國君,給罵一頓,那這種女人確實不應該存在這個世上,所謂君倫臣剛,君王要排在橙子的前面,橙子的感情要排在家人的前面,所以很顯然這個女人受到了封建禮制的批判。

    此人盡可夫這個成語也越來越受到其他人的曲解,那大家也會喪失理智,對這個故事喪失一種正常的平臺,當時出於現代人的角度。大家冷靜下來一想,這個故事也就是那麼個道理。

  • 6 # 我是趙帥鍋

    說起“人盡可夫”這個成語,很多人都知道它是一個貶義詞,主要形容女子生活作風不檢點,和很多男人上床睡覺;但很多人卻並不知道,這個成語最初只是一箇中性詞,它主要是用來形容丈夫的重要程度不能和父親相比,因為作為一個女子,人人皆可以為其丈夫,但親生父親只有一人,所以丈夫不能與父親相提並論。

    關於這個成語的起源,最早要追溯到東周時期,據記載,在公元前701年夏,鄭國的國君鄭莊公病逝,隨後在權臣祭足的支援下,太子忽繼位,是為鄭昭公。但是,鄭昭公的繼位,則引起了一旁宋國國君宋莊公的強烈不滿。

    原來,鄭莊公在世時曾娶宋國雍氏的女兒為妻,並生下公子突。雍氏是宋國的貴族,所以宋莊公更希望公子突能繼承宋國國君之位,因此當宋莊公得知祭足擁立鄭昭公後,就派人引誘祭仲來到宋國後抓起來,威脅祭足說:“如果你不擁立公子突,我就殺死你。”

    祭足不得已,只好答應宋國的要求,並與宋國訂立盟約。 鄭昭公得知這個訊息後,只好連夜出逃到衛國避難,就這樣公子突回國即位,是為鄭厲公。

    鄭厲公即位後,對祭足獨攬鄭國大權的行為非常不滿,於是他便想要暗中殺掉祭足,經過一番謀劃之後,他選派祭足的女婿雍糾來執行這項艱鉅的任務。

    雍糾接到任務後,覺得又興奮又擔心,因為鄭厲公許諾他,只要殺掉祭足,他雍糾就將成為鄭國的二把手;但問題是,想殺祭足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當晚雍糾便輾轉難眠,這時雍糾的老婆,也就是祭足的女兒雍姬看到丈夫心神不寧,於是便詢問他何故。

    雍糾自然不肯說,但他越不肯說,他的妻就越想刨根問底,於是在一番軟磨硬泡之下,雍糾只好將謀殺祭足的計劃和盤托出。這下雍姬陷入兩難之際,一邊是她的丈夫,一邊是她的父親,她究竟該站在哪一邊呢?

    雍姬拿不定注意,於是便回去詢問她的母親,也就是祭足的老婆:“父親與丈夫相比,哪個更親近些?”

    雍姬的母親就告訴她:“世間任何男子都可能成為一個女人的丈夫,但父親永遠只有一個,所以自然是父親更親近一些,丈夫又怎麼能夠與父親相比呢?”雍姬的母親的這番話,也就是成語“人盡可夫”的由來。

    後來,雍姬聽了母親這番話,便將丈夫的謀劃告訴了父親祭足。於是第二天,祭足特意喊雍糾到自己府上喝酒吃飯,在席間杯觥交錯之際,祭足突然將酒杯摔在地上,並大喝道:“匹夫安敢戲吾,左右與我拿下!”言畢,只見一群帶甲的武士衝出,對著雍糾一陣亂砍,雍糾當即一命嗚呼。

    雍糾被殺的訊息很快傳到了鄭厲公的耳朵裡,於是他感慨道:“國家大事,謀及婦人,該死啊!”隨後他一刻也不敢停留,趕緊連夜出奔逃到蔡國避難。

    直到17年後,鄭厲公才得以重返鄭國,第二次登上王位,此後他曾幫助周惠王平定王子頹及五大夫之亂。周惠王因鄭厲公勤王有功,便將虎牢以東土地賜給鄭國,鄭國由此復興。

  • 7 # 歷史愛好者雨墨

    人盡可夫是一個帶有貶義的成語,意思是形容生活不檢點的女人。不過人盡可夫最早的含義並非如此,它的本意是丈夫的人選有很多,但父親只有一位,大家如果看過人盡可夫的典故,便能理解是什麼意思了。這個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的鄭國,當時鄭厲公想要除掉雍姬的父親祭足,所以雍姬只能在父親和丈夫之間選擇一位,最後雍姬站在了祭足這邊,將鄭厲公給反殺。後人評價雍姬,有把她當做孝女的,也有認為她是不義之人的,究竟該如何評價雍姬的行為呢?

    在中國古代,女子的地位十分卑微,她們被迫按照三從四德來生活,一生都沒有自己主宰的權力。當時的女子,未出嫁時要聽從父親的話,成婚後要聽從丈夫的話。所以當父親和夫君同時面對困難的時候,選擇救誰就成為了歷史難題。當父親和丈夫只能活一個人之時,一女子做出了選擇,結果捱罵千年,還因此誕生了一個成語。

    這位女子就是生於戰國時期的雍姬, 她的丈夫名叫雍糾。雍糾的家中很是顯赫,他的表哥公子突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鄭厲公。首先從鄭厲公來了解這個故事,鄭厲公本來就是皇子,當初他的父皇傳位之時並沒有選擇他,而是讓他的哥哥繼承了皇位,這就是鄭厲公非常不滿。於是不久後,他就發起政變,成功篡位當上了皇帝。

    由此可見,鄭厲公的皇位來歷並不正,所以朝堂上還有不少人對他很有意見,不願意讓他來當皇帝,其中就有大臣祭足,也就是我們要將的女主角雍姬的父親。雍姬的父親在前朝非常有權勢,所以皇帝就打算背地裡偷偷將其除掉,隨後就叫來了自己的表弟雍糾來一起商量辦法。

    當兩人將一切事情都商量好以後,雍糾就回到了家中。但是,當他回到家中看到自己的妻子後就覺得有些不自然,畢竟他要除掉的是自己的老丈人。而雍姬也感受到了丈夫的異樣,在她的再三追問之下,她的丈夫說出了實情。這個時候雍姬就覺得十分為難,自己的丈夫居然要殺死自己的父親,她該怎麼辦。如果不告訴父親,父親就會被殺。如果和父親說了,那麼丈夫肯定也活不了。

    面對這樣的情況,她沒辦法做出決定,於是就回孃家去問母親該怎麼辦。她的母親聽後回答她:人盡夫也,可你只有一個丈夫,你說應該怎樣抉擇呢?她瞬間明白了自己該怎麼做,所以就向自己的父親說出了皇帝和丈夫之間的計劃。她的父親知道一切後先發制人,她的丈夫也因為計謀失敗被殺 。

    後來從這件事中就誕生了一個成語人盡可夫。意思是任何人都可以當這個女子的丈夫,但女子的父親只有一個,可見親人之間的血緣關係比夫妻關係更為牢固。不過到了現在,這個詞也多用於貶義,是指女子個人生活混亂。

    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這位女子的選擇都遭到了很多人的謾罵,一些人認為她是一個孝女,而還有人認為她害死了自己的丈夫,實在不是一個好人。其實,無論是誰,在面對這樣的情況時,都沒辦法做出兩全的選擇,這個問題也沒有真正的標準答案,你覺得呢?

  • 8 # 祗樹

    現如今,形容一個女人足夠“渣”,最狠的詞語莫過於“人盡可夫”。

    人盡可夫,字面意思來看,是個男人就能成為這個女人的丈夫;言外之意,則是在說此女破鼓萬人捶。青樓女子尚有立牌坊的時候,“人盡可夫”之女,直接就被打入無間地獄了!

    可是,人盡可夫四字,最初的意思卻並非如此。

    話說,在春秋時期,鄭厲公手下有一大臣,名叫祭仲,此人專橫跋扈欺上瞞下毫無君臣之禮,鄭厲公對其恨之又恨,早就想除之而後快。奈何祭仲在鄭國勢力龐大,鄭厲公怕打狗不成被反咬一口。

    於是,就有謀士向鄭厲公建議:“祭仲有個女婿叫雍糾,見利忘義,可以將其收買,然後伺機殺死祭仲。”

    鄭厲公曰,善。

    誰知雍糾這貨不僅是個見利忘義的小人,還是個碎嘴子,嘴上說話沒把門兒的,啥事兒都往外說。刺殺老丈人這種“軍機大事”,他也毫不當回事兒,回到家中,就把這事兒告訴了他老婆雍姬——

    前者說了,雍糾是祭仲的女婿,雍糾的老婆自然是祭仲的親閨女。

    雖說古代有“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可畢竟是親爹!就算打斷骨頭,那還有根筋連著呢!雍糾這傢伙,簡直就是沒腦筋、缺根筋!暗殺老丈人的事情,怎麼能說給老婆聽呢?

    一邊是老公,一日夫妻百日恩;一邊是老爹,血濃於水父女情。

    不管雍姬站在哪邊兒,另一邊定然腦袋搬家——畢竟,這可是鄭厲公親自謀劃的刺殺案,搞不好,鄭厲公也得趴窩了。

    事關重大,雍姬就找到母親,非常含蓄地問道:“老公和老爹,誰更重要呢?”

    雍姬的言外之意,誰不重要,就把誰賣掉。

    雍姬的母親就沒什麼好顧慮了,想必她是沒爹了,但是老公還活著呀!於是,她便不假思索道:

    “人盡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

    意思是說:是個男人都能成為你的老公,難道是個男人都能當你老爹嗎?

    如此看來,人盡可夫也不是什麼貶義詞,在這個語境裡,倒還有些褒義——至少也是個中性詞。

    於是,雍姬站在了老爹這邊兒,雍糾這個大暈雞,自然也就成了刀下亡魂。雍糾死後,《左傳》的作者還不忘挖苦他一句:

    “謀及婦人,宜其死也。”

    譯:跟一個女人商量國家大事,死了活該!

    站在男女平權的角度,《左傳》的這句評語的確不正確——然而,這四個字實在是太形象了,往哪兒一戳,只要沒看過原典故的人,一定會誤會,並認為它是用來形容“渣女”的極致之詞。

    沒辦法,“人盡可夫”這四個字,就是這麼囂張。

  • 9 # 大美威海幸福銀灘

    俗話說:“好馬不佩雙鞍韂,好女不嫁二夫男”。

    在封建社會中,女子視貞操比性命還緊要,奉行的是從一而終的婚姻觀,上至皇家貴族,下到普通百姓,對貞婦烈女備加推崇褒獎,反之則嗤之以鼻,人神共憤。

    這個故事的背景是春秋戰國時期,也就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生活的年代。

    孔子一生致學深厚,著有《詩》《書》《禮》《樂》《易》《春秋》等,尤其是儒家經典著作《論語》更是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

    很難想象,在孔聖人生活的時代,竟然有人敢於揹負“人盡可夫”的罵名,殺死了自己的丈夫,簡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在那個中規中矩的社會不亞於石破驚天,即使21世紀的今天,也是爆炸性的新聞。

    其實,當你讀懂了故事中的真正意義,就不會停留在字面上的錯誤直覺,反而會陷入深深地思考之中,或許你可以捫心自問一下,假如自己面對故事中的抉擇,何去何從,恐怕也是很難取捨的。

    故事的主人公名字叫雍姬,她的父親祭仲是鄭厲公殿前的權臣,她的丈夫雍糾呢?則是鄭厲公的表弟,由此可見,雍姬一家也算得上家族顯赫的皇親囯戚了。

    原來雍姬的父親祭仲自恃功高,朝堂上專橫跋扈,獨斷專行,有時候甚至於把鄭厲公也不放在眼裡,自然引起文武百官的不滿,鄭厲公也是如梗在喉,但是忌憚祭仲的強大勢力,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暗氣暗憋,忍氣吞聲了。

    誰知道,接下來的事情讓鄭厲公再也無法忍受了。因為祭仲野心膨脹,大肆結黨營私,培植自己的勢力,大有謀權篡位取而代之的狼子野心。

    鄭厲公決定先下手為強,設計除掉祭仲。於是他祕密召見表弟雍糾進宮,面授機宜,命他借在郊外宴清祭仲之時,趁機殺了他。

    可是鄭厲公也是醉了,只覺得雍糾是自己的表弟,靠的住,也不想想雍糾是祭仲的女婿,哪有殺老丈人的道理?

    祭仲的女兒雍姬聰明絕頂,善於察言觀色,丈夫的反常舉動自然逃不過她的眼睛,略施手段就識破了鄭厲公的鴻門宴詭計,隨即便回到了自己家通風報信。

    她先是見到母親告知了內情,可又擔心自己的丈夫雍糾成了父親的刀下鬼。於是她對母親說:“父親與丈夫哪一個更親近?”

    她母親看看內心極度矛盾的雍姫,直言不諱地告訴她:”任何男子,都可能成為一個女人的丈夫,父親卻只有一個,怎麼能夠相比呢?”

    鄭厲公見事情敗露,畏懼祭仲弒君篡位,於是盛殮了雍糾的屍體,急惶惶地逃離了鄭國。

    事情到此,雍姬保全了父親,卻殺了丈夫。有人說雍姬謀害親夫歹毒、有人卻認為雍姬至孝,無可厚非。

    至於“人可為夫”的這種罵名,只不過是當父親和丈夫只能活一個人之時,雍姬一弱女子做出了艱難痛苦的無奈抉擇,孰是孰非,自有後人評說!

  • 10 # 紅樹灣畔

    人盡可夫,出自《左傳·桓公十五年》,講述了春秋時代的一個故事。

    春秋時代,鄭國的大臣祭仲把持了國家大權,國君鄭厲公擔心自己的位置不保,於是找到了祭仲的女婿雍糾,讓其去殺祭仲。結果這個訊息被祭仲的女兒,也就是雍糾的妻子雍姬知道。雍姬內心很矛盾,一個是自己的父親,一個是自己的丈夫,現在丈夫要去刺殺父親,自己該怎麼辦?

    後來她找到了自己的母親,問道:“父親與丈夫哪一個更親近?”

    母親的回答非常精彩:“任何男子,都可能成為一個女人的丈夫,父親卻只有一個,怎麼能夠相比呢?”

    雍姬聽完後就做出了決斷,她把將丈夫的謀劃告訴了父親祭仲。後來,雍糾被殺,背後指使的鄭厲公逃離鄭國。事後,雍姬並未受到世人指責,反而被稱讚為“孝女”,她母親的那一段話也被記載下來,變為了成語“人盡可夫”。

    所以,人可夫本意為:一個女子,丈夫可以有很多選擇,但是父親是天然的骨血關係,只有一人,丈夫又怎能比?

    由於對歷史典故的淡忘,很多成語我們更習慣從文字組合的方式去理解,真是讓人唏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封神榜》中死後封神和活著封神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