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時刻,三人為最勝之數
“茶三酒四遊玩二”
一人獨飲,是個體不自覺地融入自然後,與茶的獨話,品位的是情趣外之情,味道外之味。兩人對飲,是在茶營造出的和諧的人文環境裡,對啜品味,推心置腹,得趣言歡。正如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曾留下“賭書消得潑茶香”的對飲佳話。
三人得味,三口為品,彼此深交,煮茶憶舊,品茶抒情,共享一壺茶的滋味,心有所得,便“不復醉流霞”,不負這杯茶了。“茶三酒四遊玩二”,可見喝茶時刻,三人為最勝之數。
明代仇英《赤壁圖》
《赤壁圖》中,引我關注的,是船頭的茶童,他正蹲在風爐吹火煎水。品茶“宜船頭吹火,宜竹裡飄煙”。不論是風日晴和,還是輕陰微雨,在船頭吹火,在竹下煮茶,都是極其風雅的選擇,這一點,“嚐盡溪茶與山茗”的蘇軾最懂。
三人飲茶,可談笑風生,但是蘇軾並沒忘記一人汲江煎茶,荒城獨飲時的悲涼。“枯腸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雖然,蘇軾在始終表達了夜深獨飲的孤苦寂寥,但在此刻,如果沒有佳茗的陪伴與慰藉,他有如何禁得住荒城長夜的認識長短,長短更聲呢。
三人的茶席設計,席主與客人,可以根據茶桌的房源不同,即可分列兩側相視對坐,又可彼此呈120°角,環列而坐。只要便於交流,座次都是可以忽略的外在形式。
三人席上,如是品賞綠茶,碗泡法最是相宜。碗麵開闊,能夠直觀地欣賞幹茶、茶湯以及葉底的翠綠春色。用茶匙分茶入盞,又可省去勻杯。提壺注水時,可利用茶匙的背面引流,使燒開的沸水緩緩流入碗中。茶杯的擺放,視主賓落座的方便和構圖的要求,可呈品字形,也可呈一字形擺放。三人的茶席,從點炭、擇水、審視幹茶,茶湯品評,葉底辨別到賞器泡茶等,整個過程都會充滿了思辨、探討和溫和之語。
我是覓漁紀,一個文化海洋的拾貝者,致力於尋找人文世界的DNA。
喝茶時刻,三人為最勝之數
“茶三酒四遊玩二”
一人獨飲,是個體不自覺地融入自然後,與茶的獨話,品位的是情趣外之情,味道外之味。兩人對飲,是在茶營造出的和諧的人文環境裡,對啜品味,推心置腹,得趣言歡。正如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曾留下“賭書消得潑茶香”的對飲佳話。
三人得味,三口為品,彼此深交,煮茶憶舊,品茶抒情,共享一壺茶的滋味,心有所得,便“不復醉流霞”,不負這杯茶了。“茶三酒四遊玩二”,可見喝茶時刻,三人為最勝之數。
明代仇英《赤壁圖》
仇英的《赤壁圖》,以素雅的筆觸,描繪出蘇東坡在船上與兩位好友,閒遊赤壁,吃茶清淡,“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的情形,這是一個典型的三人茶席,白露橫江,水光接天,是前無古人的秋日茶席背景,三人喝茶時,蘇軾可以扣舷而歌,且喜且笑。《赤壁圖》中,引我關注的,是船頭的茶童,他正蹲在風爐吹火煎水。品茶“宜船頭吹火,宜竹裡飄煙”。不論是風日晴和,還是輕陰微雨,在船頭吹火,在竹下煮茶,都是極其風雅的選擇,這一點,“嚐盡溪茶與山茗”的蘇軾最懂。
三人飲茶,可談笑風生,但是蘇軾並沒忘記一人汲江煎茶,荒城獨飲時的悲涼。“枯腸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雖然,蘇軾在始終表達了夜深獨飲的孤苦寂寥,但在此刻,如果沒有佳茗的陪伴與慰藉,他有如何禁得住荒城長夜的認識長短,長短更聲呢。
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人的茶席設計,席主與客人,可以根據茶桌的房源不同,即可分列兩側相視對坐,又可彼此呈120°角,環列而坐。只要便於交流,座次都是可以忽略的外在形式。
三人席上,如是品賞綠茶,碗泡法最是相宜。碗麵開闊,能夠直觀地欣賞幹茶、茶湯以及葉底的翠綠春色。用茶匙分茶入盞,又可省去勻杯。提壺注水時,可利用茶匙的背面引流,使燒開的沸水緩緩流入碗中。茶杯的擺放,視主賓落座的方便和構圖的要求,可呈品字形,也可呈一字形擺放。三人的茶席,從點炭、擇水、審視幹茶,茶湯品評,葉底辨別到賞器泡茶等,整個過程都會充滿了思辨、探討和溫和之語。
茶香嫋嫋、其樂融融的一席茶盅,三人共享一壺茶的美好。擇其善者而從之,茶便成了擇友與開啟傳統文化之門的要是。其不善者而改之,茶席也會成為我們學習、改善、精進的媒介和平臺。我們在品茗的端起與放下之間,學會了分享、回味和斷離舍,智慧和光明,便於茶中冉冉升起。我是覓漁紀,一個文化海洋的拾貝者,致力於尋找人文世界的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