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明確一下,零利率甚至是負利率的現象在現實中是存在的,甚至可以說是非常普遍的。
一、負利率的起源
2008 年經濟危機後,美國率先下調利率,聯邦基金利率上限由2007年12月的 4.75%猛降至 2008 年12月的 0.25%,在之後的七年中一直維持在接近於零的水平。全球其他央行也紛紛跟進,並且用量化寬鬆刺激經濟。但許多國家的經濟恢復仍不及預期,而利率已經降無可降。在此背景下,負利率政策應運而生。
截至目前,負利率政策的執行標的多為商業銀行的儲備金。 各國央行負利率政策如下 :
二、利率政策的作用機制
利率是貨幣的使用成本,實體經濟真正關心的是實際利率的高低,資金實際使用成本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各經濟主體做出消費、投資和儲蓄等經濟抉擇。
實際利率=名義利率—預期通貨膨脹率
央行透過對名義利率的調整來影響實際利率,超寬鬆的負利率政策,理論上可以透過以下三個路徑刺激實體經濟:
1. 利率下降,企業借貸成本下降,會借更多的錢去投資;
2.利率下降,居民部門減少儲蓄,增加消費;
3.利率下降,本國貨幣貶值,出口增加。
三、利率傳導機制的障礙
1.利率下降預期一旦形成,企業有可能延遲貸款;
2.經濟不景氣通常伴隨著通貨通縮。商品/資產的價格持續下降,居民不僅不會增加消費,反而會增加儲蓄延遲消費。比如日本,房價長時間下降,即使再低的利率,也不能刺激居民買房,因為一買就是負資產。
在國內,利率傳導機制失效的原因可能是:
1. 經濟缺乏新的增長動力(有錢沒專案),房地產行業嚴重擠佔企業投資;
2. 社會保障薄弱,利率再低,居民還是不敢消費。
三、失效的低利率政策導致的後果
1.形成金融資產或房地產泡沫。負利率政策釋放的貨幣不能進入實體經濟,只能在金融部門空轉,資產的價格會不斷放大,行成泡沫。在美國,是流向股市,在中國則都流向了房地產。
2.加大貧富差距。大家應該都有一個印象,即“越有錢的人借錢越多”,普通的居民由於投資渠道匱乏,通常只能把錢放在銀行。在負利率條件下,掌握資源或處於壟斷地位的階層可以零成本拿到資金,以擴大他們的資產規模。這在無形之中造成財富從窮人向富人階層轉移。
首先明確一下,零利率甚至是負利率的現象在現實中是存在的,甚至可以說是非常普遍的。
一、負利率的起源
2008 年經濟危機後,美國率先下調利率,聯邦基金利率上限由2007年12月的 4.75%猛降至 2008 年12月的 0.25%,在之後的七年中一直維持在接近於零的水平。全球其他央行也紛紛跟進,並且用量化寬鬆刺激經濟。但許多國家的經濟恢復仍不及預期,而利率已經降無可降。在此背景下,負利率政策應運而生。
截至目前,負利率政策的執行標的多為商業銀行的儲備金。 各國央行負利率政策如下 :
二、利率政策的作用機制
利率是貨幣的使用成本,實體經濟真正關心的是實際利率的高低,資金實際使用成本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各經濟主體做出消費、投資和儲蓄等經濟抉擇。
實際利率=名義利率—預期通貨膨脹率
央行透過對名義利率的調整來影響實際利率,超寬鬆的負利率政策,理論上可以透過以下三個路徑刺激實體經濟:
1. 利率下降,企業借貸成本下降,會借更多的錢去投資;
2.利率下降,居民部門減少儲蓄,增加消費;
3.利率下降,本國貨幣貶值,出口增加。
三、利率傳導機制的障礙
1.利率下降預期一旦形成,企業有可能延遲貸款;
2.經濟不景氣通常伴隨著通貨通縮。商品/資產的價格持續下降,居民不僅不會增加消費,反而會增加儲蓄延遲消費。比如日本,房價長時間下降,即使再低的利率,也不能刺激居民買房,因為一買就是負資產。
在國內,利率傳導機制失效的原因可能是:
1. 經濟缺乏新的增長動力(有錢沒專案),房地產行業嚴重擠佔企業投資;
2. 社會保障薄弱,利率再低,居民還是不敢消費。
三、失效的低利率政策導致的後果
1.形成金融資產或房地產泡沫。負利率政策釋放的貨幣不能進入實體經濟,只能在金融部門空轉,資產的價格會不斷放大,行成泡沫。在美國,是流向股市,在中國則都流向了房地產。
2.加大貧富差距。大家應該都有一個印象,即“越有錢的人借錢越多”,普通的居民由於投資渠道匱乏,通常只能把錢放在銀行。在負利率條件下,掌握資源或處於壟斷地位的階層可以零成本拿到資金,以擴大他們的資產規模。這在無形之中造成財富從窮人向富人階層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