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353121943722

    一、春龍節的來歷

    二月二龍抬頭,俗稱青龍節,是中國農村的一個傳統節日,名曰“龍頭節”。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大約從唐朝開始,華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中國民間認為,龍是吉祥之物,主管雲雨,而農曆“二月二”這天是龍欲昇天的日子。從節氣上說,農曆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中國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這是自然規律,但古人認為這是“龍”的功勞。而且,龍在華人的心目中有著極高的地位,不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

    二、春龍節的習俗

    習俗一:二月二龍抬頭理髮

    民諺有“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之說。這一天理髮,叫“剃龍頭”或“剃喜頭”。長輩們希望借龍抬頭這一吉時,保佑孩子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另外,之所以在二月二日剃頭,是因為俗信有“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的說法。而一個月不理髮又很難受,故大家都在正月過完後的二月初紛紛理髮。而且不理髮,頭太重了抬不起來,不能“龍抬頭”了,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過,這一說實為訛傳,其中的“死舅”其實是“思舊”的諧音,表示人們對過去一年的懷念

    習俗二:二月二龍抬頭吃什麼

    1、“鼓撅”(手搓麵條):俗稱“頂門棍”。為什麼吃“鼓撅”?有人說,吃了“頂門棍”,把門頂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有人說,過春節大家都吃悶了、玩昏了,吃一頓“鼓撅”頂靈性,就開始幹活過日子了。

    2、攪團:說是給龍糊鱗整甲,使龍抖擻精神昇天降雨。

    3、“扒豬臉”:經過選料、清洗、噴烤、洗泡、醬制等十二道步驟,歷經十多個小時的烹飪,才能端上餐桌。“扒豬臉”有三種,一是原汁原味吃;二是蘸醬汁吃;三是卷煎餅吃。每一種吃法都有不同的滋味。

    擴充套件資料:

    說到“二月二”,很多老人喜歡在這天前後建議晚輩剃頭,為的就是圖個吉利。這和“正月裡剃頭死舅舅”有關。在民國二十四年的《掖縣誌》卷二記載:“明朝體制一變,民間以剃髮之故思及舊君,故曰‘思舊’。相沿既久,遂誤作‘死舅’。”所以這樣一來,正月裡不剃頭的“思舊”就失去真實的意義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室兩廳兩衛該怎麼設計?求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