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寶塔796
-
2 # 媒體聯盟特別報道
歷代文人雅士,高度評價比干是亙古雅士。墓前立有孔子手跡劍刻:“殷比干墓”四字碑。著名唐代詩人李白撰殷太師墓誌銘
-
3 # 王耕俠
孔子殷比干墓留下的字跡,像傳說。佩劍可以刻字嗎?當時的字型也不符。如果不刻字,就是無字碑,大臣的墓有可能嗎?
-
4 # 使用者6100734323
除了各位朋友的回答,那個時代的先聖先賢們,如孔子,釋迦牟尼佛,述而不作!除了工程技術手段問題,聖賢們是有深意的!如釋迦拈花,迦葉微笑!以心印心,語言文字就不必了!
-
5 # 閱為先知
孔子講的是“述而不作”,這是他的做人之道,孔子本不是一個迂腐的讀書人,他做的並不是普通的讀書人那樣讀書,寫書,作詩吟詩那種很傳統的事情。而是選擇周遊列國,用腳步,眼睛和心去感受世界,用自己的知識和思想來感化,正因為是一個行動派,所以每到一處同其他學者的交流以及同每個學生的接觸,更能提現孔子思想的偉大。
正因為是行動派,講的是述而不作,所以關於孔子的手跡留下的很少,可他不做不代表他的弟子和其他人不作,所以很多名言與故事流傳了下來。讀書也是讀人,不用真切的看到他的手跡,主要是看故事品內涵知緣故明事理。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孔子游文於六經之間,留意於仁人之際。為《易經》作了《十翼》。易歷三古,人更三聖。《易經》經歷了遠古:伏羲;中古:周文王;近古:孔子。
孔子留給後人的文字,就是《易經》的《易傳》,也稱《十翼》。孔子周遊列國68歲回來,創造《十翼》。未能成書,便以仙逝。《十翼》初稿由孔子創作,成書是由弟子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