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會教學
-
2 # 不研究兵法的廚子
大學老師放棄評職稱,應該是無奈之舉。一種情況是想改行,如果你是個助教,不準備晉講師,你就無法上講臺獨立帶一門課。還有,許多大學講師幾年升不上副教授,必須走人。另一種情況,就是千辛萬苦努力了,評不上,乾脆放棄了。
大學職稱評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教授、副教授評聘,非常難。首先,你要完成必須的教學、科研任務。要有足夠的核心期刊論文數量,有省、國家基金專案。這樣會刷掉許多人。另外,學歷、外語、電腦等又讓一部分人望而卻步。故此,為什麼不少60後70後至今還是講師,就不奇怪了。
還有,現在大學職稱評聘是有名額限制的。今年具備了條件評不上,明年或許以後就永遠沒有機會了。要知道,現在的大學人才濟濟,名校畢業生、海龜,真才實學的年輕人比比皆是。80後90後已經是大學教師的生力軍了。
當然了,還有諸如人際關係、山頭學派、近親繁殖等問題,一言難盡。但無論怎麼說,大學老師職稱評聘難是難,但是有吸引力。相比較來說,也還是公平公正的。
-
3 # GDK539627
記得剛剛參加工作時,我們這個有著五千多人的部屬大廠,工程師總共才9名,非常稀罕,所以全廠員工都認得他們。高工根本沒有。而現在,不僅是大學,醫療、科研、新聞等單位,中級職稱人員就像一個考試剛過及格線的學生,起碼副高職稱才說得過去,在單位直得起腰板。正高職稱也一抓一大把。職稱數量僧多粥少,導致晉升職稱競爭異常激烈。於是,不少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不正之風盛行。多年前媒體曾報道過,某名牌大學有位講師,課講得非常棒,深受學生歡迎。後不幸患病,中年去世。但直到他去世,依然沒有評上副教授,原因是論文沒有達到要求。看來職稱評審政策改革勢在必行,以更好地調動廣大知識分子的積極性。
-
4 # citoo
就我個人而言,我自覺能力達不到我心目中教授要求,也不想欺世盜名,所以就不評了。身邊不評的,很多是不想為了評職稱搞得身心俱疲,當然也不是特別有能力的人。
-
5 # 小同老師
大學評職稱要求一年比一年高,競爭越來越激烈,比如現在理工科評副教授,一般普通高校要求有國基有一區二區文章,國基的難度大家可能不知道,每年申請的人數非常多,而能中標的非常少,全國的平均中標率是百分之二十左右,而普通高校老師的中標率能達到百分之十就很不錯了,其難度可想而知。就算評上,工資也加不了兩千塊錢,不如不評。
-
6 # 堅恆勇毅
我現在是985大學的教授,博導。
我北大博士畢業做了七年博士後,才回國從副教授幹起,之後又花了七年才破格晉升為教授。晉升教授之後,又花了四年的時間,才拿到國家自然基金,做到博導。
我要說的是,大學的教授和博導的確很難評,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我是靠自己的拼命與15年以上持續堅持,走到今天。
我也是達到了一種崩潰的邊緣,才最後成功上岸。
我肯定沒有給任何領導送過一分錢的禮,從來沒有走動過任何關係。
要知道我們那個年代本碩博985,又做七年博士後的起點是很高的,拼了那麼多年才做到教授博導,可想而知,大學的正高職稱評審的確很難。
-
7 # 高老師37577542
據本人所知,影響高校職稱評定的因素有權力、關糸、造假、金錢賄送……只是苦了哪些只知低頭拉車、不知抬頭看路的老師!
-
8 # 拐角文化
因為看不慣,
因為沒必要,
因為進不去,
因為耽誤事,
因為欺負人
-
9 # 客泊北岸
職稱玷汙了一個想當個好老師人的尊嚴。要求所謂的論文不過是商人的一門生意,所謂科研不過是玩弄組織文字的遊戲,為職稱寫的所謂的教材不過是幾本過時書籍七拼八湊的忽悠。我認為真才實學跟職稱真沒有半毛錢的關係。評職稱就是一種消磨人意志過程,讓你覺得自己卑賤得像一個被人玩弄於股掌中被套牢的囚犯。
-
10 # 武漢兩孩他爹
人的精力有限,除了照顧好家人外有些老師只能把科研、教學、工程等有意義事情做好,不願花費大量時間用於寫評職稱的論文。
回覆列表
職稱對每一位老師來說,都是夢寐以求的。但是大學裡面,也有部分老師放棄了評職稱,其中的無奈與心酸,只有放棄的老師才知道。
在大學裡面,職稱是由學校自己評,只要學歷是本科,講師是沒有問題的。那麼,老師放棄評的職稱,其實就是副教授或教授。總結一下老師放棄職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一、沒有碩士學位
現在大學的老師晉升副教授,必須要有碩士學位。很多的職業院校是由中專、電大、師範等升級或合併成立的,很多老師沒有碩士學位。
剛開始,四十歲以上的老師晉升副教授是不需要碩士學位,所以有很多的老師就沒有繼續讀學位,只是等到四十就可以了。但是後來,檔案變了,只要晉升副教授必須有碩士學位。這對那部分年齡比較大的老師來說,簡直是太尷尬了。以前還有工程碩士可以考,現在工程碩士也沒有了,只能考全日制碩士。考,考不上,算了,就樣吧,所以這部分老師就放棄了晉升職稱的打算。
二、對職稱沒有興趣
大學裡面,也有部分樣的老師,他們淡泊名利,與世無爭,一生醉心於專業鑽研,職稱待遇均拋諸腦後。
這樣的老師有嗎?想想在這世俗的世界,能有這樣的老師,肯定是不會很多的,不多歸不多,但還是有的。華中科技大學教師楊漢文就是樣的一位老師。身為“講師”的楊老師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把三尺講臺站好。”他解釋到:“我也有論文,也有科研專案,但從未再申報過職稱,只想一心一意教好書。”
三、沒有科研能力
在大學裡,想要晉升職稱,沒有科研是不行的。科研並不是人人都能搞的,有的老師可能寫點論文還是可以的,但是職稱評分標準裡面,論文僅是一部分,而其它部分卻沒有。分數不如人家高,沒有辦法,看看沒有希望,索性直接放棄,這樣也可以輕鬆自在的好好過,比起累死累活的來說,也是一種享受。
四、職稱名額有限
職稱名額是有限的,特別是教授。你想呀,誰不想成為教授呀。但是沒有退休的教授,騰不出名額來,怎麼辦呢,只能是等。看看前面還那麼多人在排隊,等自己退休也無望了,唉,算了,不折騰了,不如放棄吧,多活幾年,也就有了,只能是這樣安慰自己了。
五、科研任務太重
大學裡面,特別是教授,都是有科研任務的。要求完成多少科研經費,主持幾個課題、發表幾篇SCI、EI、ISTP、北核論文等,這些任務壓力是很大的。所以,有的老師晉升成為副教授後,直接放棄晉升教授,一心一意教好書就行了。
結束語大學老師,誰不想晉升高一級的職稱呀,有些老師主動放棄職稱,也是無奈之舉。至於職稱中的公平不公平的問題,在這裡也就不說了,傷透心而放棄 的老師也是有的。
職稱給老師的壓力也太大了,在這樣的環境下,大學老師怎麼安心去搞基礎性研究,大部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已,沒有老師能夠獲得諾貝爾獎,也算是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