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技新發現

    我們總是喜歡看到這些橋段——有錢人不顯山不露水低調,並“打臉”那些看不起他的人。穿拖鞋、白背心的廣東大叔,是家裡有10棟樓的富豪;比爾·蓋茨的女兒穿衣樸素,都是商場中的平價款,卻比很多富二代要更有素養……但這些段子看看就好,現實生活中“人靠衣裝,佛靠金裝”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簡單舉個例子,很多高階酒店會在門口放一個提示牌——衣冠不整者恕不接待。這也從側面表面,對一個人實力、素養的認知,首先是從穿著、打扮相關的衣服、飾品、包包等方面進行判斷。而劃分市井與精緻之間的分割線,就是奢侈品。縱然目前有“穿奢侈品就是暴發戶”、“奢侈品代表不了品味”等言論,但聽起來都有一種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感覺。

    奢侈品與大學文憑類似,其實都起到“敲門磚”的作用。大學文憑,能夠讓人“敲開”大公司的門。而奢侈品,則能讓人在日常的社交活動中,快速去提升自己的社交圈。這是因為,當人們身上有多件奢侈品後,能夠幫助更高級別社交圈中的其他人迅速確定你的地位、實力等。如此一來,其實就變相降低了人們融入更高級別社交圈的成本。

    想象一下,當你與更高級別社交圈的人還素不相識時,奢侈品能夠大幅拉近彼此間的距離。從LV包包,到阿瑪尼的衣服,再到百達翡麗的手錶等,其他人一眼就能看出來你的實力,並有極大可能接納你。在無形中,奢侈品其實就在將人的社交圈得到提升。

    從理論角度看,奢侈品也承載著更大的文化價值。法國哲學家鮑德里認為,消費者所購買的商品,其實都是些“符號物體”——商品的功能發生巨大變化,人們消費的不再是商品的使用價值而是其象徵的文化價值。而製作精良、價格高昂、有著悠久歷史的奢侈品,往往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價值。這些文化價值,也被更高級別社交圈的人所承認。在奢侈品共同的“符號”影響下人以類聚,就會對社交圈的提升帶來更大的作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奢侈品作為提升社交圈的“敲門磚”,畢竟只是起到“通行證”的作用。在進入更高級別圈子後,人們能否留在這個社交圈並穩固與他人的人際關係,還是需要自己的素養、見識、眼界等。如果只有奢侈品卻沒有相應的個人無形資產,那麼意義也並不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一歲七個月了,能喝豆漿嗎?會有什麼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