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風散人

    乾隆皇帝為誇耀其祖父勘定三藩之亂的功績,曾在《御製全韻詩注》中說:“是役也,用兵甫八年,而三逆悉已掃蕩。集勳之速,實史冊所罕見。”

    三藩兵力雄厚,其建制共有五萬餘兵馬。然而,在其反清後所投入的兵力,則遠遠超過這個數目。

    據時人記載:康熙十二年(1673)十二月一日,吳三桂自雲南奔貴州,“乃自率兵20萬”。耿精忠在撤藩搬遷時家口共11萬餘,起兵後的兵力未見有人統計,但僅貝子傅喇塔在浙江土木嶺一帶就敗其部將曾養性二十五營兵力,隨後又在溫州等地“斬獲二萬級”,可見其兵力亦頗強。尚之信的情況當雷同。

    三藩何以會集如此眾多的兵力呢?從三藩反清後的用兵部署看,其兵力來源可以有三個方面:一是藩屬兵丁,充當反清主力;二是所控制及佔領地區的綠營官兵,它包括巡撫標兵和提鎮標兵,每省二至三萬不等;三是自行招募的軍隊,以當地少數民族的土兵為主,如雲南的“猓猓兵”即屬此類。

    在這種形勢下,當三藩並起,且有諸多反清武裝隨之響應時,便形成一股強大的反清勢力,這是其一。其二,三藩起兵後,迅速席捲各地,先後佔領六省,烽火遍及十三省。如三桂佔領雲南、貴州、湖南、四川,分兵進攻湖北、江西、陝西;耿精忠佔領福建,派兵攻打浙江、江西;餘者,尚之信據廣東,孫延齡據廣西,王輔臣兵叛西北,察哈爾構亂漠南。“東西南北,在在鼎沸”,清王朝腹背受敵,已經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嚴峻挑戰。其三,三藩以反清復明號召天下,社會各階層的反清力量趁勢而起,形成錯綜複雜的局面,並使這場反清鬥爭增加了民族矛盾的色彩,從而為清軍平叛帶來阻力。

    上圖尚可喜

    清朝為平定叛亂,動用了佔全國二分之一的兵力。

    據記載:清朝軍隊,八旗有22萬,綠營有60餘萬,共計80餘萬。而“自康熙徵三藩時,用旗、綠兵至40萬”。當時,守衛京城和宮禁的禁旅八旗俱被調往南征,北京“宿衛盡空”,以致於平察哈爾布林尼之叛,不得不藉用八旗家奴。

    清朝平叛,前後歷經八年,糜餉鉅萬。對此,雖然未見有明確的記載,但清朝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是可想而知的。清人魏源在《聖武記》中將此次平叛比同“摧山”,康熙本人也稱:“若以為摧枯拉朽,容易成功,則辭過其實。”近人蕭一山則更明確指出:“玄燁當基業未固,六省陷落之時,成此大業,實為清朝最大之幸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糟燒豆腐的正宗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