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都說可憐天下父母心。中國是一個重情感的社會,當看到自己的獨生子女成家立業,父母寬心多了,似乎完成了一代人的義務,其樂無窮。而作為子女呢,看著逐漸老去的父母,你寬心了嗎? 在我的身邊有這樣兩戶退休的老人,一是老路,二是老田,兩戶關係很好,也都很現實。 老路家的女兒在外地工作,孩子不放心進入老年的父母,擔心偶有生病照顧或是生活起居不便,很想希望父母跟她一起生活。但老路推辭了,堅持要在老家的小城市居住。她告訴女兒,退休後還能走走看看,想自由打發自己的時間,今後年紀更大了,如果走不動了,就將社保金存摺交給養老院,如果你要孝敬,偶爾透過微信影片聊聊天就高興了。 而老田家則不一樣,覺得老了孤單,希望與子女一起生活,享受三代同堂的天倫之樂,可兒子兒媳又沒有這樣的意願。於是,便把那句名言搬了出來:父母的家永遠是孩子的家,而孩子的家從來不是父母的家。 其實,現代社會的家庭理念,早巳打破了傳統的養兒防老思想。社會的發展進步讓老有所依減少了很多煩惱,但是真的走到很老的那一步,親情的分享還是很珍貴的。因此,作為獨生子女,無能是否與父母共同生活,也無能何種原因不能一起生活,只要有重孝之心、能盡力所為,父母們也就滿足了。
2
回覆列表
  • 1 # 走貓步的陽光1

    謝邀。我是獨生子女的母親。我認為,從父母和子女角度,希望父母在兒女身邊,互相之間有個照應。從獨立個體的角度,我不願和孩子們住一塊,影響他們成長和生活,一方面父母會習慣性地幫兒女,使得兒女習慣性地依賴父母,俗話說千歲父母幫不了百歲兒,一旦父母老去,兒女如何承擔生活責任?另一面父母會習慣性地干預兒女的生活,時間長了,矛盾不可避免地產生。我想孩子們也差不多這個想法吧。

  • 2 # 風吹不倒的秋草

    沒有兒女想跟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因為兩代人的生活方式不同,飲食習慣不同,而且兒子還可以,兒媳婦跟公婆的關係在一起不能融洽,會產生各種矛盾,時間長了小倆口也難以過長。

  • 3 # 雲間小棲

    謝謝邀請,作為獨生子女的父母,我的立場與本話題不附,我一向不喜歡兩代人同住,畢竟思維不同頻,硬要湊在一起生活,肯定雞毛一地。當然,若孩子們需要我給予一定的配合,我義不容辭,但也會選擇保持距離的方式,或在孩子打拼的城市擇房另居,或直接將孩子的難解之題帶回家解決,因為孩子需要長輩支援的無非就是帶孫輩,那我把孫兒帶回家,培養孫兒知書達理,愛學習勤動腦,不讓孫兒輸在所謂的起跑線上,我的育兒理念也絕不落伍於當代教育,讓自己的孩子無後顧之憂。更何況現在交通通訊如此發達,可以即時影片,也可以隨時高鐵往返。所以,我不會和孩子住一起。

  • 4 # 吾語竹韻

    這個問題要看每個家庭成員的不同情況而定。如果是我而言,會覺得父母離自己太遠留在家鄉,不方便照顧,但在一個屋簷下兩代人住在一起又不一定會好,容易引發不必要的矛盾。

    雖說是父母撫養一個孩子,但是花費的時間,精力、心血不比孩子多的輕鬆,獨生子女的父母奇希望於孩子更多,感情更深,一個孩子是父母的全部希望。

    一個遠在異鄉的孩子,父母年紀不太大還好一些,如果父母高齡連見孩子一面都成奢望,更別說照顧父母飲食起居了。

    現在的獨生子女本身也很為難,需要照料雙方父母,而且自己還得拼搏事業。更需撫養小孩子,真可畏分身乏術!

    如果父母遠在家鄉真會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所以,如果可以的話,理應儘量創造條件,讓父母在離自己就近的地方就居,這樣就可以兼顧著照料了。

    不過父母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這理應讓父母自己決定,如果他們願意和子女住在一起,做子女的應該儘量讓父母滿意;有一些父母自己覺得兩代人生活習慣各方面不一樣,不一定想和子女同處一室!

    我覺得孝順父母在心不在於形式,無論我們選擇和父母是否同處一室,只要我們對父母有一份真心真意,父母都會感受得到的。

    為了讓父母生活的開心愉快些,做子女的多多順應他們的意思就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種床墊比較健康舒服,來來來,給我安利一波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