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眾源慶康
-
2 # 糧策新農業論壇
我是一個農產品市場營銷工作者,這些年一直在從事大米相關研究和服務。從我看到的資料,這個問題是假象,首先中國大米是能自給自足的,其次,中國雖然每年進口大量大米,同時也出口大米,尤其近年,整體呈現出口大於進口的態勢,所以不用擔心糧食問題。
首先說大米的自給自足。據國家統計局資料,2019年,中國稻穀產量2.1億噸,消費量1.94億噸。大米消費包括工業消費、口糧消費和飼料消費,中國口糧消費每年大約1.5億噸左右,存在結構性過剩。
前不久,農業部長韓長賦在兩會上也明確,中國已經連續五年稻穀大豐收,生產外加儲備糧,就算遭遇大的自然災害,也足夠全中國人民吃一年,所以大米肯定是不存在問題的。
其次說大米的出口問題,只是正常的貿易行為,不存在問題。近十年,中國每年都會向全球的糧食主產區進口從五六十萬噸到二三百萬噸大米,同時中國每年也出口大米,但由於中國重視口糧,大米出口配額很嚴格,所以造成了每年進口大量大米的假象。
其實這是正常的商業活動,以去年為例,1月到11月,中國大米進口量為217萬噸,但出口量高達253萬噸,是存在貿易順差的。
再說一個現象您就更清楚了。去年大米跌價一直非常嚴重,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國家向市場投放了大量儲備糧,衝擊了既有的市場格局。如果真像大家以為的,我們缺糧,哪來那麼大的投放量。
大約是十幾年前,確實我們的大米貿易是逆差,但近幾年已經完全扭轉,不存在缺糧問題。
當然就如題主所說,這裡面袁隆平院士的雜交稻功不可沒,外加近幾年海水稻也在加大布局,所以中國大米不管是順差還是逆差,都不存在口糧問題。
-
3 # 龔家言
在世界雜交稻之父——-中國農業著名科學家袁隆平發明超級雜交稻之後,中國的水稻生產突飛猛進。
2019年,中國稻穀總產量為20961萬噸,在數量上完全可以滿足中國人的消費需求。
那麼,中國每年為什麼還要進口大米呢?
一、國際貿易的需要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就成為國際經濟一體化的一個成員國。
作為世貿組織的成員,在國際貿易中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其中,在糧食貿易上也要開啟大門,實行配額管理。近些年來,中國每年的大米進口配額為532萬噸。實際上中國並沒有進口到這麼多大米。
在最近8年中,中國大米進口量在230多萬噸,其中進口量最多的一年是2016年,為402.6萬噸,也沒有達到進口配額的上限。
二、調劑餘缺的需要
中國大米生產量雖然很大,但是象泰國茉莉香米之類的高階大米供不應求。為了滿足中國人的需求,中國每年都要進口一部分高階大米。
三、國際市場大米價格較低
-
4 # 天使行動3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人們生活的改變是我們親眼見證的,中國的糧食產量從2014年起就逐年攀升,儘管如此,我們國家還是要從國外大量的進行糧食進口,並且也呈逐年遞增的狀態。不過據《農村經濟與科技》的觀點,造成這種情況也是有原因的。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農產品的關稅一直處在較低的水平,導致了國外的農產品大量流入中國,並且國內的糧食存在只重“量”不重“質”的情況,國家為了避免"穀賤傷農",從國內收購的糧食價格其實要大大高出從國外進口糧食的價格。在進口糧食方面,我們國家不但重新開始進口高粱,即便是中國高產的大米也開始進口了。中國進口了美國稻穀,而美國稻穀的進口是在2017年被國家允許的,但此次進口卻是中國糧食史上的首次美國大米進口。不過比起大米,值得大家關注的還有高粱和玉米。通過資料對高粱價格的統計,目前的高粱價格已經大大的超過了玉米的價格。當初中國對高粱進行大規模的進口,主要因為高粱比玉米便宜很多,並且也沒有進口配額的限制,不過現在看來也已經不存在這樣的差距了。
-
5 # 有力的劍
中中國人口眾多每天消耗的糧食非常大,很多地理位置不適合種水稻,東北氣候原因,種植水稻少。只有南方氣候比較付合種植水稻,但南方平原少,山區多水稻不宣大片種植,導致自種自供不成正比,國家為了人民百姓能吃大米只有通過進口外國大米來滿足中國人的日常所需了。
-
6 # 雙猴機杼
這個問題中國人都很清楚。種田費力不賺錢,土地撂荒多,以前開荒種田,現在水利條件較好的農田,不是撂荒,就是種樹,還有毀田種鋼筋混泥土。有的也是相互貿易,至於進口美國轉基因大豆,玉米等等的原因相信都清楚箇中原因。以前糧食產量低的時候還有糧食出口,比如對越反擊戰時,除了從越南手中繳獲的武器絕大多是中字牌,繳獲的大米也是中國援助的,而現在反而從越南進口大米。儘管袁隆平院士為中國糧食產量作出前所未有的貢獻,但必經面積有限。現在不願種田的農民不在少數,而是絕大多數。要改變糧食進口問題,首先要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改善農民勞動強度,特別要使農民通過種糧,實現大幅增收。尤其通過集體走共同富裕路。
-
7 # 龍七維度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說個引子。
中國已經探明的油氣儲量是不少的,基本遍佈了長江以北地區,且最近又有一些億噸儲量地區被發現。說到這裡那為何我們是一個石油天然氣進口大國呢。
提到這裡就要從戰略和成本質量上來說了。
從戰略上看國內的油氣資源必須是保護性開採,主要是為未來著想。從開採成本看從國外進口油氣便宜,且質量高。
再回到袁老的雜交水稻。袁老為中國的糧食安全可謂是嘔心瀝血,他老人家是中國的大功臣。
雖然培育出高產的雜交水稻和海水稻,但水稻作為人們的主食是要吃緊肚子的,因此有了高產的品種,並不一定會立即大面積推廣,最起碼有一個品種的進化過程和安全認證過程,這個需要幾代甚至幾十代的驗證。
進口國外的優質大米是調劑國內糧食品種的一個選擇,更是國家糧食安全與儲備的一個策略。
-
8 # 肖文波談天下
一個是美國希望我們多買,二是我們的美元匯備實在太多,需要消仙一部分,三是我們國內的確有需求,國內一時供應不上等原因笫四還要考慮國際關係。
-
9 # 884914486214新光
中國是一個地廣人密的國家,需然袁隆平發明了雜交水稻畝產提高了幾倍,但中國的生產水平(機械化生產不高)加之南方地區屬亞熱帶秋林,水稻種植面積小,多以人工生產,吃力。國家就以非生產水稻變退耕還林。十四億人口的大國就按一定比例進口大米作補償。
-
10 # speshow
袁隆平發明的水稻並不適合人吃,品種不好。具體情況你可以查一下相關資料,他的貢獻貢多的是在雜交實驗上,但是結果並不是很好。
進口大米是為了戰略需要,糧食是基礎,可以參考上面大哥回答的內容。
回覆列表
民以食為天,糧食乃國家穩定之基石,縱觀中國幾千年來因糧食短缺而造成的種種災難實在是不堪回首,而我們現代人能吃飽飯也只是近幾十年的事情,正所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之所以要進口大米,那就是中國的人口眾多。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可以說中國的人口數量非常的龐大。如此巨大的人口數量,每天消耗的大米產量也是非常大的。目前中國的糧食自給率達到了85%以上,但是依然還有一部分需要進口,這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中國的農業結構不平衡。為何這樣說呢?中國水稻的種植面積雖然很廣泛,南北方都有種植。但是平均到全國來說種植面積就很不足,這就不一定能滿足中國每年的消耗量,所以就需要從國外進口。同時,多做儲備,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為國家糧食安全做最大的保證。
還有一種原因是,隨著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逐步提高,現在已經不是僅僅侷限於吃飽飯的階段了,大家會更加追求口感,進口一些大米、換換口味,增加人民的幸福感,也是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