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果姨媽育兒
-
2 # 姚安迪
這個問題,我最️資格回答,因為我家女兒就是,一點點小事哭哭啼啼,怕事不敢擔責任,扛不住事,後面我一步步鍛鍊她,現在的她勇敢了也自信多了。
有些家長會帶寶寶參加一些打著“挫折教育”旗號的訓練營的活動,經受所謂的“挫折教育”。 那麼讓我們來看看心理學家是如何解釋挫折的:“挫折,是個人從事有目的活動時,由於遇到障礙和干擾,其需要不能滿足時的一種消極的情緒狀態”。所以我認為挫折應該是在沒有準備的狀態下出乎意料地面臨的各種人生難題。如果已經有了準備,那麼這種挫折教育也就部分地失去了意義。這些訓練營無疑是有準備的,所以我不認為他們真能起到作用。
生活中的許多挫折往往出現在不經意間。只有經受得住那些突然降臨的挫折的考驗,才能說是“挫折教育”的成功。因此寶寶的“挫折教育”應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進行,而不能通過某些活動來突擊實現。
2挫折教育不是不提供任何幫助
遭受一些失敗和挫折,並且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戰勝它,就會為寶寶以後克服更大的困難奠定基礎。對於寶Bora說,有些挫折可能在成人看來微乎其微,但對他們來說則是一種心理上的考驗。比如寶寶摔倒了之後讓他自己爬起來,這對他來說就是一個磨練的過程。但是事情都有它的兩面性,如果寶寶摔倒了,我們不去扶他,也沒有任何表示,那麼他將來就有可能變得比較冷漠。因此,在遇到類似問題時,我們不一定要袖手旁觀,而是需要通過恰當的方式傳遞給他們一些擺脫困境、解決矛盾、克服困難的方法,比如,看他摔倒了,我們可以根據他摔的程度來斷定是否需要去扶他一把,而不可一概冷漠待之。有的時候,他不把摔跤當回事兒,我們也就不用去強調他摔了這事。有的時候,他明顯摔痛了,我們不妨去扶他一把,幫他摸摸摔痛的地方。但是扶他的時候不要表現的大驚小怪,表達出我們的關心就可以了。這種幫助會帶給他一種心理上的支援,他也因此從父母身上獲得足夠的心理能量,將來就會更加勇敢的去面對各種挫折,並學會了以同樣的方式去關心他人。
如果寶寶能通過自己的力量完成一些活動,積累一些經驗,寶寶就能夠客觀地認識自己的能力,從而產生一種慾望和信心。這樣,在經歷挫折時,寶寶就不會被所遇到的困難所嚇倒。
-
3 # EXCEL學習微課堂
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方法。
(一)挫折教育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困難挫折;成功的人,也就是在不斷的遭遇困難挫折,又不斷的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迴圈往復,如此而已。如果孩子在小的時候不接受挫折教育,那麼,當他在面對挫折時將會不知所措,甚至將會打擊他的自信心,從而導致自信心的崩塌,內心將會異常脆弱。當今社會那麼多孩子自殺,就是因為從小沒有經受挫折教育,導致心靈的逐步損毀,造成了不可挽救的結局。
【2】與孩子做好朋友,瞭解孩子的正當需求,並幫助孩子達成需求。
【3】幫助孩子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告訴孩子:任何成功的背後,必定付諸了比別人更多的努力,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艱辛,成功沒有捷徑,唯努力奮鬥!砥礪前行!
【4】引導孩子,多看看那些成功人士的自傳類書籍,讓孩子的心智慢慢成熟起來。
(二)誠信教育
誠信教育說白了就是讓孩子學會誠信,社會上,誠信越來越重要,對孩子來說,從小培養誠信教育格外重要。在我們的生活中,誠信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遵章守紀規範自己的行為、給與他人的承諾需要兌現、在課堂上遵守課堂紀律、言出必行……人無信不立。
挫折教育和誠信教育並行,讓孩子朝著正確方向健康成長,這應該是家長和老師都希望看到的結果。
-
4 # 絲雨潤春風
挫折教育是指讓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過程中遭受挫折,從而激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以達到使受教育者切實掌握知識並增強抗挫折能力的目的。在教育過程中,對受教育者進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1、激發潛能
對學生而言,當期遭受挫折時,便容易激發學生的潛能,越不容易找到答案,就越能激發學生的潛能和探究精神,從而進行探究性學習,切實掌握知識。
2、打擊驕傲情緒
有些孩子由於受到年齡、經歷、學識等影響,往往會產生一些不應當有的錯誤,如:粗心大意、驕傲自滿等。讓孩子受到挫折教育,讓他明確挫折對自己的作用,並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排除自己的驕傲情緒,戒驕戒躁,從而取得更大進步。
3、真正享受成功
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出一道題或者完成一件事情,那種喜悅是不言而喻的,對孩子更加努力去學習研究和做事情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讓孩子更加理解“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這個道理。
4、適應現代社會
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挑戰的社會,隨時都可能遭受挫折。孩子沒有接受挫折教育,就像溫室的“花朵”,是不能適應這個社會的。而孩子經受了許多挫折教育之後,掌握了應對方法,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
誠信教育:誠:誠實,信:相信,誠信乃是人類的無形資產,所以誠信教育對於我們是非常重要的,這也許以後會影響他的一生。誠信教育對孩子的一生是一種道德投資,也是一種無形資產。
誠信教育應該從娃娃做起,誠信教育的方式方法要多種多樣,誠信教育要同時輔之以誠信管理。
瞭解了挫折教育和誠信教育的基本知識和作用之後,家長應該怎樣對孩子進行這兩種教育,提供幾點建議針對挫折教育,我給家長提供以下幾點建議最近發生的一件事情,想必大家都知道,山西大二學生考試作弊被抓後,考試結束墜樓身亡的新聞,很多人都會覺得,孩子心靈太脆弱,一點受挫能力都沒有,就因為補考作弊被抓,老師沒收手機和試卷後,在考場哭了20多分鐘之後,走出考場,就縱身一躍,墜樓身亡,就這樣以後到這會更是個問題,抗壓能力太差。所以,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第一、家長要給孩子情感上的支援孩子在面對無法解決的問題時,一定會產生小情緒。當孩子反覆嘗試都不成功後,就會氣餒,甚至無助。因此家長一定要及時給予孩子必要的支援,因為你的陪伴和支援,會讓孩子有一種安全感。
1、當孩子走路絆倒時,很多家長都是迅速跑過去,一把抱起孩子,然後還可能把馬路訓斥一番,怎麼絆倒孩子之類的一堆話。
2、孩子遇到難題或者做事情多次嘗試的都不成功的時候,跑過來求助,很多家長會這麼做,一口回絕我也不會或者是找誰誰誰去,孩子就會很失落,挫敗感很強。
3、當孩子提出要家長做些什麼,有些家長就會一口拒絕,要麼說怕孩子做不好,要麼說學習去,不用你管。
正確開啟方式:
1、當孩子被絆倒時,家長應該鼓勵孩子自己慢慢爬起來,第一次爬不起來就第二次,直到爬起來為止,讓孩子明白這些小挫折需要自己面對解決,爸爸媽媽會在身邊支援你。
3、當孩子提出幫忙的時候,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可以讓孩子自己嘗試一下,即使孩子做不好,可以讓孩子多次嘗試,鼓勵孩子繼續努力,孩子才會遇事不放棄,經得起打擊。
家長的陪伴和支援,會讓孩子有一種安全感,敢於嘗試繼續進行探索。生活中處處充滿挫折,家長可以合理利用這些場景進行教育,挫折教育並不是一定要苦孩子。
第二、讓孩子認識到失敗是人生的一部分失敗是人生中必定會經歷的,失望和傷心也是非常正常的反應。關鍵是看怎麼去對待挫折。
家長可以經常帶孩子去參加一些活動,比如社群活動,社會上舉辦的活動,以及學校舉行的活動和比賽,目的不是要讓孩子一定拿個什麼名次,而是要讓孩子認識到失敗是人生的一部分,成功不是人生全部,引導孩子如何面對失敗。
案例:我一個學生,從小就學習古箏,自然彈的也不錯,家長經常會給孩子報一些大大小小的比賽,家長說:報名的目的不是非要讓孩子拿名次,一是讓孩子積累經驗,二是讓孩子通過各種比賽鍛鍊孩子的承受能力,既然是比賽就會有輸有贏,你不可能處處都能拿第一。經過多次大大小小的比賽,孩子確實成長不少,後來還參加了《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的少兒春晚,後來近了音樂學院附中。
孩子考試失利,或者犯錯,家長所要做的不是要指責批評,而是給孩子正確的引導,給予寬容和理解,讓孩子知道我們怎麼樣看待錯誤和失敗,讓孩子明白錯誤和失敗不可怕,關鍵是從中學習到東西,那是最好的。
第三、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每一次錯誤都是培養孩子解決問題能力的好機會。無論遇到怎樣的問題,最終都需要解決,當孩子經歷失敗後,家長需要客觀的看待,教會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案例:我一個學生家長,週末都會選擇帶孩子去戶外爬山,只要有時間就會帶上孩子,背上登山包就往山裡跑。家長跟我說帶孩子爬山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鍛鍊身體,而是鍛鍊孩子的受挫能力,當孩子爬著趴著爬不動的時候,第一想到的就是不爬了,爬不動了,我要放棄,但是當經過幾次爬山之後,他想到山上的美景,即使要方棄的時候,也會在我和他自己的鼓勵下堅持下去。也是讓他明白,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的時候,一樣堅持不放棄,通過努力解決問題。
要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家長必須要提供全方位的支援,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夠做好面對挫折的準備,具有面對挫折的能力和勇氣,順利渡過難關。
我一朋友,為了讓孩子好好做作業,經常會說:趕快寫作業,寫完了我帶你出去玩,或者給你買好什麼去。但是每次孩子完成作業,興沖沖的跑過去找她要出去的時候,朋友都是找理由推脫不去了,後來孩子直接說:媽媽是騙子,再也也不相信你了!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可能都會不自覺的對孩子講一些不誠實的話,或者講過的話沒有兌現。這時候,父母一定要放下家長,以平等的身份向孩子承認錯誤,以贏得孩子的信任,讓孩子明白做人一定要守信,不守信要道歉,解釋原因。
儘量使孩子在家庭中體驗到平等、自由、尊嚴、信任、友善、理解、寬容,同時受到激勵、感化、召喚、指導和建議,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情感體驗。這種健康的家庭教育氣氛有利於孩子創造性潛能的充分釋放,也為他們道德思想的養成奠定良好的基礎。
我一個學生,每次考完試卷子發下來之後,從來不敢拿回家,每次家長問起來都說:老師沒發,或者是找不到了。有一次,在操場上撿到一張試卷,撿起來一看竟然是那個孩子的。後來問他怎麼回事,是怕回家媽媽批評他,不敢往家拿試卷,只能讓試卷“隨風而去”,回家再編理由,就這麼進入了撒謊的惡性迴圈之中。
父母的充分信任會使孩子自覺地進行自我約束、自我監督,鼓勵孩子主動承認錯誤並改正,可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讓孩子明白:一個誠信的人必須勇於承認自己的過失,必須勇於改正自己的錯誤。使孩子從父母的信任和鼓勵中,在自己真誠無欺的行為下獲得更多的信任。
-
5 # 樺姐談養育
關於挫折教育
很多人認為,挫折教育就是要讓孩子吃點苦,受點打擊,未來才能有承受能力。於是,在生活中,有些父母會故意,製造障礙和困難,讓孩子自己去面對。
其實,挫折不需要刻意教育,因為,挫折就在生活的點滴中,挫折的核心關鍵就是受挫人的情緒和感受。而真正能提高孩子抗挫折能力的不是挫折本身,而是挫折帶給孩子的情緒和感受被看見、被鼓勵、被理解。
比如說,孩子學系鞋帶,怎麼系都系不好,他也很著急,這對孩子來說,就是一次挫折。這時,如果父母跟孩子說:“怎麼這麼慢呀,教了你幾次了,還不會。笨死了,還是我來吧。”那麼,孩子接收到的資訊就是“我太笨了,學不會”。然後,就形成了孩子的自我認知。之後,當孩子在學習新技能的這程中,一旦遇到困難,就很容易選擇逃避。
再比如說,孩子在一次的考試中,沒有發揮好,他心理其實比誰都難受,這次孩子來說也是一次挫折。可是,父母還批評他:“我辛辛苦苦供你吃,供你喝,你就考這麼多分數啊,就學個習還學不好,以後能有什麼出息。”
人性都是想要自己好的。所以,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些孩子是批評不得的,有些成人就這樣,一說就爆。那是因為,他們接受不了自己的不好,不想別人總否定自己。
至於誠信教育
那就是父母要言傳身教了。父母首先要講誠信,答應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就算有突發情況暫時做不到,也要跟孩子說明原因,之後要補上。
-
6 # DaYun張
一、挫折教育能建立孩子強大的自信心,讓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更能勇敢面對挫折。那麼進行孩子的挫折教育呢?
1、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讓他做體力消耗很大的事。比如跑步,我們都知道,不經常跑步的人跑一會就會累的喘不上氣,感覺心臟都要跳出來了,但是如果堅持過來這一會,接下來就不會這麼難受,所以可以多帶孩子做些這類的事,問問孩子累不累,難受不難受,並告訴他以後會遇到比這更難的事,但只要堅持過去就好了。
2、教孩子調節自己的情緒。比如孩子這次沒考好,可以教孩子這麼想:“這沒考好可能是我沒發揮好,下次好好發揮一定能考好”。讓他遇到挫折儘量往好方面想。
3、多鼓勵,少表揚。家長不要經常表揚孩子,時間長了孩子會自大,以後經不起挫折的打擊。
二、誠信是人生的綠色通行證。國無誠信不強,業無誠信不興,家無誠信不和,人無誠信不立。家長要重視孩子的誠信教育。
1、家長要誠實守信。家長對孩子的性格有著極大的影響,如果家長不能做到誠實守信,那孩子有樣學樣。曾子教子的故事就很好詮釋了家長的誠實守信,自己說過的一定要做到。
2、給孩子講解,講這方面的故事。多給孩子講解這方面的知識,可以用故事的形式,讓孩子能瞭解。
3、遊戲中體驗。講一百遍不如親身體驗一次,當然不是真的騙他,可以和他做這種遊戲,讓他說出來被欺騙的感覺,然後家長詳細給他說說撒謊的壞處。
給孩子培養良好的品行,讓他以後能從容面對人生,更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
7 # 獨木難舟
一、什麼是挫折?
心理學告訴我們,挫折就是人在實現目標的活動中,在環境中遇到了無法克服的障礙和干擾而產生的一種心理現象,是人的需要或動機沒有得到滿足而產生的緊張情緒和情感刺激,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心理現象。它具有兩重性,一方面使人失望、痛苦、消極、頹廢,從此一蹶不振或引起粗暴的消極對抗行為,還可能使某些意志薄弱者因此失去對生活的信心,造成嚴重的人身事故。另一方面,挫折給人以教益,使犯錯誤者認識錯誤,接受教訓;同時它能磨鍊人的意志,使其更加成熟、堅強,並激勵人發憤努力,從逆境中奮起。可見一個人所能承受的挫折感是有限度的,不能沒有,也不能太多。
有的父母只看到挫折的消極方面,擔心孩子經受挫折會吃苦,因而把孩子保護得嚴嚴實實的,什麼事情都替孩子包辦,不管孩子做得好不好,都誇他“你好棒”、“你真能幹”,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認為什麼事都是很容易做的、理所當然的,不能正確認識自己,於是他們以自我為中心,一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承受不了。有的父母則一味地看到挫折的激勵效能,把挫折教育等同於“吃苦教育”、競爭,人為地為孩子創設挫折的情境,故意給孩子吃點“苦頭”,拿孩子的短處與別人長處比較,說這是給孩子“挫折體驗”,讓他“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卻不知這種做法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習慣性地自我否定,在真正的挫折面前喪失勇氣。
二、挫折教育教什麼?
如果父母認為挫折教育就是向孩子展示世事艱辛複雜困難的一面,就像一個故事所講的那樣:美國洛克菲勒集團創始人老約翰張開雙臂讓兒子到自己的懷抱裡來,當兒子興高采烈地衝過去的時候,老約翰收回了手臂,告誡摔倒的兒子:在生活的道路上,什麼都可能發生;或者認為挫折教育就是“逆境鍛鍊”、“苦難教育”,告訴孩子生活不是一帆風順的,只有經過逆境、苦難和坎坷的洗禮才能成為成功的人。那你們就錯了。
我們都知道要培養孩子的IQ(智商,IntelligenceQuotient)和EQ(情商,EmotionalQuotient),但很少有人知道孩子在生活中也需要AQ。AQ是AdversityQuotient的英文簡稱,在中國一般被翻譯為挫折商、逆境商或逆境商數等。它是由美國心理學者保羅-史託茲(PaulG.Stoltz)在1997年首次正式提出的,用來指人們在逆境中或面對挫折產生的反應和處理能力。簡單說來它就是承受和戰勝挫折的能力。現在,AQ越來越被引起重視,一個人的成功必須具備高智商、高情商和高挫折商這三個因素,在智商和情商差不多的情況下,挫折商對一個人的人格完善和人生成功起著決定性作用。
因此,挫折教育教給孩子的不是挫折,而是要教給孩子面對挫折的勇氣和積極的態度,承受挫折的能力,避免和減少不必要的傷害以及解決問題、戰勝困難的方法。
正如法國思想家盧梭在《愛彌爾》中所說的那樣:“人們只想到怎樣保護他們的孩子,這是不夠的。應該教他成人後怎樣保護自己,教他怎樣受得住命運的打擊,教他不要把豪華和貧困看在眼裡,教他在必要的時候,在冰島的冰天雪地裡或者馬耳他島的灼熱的岩石上也能夠生活。你勞心費力地想使他不致死去,那是枉然,他終究是要死的……所以問題不在於防他死去,而在於教他如何生活。”
正確解讀幼兒的心理
在有了正確的挫折教育觀念之後,父母還要了解孩子。不瞭解孩子,就無法有的放矢地“對症下藥”。
三、幼兒遭受挫折的原因
幼兒有著和成人不同的心理世界,有的事情在成人眼中很小,在幼兒心中卻很大;有些成人覺得很嚴重的事情,也許並沒有在幼兒心中留下痕跡。幼兒遭受挫折既有來自外部的原因,也有其自身的原因。
外部原因:主要是指來自於幼兒生活息息相關的家庭和幼兒園的影響。
家長的文化素質、道德品質、價值觀念、教育方式、職業、閱歷,家庭的經濟狀況,家庭矛盾糾紛,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以及家庭的社會關係等,無不影響著每一個家庭成員的心理情緒。因而幼兒的心理挫折總是或多或少地打上了家庭的烙印。比如,親人的亡故會使幼兒產生強烈的傷感;父母間的衝突和婚變常常會讓幼兒孤獨恐慌、無所適從,甚至歸咎於自己;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讓孩子承受過大的壓力;父母過分溺愛或限制幼兒,施以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這些都會給幼兒的心靈投下陰影,造成創傷。因此,父母在注重孩子智力教育的同時,也應為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
3歲以後,幼兒園是孩子的主要生活場所。這時孩子離開父母,必須獨自面對各種問題,因而在與同伴、老師的互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例如,適應集體生活碰到困難,與同伴交往遇到障礙,學習得不到教師的關注和肯定等等。作為父母,應該善於發現孩子的問題,及時與孩子和老師溝通,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渡過各個難關。
譬如,幼兒可能會因為個子矮小、不漂亮、肥胖、身體素質不佳等因素自卑和受挫。特別是幼兒自我意識尚處在初步發展時期,不能很客觀地認識自己,往往依據別人的評價來看待自己。如果他過於自信,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對自己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制訂過高的目標,一旦這些目標或期望無法達到,就可能產生強烈的挫折感。這也就是我們會發現“好孩子”和“乖孩子”往往更承受不了挫折的原因。因而,父母應謹慎地對孩子進行評價,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正確評價孩子的長處和不足。當孩子成功時,父母應給予他積極的評價,使他充滿信心,相信成功來自自己的力量。
幼兒遭受挫折之後的表現
幼兒在遭受挫折後,很難像成人那樣用言語去表達,不能自我調節控制,因而父母主動了解孩子的情緒反應和行為反應顯得尤為重要。
一般來說,幼兒遭受挫折後會有憤怒(常常表現為哭鬧、發脾氣、鬧彆扭)、焦慮(常常表現為焦躁不安、畏懼、莫名其妙發脾氣)、攻擊(常常表現為打人、謾罵、遷怒自己和別人)、退縮(常常表現為冷漠、幻想、依賴性強)、退化(常常表現為埋怨、優柔寡斷、自暴自棄)、固執、逃避、敏感、缺乏安全感等表現。例如,5歲的孩子有了弟弟妹妹之後,常會表現出尿床、吮手指、裝病不起等退化行為,想以此引起父母對自己的注意,渴望得到安慰和撫愛。
五、幼兒挫折教育的具體方法:
很多人主張在日常生活中創設挫折情境來對孩子進行教育,其實這完全沒有必要。用不著興師動眾跋山涉水,在家就可以實施挫折教育。假日的郊遊遠足,適當的體育鍛煉和體力勞動,都可以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父母要做的只是善於捕捉教育契機,利用身邊點滴小事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1.發揮榜樣作用,引導孩子正確對待挫折
幼兒善於模仿,可塑性強。如果父母受挫驚慌失措的話,孩子是不可能沉著冷靜的。因而父母應以身示教,時時處處做好孩子的榜樣,在自己遇到挫折時,應積極應對,通過言傳身教告訴幼兒如何應對。父母還要注意把身邊的好榜樣及時介紹給孩子,使他們從鮮活的生活事例中受到教益,獲得如何應對挫折的經驗。
2.善於與孩子溝通,共同戰勝挫折
父母平常還應注意觀察,當發現孩子遇到挫折時,首先要與幼兒溝通,鼓勵孩子傾訴,像朋友般耐心地傾聽;然後幫助其正確歸納原因,分析為什麼會受挫,怎樣才能不受挫,引導他們敢於正視自己,客觀地給自己合理定位,及時改變策略。
以支持者的身份,幫助孩子重樹信心,疏解受挫後的不良情緒,引導其體驗或回憶成功的經歷,從而使他們坦然地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成功與挫折,真正做到在順境中不盲目得意,在逆境中不唉聲嘆氣,形成堅強的意志、持之以恆的精神,提高抗挫折的能力。
3.勞動和體育鍛煉是最好的挫折教育途徑
挫折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具有獨立生存能力。所以,利用生活中自然產生的情境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父母應該讓孩子從小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從簡單的吃飯穿衣開始,不包辦代管,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在適當的勞動或運動中感受到“累”和“餓”,認識到只有堅持不懈才能完成任務達到目標,體會成功和失敗不同的滋味,知道什麼是自己能夠做到的,什麼是自己經過努力和學習之後才能做到的……
-
8 # 木同教育
平常教育孩子,誠信常常掛在嘴邊,但挫折教育實踐的相對少一些。
其實,挫折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堂課,它可以激發孩子的潛能,穩定孩子的情緒,為以後適應社會做準備。
什麼是挫折教育呢?挫折教育是指讓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過程中遭受挫折,從而激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以達到使受教育者切實掌握知識並增強抗挫折能力的目的。
1、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儘可能讓孩子自己來解決問題,如果需要,家長從旁給予指導即可,這樣可以讓孩子體驗到成功感及父母的關懷。2、家長要耐住性子,不要嫌孩子拖拉時間而包辦下來,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和探索,解決問題後,下一次再面對挑戰或挫折時,孩子就會主動積極地去面對。3、不要為了挫折而挫折,給孩子設定無端的挫折;尤其不是隨便打擊孩子的人格,做到對事不對人。4、不要因為孩子取得一點點進步,就過分讚譽孩子,而是要讓孩子享受成功帶來的成長。近年來,各種孩子輕生的事件讓人心疼,大多都是扛不住經歷的挫折,如果這些孩子的挫折教育到位的話,相信悲劇會少很多。
個人理解誠信教育需要注意三點:1、父母的身體力行。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個人非常認同,特別是在素質教育這方面。針對誠信教育,父母的模範作用至關重要,如果父母都不講誠信,那孩子一定也學不會誠信二字。
2、誠信教育從娃娃開始。
兒童的頭腦就像一塊白紙,從小接受什麼樣的資訊和思想,其言行處事就會受到什麼資訊和思想的影響。要想使孩子從小就做到誠實守信,必須從幼兒園和小學開始就進行誠信教育。
3、做不到誠信的“懲罰”。
社會上,失信會納入誠信記錄,那對孩子來說,家長也不妨給他記錄一下不誠信事件,而且在事件發生後要及時“懲罰”,讓孩子知道不誠信是錯的,慢慢地,好的誠信教育也就形成了。
-
9 # 老穆說語文
(一)挫折教育
如果說父母的關愛是孩子成長的鋪路石,那麼,生活中的挫折就是孩子成長的助推器!
如果孩子在小的時候不接受挫折教育,那麼,他將來的抗壓能力必定很弱,稍微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可能就會導致情緒崩潰,甚至做出過激的行為來。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挫折教育呢?作為家長,不妨從這些小事做起,如下:
【1】當孩子跌倒時,不急著將其扶起,而是鼓勵他自己爬起來。
即便孩子哭了,也不要急著去扶他,而是鼓勵他自己爬起來,這個過程很重要,一旦養成,孩子今後跌倒了,就會主動爬起來,而不是在第一時間尋求父母的幫助。
【2】當孩子想要他喜歡的東西時,家長先不急著答應,而是要學會等一等,問一問。
A、你為何要這個東西?
C、你要靠自己的努力來換取買東西的錢。
父母可以安排孩子做些簡單的家務活,以此來換取零花錢,攢夠了,再去買。
D、父母沒有錢買,怎麼辦?能不能換一個?
老穆不建議父母無休止地滿足孩子的需求,因為這是害他的表現。一旦哪一天你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了,孩子也就跟你鬧翻了,甚至發生更可怕的事情。
【3】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要善於引導孩子,幫助孩子克服困難,而不是讓孩子繞過困難。
孩子克服困難的過程,就是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孩子提升抗壓能力的過程。
如果父母不善於引導孩子,而是教孩子如何躲過困難,那麼,孩子的抗壓能力只會越來越弱。
比如爬山,孩子說累了,不想爬。如果父母在此時因心疼孩子而同意孩子的想法,我想,這就是幫孩子繞過困難的表現,不利於孩子成長。
試想一下,別人辛苦讀書考出來的成績,卻被你靠作弊超過了,這公平嗎?
所以考試作弊是所有學校都不被允許的行為。
老穆建議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教會孩子講誠信。
講誠信,說到底就是誠實,不撒謊。
作為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首先自己要樹立榜樣作用。如果家長自己都難以做到誠實,孩子又怎能學會誠信呢?
再者,學校老師也要注重這方面的培訓,不要只關注成績而忽略了孩子的誠信教育。
老穆相信,只要家長和老師齊發力,孩子將來會成為一個講誠信的人才。
孩子的教育問題,向來是件大事,家長不可不重視。
挫折教育與誠信教育,看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卻很難,這需要我們的家長耐心去做,不可急躁!
-
10 # 一表人才人力達人
如果孩子在小的時候不接受挫折教育,那麼,他將來的抗壓能力必定很弱,稍微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可能就會導致情緒崩潰,甚至做出過激的行為來。
回覆列表
對於這個問題,無論是挫折教育還是誠信教育,我只想用3句話來回答。
這3句話就是:
你說給我聽,我會忘記;
你做給我看,我可能記得;
你讓我體驗,我才會理解。
怎麼來解釋呢?首先第一句話是我們很多家長在孩子面對困難時,做出的解決方案,就是“說教”。
也就是說,生活中很多的事情如果我們只是靠“說”來解決,其實孩子大部分時候會當成耳邊風,會忘記的。
這一點,即便是對我們成年人,也是如此。
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說:“我都給我們家那口子,說了多少遍了,他根本記不住,這個人就不把我說的話當回事!”
為什麼你說了很多遍,你的愛人在做事的時候,卻想不起來?
難道他真的是不在意你的感覺嗎?
其實並非如此。
事實是,我們每個人都只會對自己真正體驗過的記憶深刻。
孩子也一樣,很多事情你讓孩子去經歷,讓他體驗,對於他來說,才是真正的成長,才是我們給孩子的挫折教育和誠信教育。也就是說,生活已經給了我們孩子挫折,我們不必刻意又給孩子刻意製造挫折與困難,而我們帶孩子真誠地面對困難,解決問題,才是真正的誠信教育。
比如,孩子身體健康的時候,不吃東西會餓;
孩子不喝水會渴,孩子不寫作業會受到老師責怪;
她衣服穿得很單薄,跑到外面去了會冷;
他不操心自個兒的東西,東西丟掉了,沒有東西用了。
這寫事件的後果都是自然而然會發生的。
那麼這些就是我們可以讓孩子去體驗的,可以讓他去參與的事情。
你越讓他體驗的多,參與地多,孩子就越來越能為自己承擔責任,越來越自律。
孩子就能理解這些事情真的是他自己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