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山東閆軍78463676

    小的時候,不記得幾歲了,那時候家家過年都是點蠟燭的,為了省一根火柴,用沒有麟的一頭在已經點著的蠟燭上引火,去點燃另一支蠟燭,點燃以後火柴吹滅放回火柴盒,點火的那一頭正好放在了有麟的那一邊,把一盒火柴引燃了,撲的一聲火柴著了,把我的眉毛都燒沒了,這個痛啊,沒有辦法,裝了一碗涼水 ,兩隻手輪換著冰敷。哈哈哈哈,到現在都過了幾十年了,還記憶猶新。

  • 2 # 風雅的阿豪

    我印象最深的年是在孩提時代所度過的每一個新年。我的孩提時代是在七,八十年代的南方農村度過的;那時的農村還是集體經濟的時代,農民們的物質條件雖然艱苦,但是,那時的農村人丁興旺,貧富懸殊不大,對過年卻是非常看重,非常熱鬧的。

    從進入農曆12月份起,父輩們就開始為過年而忙碌起來:從最開始的推米釀酒到年底的人工製作過年的零食、豆腐等都是小孩們最開心的日子,因為從那時起,天天就有零食吃了。

    大年三十,就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天,小孩們在幫完大人們搞完迎接新年的大掃除後,早早的洗完澡,穿上久違的新衣,吃完豐盛的年夜飯後,又同全家一起其樂融融的圍坐在燒得通紅的火爐前守完年的最後一刻。"三十晚上的火,十五晚上的燈”,在年三十晚上,火爐邊守歲的火是不會熄滅的,要一直燒到新年初一的早上起床。

    儘管三十晚上會守到很晚才能睡覺,但是初一早上也會興奮得很早就要起床,因為初一,初二早上還要去檢大人們燃放鞭炮時沒有炸響的鞭炮,起床晚了,就會被別的小朋友檢完了,也就會因為沒有在孩子群中可以炫耀檢到的鞭炮而感到很沒面子的。

    初一早晨放鞭炮,叫做新年的“洗牙”,有保佑一家全年生活美好的意思。早餐照例是吃齋的,只有用茶油炒制的白菜、豆腐等齋菜;中午才是迎接新年的第一個豐盛的用餐。初二的早晨放鞭炮,叫做新年的"出寒”,有保佑一家在全年能多得金錢的意思,早餐照例卻是新年的第二個豐盛的用餐,要殺雞宰羊的。

    在歡樂的新年裡,拜年也是一大必不可少的樂事,但是也有一定的講究:初一,兒子向父母拜年,初二,女婿給岳父岳母拜年,初三初四,侄子侄女們給姑姑姑父、舅舅舅媽拜年;那時最愛去姑姑姑父和舅舅舅媽家拜年了,因為和他們家同齡的表兄表弟表姐表妹們大親切大好玩了。

    春節的相互請客也是新年的重要一環,凡是家族親戚朋友之間幾乎個個都要請到的,所以,相互之間的請客時間,基本上能持續到十五的元宵佳節。等到元宵節吃完湯圓後,也就代表著年也已經過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眼影怎麼畫?